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1983发布日期:2019-09-17 21:0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沥青烟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烟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沥青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应用广泛于防水和防腐,主要应用于屋面、地面、地下结构的防水,木材、钢材的防腐。沥青还是道路工程中应用广泛的路面结构胶结材料,它与不同组成的矿质材料按比例配合后可以建成不同结构的沥青路面,高速公路应用较为广泛。

沥青烟是指沥青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逸散出的烟气,进行净化或无害化处理的工艺过程。沥青烟组分极为复杂,随沥青来源不同而异。沥青烟气中既有沥青挥发组分凝结成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又有蒸汽状态的有机物。沥青烟中的挥发物排放到大气中,便成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同时,沥青烟气一般夹杂着一定浓度的烟尘,呈棕褐色或黑色,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人吸入沥青烟能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和白血球增高等症状。接触沥青烟,可引起急性光敏性皮炎、角膜炎,并使皮肤产生明显的色素沉着,形成黑头粉刺,毛囊炎和血管肿瘤等。长期调查得出,经常接触煤焦油、沥青和油页岩的工人,皮肤癌、阴囊癌、喉癌和肺癌发病率都相当高。

因此,沥青烟的净化或无害化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主要沥青烟处理工艺有吸附法,以焦炭、氧化铝和活性白土等为吸附剂,通过对沥青烟的吸附以消除沥青烟的污染,定期排出一部分吸附沥青后的吸附剂,大部分吸附剂返回系统循环使用。但上述工艺存在沥青烟气净化效果不佳、吸附剂配比不便、功能单一臭味得不到有效去除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沥青烟气处理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沥青烟气净化装置,其应用时能使沥青烟气洗涤净化效果提高,异味得到有效去除,同时吸附剂配比、添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沥青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冷凝洗涤装置和吸附装置,冷凝洗涤装置包括烟气洗涤塔,烟气洗涤塔外壁上部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连接有烟气管,下部设有烟气入口,烟气洗涤塔内部上腔为洗涤室,下部为冷却水室;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剂仓和旋风除尘器,吸附剂仓上设有进料口,旋风除尘器上设有混料进口、净化出口和排灰口,旋风除尘器混料进口与烟气管连接,冷凝洗涤装置还包括回收换热器,回收换热器与洗涤室连接;洗涤室与冷却水室之间设有回收水室,回收水室设有与洗涤室连通的回收水入口;冷却水室侧壁设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出口连接有输水总管,输水总管上设有阀门和输水泵,洗涤室顶部设有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一冷却水入口连接有第一输水管,第一输水管与输水总管连接;洗涤室顶部内壁安装有四个第一喷水管,第一喷水管构成十字型,第一喷水管与第一冷却水入口连接,第一喷水管上设有若干个向下的雾化喷头;洗涤室侧壁上向下倾斜安装有导流板。

优选地,洗涤室中部前后侧壁设有第二冷却水入口,两个第二冷却水入口分别连接有第二输水管,两个第二输水管均与输水总管连接,洗涤室内部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二喷水管,第二喷水管为V型,两个第二喷水管分别与两个第二冷却水入口连接,第二喷水管上设有若干个向下的雾化喷头;洗涤室还径向安装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之间。

优选地,回收水室设有循环出口,循环出口连接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上设有阀门,循环水管另一端与冷却水室连接。

优选地,洗涤室底部径向设有第二过滤网。

优选地,吸附剂仓通过开口连接有下料器,下料器通过电动阀门与分散室连接,吸附剂仓内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上设有料斗;分散室底部设有出料口,分散室内部设置有导向锥,导向锥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分散室侧壁上;烟气管上设有送烟泵和混料室,分散室出料口与混料室连接。

优选地,导向锥上设有导向板。

优选地,排灰口下方设置有排灰斗,排灰斗连接有排灰管,排灰斗上边缘向内倾斜。

优选地,沥青烟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紫外线除臭器,紫外线除臭器与净化出口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回收换热器可以对沥青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同时起到预冷却的效果。通过喷水管的设计,起到提高冷却洗涤沥青烟气效果的作用。

2、通过循环泵和第二过滤网的设置,起到冷却水循环使用的效果,节约能源。

3、通过称重传感器和定容下料器的设置,使得烟气和吸附剂的配比方便控制,吸附效果好同时又避免吸附剂的浪费。分散室的设置起到防止吸附剂堆积的作用,使烟气和吸附剂混合均匀,改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烟气洗涤塔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喷水管、第二喷水管示意图。

图4为分散室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吸附剂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换热器,11-换热管路,2-烟气洗涤塔,3-洗涤室,31-烟气入口,32-烟气出口,33-导流板,34-第一喷水管,35-第二喷水管,36-第一过滤网,37-第二过滤网,4-冷却水室,5-回收水室,51-循环水管,6-输水总管,61-输水泵,62-第一输水管,63-第二输水管,7-吸附剂仓,71-称重传感器,8-旋风除尘器,81-混料进口,82-净化出口,83-排灰口,84-排灰斗,9-下料器,10-分散室,101-导向锥,102-导向板,13-烟气管,14-混料室,15-紫外线除臭器,16-送烟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沥青烟气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回收换热器1、冷凝洗涤装置、吸附装置和除臭装置,其中,冷凝洗涤装置为烟气洗涤塔2,烟气洗涤塔2内部分为上中下三个腔室,上腔为洗涤室3,用于洗涤冷却沥青烟气,洗涤室3上设有供沥青烟气进出的烟气入口31和烟气出口32,它们的位置如如图2所示,洗涤室3内向下倾斜安装有导流板33,对洗涤烟气后的水起导流作用。下腔为冷却水室4,用于存储冷却水,中腔为回收水室5,用于存储回收水。回收水室5和洗涤室3之间开有回收水入口,以供洗涤烟气后的水流入回收水室5。冷却水室4设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出口连接输水总管6,输水总管6上设有阀门和输水泵61;洗涤室3顶部设有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一冷却水入口连接第一输水管62,第一输水管62与输水总管6连接;以上设置用于将冷却水室4的水引入洗涤室3。洗涤室3顶部内壁安装有四个第一喷水管34,第一喷水管34与第一冷却水入口连接,四个第一喷水管34构成十字型,第一喷水管34上设有若干个向下的雾化喷头,用于将冷却水雾化对沥青烟气进行洗涤。回收换热器1与洗涤室3连接,回收换热器1中设有换热管路11,换热管路11入口与待换热管路连接,换热管路11出口与换热后管路连接,回收换热器1设有换热进出口,沥青烟气通过换热进出口与换热管路11接触再通过烟气入口31进入洗涤室3,上述设置,使得沥青烟气得到预冷却,同时也对沥青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对其余需要加热的介质进行预加热。

进一步地,洗涤室3中部前后侧壁均设有第二冷却水入口,两个第二冷却水入口分别连接有第二输水管63,两个第二输水管63与输水总管6连接,优选地,输水总管6、第一输水管62、两个第二输水管63之间为四通连接。两个第二冷却水入口还均连接有第二喷水管35,第二喷水管35安装在洗涤室3内,第二喷水管35为V型,如图3所示,第二喷水管35与第一喷水管34俯视位置交错,第二喷水管35上也设有若干个向下的雾化喷头。雾化喷头使得冷却水与沥青烟气充分接触,第一喷水管、第二喷水管的配合设置减少了洗涤室内洗涤死角,减少沥青烟气未被洗涤便排出的情况。

洗涤室3内还径向安装有第一过滤网36,用于对洗涤时上升的水汽中的颗粒杂质进行拦截,第一过滤网36位于第一喷水管34与第二喷水管35之间,第一喷水管对第一过滤网起清洗作用。

开启输水总管上的阀门和输水泵,冷却水室的水经输水总管后再分别经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通过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的雾化喷头向下喷出,同时预冷却后的沥青烟气通过烟气入口进入烟气洗涤塔,沥青烟气从下往上运动,先与第二喷水管喷射的水雾接触,沥青烟气中的沥青被冲洗捕集于水中,再与第一喷水管喷射的水雾接触,进一步洗涤沥青烟气中残留的沥青,同时,第一喷水管、第二喷水管喷射的水雾均对沥青烟气起冷却作用。洗涤后的沥青烟气从位于第一喷水管和第一过滤网之间的烟气出口排出,进入后续设备,洗涤烟气后的水雾冷凝成液滴,在导流板引流下经回收水入口进入回收水室。

回收水室5下部侧壁设有循环出口,循环出口与冷却水室4之间通过循环水管51连接,循环水管51上设有阀门。通过设置在下部的循环出口和循环水管,经循环泵将下部的回收水抽入冷却水室循环使用。进一步地,洗涤室3底部烟气入口31下方径向设有第二过滤网37,用于过滤洗涤烟气后水中的颗粒杂质,避免颗粒杂质进入回收水室,影响循环泵抽水效果,同时也方便更换。

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剂仓7和旋风除尘器8,旋风除尘器8上设有混料进口81、净化出口82和排灰口83,吸附剂仓7通过开口连接有下料器9,下料器9通过电动阀门与分散室10连接,如图5所示,吸附剂仓7内设置有两个称重传感器71,称重传感器71上设有料斗,料斗出口直径小于吸附剂仓7开口直径且它们位置相对。通过称重传感器检测到的下料前后料斗重量之差,来计算下料器不同转速下的下料速度,再根据与烟气流速相应的下料速度来设定下料器转速,以达到最好的吸附效果,优选地,称重传感器71,下料器9,电动阀门均与控制器连接,上述步骤均可由控制器控制完成,进一步地,还可设定称重传感器71上下限值,已达到监控吸附剂仓容量的目的。分散室10底部设有出料口,如图4所示,分散室10内部设置有导向锥101,导向锥101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分散室10侧壁上,优选地,导向锥101上还设有若干个导向板102,吸附剂进入分散室,经导向锥、导向板自动分散开来,避免吸附剂堆积。烟气出口32连接有烟气管13,烟气管13与若干个旋风除尘器混料进口81连接,烟气管13上依次紧挨着设有送烟泵16和混料室14,分散室10出料口与混料室14连接,沥青烟气与吸附剂在混料室内混合,吸附剂将烟气中沥青烟雾吸附,随后混料烟气在送烟泵动力作用下进入旋风除尘器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吸附剂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净化后的烟气经净化出口排出,吸附剂从排灰口排出。优选地,净化出口82还连接有紫外线除臭器15,对烟气异味进行去除,排灰口83下方设置排灰斗84,排灰斗84上边缘向内倾斜,防止吸附剂飞扬,同时方便吸附剂的统一排放。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