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1235发布日期:2020-03-06 07:5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水卷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需经预浸油、浸油两道关键工序;目前针对浸油和浸油的两道工序所采用的结构一般包括浸油槽和刮板,浸油槽内容置有预浸油,该浸油槽内安装有一浸油辊,所述浸油辊的底部位于预浸油的液面以下,防水卷材由浸油辊底部导入浸油槽内,在浸油槽的后端安装有刮板将导出的防水卷材表面的油刮匀;

中国专利cn201821715219.x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用浸油浸油装置,包括一密封箱,所述密封箱两侧沿防水卷材传送的上游至下游位置分别制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进料口位置安装有一浸油槽,所述浸油槽内容置有预浸油,该浸油槽内安装有一浸油辊,所述浸油辊的底部位于预浸油的液面以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水卷材在浸油槽内通过的时间是有限的,无法保证胎基布各部分均得到充分浸泡;而且,当浸油槽使用时间较长后,内部的预浸油的温度会有所升高,预浸油的粘度也会发生变化,影响防水卷材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增加防水卷材的浸油时间,同时利于随时更换预浸油,提高防水卷材的成品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包括浸油槽,所述浸油槽的上部设置上盖,所述上盖的上部设置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上部设置进油斗;所述浸油槽的下部设置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外壁设置控制阀;

所述浸油槽内设置浸油机构;所述浸油槽的前端和所述浸油槽的后端分别对应设置卷材进口和卷材出口;

所述浸油机构包括浸油辊、主动轴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所述主动轴的外部设置所述浸油辊;

所述浸油机构设置有若干,且所述浸油机构沿所述浸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上下交错设置;

所述浸油槽的外壁设置控制屏,所述浸油槽的内壁设置油温计,所述油温计与所述控制屏电连接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油斗的内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过滤网。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浸油槽的外壁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塑胶材质构件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浸油槽的下部设置收集筒,所述收集筒为漏斗状构件设置,且所述收集筒的下部对应设置所述出油管。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卷材进口和所述卷材出口的外部均设置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为半圆状构件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浸油槽的下部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管和万向轮,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浸油槽和所述万向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浸油槽的外壁设置扶手,所述扶手为尼龙构件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屏的侧边设置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控制屏电连接设置。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包括:浸油槽,所述浸油槽的上部设置上盖,所述上盖的上部设置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上部设置进油斗;所述浸油槽的下部设置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外壁设置控制阀;所述浸油槽内设置浸油机构;所述浸油槽的前端和所述浸油槽的后端分别对应设置卷材进口和卷材出口;所述浸油机构包括浸油辊、主动轴和轴承座,所述主动轴的外部设置所述浸油辊;所述浸油机构设置有若干,且所述浸油机构沿所述浸油槽的长度方向依次上下交错设置;所述浸油槽的外壁设置控制屏,所述浸油槽的内壁设置油温计,所述油温计与所述控制屏电连接设置;基于以上机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增加防水卷材的浸油时间,同时利于随时更换预浸油,提高防水卷材的成品率。

本发明中,所述进油斗的内部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过滤网;基于以上机构,避免杂质进入预浸油内,影响浸油的过程。

本发明中,所述浸油槽的外壁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塑胶材质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查看浸油的过程。

本发明中,所述浸油槽的下部设置收集筒,所述收集筒为漏斗状构件设置,且所述收集筒的下部对应设置所述出油管;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干净彻底的更换预浸油。

本发明中,所述卷材进口和所述卷材出口的外部均设置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为半圆状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对防水卷材进行防护设置,避免发生刮伤。

本发明中,所述浸油槽的下部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管和万向轮,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浸油槽和所述万向轮;基于以上机构,利于支撑且便于移动至任意的位置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浸油槽的外壁设置扶手,所述扶手为尼龙构件设置;基于以上机构,通过所述扶手便于进行推动。

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屏的侧边设置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所述控制屏电连接设置;基于以上机构,通过设置所述计时器,便于及时提醒更换预浸油。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操作方便,增加防水卷材的浸油时间,同时利于随时更换预浸油,提高防水卷材的成品率,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盖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浸油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浸油槽,11、卷材进口,12、卷材出口,13、防护套,2、上盖,21、进油管,22、进油斗,221、凹槽,222、过滤网,3、出油管,31、控制阀,4、浸油机构,41、浸油辊,42、主动轴,43、轴承座,5、控制屏,51、油温计,6、观察窗,7、收集筒,8、支撑架,81、支撑管,82、万向轮,83、扶手,9、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水卷材用浸油装置,包括浸油槽1,浸油槽1的上部设置上盖2,上盖2和浸油槽1可以铰接设置;上盖2的上部设置进油管21,进油管21用于预浸油的进入;

进油管21的上部设置进油斗22,有效的防止浸油槽1从侧边渗漏进油斗22的内部设置凹槽221,凹槽221内设置过滤网222;避免杂质进入预浸油内,影响浸油的过程;

浸油槽1的下部设置出油管3,出油管3的外壁设置控制阀31;打开控制阀31,废油通过出油管3排出;

浸油槽1的下部设置收集筒7,收集筒7为漏斗状构件设置,且收集筒7的下部对应设置出油管3;利于干净彻底的更换预浸油;

浸油槽1的前端和浸油槽1的后端分别对应设置卷材进口11和卷材出口12;卷材进口11和卷材出口12分别用于卷材的进入和排出;

卷材进口11和卷材出口12的外部均设置防护套13,防护套13为半圆状构件设置;对防水卷材进行防护设置,避免发生刮伤;

浸油槽1内设置浸油机构4,浸油机构4包括浸油辊41、主动轴42和轴承座43,轴承座43设置有两个,且主动轴42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于轴承座43内;主动轴42的外部设置浸油辊41;

浸油机构4设置有若干,且浸油机构4沿浸油槽1的长度方向依次上下交错设置;设置不同的浸油机构4大大延长浸油的时间;

浸油槽1的外壁设置控制屏5,浸油槽1的内壁设置油温计51,油温计51与控制屏5电连接设置;油温计51用于及时的检测预浸油的温度变化,用于及时的更换预浸油;

浸油槽1的外壁设置观察窗6,观察窗6为透明塑胶材质构件设置;利于查看浸油的过程;

浸油槽1的下部设置支撑架8,支撑架8包括支撑管81和万向轮82,支撑管81的两端分别连接浸油槽1和万向轮82;利于支撑且便于移动至任意的位置使用;

浸油槽1的外壁设置扶手83,扶手83为尼龙构件设置;通过扶手83便于进行推动;

控制屏5的侧边设置计时器9,计时器9与控制屏5电连接设置;通过设置计时器9,便于及时提醒更换预浸油;

上述实施例的浸油过程是:防水卷材从卷材进口11进入,从第一个浸油辊41的外部缠绕,依次贯穿设置不同的浸油辊41,设置不同数量浸油辊41,大大延长浸油的时间,浸油后从卷材出口12排出;

浸油一定的时间,通过油温计51及时的观察油温的变化,如果出现油温变高,此时需要更换预浸油,停止防水卷材的运动;

打开控制阀31,用过的废油沿出油管3排出,排除干净,关闭控制阀31;从进油斗22添加新的预浸油;此时循环上述操作,完成其余浸油的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浸油辊为金属材质,其具体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配置如下:

碳:0.002%-0.05%,硅:0.03%-0.90%,锰:0.03%-0.23%,磷:0.001%-0.003%,硫:0.001%-0.020%,铬:12%-20%,镍:1%-8%,铝:0.001%-0.2%,氮:0.001%-0.020%,氧:0.001%-0.015%,铜:0.001%-8%,钨:0.001%-6%,钒:0.001%-0.8%,铌:0.001%-0.30%,钙:0.001%-0.10%,镁:0.001%-0.10%,硼:0.001%-0.020%,钼:2%-10%,余量为铁以及不可缺少的杂质;

对应的,在该金属材质上喷涂有涂层,该涂层含有nicr3.5wt%、cr2o36.2wt%,余量为al2o3;

其具体的熔炼工艺为:按照铸钢正常的熔炼工艺,按照配方比例将组分碳、锰、铬、镍、钒、硼、磷、硫、钼等熔化,出炉后,利用精炼炉,在全过程通入氩气搅拌的情况下,喂入硼材料,控制出站温度为1600℃;喂入纳米级别粉末的b材料,出站后,利用炉精炼;浇铸成初件;将初件表面在500℃下等温渗氮处理,首先,保温16h,采用较低的氨分解率(18%),为吸氮阶段,然后将氨分解率提高到35%,保温时间在70h,为扩散阶段,最后,为减少渗氮层的脆性,在渗氮结束前3h进行退氮处理,氨分解率提高到70%,退氮温度提高到500℃;然后在其接触面上等离子喷涂上述涂层,完成;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金属材质的组分相互协同,能够起到提高浸油辊的耐腐蚀性和耐疲劳的作用。例如,其中铬的设置大大提高了金属材质的耐腐蚀性,其中的锰元素能够大大提高疲劳性能,材料中含有锰可以使得配件均匀变形,同时可以使得裂纹在整个晶粒内部形成,而非集中于境界处,另一方面,含有锰也是裂纹扩展的阻力,当裂纹尖端扩展至含锰相时,裂纹会发生偏转,增大裂纹扩张途径,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和疲劳抗力。组分中加入的硼材料可以提高淬透性,作用机理为:硼在奥氏体境界偏聚,组分中碳、磷元素对硼提高配件的淬透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多种元素的复合作用,显著提高并稳定浸油辊的淬透性,这对于浸油辊后续的渗氮处理关联紧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中,该金属材质可以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在此不再赘述,但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