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初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4496发布日期:2020-02-21 20:2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初涂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涂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带初涂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外观作用的钢带不仅要求防腐,而且要求美观,因此彩包涂层钢带就应运而生,且得到飞速发展,而钢带的上漆则主要是由初涂机来完成的。由于钢带的生产线较长,因此钢带一般采用头尾重叠压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减少单独生产的时间。

现有技术中的初涂机是通过转动的辊接触注有浆料的浆料槽内的浆料,使浆料附着在辊上,且辊与钢带表面接触,以此将辊上附着的浆料涂抹在钢带表面上,完成初涂工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浆料槽内的浆料附着在辊上后,浆料槽内的浆料不断消耗,使得浆料的液面不断下降,当辊表面与浆料的液面隔开时,浆液难以附着在辊上并涂抹在钢带上,从而影响钢带的初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带初涂机,能使浆液与辊保持接触,以此使钢带的初涂工序持续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带初涂机,包括机体、转动设置在机体上的多个传输辊、驱动传输辊转动的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的涂装机构,所述涂装机构包括与传输辊相互平行的涂装辊、与涂装辊表面滚动连接的浸液辊,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的浆液槽,所述浸液辊的表面浸入浸液槽的浆液内,钢带绕过所述涂装辊与传输辊之间,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漂浮在浆液槽内的浆液上且顶面与液面齐平的浮块、设置在机体上且与浮块相对的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机体上且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的第一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机体上且活塞杆与浆液槽底部连接的油缸,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油缸电连接以控制油缸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传输辊转动以带动钢带传输,浸液辊浸入浆液槽的浆液内,以此使浆液附着在浸液辊表面上,浸液辊与涂装辊接触时将浆液涂覆在涂装辊表面上,涂装辊将浆液涂覆在钢带上,以此完成涂装工序;浆液使用过后,浆液的液面下降,浮块下降,浮块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的间距增大使第一红外传感器触发,第一控制器接收电信号并控制油缸带动浆液槽上升,以此使浸液辊始终浸入浆液液面下,避免浆液未接触浸液辊而影响钢带的涂装,以此使钢带的初涂工序持续进行,从而提高钢带的涂装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块的周侧设置有供浮块滑移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浆液槽侧壁连接且与浆液槽底壁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块周侧设置挡板,以此使浮块沿滑柱定向滑移,避免浮块侧向移动脱离红外线光束覆盖范围而产生误动作,同时减少浮块受液面扰动产生的波动起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浆液槽上连通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与供料源连通,所述加料管上设置有加料泵,所述浆液槽槽壁上设置有与浮块相对的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加料泵电连接以控制加料泵启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料源通过加料管加料,加料泵用于补偿消耗的浆液,当浆液槽液面高于浆液槽的槽壁高度时,第二红外传感器的红外线光束被挡住并触发,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并控制加料泵停止加料,从而避免浆液溢出而造成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浆液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浸入浆液内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同轴固定有叶轮,所述浆液槽槽壁上设置有输出轴与传动轴同轴有固定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时提高浆液的流动性,避免浆液内的成分发生沉淀现象而降低浆液的浓度,从而提高钢带涂装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浆液槽槽壁上沿浸液辊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浸入浆液液面下且与浆液槽底部内壁间隔分布,所述隔板位于加料管输入处与浸液辊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料泵输入的浆液容易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气泡,同时叶轮扰动浆液时容易产生气泡;因此在浆液槽内设置隔板,隔板与桨叶槽底壁间隔分布,以此隔离漂浮在浆液液面上的气泡,避免气泡附着在浸液辊上而使气泡与钢带接触时产生未涂装的部分,从而提高钢带涂装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浆液槽槽壁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竖直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固定座的一端与隔板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固定座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槽槽壁上设置固定座,螺杆转动时带动隔板升降,以此使隔板的底部侧边始终浸入液面下,从而起到隔离气泡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浸入浆液内的底部侧边上开设有漏液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上开设漏液槽,当油缸带动浆液槽上升并与隔板底部侧边接触时,漏液槽起到疏通浆液的作用,避免隔板挡住浆液而使浸液辊难以接触到浆液,从而提高钢带涂装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竖直设置有弹力件,所述弹力件一端与浆液槽槽壁连接,另一端与机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力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浆液槽槽壁与机体,当油缸升降时,浆液槽产生起伏,浆液槽内的液面容易产生扰动而溢出,弹力件的设置用于对浆液槽进行缓冲,减少浆液槽的晃动,从而提高浆液槽移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浸液辊浸入浆液槽的浆液内,以此使浆液涂覆在涂装辊表面上,涂装辊将浆液涂覆在钢带上,以此完成涂装工序;浮块随浆液液面下降时,第一红外传感器触发,第一控制器控制油缸带动浆液槽上升,以此使浸液辊始终浸入浆液液面下,避免浆液未接触浸液辊而影响钢带的涂装,以此使钢带的初涂工序持续进行,从而提高钢带的涂装品质;

2.浮块周侧设置挡板,以此使浮块沿滑柱定向滑移,避免浮块侧向移动脱离红外线光束覆盖范围而产生误动作,同时减少浮块受液面扰动产生的波动起伏;

3.当浆液槽液面高于浆液槽的槽壁高度时,第二红外传感器的红外线光束被挡住并触发,第二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并控制加料泵停止加料,从而避免浆液溢出而造成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传输辊;12、驱动件;2、涂装机构;21、涂装辊;22、浸液辊;23、浆液槽;231、弹力件;3、调节组件;31、浮块;311、挡板;32、第一红外传感器;33、第一控制器;34、油缸;35、加料管;351、加料泵;352、第二红外传感器;353、第二控制器;4、传动轴;41、叶轮;42、驱动电机;5、隔板;51、漏液槽;52、固定座;5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带初涂机,包括机体1、转动设置在机体1上的多个传输辊11、驱动传输辊11转动的驱动件12,以及设置在机体1上的涂装机构2,涂装机构2包括与传输辊11相互平行的涂装辊21、与涂装辊21表面滚动连接的浸液辊22,以及设置在机体1上的浆液槽23,浸液辊22的表面浸入浸液槽的浆液内,钢带绕过涂装辊21与传输辊11。传输辊11、浸液辊22与涂装辊21均呈圆柱体状且沿钢带宽度方向设置,传输辊11、浸液辊22与涂装辊21相互平行且均通过轴承与机体1转动连接,驱动件12包括多个与机体1通过螺钉固定的电机,多个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传输辊11、浸液辊22与涂装辊21同轴固定,以此带动传输辊11、浸液辊22与涂装辊21转动带动钢带进行传输与涂装。

浆液槽23呈长方体状,且开口朝上,浆液槽23沿浸液辊22长度方向设置且其两端与机体1通过螺钉固定。结合图2所示,浆液槽23一侧连通有加料管35,加料管35与搅拌机等供料源连通,加料管35上设置有加料泵351,加料泵351放置在机体1的一侧且与加料管35连通,以此运输浆液至浆液槽23以补充涂装所需。

机体1上设置有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包括漂浮在浆液槽23内的浆液上且顶面与液面齐平的浮块31、设置在机体1上且与浮块31相对的第一红外传感器32、设置在机体1上且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2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的第一控制器33,以及设置在机体1上且活塞杆与浆液槽23底部连接的油缸34。浮块31呈长方体状,且浮块31内部中空以使浮块31浸入液面下时产生浮力,第一控制器33与油缸34电连接以控制油缸34升降。

第一红外传感器32通过螺钉与机体1侧壁固定,第一红外传感器32采用dr18圆型光电传感器,dr18圆型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高,通过红外线检测浆液的液面高度。第一控制器33通过螺钉与浆液槽23槽壁固定,第一控制器33采用tpc4-4td型控制器,tpc4-4td型控制器控制精准,以此方便控制油缸34活塞杆的升降,从而调节浆液槽23的高度,使浸液辊22始终进入浆液液面下,避免浆液未接触浸液辊22而影响钢带的涂装,从而提高钢带的涂装品质。

浆液槽23槽壁上设置有与浮块31相对的第二红外传感器352,机体1上设置有与第二红外传感器352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的第二控制器353,第二控制器353与加料泵351电连接以控制加料泵351启停。第二红外传感器352通过螺钉与浆液槽23槽壁固定,第二红外传感器352采用dr18圆型光电传感器,dr18圆型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高,通过红外线检测浆液的液面高度。

第二控制器353通过螺钉与浆液槽23槽壁固定,第二控制器353采用sdj-2kw通用版电机控制器,sdj-2kw通用版电机控制器控制精准,以此方便控制水泵的电机的启停。当浆液槽23液面高于浆液槽23的槽壁高度时,第二红外传感器352的红外线光束被挡住并触发,第二控制器353接收到电信号并控制加料泵351停止加料,从而避免浆液溢出而造成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

浮块31的周侧设置有供浮块31滑移的挡板311,挡板311有三块且三块挡板311的侧边相互焊接固定,三块挡板311相互垂直,挡板311与浆液槽23的侧壁焊接固定,以此使浮块31沿滑柱定向滑移,避免浮块31侧向移动脱离红外线光束覆盖范围而产生误动作。且挡板311与浆液槽23底壁间隔分布,使浆液顺挡板311围成的空间的底部开口进入,从而减少浮块31受液面扰动产生的波动起伏,提高第一红外传感器32与第二红外传感器352的检测精度,减少误动作。

由于加料泵351输入的浆液容易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气泡,同时叶轮41扰动浆液时容易产生气泡。因此在浆液槽23槽壁上沿浸液辊22长度方向设置有呈长方体状的隔板5,隔板5位于浆液槽23内加料管35输入处与浸液辊22之间,隔板5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螺杆53,浆液槽23槽壁上设置有供螺杆53竖直穿过的固定座52,螺杆53与固定座52螺纹连接。

螺杆53转动时带动隔板5使隔板5底部侧边浸入浆液液面下,以此隔离漂浮在浆液液面上的气泡,避免气泡附着在浸液辊22上而使气泡与钢带接触时产生未涂装的部分,从而提高钢带涂装的品质。且隔板5与浆液槽23底部内壁间隔分布,隔板5浸入浆液内的底部侧边上开设有方形的漏液槽51,以此避免隔板5阻碍浆液流向浸液辊22而影响钢带的涂装。当油缸34带动浆液槽23上升并与隔板5底部侧边接触时,漏液槽51起到疏通浆液的作用,避免隔板5挡住浆液而使浸液辊22难以接触到浆液,从而提高钢带涂装的品质。

机体1上位于浆液槽23的两侧竖直设置有弹力件231,弹力件231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机体1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浆液槽23槽壁焊接固定。当油缸34升降时,浆液槽23产生起伏,浆液槽23内的液面容易产生扰动而溢出,弹力件231的设置用于对浆液槽23进行缓冲,减少浆液槽23的晃动,避免浆液溢出,从而提高浆液槽23移动的稳定性。

浆液槽23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设置有浸入浆液内的圆柱体状的传动轴4,传动轴4的转动轴线方向与其长度方向一致,浆液槽23槽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2,驱动电机42与浆液槽23通过螺钉固定。传动轴4中部同轴固定有多个叶轮41,传动轴4的一端与浆液槽2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叶轮41采用螺旋桨叶,以此提高浆液的流动性,避免浆液内的成分发生沉淀现象而降低浆液的浓度,从而提高钢带涂装的品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只需将钢带穿过传输辊11与涂装辊21之间,浸液辊22浸入浆液槽23的浆液内,使浆液附着在浸液辊22表面上,浸液辊22与涂装辊21接触时将浆液涂覆在涂装辊21表面上,涂装辊21将浆液涂覆在钢带上,以此完成涂装工序。当浆液在使用过程中,液面出现下降现象,浮块31随之下降,浮块31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2的间距增大使第一红外传感器32触发,第一控制器33接收电信号并控制油缸34带动浆液槽23上升,以此使浸液辊22始终进入浆液液面下,避免浆液未接触浸液辊22而影响钢带的涂装,从而提高钢带的涂装品质。

液面下降时启动加料泵351对浆液进行补充,浆液液面升高至接近槽壁高度时,第二红外传感器352触发,第二控制器353控制加料泵351停下,以此避免浆液溢出。钢带在涂装时,驱动电机42带动叶轮41转动以使浆液保持流动状态,避免浆液内的成分发生沉淀现象而降低浆液的浓度,以此使钢带的初涂工序持续进行,从而提高钢带涂装的品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