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烧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0278发布日期:2019-12-31 15:5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烧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杯放置工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烧杯架。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有许多不同规格的烧杯放置在柜子里,由于烧杯的材质均为玻璃,放置时烧杯与烧杯之间容易碰碎,并占用柜子体积,并无法进行防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放置烧杯的烧杯架,烧杯架具有一定的防尘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烧杯架,包括烧杯架本体、垫圈和防尘盖,所述烧杯架本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铰接在底座底部,所述底座上连接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连接设有烧杯放置盘,所述烧杯放置盘上连接设有烧杯孔,所述烧杯孔上连接设有垫圈,所述垫圈顶部配合防止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安装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每个规格的烧杯通过垫圈都有相匹配的烧杯放置盘进行放置,底座的支撑腿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还能够节省空间,支撑腿之间能够放置其他不需要放置在烧杯架上的实验器材,烧杯架上的防尘盖还能够很好的防止烧杯落灰,下次使用直接取出烧杯即可。

作为改进,所述烧杯放置盘上设有四个烧杯孔,每层烧杯放置盘上可以放置同款规格的四个烧杯,同一烧杯孔通过垫圈可放置不同体积规格的烧杯一套,大大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

作为改进,所述烧杯孔和垫圈的尺寸相同,烧杯刚好可以放进垫圈和烧杯孔内,烧杯上沿可以卡在垫圈上,防止掉落。

作为改进,所述烧杯放置盘、烧杯孔、垫圈和防尘盖为制式尺寸,分为多组。

作为改进,所述烧杯放置盘的尺寸根据烧杯的大小有不同规格,底部的烧杯放置盘的规格大于顶部的烧杯放置盘,由上到下采用圆锥式的结构增加稳定性。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烧杯放置盘的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支撑杆直径,烧杯放置盘两端设有固定螺母,整个支撑杆上都是螺纹,烧杯放置盘通过上下螺母固定即可保证稳定。

作为改进,所述防尘盖(7)为组合盖,根据烧杯的大小,分为不同直径的中空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中空处连接垫圈(6),防尘盖按照烧杯直径有不同大小的中空防尘盖,小的防尘盖的外径略大于大的防尘盖的内径以此类推,尺寸最小的防尘盖顶部设有把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多功能烧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多功能烧杯架的防尘盖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底座,2、支撑腿,3、支撑杆,4、烧杯放置盘,5、烧杯孔,6、垫圈,7、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多功能烧杯架,包括烧杯架本体、垫圈和防尘盖,所述烧杯架本体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连接设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铰接在底座1底部,所述底座1上连接设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上连接设有烧杯放置盘4,所述烧杯放置盘4上连接设有烧杯孔5,所述烧杯孔5上连接设有垫圈6,所述垫圈6顶部配合防止防尘盖7,所述防尘盖7安装有把手8。

所述烧杯放置盘4上设有四个烧杯孔5,并通过垫圈可放置不同体积规格的烧杯一套,大大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

所述烧杯孔5和垫圈6的尺寸相同,烧杯刚好可以放进垫圈和烧杯孔内,烧杯上沿可以卡在垫圈上,防止掉落。

所述烧杯放置盘4、烧杯孔5、垫圈6和防尘盖7为制式尺寸,分为多组。

所述烧杯放置盘4的尺寸根据烧杯的大小有不同规格,底部的烧杯放置盘的规格大于顶部的烧杯放置盘,由上到下采用圆锥式的结构增加稳定性。

所述支撑杆3上设有螺纹,所述烧杯放置盘4的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支撑杆3直径,烧杯放置盘4两端设有固定螺母,整个支撑杆上都是螺纹,烧杯放置盘通过上下螺母固定即可保证稳定。

所述防尘盖7为组合盖,根据烧杯的大小,分为不同直径的中空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中空处连接垫圈6,防尘盖按照烧杯直径有不同大小的中空防尘盖,小的防尘盖的外径略大于大的防尘盖的内径以此类推,尺寸最小的防尘盖顶部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底座上的支撑腿在烧杯放置盘层数较少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但是在烧杯放置盘根据需要层数加多时底座提供的支撑力会不足,支撑腿铰接在底座的底部,在不使用时可以收在里面节省空间使用时,只需将支撑腿打开即可提供更多的支撑力,支撑杆采用全杆螺纹结构,安装的烧杯放置盘中间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上没有螺纹,通过上下的固定螺母将烧杯放置盘固定住,烧杯放置盘上面的烧杯孔和垫圈能够将烧杯卡在上面,烧杯的顶部加盖防尘盖,达到长期放置还能防尘的目的,防尘盖的内部中空可以放入小一号的烧杯,在小一号烧杯顶部盖上小一号的防尘盖,每个防尘盖的内部都设有橡胶的垫圈,保证烧杯不被划伤,最小的防尘盖顶部设有把手。

烧杯规格:

防尘盖内部垫圈的内径与烧杯的外径相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