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换热效率的填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7377发布日期:2019-10-13 02:1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填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填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换热效率的填料结构。



背景技术:

填料的散热在冷却塔中占整个温降的85%以上。冷却塔的散热过程主要在散热填料板面上进行,填料表面上的水膜缓慢流下,最里层水膜为湿度100%的高焓值湿空气,水分子从高焓值区域跑向低焓值的进塔新风中,使出塔空气焓值增大。而随着水分子浓度降低,循环热水中的水分子不断蒸发从液态变为气态,从而带走蒸气潜热。

现有的填料结构在与下落水柱接触时反弹迸溅少,且从填料表面上的水膜缓慢流下,在流落的过程中转换成水汽,将水中的温度带走,整个过程中与自然流动的空气接触的相对表面积较小,且在下落水流较大时进一步降低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换热效率的填料结构,通过设计的填料单元中的圆锥将下落的水柱大量的反射迸溅,增加水柱在流落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快速的进行热传递,在圆锥下方和矩形框下方分别固定的倒锥筒和漏斗在气流的负压作用下,将最内侧矩形框与漏斗间的水快速的向下排出同时高速气流对其降温,整个填料板组件下方在输气后气压增大,整体向上的气流增大,进一步增加气流与热水的相对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解决了现有填料结构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换热效率的填料结构,包括填料板组件,还包括输气管组件,所述填料板组件包括若干填料单元;

所述填料单元包括多层套设的矩形框;多层所述矩形框上端面通过若干第一固定连接板;最内侧所述矩形框内壁通过若干第二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有圆锥;所述圆锥下表面固定有倒锥筒;最内侧所述矩形框下表面固定有漏斗;所述倒锥筒侧面固定连通有导气圆管一端;所述导气圆管另一端贯穿漏斗侧壁至外侧且与输气管组件周侧面固定连通;所述倒锥筒下端面位于漏斗下端面上方。

进一步地,多层所述矩形框间间隙量相同,多层所述矩形框上下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输气管组件包括导气总管;所述导气总管周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导气总管周侧面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连通有若干导气支管;所述导气支管与导气圆管一端固定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贯穿漏斗上端面为矩形结构;所述贯穿漏斗下端面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倒锥筒下端面位于漏斗下端面上方2mm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填料单元中的圆锥将下落的水柱大量的反射迸溅,增加水柱在流落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快速的进行热传递。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锥下方和矩形框下方分别固定的倒锥筒和漏斗在气流的负压作用下,将最内侧矩形框与倒锥筒间的水快速的向下排出,同时高速气流对其降温,增加换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整个填料板组件下方在输气管组件输气后气压增大,整体向上的气流增大,进一步增加气流与热水的相对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换热效率的填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填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填料单元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为输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填料板组件,2-填料单元,3-输气管组件,201-矩形框,202-第一固定连接板,203-第二固定连接板,204-圆锥,205-倒锥筒,206-漏斗,207-导气圆管,301-导气总管,302-进气管,303-导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换热效率的填料结构,包括填料板组件1,还包括输气管组件3,填料板组件1包括两百二十五个填料单元2,相邻填料单元2间焊接;

填料单元2包括四层套设的矩形框201;四层矩形框201上端面通过四个第一固定连接板202;最内侧矩形框201内壁通过四个第二固定连接板203固定连接有圆锥204;圆锥204下表面固定有倒锥筒205;最内侧矩形框201下表面固定有漏斗206;倒锥筒205侧面固定连通有导气圆管207一端;导气圆管207另一端贯穿漏斗206侧壁至外侧且与输气管组件3周侧面固定连通;倒锥筒205下端面位于漏斗206下端面上方;

填料单元2中的圆锥204将下落的水柱大量的反射迸溅,增加水柱在流落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快速的进行热传递;在圆锥204下方和矩形框201下方分别固定的倒锥筒205和漏斗206在气流的负压作用下,将最内侧矩形框201与倒锥筒205间的水快速的向下排出,同时高速气流对其降温,增加换热效率;整个填料板组件1下方在输气管组件3输气后气压增大,整体通过矩形框201间间隙向上的气流增大,与从其中流过的热水接触,进一步增加气流与热水的相对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如图5所示,四层矩形框201间间隙量相同,四层矩形框201上下端面平齐。

其中如图6所示,输气管组件3包括导气总管301;导气总管301周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302;导气总管301周侧面沿轴向线性排列固定连通有十五个导气支管303;导气支管303与导气圆管207一端固定连通。

其中,贯穿漏斗206上端面为矩形结构;贯穿漏斗206下端面为圆形结构。

其中,倒锥筒205下端面位于漏斗206下端面上方2mm处,倒锥筒205吹出的高速气流在倒锥筒205下端与漏斗206下端的间隙处形成负压,将漏斗206与最内侧矩形框201间的水快速的吸下,在热水下落的过程中与高速气流接触快速的降温同时预防上部积水过深影响圆锥204的反弹迸溅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