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8773发布日期:2019-06-25 23:4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领域,现有的过滤器和加药件为两个分开组装的部件,使用时,才将加药件通过管路插入过滤器上对应的加药口,药液经过加药件以及管路后再到过滤器,这样会携带更多的微粒,对使用者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药液经过加药件以及管路后再到过滤器,会携带更多的微粒,对使用者造成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过滤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过滤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未过滤腔和已过滤腔,所述未过滤腔与所述已过滤腔之间设有过滤膜,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药口和出药口,且所述进药口与所述未过滤腔连通,所述出药口与所述已过滤腔连通;

加药件,所述加药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加药件与所述未过滤腔连通;

其中,所述加药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壳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加药件与过滤装置结合,有效地减短了药液通过的管路的路径,减少了颗粒污染。

较佳地,所述未过滤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进药口与所述加药件均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过滤膜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已过滤腔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使药液先通过第一容置腔后再进入第二容置腔,缓冲了药液对过滤膜的冲击力。

较佳地,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通过多个通孔连通,且多个所述通孔的轴线均与所述过滤膜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通孔连通的方式,且通孔的轴线均与过滤膜所在的平面平行的设置,进一步缓冲了药液对过滤膜的冲击力。

较佳地,多个所述通孔间隔等距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于所述已过滤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于所述已过滤腔的上方。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已过滤腔的相对位置设置,使过滤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大大地缩小了整体体积。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盖和下壳,所述过滤膜夹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之间。

较佳地,所述上盖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对应于所述过滤膜设置,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防水膜,所述防水膜对应于所述出气孔设置,且所述防水膜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出气孔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出气孔,使药液通过过滤膜时可能产生的气泡能够逸出。

较佳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已过滤腔内,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下壳连接,且所述过滤膜抵靠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下壳的一端。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药液集中于过滤膜上方时,会对过滤膜产生向下的作用力,通过设置支撑架对过滤膜起到抵御该作用力的作用,防止过滤膜产生变形,并延长过滤膜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加药件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胶塞。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加药件与过滤装置结合,有效地减短了药液通过的管路的路径,减少了颗粒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过滤装置1

壳体10

未过滤腔11

第一容置腔111

第二容置腔112

已过滤腔12

过滤膜13

进药口14

出药口15

通孔16

上盖17

出气孔171

防水膜172

下壳18

支撑架19

加药件20

胶塞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请结合图1-图5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1,其包括:壳体10和加药件20。加药件20远离壳体10的一端设有胶塞21。

壳体10内设有未过滤腔11和已过滤腔12,未过滤腔11与已过滤腔12之间设有过滤膜13,壳体10上开设有进药口14和出药口15,且进药口14与未过滤腔11连通,出药口15与已过滤腔12连通;加药件20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且加药件20与未过滤腔11连通;其中,加药件20一体成型于壳体10。这样,通过将加药件20与过滤装置1结合,有效地减短了药液通过的管路的路径,减少了颗粒污染。

未过滤腔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进药口14与加药件20均与第一容置腔111连通,过滤膜13设于第二容置腔112与已过滤腔12之间。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使药液先通过第一容置腔111后再进入第二容置腔112,缓冲了药液对过滤膜13的冲击力。

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通过多个通孔16连通,且多个通孔16的轴线均与过滤膜13所在的平面平行。这样,通过设置通孔16连通的方式,且通孔16的轴线均与过滤膜13所在的平面平行的设置,进一步缓冲了药液对过滤膜13的冲击力。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通孔16间隔等距设置。

第一容置腔111设置于已过滤腔12的一侧,第二容置腔112设置于已过滤腔12的上方。这样,通过对第一容置腔111、第二容置腔112以及已过滤腔12的相对位置设置,使过滤装置1的结构更为紧凑,大大地缩小了整体体积。

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盖17和下壳18,过滤膜13夹设于上盖17与下壳18之间。上盖17开设有出气孔171,出气孔171对应于过滤膜13设置,且出气孔171与第二容置腔112连通,过滤装置1还包括防水膜172,防水膜172对应于出气孔171设置,且防水膜172设于第二容置腔112与出气孔171之间。这样,通过设置出气孔171,使药液通过过滤膜13时可能产生的气泡能够逸出。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1还包括支撑架19,支撑架19设于已过滤腔12内,支撑架19与下壳18连接,且过滤膜13抵靠于支撑架19远离下壳18的一端。这样,当药液集中于过滤膜13上方时,会对过滤膜13产生向下的作用力,通过设置支撑架19对过滤膜13起到抵御该作用力的作用,防止过滤膜13产生变形,并延长过滤膜13的使用寿命。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未过滤腔和已过滤腔,未过滤腔与已过滤腔之间设有过滤膜,壳体上开设有进药口和出药口,且进药口与未过滤腔连通,出药口与已过滤腔连通;加药件,加药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且加药件与未过滤腔连通;其中,加药件一体成型于壳体。本发明通过将加药件与过滤装置结合,有效地减短了药液通过的管路的路径,减少了颗粒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毛春元;毛亚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塔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6
技术公布日:2019.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