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型防湿背背负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1030发布日期:2019-11-08 23:5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舒适型防湿背背负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雾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舒适型防湿背背负式喷雾器。



背景技术:

背负式喷雾器广泛用园林、农业的药物喷洒以及公共场所卫生防疫、消毒,现有的背负式喷雾器,操作者多是将其背负身上,接通电源开关后即可使用,但因操作时要将其背负身上,作业一段时间后操作者易出汗感到疲劳、舒适性差,且背部酸痛,不具有散热降温效果以及对人体背部的防湿效果,特别是在盛夏炎热天气,在田地间或山岭上劳作的时候,因防暑降温不及时极容易发生中暑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负式喷雾器,其具有舒适性好、易于散热、防湿背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舒适型防湿背背负式喷雾器,包括喷雾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架,背架包括与人体背部抵触的背负面和用于固定喷雾器本体的固定面,背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喷雾器本体的底板,固定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喷雾器本体的系带,背负面上设有两块上下设置的定位板,两块定位板之间缠绕有与人体背部抵触的纱网,定位板上还设有与人体背部抵触的胶垫,背架的底部还设有风扇和进气网孔,背架的顶部设有出气网孔,背负面上设有背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架可以采用塑料材质,降低重量,通过背架的设置,可放置不同型号的喷雾器本体,方便使用,系带用于固定喷雾器本体,纱网由纤维编织而成,纱网可以缠绕多层,提高与人体背部抵触时的舒适性及强度,纱网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胶垫粘合于定位板上,胶垫可以增加定位板与人体背部抵触时的舒适性,风扇与风扇的电源均可以安装在背架底部,且气流通过底部进气网孔进入,带走人体背部的热量,再由顶部出气网孔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性,可以对人体背部的起到防湿效果,背带方便操作者对喷雾器进行背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滚轮,背架的顶部还设有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使得背架可放置于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移动,方便使用,拉杆可以使用简单的拉环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行李箱上的拉杆结构,使其固定于背架内部,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面上还设有置于喷雾器本体两侧的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条可以对喷雾器本体起到进一步的卡合作用,进一步增加喷雾器本体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块定位板之间还缠绕有加强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带置于纱网内侧,加强带可以采用结构强度更好的网带,比如涤纶编织带,对纱网的强度进行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负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喷雾器本体;2、背架;3、底板;4、系带;5、定位板;6、纱网;7、胶垫;8、风扇;9、背带;10、滚轮;11、拉杆;12、卡条;13、加强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舒适型防湿背背负式喷雾器,包括喷雾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架2,背架2包括与人体背部抵触的背负面和用于固定喷雾器本体1的固定面,背架2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喷雾器本体1的底板3,固定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喷雾器本体1的系带4,背负面上设有两块上下设置的定位板5,两块定位板5之间缠绕有与人体背部抵触的纱网6,定位板5上还设有与人体背部抵触的胶垫7,背架2的底部还设有风扇8和进气网孔,背架2的顶部设有出气网孔,背负面上设有背带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架2可以采用塑料材质,降低重量,通过背架2的设置,可放置不同型号的喷雾器本体1,方便使用,系带4用于固定喷雾器本体1,纱网6由纤维编织而成,纱网6可以缠绕多层,提高与人体背部抵触时的舒适性及强度,纱网6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胶垫7粘合于定位板5上,胶垫7可以增加定位板5与人体背部抵触时的舒适性,风扇8与风扇8的电源均可以安装在背架2底部,且气流通过底部进气网孔进入,带走人体背部的热量,再由顶部出气网孔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性,可以对人体背部的起到防湿效果,背带9方便操作者对喷雾器进行背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3的底部设有滚轮10,背架2的顶部还设有拉杆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10使得背架2可放置于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移动,方便使用,拉杆11可以使用简单的拉环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行李箱上的拉杆11结构,使其固定于背架2内部,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面上还设有置于喷雾器本体1两侧的卡条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条12可以对喷雾器本体1起到进一步的卡合作用,进一步增加喷雾器本体1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块定位板5之间还缠绕有加强带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带13置于纱网6内侧,加强带13可以采用结构强度更好的网带,比如涤纶编织带,对纱网6的强度进行加强。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