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全自动上油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1302发布日期:2020-02-04 12:2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全自动上油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全自动上油生产线。



背景技术: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机器是由各种不同的零件单元组成的。机器或设备中的零件要完成一定的动能,必须具备一定的形状。内孔是机械零件最常见最普通的形状,内孔加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专利号为cn2017205486034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管状工件内孔加工的定位夹紧装置,包括龙门支架、空心油缸和定位座;龙门支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面上;空心油缸设在龙门支架顶部;空心油缸包括缸体、活塞、以及空心活塞杆,缸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a油路和b油路;空心活塞杆的中间设有通孔一,其上下两端分别从缸体顶部的上油缸盖和缸体底部的下油缸盖自由穿出,空心活塞杆底部设有带通孔二的压紧盖,空心活塞杆的通孔一和压紧盖中间的通孔二共同组成供加工刀具进出的通道;所述定位座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面上,定位座上端面中部设有用于对待加工管状工件进行固定的定位止口。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工件内孔加工完成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上油工作,传统打孔完成后需要人工收集后再人工投入上油工作,无法实现两个工作的连续生产线,生产效率低下,时间成本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进油组件配合夹持组件,实现抹油棍自动上油后对工件内孔进行刷涂,代替传统人工上油,进而保证了集工件除尘、上油工作为一体,从而解决了工件内孔加工完成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上油工作,传统打孔完成后需要人工收集后再人工投入上油工作,无法实现两个工作的连续生产线,生产效率低下,时间成本大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件全自动上油生产线,包括:

工件输送机构,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传输组件,工件水平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上依次向后传输;

去渣机构,所述去渣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传输组件一侧的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传输组件上方的下压组件和相对于所述进风组件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另一侧的储杂组件;以及

自动上油机构,所述自动上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输出部分一侧的工具传送组件、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工具传送组件上的夹持组件和与所述夹持组件铰动连接且自动进出工件的空腔内的进油组件;

自动上油机构自动涂油后在对应插入工件的空腔内,完成对空腔的上油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组件包括:

电机a,所述电机a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皮带,所述皮带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及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皮带上且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座之间形成工件的放置区域,该放置区域与所述工件尺寸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组件包括: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等间距设置若干组;

空腔,所述空腔一侧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设置且其内部与所述鼓风机连通设置;以及

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上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空腔上的调向板、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转轴一一对应设置的涡轮、与所述涡轮匹配设置的蜗杆和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的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下压组件包括:

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a组成且该弹簧a竖直设置;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弹性单元的端部固定连接;以及

辊筒,所述辊筒沿着所述连接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所述辊筒沿着所述传输组件宽度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储杂组件包括:

收集盒,所述收集盒沿着所述下压组件长度方向设置且该收集盒的下端部设置倒角;以及

排气槽,所述排气槽开设在所述收集盒的上表面且沿着所述收集盒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工具传送组件包括:

安装架;

电机b,所述电机b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电机b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该驱动轴沿着所述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首尾设置两组;

链轮,所述链轮与所述驱动轴同轴且固定连接;以及

链条,所述链条与所述链轮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链条上;

安置槽,所述安置槽成对开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朝向传输组件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连接棍,所述连接棍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连接棍外;

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橡胶套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棍滑动部分两侧,该连接棍通过滑块倾斜滑动设置在所述安置槽内;以及

弹簧b,所述弹簧b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组件包括:

抹油棍,所述抹油棍与所述连接棍铰接相连且其上转动设置有辊轮;

弹簧c,所述弹簧c一端与所述抹油棍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棍固定连接;

油箱,所述油箱相对与所述传输组件设置在所述链条的另一侧且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以及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用于驱动抹油棍水平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导向座和用于驱动抹油棍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第二导向座;

所述辊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座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座为多段式折线结构,第一导向座沿着工具传送组件传输方向至传输组件的距离逐渐减少,其中第一部分与所述工具传送组件的传动轨迹匹配设置,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过渡连接且朝向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过渡设置且与所述传输组件水平设置,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过渡设置且沿着所述所述第三部分长度上的中线与所述第二部分对称设置。

作为又优选,所述第二导向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且环绕所述链条外侧设置,所述抹油棍与所述第二导向座间断式接触设置;

所述第二导向座的进料端设置在所述油箱一侧,该第二导向座的出口端位于所述传输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座之间且水平延伸一端距离,所述进料端至出口端沿着竖直方向高度逐渐增加且平滑连接;

所述抹油棍端部位于所述油箱的标高与位于所述进料端的标高相等,所述抹油棍位于出口端时,其端部与对应工件的内腔同一水平面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进油组件配合夹持组件,实现抹油棍自动上油后对工件内孔进行刷涂,代替传统人工上油,进而保证了集工件除尘、上油工作为一体,节省劳动力,自动化程度高;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二导向座,起到竖直方向的导向,利用第二导向座的轨迹实现抹油棍与连接棍的弹簧c拉伸,进而更稳定的水平进入第一导向座,在完成上油工作之后,抹油棍失去第二导向座的支撑,进而实现进入油箱时,抹油棍能完成自动上油,上油结束后抹油棍再次受到第二导向座的支撑,逐渐抬升至水平位置,重复循环工作;

(3)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导向座,起到水平方向的导向,使得抹油棍能沿着第一导向座的轨迹逐渐进入至工件的内孔,其好处在于不会干涉工件的连续性传输,将上油和运输相结合,实现工件在完成上油工作时的自动连续进料工作和自动连续出料工作,使得整个生产线可持续性生产使用,加大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去渣机构对工件输送机构上的工件内孔进行除尘工作,除尘完成后立即对其进行自动上油工作,避免工件放置过久积攒灰尘,同时也提高上油工作的质量,保证内孔的洁净度及上油的平滑度。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自动上油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机械工件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工件全自动上油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上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夹持组件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5为第一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传送组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8为进油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进油组件的主视视示意图。

图10为去渣机构和工件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工件全自动上油生产线,包括:

工件输送机构1,所述工件输送机构1包括机架11和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的传输组件12,工件13水平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12上依次向后传输;

去渣机构2,所述去渣机构2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且位于所述传输组件12一侧的进风组件21、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且位于所述传输组件12上方的下压组件22和相对于所述进风组件21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12另一侧的储杂组件23;以及

自动上油机构3,所述自动上油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12输出部分一侧的工具传送组件3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工具传送组件31上的夹持组件32和与所述夹持组件32铰动连接且自动进出工件13的空腔212内的进油组件33;

自动上油机构3自动涂油后在对应插入工件13的空腔212内,完成对空腔212的上油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油组件33配合夹持组件32,实现抹油棍331自动上油后对工件内孔进行刷涂,代替传统人工上油,进而保证了集工件除尘、上油工作为一体,节省劳动力,自动化程度高。

另外,通过设置去渣机构2对工件输送机构1上的工件内孔进行除尘工作,除尘完成后立即对其进行自动上油工作,避免工件放置过久积攒灰尘,同时也提高上油工作的质量,保证内孔的洁净度及上油的平滑度。

进一步,如图10所示,所述传输组件12包括:

电机a,所述电机a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

传动轮122,所述传动轮122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

皮带123,所述皮带123与所述传动轮122传动连接;以及

限位座124,所述限位座124固定设置在所述皮带123上且等间距设置若干组,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座124之间形成工件13的放置区域125,该放置区域125与所述工件13尺寸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座124,使得工件13对定位在放置区域内,一方面在去尘工作中,不会受到风力作用而发生偏移,进而导致后序工作与抹油棍322之间对齐工作发生误差,降低抹油工作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在进行上油工作时,抹油棍322插设进入工件内孔时,工件13受到放置区域125的限位,始终保持与皮带之间静摩擦力,进而利于抹油棍322全部插设进入内孔内同时抹油棍322拔出时,也不会影响工件13的正常传输工作。

进一步,如图12所示,所述进风组件21包括:

鼓风机211,所述鼓风机211安装在所述机架11上且等间距设置若干组;

空腔212,所述空腔212一侧与所述鼓风机211的出风口连接设置且其内部与所述鼓风机211连通设置;以及

调节件213,所述调节件213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212上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空腔212上的调向板214、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转轴一一对应设置的涡轮215、与所述涡轮215匹配设置的蜗杆216和与所述蜗杆216固定连接的把手21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进风组件21,利用调节件213,使得转轴带动调节板214角度的变换,从空腔212排出的气流能呈一定的角度吹向工件的内孔,便于气流进入到内孔不同位置,进而更充分的清理。

另外,利用人通过把手217作用在蜗杆216后,实现若干组的涡轮215同步驱动转轴转动,利用涡轮和蜗杆的自锁性,避免调节板受到气流吹动产生晃动。

进一步,如图10所示,所述下压组件22包括:

弹性单元221,所述弹性单元221由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弹簧a组成且该弹簧a竖直设置;

连接板222,所述连接板222与所述弹性单元221的端部固定连接;以及

辊筒223,所述辊筒223沿着所述连接板222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22的下端,所述辊筒223沿着所述传输组件12宽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下压组件22作用在工件上产生的压力小于传输组件12对工件的传动力,其作用在于一方面保证了吹灰工作时,工件不会随风力发生晃动,使得风力全方位吹入工件内孔内,另一方面也不干涉工件的正常传输工作,将吹灰工作和运输工作相结合,极大程度降低了吹灰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如图10所示,所述储杂组件23包括:

收集盒231,所述收集盒231沿着所述下压组件22长度方向设置且该收集盒231的下端部设置倒角;以及

排气槽232,所述排气槽232开设在所述收集盒231的上表面且沿着所述收集盒231长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储杂组件23对吹出的灰尘进行收纳。

此外,收集盒231的倒角处可以采用吸铁石材料制作而成,使得对内孔后残余的铁屑进行吸附收集。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工具传送组件31包括:

安装架311;

电机b,所述电机b安装在所述安装架311上;

驱动轴312,所述驱动轴312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11上且与所述电机b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该驱动轴312沿着所述传输组件12的传输方向首尾设置两组;

链轮313,所述链轮313与所述驱动轴312同轴且固定连接;以及

链条314,所述链条314与所述链轮313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工具传送组件31的电机传输功率为k1,传输组件12传动的电机传输功率为k2,k1=k2,传输过程中对应设置的涂油棍与打完内孔的工件传动相对静止。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过程中对应设置的涂油棍与打完内孔的工件传动相对静止,使得涂油棍331在对工件上油工作时,涂抹工作稳定,同时利于下一个涂油棍331对下一个待上油工件的上位工作,进而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连续性,完成成批的上油工件输出。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夹持组件32包括:

底座321,所述底座321固定设置在所述链条314上;

安置槽322,所述安置槽322成对开设在所述底座321上且朝向传输组件12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连接棍323,所述连接棍323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321上;

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连接棍323外;

滑块325,所述滑块325固定设置在所述橡胶套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棍323滑动部分两侧,该连接棍323通过滑块325倾斜滑动设置在所述安置槽322内;以及

弹簧b326,所述弹簧b326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底座32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25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夹持组件32,使得抹油棍322在传动过程中配合导向件334,实现自动进入对应工件的内孔,抹油棍322的涂料端由人工进行上料,抹油棍322的安装端设置在底座321,利用弹簧b326的弹性连接,使得抹油棍322在进入导向组件33内,拉长弹簧b326,避免滑动滑出底座321,保证滑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抹油棍322在脱离导向组件33内时,受到弹簧b326复位力,抹油棍322上的滑轮327复位至初始位置,进而保证传动过程中,抹油棍322始终沿着同一轨迹往复移动,工作平稳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安置槽322倾斜设置的目的在于利于抹油棍331在水平涂料的工作时,弹簧c332的伸缩不会受到干涉。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进油组件33包括:

抹油棍331,所述抹油棍331与所述连接棍323铰接相连且其上转动设置有辊轮337;

弹簧c332,所述弹簧c332一端与所述抹油棍33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棍323固定连接;

油箱333,所述油箱333相对与所述传输组件12设置在所述链条314的另一侧且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11上;以及

导向件334,所述导向件334包括用于驱动抹油棍331水平方向来回移动的第一导向座335和用于驱动抹油棍331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第二导向座336;

所述辊轮337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座335内。

需要说明的是,油箱333内设置有导向滑槽100,导向滑槽100的两端与油箱333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平滑过渡连接,该导向滑槽100结构为凹型设置。

进一步,如图5、图8所示,所述第一导向座335为多段式折线结构,第一导向座335沿着工具传送组件31传输方向至传输组件12的距离逐渐减少,其中第一部分10与所述工具传送组件31的传动轨迹匹配设置,第二部分20与第一部分10过渡连接且朝向传输组件12的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三部分30与所述第二部分20过渡设置且与所述传输组件12水平设置,第四部分40与所述第三部分30过渡设置且沿着所述所述第三部分30长度上的中线与所述第二部分20对称设置。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导向座335,使得抹油棍322能沿着第一导向座335的轨迹逐渐进入至工件的内孔,其好处在于不会干涉工件的连续性传输,将上油和运输相结合,实现工件在完成上油工作时的自动连续进料工作和自动连续出料工作,使得整个生产线可持续性生产使用,加大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如图6、图9所示,所述第二导向座336安装在所述安装架311上且环绕所述链条314外侧设置,所述抹油棍331与所述第二导向座336间断式接触设置;

所述第二导向座336的进料端40设置在所述油箱333一侧,该第二导向座336的出口端50位于所述传输组件12与所述第一导向座335之间且水平延伸一端距离,所述进料端40至出口端50沿着竖直方向高度逐渐增加且平滑连接;

所述抹油棍331端部位于所述油箱333的标高与位于所述进料端40的标高相等,所述抹油棍331位于出口端50时,其端部与对应工件13的内腔同一水平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导向座336,利用第二导向座336的轨迹实现抹油棍331与连接棍323的弹簧c拉伸,即在进入第一导向座335的之前受到第二导向座336的支撑,抹油棍331保持水平状态,进而更稳定的进入第一导向座335,在完成上油工作之后,抹油棍331失去第二导向座336的支撑,弹簧c332复位,抹油棍331向下耷拉倾斜,进而实现进入油箱时,抹油棍331能完成自动上油,上油结束后抹油棍331又受到第二导向座336的支撑,逐渐抬升至水平位置,重复循环工作。

实施例二

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所述油箱333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抹油棍331进入油箱333后。

详细的说,上方的喷淋装置通过油泵将油箱333内的油打到喷淋装置,然后向抹油棍331上喷淋,使得抹油棍331上全方位上油,上油均匀。

工作过程:

首先将打完内孔的工件13水平依次放置在所述传输组件12的放置区域125内,然后沿着所述传输组件12传输方向向后传输,工件13进入下压组件22下方,接着启动进风组件21将工件13内孔内的杂质吹出,杂质再吹进储杂组件23的收集盒231内,完成去杂工作后的工件13组继续随着传输组件12向后传输;

与此同时,涂油棍331的涂抹端与油箱231内的油接触,然后随着工具传送组件31传动,完成上油的涂油棍331沿着第二导向座336抬升至与所述传输组件12上完成去杂后的工件13内腔同一水平面位置,同时涂油棍331进入第一导向座335并沿着第一导向座335的轨迹逐渐靠近传输组件12上完成去杂后的工件13内腔,直至插入内腔对其进行涂油工作,涂油棍331完成上油工作后随着导向座滑动又拔出工件13的内孔,随着工具传送组件31继续传动至人工上油处,另外完成上油工作的工件随着传输组件12自动输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