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槽式液体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3458发布日期:2019-10-23 01:2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槽式液体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槽式液体分布器,具有较高的操作弹性,不仅适用于常规液体喷淋密度的填料塔,常规设计的液体分布器喷淋密度范围为2.5~25m3/(m2·h),而且适用于超低喷淋密度下的工况,超低喷淋密度指喷淋密度为0.1m3/(m2·h)以下。在超低喷淋密度下,常规分布器液体无法符合喷淋要求,达不到要求的润湿效果,该分布器解决了极限条件下的液体分布和喷淋问题。本发明属于化工传质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化工领域的气液传质设备主要有填料塔和板式塔两大类。在填料塔的操作过程中,塔顶的液体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地喷淋到填料表面,与塔底上升的气体在填料表面充分接触。为了充分发挥填料的效率,需要尽量减小液体分布器的不均匀度,设计性能良好的液体分布器,是提高填料塔传质效率的关键。

液体分布器按照液体分布的推动力分类,分为压力式和重力式液体分布器。常见的分布器有排管式、槽式和孔盘式液体分布器。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槽式分布器为二级槽式液体分布器,其允许喷淋密度范围大,气流通道大,占用空间小,易支撑,造价低,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但槽的支撑水平度、液面波动、二级槽的液量分配会对分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填料塔液体分布器液体的流量范围用喷淋密度表示,其定义为单位塔截面积上的液体流量,即单位时间、单位塔截面积上液体喷淋量,单位为m3/(m2·h)。常用液体分布器的喷淋密度范围为2.5~25m3/(m2·h),但目前并没有针对超低喷淋密度工况下适用的液体分布器,超低喷淋密度指喷淋密度小于0.1m3/(m2·h)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二级槽式液体分布器,以解决在超低喷淋密度下的液体喷淋问题,使液体分布器既能满足常规液体喷淋密度下的工况,指喷淋密度范围为2.5~25m3/(m2·h),又能满足超低喷淋密度下的工况,指喷淋密度小于0.1m3/(m2·h)的情况。同时解决了在高喷淋密度时液体飞溅严重的问题,对二级槽液体均匀分配提出了优化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槽式液体分布器,包括排管、一级槽(3)、稳液槽(5)、二级槽(11)和导液板(14)。排管包括进液管(1)和分布管(2),一级槽(3)内设有稳液槽(5),一级槽侧面焊接有导液管(4),一级槽下方为二级槽(11),每两个二级槽中间有连通槽(17)相连,所有二级槽用角钢(9)或槽钢焊接在一起,每个二级槽的两端用角钢(10)与相邻的二级槽焊接在一起。二级槽内设置有稳液板(12)。二级槽侧面开有喷淋孔(19),侧面设置有导液板(16),二级槽底面焊接有挡液板(15)。

所述的排管由进液管(1)和分布管(2)组成。分布管的尺寸按照分布器的流量要求设计。

所述的一级槽(3)底部开有圆孔(20),圆孔的直径为4~10mm,一级槽的侧面开有圆孔,侧面同时焊有导液管(4),侧面圆孔位于导液管内。由于二级槽中间长两边短,一级槽开孔的尺寸和数量符合中间漏液多,两边漏液少,孔的面积和对应二级槽截面积比例相同。

所述的一级槽内设有稳液槽(5),稳液槽底面开有圆孔(6),圆孔的直径为4~10mm,下方开有两排圆孔,直径为4~10mm。稳液槽内开孔的数量和直径与一级槽内圆孔的数量和直径相匹配。稳液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小于一级槽。

所述的一级槽下方为二级槽(11),一级槽与二级槽焊接在一起,一级槽两边各有一个角钢(9)或槽钢,所有二级槽通过角钢或槽钢连接在一起。每两个二级槽之间有连通槽(17),每个二级槽的两端用角钢(10)与相邻的角钢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二级槽内部设有稳液板(12),稳液板内开有小孔(18),圆孔的直径为4~10mm,直径与数量与一级槽圆孔的直径与数量相配合。

所述的一级槽底部开孔的位置位于二级槽入口,一级槽侧面开孔的中心线和下方的二级槽的中心线相一致,使喷淋下来的液体均匀落入每个二级槽内,一级槽侧面开孔外焊接导液管(4),导液管伸入二级槽中,侧面流出的液体沿导液管进入二级槽。

所述的二级槽侧面开有喷淋孔(19),喷淋孔共有三排,下两排喷淋孔直径为1mm,孔间距为50~100mm,两排的间距为5~15mm,两排喷淋孔交叉分布,适用于超低喷淋密度时的工况;中间一排和最上面一排的间距为20~30mm,最上面一排的喷淋孔直径为4~10mm,孔间距为40~60mm,适用于常规喷淋密度和高喷淋密度时的工况。

所述的二级槽侧面设置有导液板(14),导液板与二级槽通过螺栓(13)连接,导液板厚度为2mm。

所述的为提高导液板表面的亲水性,对导液板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表面粗糙化的方法分为多种,具体实施方法分为导液板表面进行喷砂、喷丸、设置交叉倾斜导流纹或设置凸起圆点颗粒。

所述的导液板进行喷砂处理时,采用1~2mm的石英砂或金属砂粒;导液板进行喷丸处理时,采用1~2mm的铸钢丸或不锈钢丸。

所述的导液板采用设置交叉倾斜导流纹时,导流纹的倾斜角度为45~60°,所有导流纹交叉在一起呈网格状,导流纹为凹线槽,线槽深度为0.5~1.5mm,线槽宽度为0.5~2mm,线槽间距为1~3mm。

所述的导液板采用设置凸起圆点颗粒进行导流时,每行圆点交错分布,每两行圆点的倾斜角为30~60°,圆点凸起的高度为1~3mm,圆点半径为1~3mm,相邻两圆点圆心距离为4~9mm,相邻两行中心线距离为4~9mm。

所述的为减小加工难度,不对导液板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而是采取在导流板内部焊接导流薄板的方式,导流板和导流薄板点焊在一起,导流薄板上部分与导流板满焊,防止喷淋点喷淋出的液体从导流板与导流薄板中间的空隙流出。

所述的在导流薄板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可进行喷砂、喷丸、设置交叉斜纹进行导流或设置凸起圆点颗粒,或根据材料进行其它形状的表面处理,薄板的厚度为0.2~1mm,薄板下方为锯齿状导流结构。

所述的导液板下方为锯齿状导流结构,锯齿结构为间隔交错向外和向内旋转,两相邻锯齿间的夹角为30~60°,相邻两锯齿的间距为5~8mm,锯齿长度为10~16mm,锯齿底端和中间宽度为4~6mm,到达一定高度后,锯齿宽度逐渐减小,锯齿顶端为倒圆角形式。

所述的二级槽底部设置有挡液板(15),挡液板中间焊接在二级槽底部,两边稍微往下倾斜,倾斜角度为10~20°,挡液板厚度为2mm,两边倾斜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挡液板两边与导液板的距离控制在3mm之内。

所述的导液板内侧下方点焊两层丝网(16)。

所述的导液板材料为铝、铜、不锈钢或钛的金属材料。

所述的导液薄板材料为铝、铜、不锈钢、钛、碳纤维、塑料或陶瓷等。

所述的挡液板材料为铝、铜、不锈钢或钛的金属材料。

所述的导液板为了提高其亲水性和使用寿命,对其表面进行镀铬处理。

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稳液槽底面和侧面均有开孔,使液体更加快速、均匀地落入一级槽,应对高流量液体,稳液槽内放置填料减少液体对稳液板的冲击,解决了液体飞溅的问题。

一级槽底面和侧面均有开孔,由于二级槽中间长两边短,一级槽开孔的尺寸和数量符合中间漏液多,两边漏液少,孔的面积和对应二级槽截面积比例相同;底部开孔位于二级槽正上方,侧面喷淋孔的中心线与二级槽中心线相一致,侧面开孔外包裹有导流管,导流管伸入二级槽中,使每个一级槽开孔区域的液体都能准确流入相应地二级槽内,二级槽液体分配更加均匀。

二级槽对用一级槽底面开孔和侧面导流管位置,设置有稳液板,稳液板内开有小孔,稳液板的作用是避免了一级槽流下的液体直接落入二级槽中,从而造成二级槽液面波动,影响液体分布器的分布效果。

二级槽侧面开有三排喷淋孔,底层两排喷淋孔的直径为1mm,适用于超低喷淋密度时的工况,最上面一排喷淋孔的直径为4~10mm,适用于常规喷淋密度时的工况;解决了常规二级槽式液体分布器不适用于超低喷淋密度的情况,具有更高的许用喷淋密度范围。

二级槽两个侧面均固定有导液板,对导液板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在超低喷淋密度的操作条件下,液体沿着粗糙表面的导流作用布满导液板,使喷淋下的液体更加均匀落入填料中。导液板表面点焊双层丝网,同样加速了导流作用。解决了在超低喷淋密度下液体无法完全润湿导液板的情况。

导液板底部的锯齿为细长型倒圆角锯齿形状,在单位长度内,细长型的锯齿数量更多,并将相邻的锯齿分别向内和向外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单行锯齿变为两行,增加了滴淋的面积,从喷淋孔中流出的液体经过导流板的导流作用后,均匀地分配到每个锯齿上,在超低喷淋密度的操作条件下,液体以水滴的形式沿锯齿滴淋到填料上。

当液体从二级槽的喷淋孔流出时,由于金属表面的亲水性和液体流速不够高,液体会不同程度地沿二级槽往下流,造成不同程度的爬流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二级槽底部焊接挡液板,挡液板两边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两边要尽量靠近导液板,且两边有一定的斜度,使挡液板上的液体直接流向导液板上。

导液板的厚度为2mm的金属板,考虑到直接对导液板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可在导液板内表面焊接一层导液薄板,事先对导液薄板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液体分布器主视图;

图2-液体分布器俯视图;

图3-液体分布器左视图;

图4-二级槽主视图;

图5-二级槽俯视图;

图6-一级槽俯视图;

图7-导液板表面图;

图8-导液板表面图;

图9-挡液板表面图;

图中涉及的标记号及名称:进液管1,分布管2,一级槽3,导液管4,稳液槽5,稳液槽底面圆孔6,稳液槽侧面圆孔7,稳液槽支撑角钢8,二级槽整体连接角钢9,二级槽单独连接角钢10,二级槽11,稳液板12,六角螺栓13,导液板14,挡液板15,双层丝网16,连通槽17,稳液板圆孔18,二级槽喷淋孔19,一级槽圆孔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例实施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表述。

分布器上端为排管,排管由进液管(1)和分布管(2)组成,液体由进液管通过分布管均匀地分布到稳液槽(5)内,排管的尺寸由分布器的尺寸和液体流量决定。参见图1。

稳液槽的长宽高小于一级槽(3),稳液槽下方焊接有支撑角钢(8),角钢的数量和尺寸视分布器大小而定,支撑角钢两端焊接在一级槽侧面。液体进入稳液槽后,当处于高喷淋密度的操作条件时,稳液槽内放置填料防止液体飞溅、冲撞稳液板。稳液槽侧面和底面开设圆孔,圆孔的直径为4~10mm。稳液槽内开孔的数量和直径与一级槽内圆孔的数量和直径相匹配。参见图1、图2、图3。

一级槽底面开有圆孔(20),每个二级槽上方对应一级槽处开有两排圆孔,对应一级槽侧面开有一排圆孔,圆孔的直径为4~10mm。侧面开孔外包裹有导液管(4),导液管截面为正三角形,导液管底端伸入二级槽中。液体从一级槽底面开孔和侧面导液管流入对应的二级槽中。参见图1、图2、图6。

二级槽内设置有稳液板(12),稳液板位于一级槽开孔下方,稳液板长度长于一级槽的宽度,从一级槽流下的液体全部落在稳液板上,稳液板上开有小孔(18),圆孔的直径为4~10mm,直径与数量与一级槽圆孔的直径与数量相配合。稳液板的作用是防止二级槽的液位波动。参见图1、图2、图4、图5。

二级槽上方焊接有两条角钢(9),连接所有二级槽。每两个二级槽用连通槽(17)连接,连通槽的作用是加强二级槽的稳定性,在高喷淋密度时,储存液体和维持液面水平。相邻二级槽两端用角钢相连,起到固定作用。角钢的尺寸大小视分布器尺寸而定。参见图1、图2、图4、图5。

二级槽侧面开有三排喷淋孔(19),当处于超低喷淋密度的操作条件时,即喷淋密度小于0.1m3/(m2·h),液体仅从最底一排或下两排喷淋孔流出;当处于常规喷淋密度操作条件时,即喷淋密度范围为2.5~170m3/(m2·h),液体从所有喷淋孔中流出。下两排喷淋孔直径为1mm,孔间距为50~100mm,两排的间距为5~15mm,两排喷淋孔交叉分布,能最大限度地增大喷淋到导液板的喷淋面积;中间一排和最上面一排的间距为20~30mm,最上面一排的喷淋孔直径为4~10mm,孔间距为40~60mm。参见图1、图3、图4。

二级槽侧面设置有导液板(14),导液板通过六角螺栓(13)与二级槽连接,导液板为可拆卸装置。导液板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表面粗糙化的方法分为多种,具体实施方法分为导液板表面进行喷砂、喷丸、设置交叉倾斜导流纹或设置凸起圆点颗粒。导液板进行喷砂处理时,采用1~2mm的石英砂或金属砂粒;导液板进行喷丸处理时,采用1~2mm的铸钢丸或不锈钢丸。导液板采用设置交叉倾斜导流纹时,导流纹的倾斜角度为45~60°,所有导流纹交叉在一起呈网格状,导流纹为凹线槽,线槽深度为0.5~1.5mm,线槽宽度为0.5~2mm,线槽间距为1~3mm。导液板采用设置凸起圆点颗粒进行导流时,每行圆点交错分布,每两行圆点的倾斜角为30~60°,圆点凸起的高度为1~3mm,圆点半径为1~3mm,相邻两圆点圆心距离为4~9mm,相邻两行中心线距离为4~9mm。导液板内侧点焊双层丝网(16)。参见图1、图4、图7、图8。

当液体从二级槽的喷淋孔流出时,由于金属表面的亲水性和液体流速不够高,液体会不同程度地沿二级槽往下流,造成不同程度的爬流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二级槽底部焊接挡液板(15),挡液板两边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两边要尽量靠近导液板,且两边有一定的斜度,使挡液板上的液体直接流向导液板上。参见图1、图4、图9。

导液板底部的锯齿为细长型倒圆角锯齿形状,在单位长度内,细长型的锯齿数量更多,并将相邻的锯齿分别向内和外旋转一定的角度,两相邻锯齿间的夹角为30~60°,使单行锯齿变为两行,增加了滴淋的面积;相邻两锯齿的间距为5~8mm,锯齿长度为10~16mm,锯齿底端和中间宽度为4~6mm,到达一定高度后,锯齿宽度逐渐减小,锯齿顶端为倒圆角形式。从喷淋孔中流出的液体经过导流板表面充分润湿后,均匀地分配到每个锯齿上,液体通过锯齿滴淋到上层填料上。参见参见图1、图3、图4、图7、图8。

为了便于加工,可在导液板内表面点焊导液薄板,对导液薄板采用相同的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这样便省去了对导液板的表面粗糙化处理。为防止液体流入导液板与导液薄板的空隙,导液薄板上端满焊。

导液板材料为铝、铜、不锈钢或钛的金属材料。导液薄板材料为铝、铜、不锈钢、钛、碳纤维、塑料或陶瓷等。挡液板材料为铝、铜、不锈钢或钛的金属材料。为了提高导液板亲水性和使用寿命,对其表面进行镀铬处理。液体分布器本体采用防锈金属材料或对全身进行防锈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