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6073发布日期:2019-10-13 02: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粉尘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产能先后位居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是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政府重视从源头治理大气污染,多次修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不断加严。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工业粉尘废气(含颗粒物、磨料粉尘等)的产生,粉尘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围环境,同时也不符合国家绿色生产的要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一般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粉尘和废气会经废气粉尘处理装置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但是现有的粉尘废气处理装置一般是通过在装置内设喷水喷头喷淋的方式去除粉尘,但喷水喷头喷射的水柱较粗,无法全面覆盖喷射面,喷淋效果不佳,喷淋孔容易堵塞,粉尘去除效果不好,且粉尘废气处理装置处于粉尘空间密布的环境,自身表面往往需要人工手动清洁,而目前还没有出现解决此类问题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所述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用于提供负压环境的处理壳体,所述处理壳体底部的外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处理入口;

至少一个用于注入循环水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对应所述处理入口接设在所述处理壳体的外侧壁上,并与处理入口连通;

至少一个用于增大负压压强的废气粉尘处理室,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与处理入口相互连通,所述处理入口与循环水液面存在用于将废气粉尘抽吸进废气粉尘处理室的间隙。

进一步地,在所述处理壳体面向所述进气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口,在所述活动口上覆盖设置有用于调节活动口开口程度的锯齿调节板;

所述锯齿调节板下侧边为条形锯齿结构,所述锯齿调节板通过升降调节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处理壳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锯齿调节板面向所述处理壳体侧壁的一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条形贯穿孔,所述处理壳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条形贯穿孔设置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处理壳体侧壁相互活动螺接,并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尺寸大于所述条形贯穿孔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壳体具有活动口的侧壁界定为第一挡板,在所述进气槽、及处理壳体底部位置注入用于处理空气粉尘的循环水,所述锯齿调节板的部分锯齿插入循环水液面下,并保持相邻锯齿之间、及液面形成废气进风口;

在所述第一挡板内侧壁接设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为一个弯折成凹形条形槽结构,所述第二挡板弯折的两侧边固定接设在所述活动口两侧上,所述第二挡板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第一挡板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挡板插入所述循环水液面以下。

进一步地,在所述处理壳体与第一挡板相互接设的侧壁,沿平行进水槽长度方向延伸出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最低位置高于循环水的液面,并所述第三挡板与处理壳体顶面密封接设。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侧壁界定第四挡板,在所述第四挡板与第三挡板对应的两侧壁上延伸出若干个分离挡板,所述分离挡板为倾斜向下,并相邻分离挡板相互错位设置的金属板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处理壳体顶面处开设有接风口,并所述接风口位置处设置抽风机,或通过连接软管连接外部的抽风机。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挡板面向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的一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围绕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设置,所述接水槽的底面贯穿开设有接水口,在所述接水口相反于所述接水槽开口面的方向延伸出一根U形管,所述U形管的弯折处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下方,并所述U形管相反于接水口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壁上;

在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壁对应所述接水槽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的底面贯穿开设有出水口,所述U形管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互接设,使得接水槽、U形管、清洁槽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通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槽面向所述第一挡板一侧壁向下倾斜弯折,形成导流板,并与第一挡板存在导流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通过调节所述锯齿调节板的升降,使得外部废气与循环水接触后被抽吸成雾状混合体进入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气体中粉尘粘附于循环水,雾状混合体进入所述废水回流室,再从所述第三挡板与液面的间隙,再次与循环水负压接触,将气体中粉尘粘附于循环水中,而清洁后的空气进入气液分离室中,最终清洁后的空气通过接风口抽吸出处理壳体,由于利用连通器结构,将经过除尘处理后的凝结水通过接水槽、U形管、及清洁槽完成对处理壳体外侧壁的自清洁,整个装置安装方便,操作过程简单高效,经过处理后的空气直接排放至室内,符合空气粉尘排放的环保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锯齿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处理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清洁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所述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个用于集尘吸灰的处理壳体1、及接设于处理壳体1一侧的进气槽2;

所述处理壳体1为一个内部中空的金属壳体结构,在所述处理壳体1的开口面处设置有封闭挡板3,所述封闭挡板3用于将所述处理壳体1顶面封闭,所述封闭挡板3与所述处理壳体1的开口面的封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封闭、粘接封闭;

在所述处理壳体1相反于开口面的底部侧壁位置处开设有处理入口10,在所述处理壳体1对应所述处理入口10的底面、及侧壁延伸出进气槽2,所述进气槽2为一个条形槽结构,所述进气槽2与处理入口10连通,作为循环水、及废气集尘处理的进入口;

在所述处理壳体1面向所述进气槽2的侧壁上开设有活动口11,在所述活动口11上覆盖设置有用于调节活动口11开口程度的锯齿调节板4,所述锯齿调节板4为下侧面为条形锯齿40,并在所述锯齿调节板4面向所述处理壳体1侧壁的一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条形贯穿孔 41,所述处理壳体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条形贯穿孔41设置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处理壳体1侧壁相互活动螺接,并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尺寸大于所述条形贯穿孔41的宽度尺寸,在调整好所述锯齿调节板4的上下位置后,旋紧调节螺栓将所述锯齿调节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口11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壳体1具有活动口11的侧壁界定为第一挡板11,并将所述处理壳体1对应所述第一挡板11的另一侧壁界定第四挡板14,在所述进气槽2、及处理壳体1底部位置注入用于处理空气粉尘的循环水,所述锯齿调节板4的部分锯齿插入循环水液面下,并保持相邻锯齿之间、及液面形成废气进风口;

在所述第一挡板11内侧壁接设第二挡板12,所述第二挡板12 为一个弯折成凹形条形槽结构,所述第二挡板12弯折的两侧边固定接设在所述活动口11两侧上,所述第二挡板12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第一挡板11的最低位置,所述第二挡板12插入所述循环水液面以下,并所述第二挡板12与所述封闭挡板3具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二挡板 12与第一挡板11的内侧壁构成用于抽吸废气粉尘的废气粉尘处理室;

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的内部横截面面积小,并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与所述废气进风口相互连通,在所述处理壳体1内部环境为负压环境时,所述废气粉尘处的抽吸风压强,通过废气进风口将废气粉尘迅速抽吸至废气粉尘处理室,废气粉尘与循环水在废气进风口紧密接触,形成雾状混合物,废气中的粉尘被粘附于循环水中,实现第一步除尘处理;

在所述处理壳体1与第一挡板11相互接设的侧壁,沿平行进水槽长度方向延伸出第三挡板13,所述第三挡板13的最低位置高于循环水的液面,并所述第三挡板13与封闭挡板3相互密封接设,所述第三挡板13与第二挡板12之间的处理空间界定为废水回流室,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与所述废水回流室在所述处理壳体1的顶部空间相互连通;

所述第四挡板14与第三挡板13之前的处理空间界定为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与废水回流室相互连通,并在所述第四挡板14 与第三挡板13对应的两侧壁上延伸出若干个分离挡板15,所述分离挡板15为倾斜向下,并相邻分离挡板15相互错位设置的金属板结构;

经过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的雾状空气进入所述废水回流室,通过第三挡板13下侧面与循环水液面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室,实现对第二步除尘处理;

在所述封闭挡板3对应所述气液分离室的位置处开设有接风口 30,并在所述接风口30位置处设置抽风机,或通过连接软管连接外部的抽风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风机仅为对气液分离室进行抽风作用效果为准,在此不对抽风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的宽度距离H1小于所述废水回流室的宽度距离H2,所述废水回流室的宽度距离H2小于所述气液分离室的宽度距离H3,在所述抽风机进行工作时,整个所述气液分离室内部空间为负压环境,由于废气粉尘处理室的整体尺寸较小,使得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的空间压强最大,抽吸风速可达到 20-40m/s实现外部空气十分容易通过所述废气进风口被吸附至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进行除尘处理。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四挡板14上开设有用于排出循环水的换水孔,在所述换水孔上塞入用于密封的橡胶塞子,在需要更换循环水时,通过所述换水孔进行排出循环水,对于本领域人员而言更换循环水的装置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应用所述废气粉尘循环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在所述整个所述处理壳体1的内部底层空间注入清洁水,所述抽风机开始工作后,整个所述处理壳体1的内部空间处于负压环境,通过调节所述锯齿调节板4的升降,控制所述废气进风口的开口大小,由于锯齿结构的特性,使得外部废气粉尘在废气进风口处与循环水接触后被抽吸成雾状混合体,进入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气体中粉尘粘附于循环水,雾状混合体进入所述废水回流室,通过废水回流室的顶壁、及侧壁凝结后重新落回循环水体内,还有部分雾状混合体从所述第三挡板13 与液面的间隙,再次与循环水负压接触,将气体中粉尘粘附于循环水中,而清洁后的空气进入气液分离室中,依次通过相互错位的分离挡板15,将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在分离挡板15上,并重新落回循环水中,将清洁后的空气通过接风口30抽吸出处理壳体1,完成对废气粉尘的清洁处理,整个装置安装方便,操作过程简单高效,经过处理后的空气直接排放至室内,符合空气粉尘排放的环保标准。

如图7-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一挡板11面向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的一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接水槽5,所述接水槽5 为一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所述接水槽5围绕所述第二挡板 12设置,所述接水槽5的底面贯穿开设有接水口50,在所述接水口50相反于所述接水槽5开口面的方向延伸出一根U形管6,所述U形管6的弯折处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1下方,并所述U形管6相反于接水口5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1的外侧壁上;

由于所述废气粉尘处理室的负压风压大,且雾状混合体量最多,在所述第二挡板12上方空间最容易凝结成液态纯净水,并最容易落入所述接水槽5中,从而最大量、及最有效率的收集凝结的液态纯净水;

在所述第一挡板11的外侧壁对应所述接水槽5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清洁槽7,所述清洁槽7为一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并所述清洁槽7的底面贯穿开设有出水口70,所述U形管6一端与所述出水口70相互接设,使得接水槽5、U形管6、清洁槽7构成一个完整的连通器结构,实现将凝结在废气粉尘处理室顶壁的水流收集至接水槽5中,并导流至外部的清洁槽7上;

所述清洁槽7面向所述第一挡板11一侧壁高度低于其他侧壁,并与第一挡板11存在导流间隙,具体为,所述清洁槽7面向所述第一挡板11的侧壁向下倾斜弯折,形成导流板,实现所述清洁槽7内的水流可从所述导流板沿所述第一挡板11的外侧壁自上而下的流动,并循环流回所述接水槽5中,完成对所述第一挡板11外侧壁的自清洁功能。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