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纹压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3017发布日期:2019-11-05 23:2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纹压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纹压辊装置。



背景技术:

干法制粒机挤压辊的形状就是指压辊表面构造(即压辊圆周齿数、齿槽的宽窄、齿开槽的深浅),不同的压辊表面纹路对物料的适用性有着不同的压片效果。由于物料的配方、成分不一样(含糖量的比例、物理性能熔点的高低、粘性的大小、流动性好坏、比重大小等)所需的压辊表面纹路也不相同,现有压辊螺纹,在与刮刀部件共同作用时容易互相干涉,因此常出现异响、堵料等情况,需要不断调节刮刀与压辊之间的间距,操作不顺畅,不仅会磨损刮刀部件和压辊,影响刮刀及压辊的使用寿命,还会对制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合理的一种网纹压辊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网纹压辊装置,包括第一压辊及与第一压辊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两组贯穿其两端的齿槽,包括第一组齿槽及与第一组齿槽交叉设置的第二组齿槽,所述第一组齿槽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一压辊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所述第二组齿槽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一压辊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所述第一组齿槽与第二组齿槽交叉设置并在第一压辊的外表面形成若干第一四边形,从而构成网状纹路;所述第二压辊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两组贯穿其两端的齿槽,包括第三组齿槽及与第三组齿槽交叉设置的第四组齿槽,所述第三组齿槽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二压辊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所述第四组齿槽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二压辊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所述第三组齿槽与第四组齿槽交叉设置并在第二压辊的外表面形成若干第二四边形,从而构成网状纹路;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通过第一四边形与第二四边形之间进行面与面啮合,且啮合处设有啮合间隙。

所述的一种网纹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齿槽与第二组齿槽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压辊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倾角为10°-80°;所述第三组齿槽与第四组齿槽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二压辊的轴线之间形成倾斜的夹角为10°-80°。

所述的一种网纹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齿槽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两槽边与第一组齿槽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所述第二组齿槽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与第二组齿槽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所述第三组齿槽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与第三组齿槽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所述第四组齿槽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与第四组齿槽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

所述的一种网纹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齿槽、第二组齿槽、第三组齿槽及第四组齿槽的槽底部均采用圆弧过渡。

所述的一种网纹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之间的啮合间隙为0.5mm-10.0mm,优选为5mm。

所述的一种网纹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及第二压辊内部分别设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流路及设置在循环流路两端的进水口、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两个压辊表面轴均布的网纹状路还可防止粉料在被轧辊咬入时打滑,更便于刮刀部件的安装,使得刮刀与压辊相互作用时不易干涉,上下刮刀可以清洁压辊表面,防止粉料粘连到压辊表面,保证设备运行的平稳,上下侧刮刀清洁压辊侧面,防止粉料粘连,保证粉料压轧区域的密封性,减少细粉的泄露,同时减少侧密封的磨损,延长侧密封的使用寿命。

2)新型网纹纹路涉及起到防滑、美观、使用寿命长,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法制粒机制粒效果,尤其针对特殊性物料,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面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啮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辊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辊,101-第一组齿槽,102-第二组齿槽,103-第一四边形,2-第二压辊,201-第三组齿槽,202-第四组齿槽,203-第二四边形,3-循环流路,4-进水口,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网纹压辊装置,包括第一压辊1、第一组齿槽101、第二组齿槽102、第一四边形103、第二压辊2、第三组齿槽201、第四组齿槽202、第二四边形203、循环流路3、进水口4及出水口5。

第二压辊2与第一压辊1位置相对应,第一压辊1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两组贯穿其两端的齿槽,包括第一组齿槽101及与第一组齿槽101交叉设置的第二组齿槽102,第一组齿槽10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一压辊1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第二组齿槽102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一压辊1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第一组齿槽101与第二组齿槽102交叉设置并在第一压辊1的外表面形成若干第一四边形103,从而构成网状纹路;第二压辊2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两组贯穿其两端的齿槽,包括第三组齿槽201及与第三组齿槽201交叉设置的第四组齿槽202,第三组齿槽201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二压辊2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第四组齿槽202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且与第二压辊2的轴线之间形成倾角,第三组齿槽201与第四组齿槽202交叉设置并在第二压辊2的外表面形成若干第二四边形203,从而构成网状纹路;所述第一压辊1与第二压辊2通过第一四边形103与第二四边形104之间进行面与面啮合,且啮合处设有啮合间隙。

第一组齿槽101与第二组齿槽102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压辊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倾角为10°-80°,优选为15°;第三组齿槽201与第四组齿槽202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第二压辊2的轴线之间形成倾斜的夹角为10°-80°,优选为15°。

第一组齿槽101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两槽边与第一组齿槽101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第二组齿槽102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与第二组齿槽102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第三组齿槽201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与第三组齿槽201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第四组齿槽202的两槽边相交呈直角结构,且与第四组齿槽202的两槽边与槽底形成30°及60°夹角。

第一组齿槽101、第二组齿槽102、第三组齿槽201及第四组齿槽202的槽底部均采用圆弧过渡。

第一压辊1与第二压辊2之间的啮合间隙为0.5mm-10.0mm,优选为5mm。

第一压辊1及第二压辊2内部分别设有冷却循环系统,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流路3及设置在循环流路3两端的进水口4、出水口5。

工作过程:

分别将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安装到干法制粒机上,两只压辊齿槽两侧为对称结构设计,物料由振动料斗进入搅拌器被搅拌脱气后由定量加料器的螺旋片送至两个上下设置的压辊的网状纹路内并被预压,粉料在通过轧辊的瞬间被压成致密的料片,齿槽两侧的夹角使物料的表面张力和重力使之更容易自然脱出,少量未脱落的料片被刮刀刮下,料片落入破碎整粒机整粒后进入筛分级,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产品,筛下细粉返回振动料斗循环制粒。两个压辊表面轴均布的齿槽还可防止粉料在被轧辊咬入时打滑,网纹纹路的设计,更便于刮刀部件的安装,是刮刀与压辊相互作用时不易干涉,上下刮刀可以清洁压辊表面,防止药物粘连到压辊表面,保证设备运行的平稳,上下侧刮刀清洁压辊侧面,防止药物粘连,保证药物压轧区域的密封性,减少细粉的泄露,同时减少侧密封的磨损,延长侧密封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刮刀部件与压辊之间相互作用配合度的重要性。新型纹路压辊防滑、美观、使用寿命长,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法制粒机制粒效果,尤其针对特殊性物料,效果更明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