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隔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0279发布日期:2019-12-31 15:5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隔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隔声屏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隔声板。



背景技术:

吸声板是一种理想的吸声装饰材料,具有吸声、环保、阻燃、隔热、保温、防潮、防霉变、易除尘、易切割、可拼花、施工简便、稳定性好、抗冲击能力好、独立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有丰富多种的颜色可供选择,可满足不同风格和层次的吸声装饰需求。

但限于的吸声板的主要通过材料本身的吸声特性或其上开设圆孔进行吸声,吸声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复合隔声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复合隔声板,其中,包括:

两屏体板和聚氨酯泡沫,两所述屏体板相互正对地设置,两所述屏体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所述聚氨酯泡沫;

其中,每一所述屏体板均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为波纹形镀锌板或铝合金板;

侧围板,所述侧围板呈环状结构,所述侧围板的一端与所述面板的外缘相连接;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环状结构,所述侧围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外缘相连接;

两所述屏体板的两所述面板和两所述侧围板合围形成所述空腔,两所述屏体板的两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新型复合隔声板,其中,所述侧围板与所述面板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面板平行设置。

上述的新型复合隔声板,其中,两所述屏体板的两所述侧围板齐平。

上述的新型复合隔声板,其中,两所述屏体板的两所述面板之间的距离为80mm~120mm。

上述的新型复合隔声板,其中,所述面板的厚度为0.8-2.5mm。

上述的新型复合隔声板,其中,所述面板上设有穿孔和/或压槽。

上述的新型复合隔声板,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为高密度低泡浓缩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质轻无污染,防眩、抗老化、抗冲击、抗冻融、隔声稳定,耐潮湿、耐腐蚀、易加工运输,拆装维护方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复合隔声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复合隔声板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复合隔声板的屏体板的示意图。

附图中:1、屏体板;11、面板;12、侧围板;13、固定板;2、聚氨酯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复合隔声板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复合隔声板的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复合隔声板的屏体板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复合隔声板,包括有:两屏体板1和聚氨酯泡沫2,两屏体板1相互正对地设置,两屏体板1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2。聚氨酯泡沫2具有吸声功能。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一屏体板1均包括:面板11,面板11为波纹形镀锌板或铝合金板。具体地,面板11可根据实际需要压制成各种造型。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一屏体板1均包括:侧围板12,侧围板12呈环状结构,侧围板12的一端与面板11的外缘相连接。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一屏体板1均包括:固定板13,固定板13呈环状结构,侧围板12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3的外缘相连接。

更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两屏体板1的两面板11和两侧围板12合围形成空腔,两屏体板1的两固定板13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侧围板12与面板11垂直设置,固定板13与面板11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屏体板1的两侧围板12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屏体板1的两面板11之间的距离为80mm~12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面板11之间的距离为80mm时,隔声量≥30db(a);两面板11之间的距离为100mm时,隔声量≥33db(a);两面板11之间的距离为120mm时,隔声量≥35db(a)。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面板11的厚度为0.8-2.5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面板11上设有穿孔和/或压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面板11为穿孔面板时,本实用新型的吸声系数nrc≥0.8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聚氨酯泡沫2为高密度低泡浓缩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测试人工加速耐候性(250h)无粉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耐盐雾腐蚀,酸性1000h条件下外观评级10级,无点蚀、气泡、剥落等腐蚀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抗拉载荷≥1305n。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