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水幕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6905发布日期:2019-08-16 22:3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水幕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制作技术,尤其指一种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水幕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621042715.4名称为《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吸收液收集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蜂窝湍球式尿素粉尘吸收液收集装置;包括中间大两端小的尿素粉尘吸收液收集装置壳体,所述尿素粉尘吸收液收集装置壳体的底部与尿素造粒塔顶部的含尘气体排出口相连,所述尿素粉尘吸收液收集装置壳体的内下部安装有一级升气积液装置,尿素粉尘吸收液收集装置壳体的中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一级波形板导流条、蜂窝湍球式除尘器装置、一级喷淋水洗层、二级喷淋水洗层;所述尿素粉尘吸收液收集装置壳体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级升气积液装置、三级喷淋水洗层、四级喷淋水洗层、二级波形板导流条和通风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制作成本偏低,除尘效果明显,溶液利用率高,同时结合尿液提浓装置,出口粉尘排放量可以得到国家标准规定以下的优点。然而,该吸收液收集装置用水量较大,而且该装置的粉尘回收效果仍不理想,因此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水幕吸收装置,本粉尘水幕吸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绿色环保,粉尘吸收效率高、吸收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水幕吸收装置,包括能喷射吸收液的喷淋装置、吸收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淋装置与吸收液收集装置之间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筒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喷淋装置位于进水口的上方,在所述喷淋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能将进入到筒体内腔中的粉尘气体流入喷淋装置的引风装置,所述出水口与吸收液收集装置相连通,所述筒体的周壁上分布有能通过粉尘气体的滤气通道,所述滤气通道上分布有滤网,滤网的俯视投影分别位于进水口的俯视投影的范围内,从进水口进入筒体的喷淋液在滤网上形成水幕后进入吸收液收集装置中。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可优选为由钢管或/和扁钢条制成的架体,顶部钢管或/和扁钢条围成的环形口即为进水口,底部钢管或/和扁钢条围成的环形口即为出水口,侧壁钢管或/和扁钢条交错设置而围成的框形开口即为滤气通道,所述滤网的侧边连接在对应的框形开口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可优选为上端宽下端窄的倒锥形架体。

进一步改进,所述倒锥形架体的进水口直径可优选为10~13m,所述倒锥形架体的出水口直径可优选为7~10m,所述倒锥形架体的高度可优选为4~7m。

作为改进,所述滤网可优选为耐腐蚀的不锈钢网,所述不锈钢网的侧壁通过卡扣结构能脱卸地连接在相应的框形开口上,或所述不锈钢网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为制作不锈钢网的钢丝未经弯折和固定而形成的条状结构,所述框形开口的侧壁上间隔分布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条弯折卡固在相应的连接孔中而将不锈钢网与相应框形开口固定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的底部可优选与收集槽相连接,所述进水口的俯视投影位于收集槽的顶部开口范围内,所述收集槽的顶部开口与出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液收集装置的结构为,在收集槽的底部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通过管道与能过滤喷淋液中粉尘的过滤槽相连通,所述过滤槽通过回流管与喷淋装置相连通,在回流管上设置有将过滤槽中经过过滤的喷淋液输送回喷淋装置的循环泵。

作为改进,所述筒体可优选设置在用于尿素造粒的罐体中,所述筒体内腔与罐体内腔相连通,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罐体开口,所述喷淋装置密封连接在罐体开口上,所述喷淋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喷淋开口,所述筒体位于喷淋开口的下方,喷淋装置中的喷淋液经喷淋开口流至筒体的进水口,所述喷淋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即为所述的引风装置,罐体内的粉尘被引风机吸入筒体内腔后从喷淋开口进入喷淋装置的内腔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N层喷淋管,N层喷淋管依次上下间隔地设置在箱体内腔中,所述喷淋管的端部伸出箱体侧壁而与喷淋液源相连通,所述喷淋管上间隔分布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均经相应的喷淋管与喷淋液源相连通,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改进,在最上层的喷淋管上方的箱体内腔中可优选设置有除水器,在最上层的喷淋管与第二层喷淋管之间的箱体内腔中设置有收水器,在箱体底部的喷淋开口处设置有能通过喷淋液的填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筒体能拦截流向筒体内腔的粉尘并通过滤网上的水幕吸收粉尘,喷淋液在滤网上形成水幕,使喷淋液均匀地散布在滤网上,增加喷淋液与粉尘接触的面积,实现粉尘的充分吸收,尿素粉尘的吸收效率也因此提高;被喷淋液吸收后的粉尘随喷淋液进入吸收液收集装置中回收处理,减少粉尘排放,绿色环保;本装置无需借助额外的动力设备,喷淋液为造粒塔中原有的尿素吸收喷淋液,喷淋液是通过重力自然流落至滤网上,而粉尘进入筒体则通过尿素造粒装置中原有的引风装置实现,无需改造原有的尿素造粒塔结构,安装方便、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筒体选择合适的长宽高从而形成理想的侧壁锥度,经过测算试验在柱体的侧壁上即能满足形成水幕的要求也能延长喷淋液在相同高度条件下在筒体上的停留时间,实现对喷淋液的充分利用,罐体内有80%以上的粉尘能在筒体上被吸收,大大减轻了喷淋装置中填料及喷头的吸收负荷,延长喷淋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排放气中的粉尘含量,达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筒体的正面投影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水幕吸收装置,包括能喷射吸收液的喷淋装置1、吸收液收集装置,在所述喷淋装置1与吸收液收集装置之间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面设置有进水口31,所述筒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水口32,所述喷淋装置1位于进水口31的上方,在所述喷淋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能将进入到筒体内腔中的粉尘气体流入喷淋装置1的引风装置,所述出水口32与吸收液收集装置相连通,所述筒体的周壁上分布有能通过粉尘气体的滤气通道33,所述滤气通道33上分布有滤网34,滤网34的俯视投影分别位于进水口31的俯视投影的范围内,从进水口31进入筒体的喷淋液在滤网34上形成水幕后进入吸收液收集装置中。所述筒体为由钢管或/和扁钢条制成的架体3,顶部钢管或/和扁钢条围成的环形口即为进水口31,底部钢管或/ 和扁钢条围成的环形口即为出水口32,侧壁钢管或/和扁钢条交错设置而围成的框形开口即为滤气通道33,所述滤网34的侧边连接在对应的框形开口上。所述架体3为上端宽下端窄的倒锥形架体。所述倒锥形架体的进水口直径D1为10~13m,所述倒锥形架体的出水口直径D2为7~10m,所述倒锥形架体的高度H为4~7m。滤网34为耐腐蚀的不锈钢网,所述不锈钢网的侧壁通过卡扣结构能脱卸地连接在相应的框形开口上,或所述不锈钢网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为制作不锈钢网的钢丝未经弯折和固定而形成的条状结构,所述框形开口的侧壁上间隔分布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条弯折卡固在相应的连接孔中而将不锈钢网与相应框形开口固定在一起。卡扣结构属于常见的连接结构,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筒体的底部与收集槽35相连接,所述进水口31的俯视投影位于收集槽35的顶部开口范围内,所述收集槽35的顶部开口与出水口32相连通。吸收液收集装置的结构为,在收集槽35的底部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通过管道与能过滤喷淋液中粉尘的过滤槽36相连通,所述过滤槽36通过回流管38与喷淋装置1相连通,在回流管38上设置有将过滤槽36中经过过滤的喷淋液输送回喷淋装置1的循环泵37。所述筒体设置在用于尿素造粒的罐体2中,所述筒体内腔与罐体内腔相连通,所述罐体2的顶部设置有罐体开口,所述喷淋装置1密封连接在罐体开口上,所述喷淋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喷淋开口,所述筒体位于喷淋开口的下方,喷淋装置1中的喷淋液经喷淋开口流至筒体的进水口31,所述喷淋装置1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15,所述引风机15即为所述的引风装置,罐体2内的粉尘被引风机15吸入筒体内腔后从喷淋开口进入喷淋装置1的内腔中。

喷淋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N层喷淋管11,N层喷淋管11依次上下间隔地设置在箱体内腔中,所述喷淋管11的端部伸出箱体侧壁而与喷淋液源相连通,所述喷淋管11上间隔分布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均经相应的喷淋管11与喷淋液源相连通,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在最上层的喷淋管11上方的箱体内腔中设置有除水器12,在最上层的喷淋管11与第二层喷淋管11之间的箱体内腔中设置有收水器13,在箱体底部的喷淋开口处设置有能通过喷淋液的填料层14。所述的引风机15、除水器12、收水器13以及填料层14均为常见的尿素造粒设备,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具体描述。

工作原理:喷淋装置顶部的引风机持续工作,罐体内的粉尘空气依次经过筒体侧壁的水幕,喷淋装置的填料层,底层喷淋管,收水器,上层喷淋管以及除水器最后经引风机进入排气管道离开本装置,粉尘在向上流动过程中被各个部分的喷淋液吸收,并随喷淋液进入吸收液收集装置回收处理,实现尿素造粒塔废气的超低排放。筒体呈上部宽下部窄的倒锥形,喷淋液沿滤网流过并在滤网上形成水幕,引风装置将罐体中携带尿素粉尘的空气吸入筒体过程中,尿素粉尘被水幕阻拦并被水幕所吸收,最终进入喷淋装置的粉尘大为减少,减轻了喷淋管与填料层的过滤压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