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斜管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6248发布日期:2019-11-06 01: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淀池斜管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池斜管的清洗方法及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斜管沉淀池是在普通沉淀池的沉淀区内装设一组方形管道以缩短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的改进型沉淀池。沉淀池上部安装一层倾斜60度的斜管,斜管模块能有效地增加沉淀面积,防止矾花被水流带到澄清水收集槽中,进而影响后续清水池水质。然而在沉淀池运行一段时间后,矾花会逐渐沉降附着在斜管中,降低后续水流中矾花的沉降效率,同时会发生厌氧发酵导致浮渣上浮,使水质恶化(如溶解性bod值上升,ph值下降等),影响斜管沉淀池出水水质指标。

目前现有的清洗方法仅能在沉淀池停运期间,通过人工形式采用压力水枪清洗,清洗过程需要人工反复进行从而达到剥离矾花的目的,而且实施过程困难较大,检修成本高,停机时间长,费时、费力、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风险及诸多不可控因素,所以采用人工机械清洗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了一种沉淀池斜管的清洗方法及清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淀池斜管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用以容纳待沉降水;

沉淀斜管,用以增大沉降面积;

清洗装置,用以清洁沉淀斜管以及清洁沉淀前池的漂浮物;

水循环装置,用以为所述清洁装置供水;

其中,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混凝池、注射池以及熟化池之后,所述熟化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通过挡板分隔开;熟化池内的水通过挡板顶部流入所述沉淀池,所述熟化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浮渣收集槽;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浮渣清洗装置以及斜管清洗装置;所述浮渣清洁装置固定设置在沉淀前池顶部,所述斜管清洗装置设置在沉淀池顶部;其中,所述斜管清洗装置为可移动式清洗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收集沉淀池底部的污水,经处理后部分流回清洗装置,另一部分重新投入循环系统。

进一步,所述浮渣清洗装置包括第二支管以及第二喷嘴,所述第二支管内流经清洗水,所述第二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上;所述第二喷嘴包括若干个,所述第二喷嘴的水流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浮渣收集槽。

进一步,所述斜管清洗装置为移动式清洗装置,所述斜管清洗装置包括:上滑轨、下滑轨、滑动座、喷淋腔以及电机;所述上滑轨以及下滑轨对应设置在沉淀池的池壁上,所述喷淋腔的两端设置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将所述喷淋腔架设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上,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喷淋腔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移动。

进一步,所述喷淋腔为腔体结构,所述喷淋腔的两侧各开设双排的第一喷嘴,所述喷淋腔上还开设进水口,所述清洗水通过进水口流入喷淋腔,进而从第一喷嘴中喷淋出;其中,双排第一喷嘴中的第一排喷嘴的角度与所述沉淀斜管平行,第二排喷嘴与第一排呈5-60°夹角。

进一步,所述喷淋腔上设置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接喷淋腔的进水口,所述软管与所述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清洗进水管的分支第一支管,所述清洗水通过软管进入所述喷淋腔。

进一步,所述软管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在喷淋腔的进水口处,所述软管的管体通过固定环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架设在所述沉淀池的两端,所述支撑杆通过设置在沉淀池两端的支撑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循环装置的水来源为沉淀池排污口内的污水;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排污口、第二排污管、微砂回流泵、回流管、以及过滤器,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排污口上连接所述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设置两根,每根第二排污管上分别连接第一微砂回流泵和第二微砂回流泵,所述第一微砂回流泵和第二微砂回流泵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开设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的出水端连接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出水的端连接所述清洗装置的清洗水进水管。

进一步,所述回水管主管路的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所述第一旋流器用以将含有泥沙的污水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旋流器底部的第三排水管排入混凝池,所述第一旋流器分离出的杂质通过顶部的污泥收集管送出;所述第二旋流器与所述第一旋流器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过滤器的排污口处设置机械式自控排污阀。

进一步,所述第二喷嘴的角度与沉淀前池水面呈水平切线方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清洗装置,包括浮渣清洗装置和斜管清洗装置。斜管清洗装置能够清洗斜管中沉积的的絮状物杂质,使其落入到沉淀池底部。浮渣清洗装置设置在沉淀前池顶部,浮渣清洁装置的喷淋管路上等间距布置喷嘴,喷嘴具有喷射范围调节功能,喷射冲洗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各喷嘴喷射区域相互重叠,且喷嘴设置角度与沉淀池前池水面呈水平切线方向,产生沿水面切向方向水流动力,促进前池浮渣流入至浮渣收集槽,进而通过浮渣排放管路排出,避免进入到沉淀池内影响后续水质。

本发明还设计了清洗水的循环利用系统,清洗水的来源来自沉淀池底部的排污口,排污口上连接所述第二排污管,第二排污管设置两根,每根第二排污管上分别连接第一微砂回流泵和第二微砂回流泵,第一微砂回流泵和第二微砂回流泵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回流管,回流管上开设出水支管,出水支管的出水端连接过滤器,过滤器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清洗装置的清洗水进水管。回水管主管路的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第一旋流器用以将含有泥沙的污水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水通过第一旋流器底部的第三排水管排入混凝池,第一旋流器分离出的杂质通过顶部的污泥收集管送出;通过清洗水循环系统的设置,不需要引入新的洁净水,形成了清洗系统与整个过滤系统的融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进水管;2、混凝池;3、注射池;4、熟化池;5、挡板;

6、第一排水管;7、第一排污管;8、沉淀池;9、过滤器;

10、沉淀斜管;11、搅拌电机;12、刮板;13、集水槽;

14、排污口;15、第二排污管;16、第一微砂回流泵;

17、第二微砂回流泵;18、第二排水管;19、收集槽;

20、回流管;21、第一旋流器;22、第二旋流器;

23、第三排水管;24、污泥收集管;25、第一搅拌器;

26、第二搅拌器;27、沉淀前池;28、浮渣收集槽;

29、清洗进水管;30、第一支管;31、第二支管;

32、第二喷嘴;33、软管;34、固定环;35、支撑杆;

36、支撑座;37、上滑轨;38、下滑轨;39、滑动座;

40、喷淋腔;41、电机;42、进水口;43、第一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的一种沉淀池8斜管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8,用以容纳待沉降水;沉淀斜管10;用以增大沉降面积;清洗装置,用以清洁沉淀斜管10以及清洁沉淀前池27的漂浮物;水循环装置,用以为所述清洁装置供水;

其中,所述沉淀池8设置在所述混凝池2、注射池3以及熟化池4之后,所述熟化池4与所述沉淀池8之间通过挡板5分隔开;熟化池4内的水通过挡板5顶部流入所述沉淀池8,所述熟化池4与所述沉淀池8之间设置浮渣收集槽28;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浮渣清洗装置以及斜管清洗装置;所述浮渣清洁装置固定设置在沉淀前池27顶部,所述斜管清洗装置设置在沉淀池8顶部;其中,所述斜管清洗装置为可移动式清洗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收集沉淀池8底部的污水,经处理后部分流回清洗装置,另一部分重新投入循环系统。

如图2所示,浮渣清洗装置包括第二支管31以及第二喷嘴32,所述第二支管31内流经清洗水,所述第二喷嘴3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31上;所述第二喷嘴32包括若干个,所述第二喷嘴32的水流喷射方向朝向所述浮渣收集槽2819。

斜管清洗装置为移动式清洗装置,所述斜管清洗装置包括:上滑轨37、下滑轨38、滑动座39、喷淋腔40以及电机41;所述上滑轨37以及下滑轨38对应设置在沉淀池8的池壁上,所述喷淋腔40的两端设置滑动座39,所述滑动座39将所述喷淋腔40架设在上滑轨37和下滑轨38上,所述电机41带动所述喷淋腔40在上滑轨37和下滑轨38之间移动。

喷淋腔40为腔体结构,所述喷淋腔40的两侧开设若干第一喷嘴43,所述喷淋腔40上还开设进水口42,所述清洗水通过进水口42流入喷淋腔40,进而从第一喷嘴43中喷淋出,所述第一喷嘴43的角度与沉淀斜管10呈切线方向。喷淋腔40上设置软管33,所述软管33的一端连接喷淋腔40的进水口42,所述软管33与所述进水口42固定连接,所述软管33的另一端连接清洗进水管291的分支第一支管30,所述清洗水通过软管33进入所述喷淋腔40。软管33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在喷淋腔40的进水口42处,所述软管33的管体通过固定环34固定在支撑杆35上,所述支撑杆35架设在所述沉淀池8的两端,所述支撑杆35通过设置在沉淀池8两端的支撑座36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水循环装置的水来源为沉淀池8排污口14内的污水;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排污口14、第二排污管15、微砂回流泵、回流管20、以及过滤器9,所述排污口14设置在所述沉淀池8的底部,所述排污口14上连接所述第二排污管15,所述第二排污管15设置两根,每根第二排污管15上分别连接第一微砂回流泵16和第二微砂回流泵17,所述第一微砂回流泵16和第二微砂回流泵17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回流管20,所述回流管20上开设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的出水端连接过滤器9,所述过滤器9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清洗装置的清洗水进水管1。

回水管主管路的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旋流器21和第二旋流器22,所述第一旋流器21用以将含有泥沙的污水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旋流器21底部的第三排水管23排入混凝池2,所述第一旋流器21分离出的杂质通过顶部的污泥收集管24送出;所述第二旋流器22与所述第一旋流器21的结构相同。

另外,过滤器9的排污口14处设置机械式自控排污阀。

第二喷嘴32的角度与沉淀前池27水面呈水平切线方向。

工作方式:

待净化的水通过进水管1流入混凝池2,混凝池2上设置第一搅拌装置,混凝池2注满水后,通过顶部的缺口流入注射池3,注射池3上设置第二搅拌装置,注满注射池3后通过顶部的缺口流入沉淀前池27,沉淀前池27处设置浮渣收集槽28;浮渣收集槽28的底部开孔,连接第一排污管7,用以排出收集到的浮渣。待净化水继续流入沉淀池8,此时的絮凝物在沉淀斜管10处沉积,沉积物随着不断堆积重力增加,落在沉淀池8底部,通过沉淀池8上的刮板12刮到排位口内,其余的污水通过沉淀池8底部设置的第二排水管18排至收集槽19。洁净水通过集水槽13的收集,流入清水收集槽19内。

清洗时,斜管清洗装置能够清洗斜管中沉积的的絮状物杂质,使其落入到沉淀池8底部。浮渣清洗装置设置在沉淀前池27顶部,浮渣清洁装置的喷淋管路上等间距布置喷嘴,喷嘴具有喷射范围调节功能,喷射冲洗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各喷嘴喷射区域相互重叠,且喷嘴设置角度与沉淀池8前池水面呈切线方向,产生沿水面切向方向水流动力,促进前池浮渣流入至浮渣收集槽28,进而通过浮渣排放管路排出,避免进入到沉淀池8内影响后续水质。

清洗水的来源来自沉淀池8底部的排污口14,排污口14上连接所述第二排污管15,第二排污管15设置两根,每根第二排污管15上分别连接第一微砂回流泵16和第二微砂回流泵17,第一微砂回流泵16和第二微砂回流泵17的出水端分别连接回流管20,回流管20上开设出水支管,出水支管的出水端连接过滤器9,过滤器9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清洗装置的清洗水进水管1。回水管主管路的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旋流器21和第二旋流器22,第一旋流器21用以将含有泥沙的污水再次分离,分离后的水通过第一旋流器21底部的第三排水管23排入混凝池2,第一旋流器21分离出的杂质通过顶部的污泥收集管24送出;通过清洗水循环系统的设置,不需要引入新的洁净水,形成了清洗系统与整个过滤系统的融合。

另外的,可在沉淀池8斜管多点布置矾花厚度检测传感器,当厚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根据逻辑运算程序启动斜板自动冲洗系统,同时关闭沉淀池8进水调节阀门,将沉淀池8退出运行状态,转入斜板清洗状态。自动实施反清洗净化操作,从而实现连续、自动、精准的控制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