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真空冷凝水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748发布日期:2019-08-21 00:3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真空冷凝水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冷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真空冷凝水罐。



背景技术:

胶囊生产时需要使用化胶罐来生产胶液,而化胶罐则需要连通真空冷凝水罐来冷却化胶罐的高温高压气体,从而缓和真空负压及收集冷凝水,达到调整胶液粘稠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真空冷凝水罐仅依靠冷却水管来冷却高温高压的气体,然而,位于真空冷凝水罐内的高温高压气体被局促罐体内,并不能均匀地与冷却水管接触,以致高温高压气体不能快速地被冷却,不利于提高真空冷凝水罐的高效冷却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快速冷却高温高压气体的高效真空冷凝水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高效真空冷凝水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外壳体和内壳体构成,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外壳体之间构成流道层,所述流道层的上端部连通有冷却水进水管和高温水出水管,所述内壳体的顶端连接有引管,所述引管连通化胶罐并设有电机,所述化胶罐通过所述电机把化胶罐内高温高压的气体抽入到所述内壳体中,所述内壳体的底部的外壁面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出所述外壳体并能带动所述内壳体转动。

其中,所述罐体包括相互拼接连通的上罐体和下罐体,所述上罐体与所述下罐体均为竖立放置的呈圆筒状的罐体,且所述上罐体的体积小于所述下罐体的体积,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高温水出水管均设于所述上罐体的上端部。

其中,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高温水出水管分别对称位于所述上罐体的侧壁。

其中,流道层内设于挡片,所述挡片把所述流道层间分为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底部与所述第二间隔的底部连通,且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间隔,所述高温水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间隔。

其中,所述转轴通过电机提供转动动力。

其中,所述引管的输入端垂直插入所述内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转轴带动内壳体转动,提高了内壳体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的流动性,从而使高温高压气体能更快速充分地与位于流道层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快速高效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真空冷凝水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外壳体——1;内壳体——2;流道层——3、第一间隔——31、第二间隔——32;冷却进水管——4;高温水出水管——5;引管——6;转轴——7;上罐体——8;下罐体——9;挡片——10;电机——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真空冷凝水罐,如图1所示,包括罐体,罐体由外壳体1和内壳体2构成,内壳体2位于外壳体1的内部且与外壳体1之间构成流道层3,该流道层3用来装冷却水,流道层3的上端部连通有冷却水进水管4和高温水出水管5。内壳体2的顶端连接有引管6,引管6连通化胶罐并设有电机,化胶罐通过电机把化胶罐内高温高压的气体抽入到内壳体2中,内壳体2的底部的外壁面固接有转轴7,转轴7伸出外壳体1并能带动内壳体2转动,从而使高温高压气体转动。

本实施例中,罐体包括相互拼接连通的上罐体8和下罐体9,上罐体8与下罐体9均为竖立放置的呈圆筒状的罐体,且上罐体8的体积小于下罐体9的体积,冷却水进水管4与高温水出水管5均设于上罐体8的上端部,使得水体在罐体内有更多的停留时间,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冷却水进水管4与高温水出水管5分别对称位于上罐体8的侧壁上,以形成一进一出的流道。

本实施例中,流道层3内设于挡片10,挡片10把流道层3间分为第一间隔31和第二间隔32,第一间隔31底部与第二间隔32的底部连通,且冷却水进水管4连通第一间隔31,高温水出水管5连通第二间隔32,使得水体在流道层中形成一个从冷却水进水管4到高温水出水管5的一个流向,提高了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转轴7通过电机11提供转动动力。

本实施例中,引管6的输入端垂直插入内壳体2,从而便于内壳体2转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