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0264发布日期:2019-12-31 15:5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保温板。



背景技术:

复合保温板是由添加剂、水泥、砂子、胶浆为粘结材料;玻璃纤维网格布和钢筋为增强材料;木纤维和粉煤灰为填料;聚乙烯泡沫板为保温材料。通过合理的材料配比和科学的生产工艺,在工厂中生产制成,可用于新建楼房、接楼、旧楼改造、平屋面改坡屋面、别墅、工厂厂房及农村建筑中。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温板(授权公开号为cn109235672a),包括在硅酸盐水泥中添加绝热保温材料制备的混凝土墙体保温层,所述混凝土墙体保温层内部设置有钢丝网,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一侧面设置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板材以及与所述板材连接的装饰面。该发明的保温板,具有轻质、高强、防火、自保温、装饰、防水、隔音、抗冻、收缩率低、制作方便和绿色环保等优点。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保温板一般都是使用隔热保温材料进行保温的,保温效果较差,热量容易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保温板,通过设置了第一保温组件,内部的真空环境以及保温袋内部气体的隔热措施,大大的降低了热传导系数,提供了良好的隔绝作用,其次设置的第二保温组件,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温效果,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两者相互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保温板本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安装结构简单,适合推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所述保温板本体一端开设有卡槽,且保温板本体另一端嵌入设置有拼接组件,所述保温板本体前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嵌入匹配安装有盖板,且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保温组件,所述保温板本体前表面靠近第一凹槽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嵌入安装有加固组件,所述保温板本体前表面靠近安装槽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二保温组件;

所述第一保温组件包括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设置有真空室,所述真空室前表面嵌入安装有密封塞,所述隔板上方安装有保温袋,所述保温袋前表面设置有注气口;

所述第二保温组件包括有岩棉,所述岩棉内部安装有聚氨酯硬质泡沫垫,所述聚氨酯硬质泡沫垫内部填充有胶粉聚苯保温颗粒。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拼接组件包括有活动卡块,所述活动卡块内部贯穿安装有销轴,且活动卡块上表面开设有螺栓固定孔,所述活动卡块与保温板本体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二加强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板本体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耐磨涂料,所述耐磨涂料的厚度为1至2毫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上设置有超密保温棉,所述超密保温棉的厚度为2至4毫米。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垂直分布,且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直径大于第二加强筋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第一保温组件,内部的真空环境以及保温袋内部气体的隔热措施,大大的降低了热传导系数,提供了良好的隔绝作用,其次设置的第二保温组件,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温效果,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两者相互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保温板本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安装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卡槽和拼接组件,该拼接组件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收纳,具有较高的便捷性,方便了工作人员快速将保温板本体进行组装拼接,且保证了组装之后两组保温板本体之间的稳固性;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加固组件,增强了保温板本体本身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强度,避免了受力过大损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拼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保温板本体、2卡槽、3拼接组件、4第一凹槽、5盖板、6第一保温组件、7安装槽、8加固组件、9第二凹槽、10第二保温组件、11活动卡块、12销轴、13螺栓固定孔、14隔板、15真空室、16密封塞、17保温袋、18注气口、19岩棉、20聚氨酯硬质泡沫垫、21胶粉聚苯保温颗粒、22第一加强筋、23通孔、24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所示的一种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1,所述保温板本体1一端开设有卡槽2,且保温板本体1另一端嵌入设置有拼接组件3,所述保温板本体1前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嵌入匹配安装有盖板5,且第一凹槽4内部设置有第一保温组件6,所述保温板本体1前表面靠近第一凹槽4下方开设有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内部嵌入安装有加固组件8,所述保温板本体1前表面靠近安装槽7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9,所述第二凹槽9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二保温组件10;

所述第一保温组件6包括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下方设置有真空室15,所述真空室15前表面嵌入安装有密封塞16,所述隔板14上方安装有保温袋17,所述保温袋17前表面设置有注气口18;

所述第二保温组件10包括有岩棉19,所述岩棉19内部安装有聚氨酯硬质泡沫垫20,所述聚氨酯硬质泡沫垫20内部填充有胶粉聚苯保温颗粒21;

所述保温板本体1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耐磨涂料,所述耐磨涂料的厚度为1至2毫米。

所述第二凹槽9内壁上设置有超密保温棉,所述超密保温棉的厚度为2至4毫米。

实施方式具体为:首先,工作人员打开真空室15上的密封塞16,将内部抽成真空状态,闭合上密封塞16,随后将保温袋17放置在第一凹槽4内,由注气口18向保温袋17注入气体,使得保温袋17处于饱和状态,随后将保温袋17进行密封,盖好第一凹槽4上的盖板5,内部的真空环境以及保温袋17内部气体的隔热措施,大大的降低了热传导系数,提供了良好的隔绝作用,其次,工作人员将岩棉19和聚氨酯硬质泡沫垫20同时放置在第二凹槽9内部,并往内部空间填充满胶粉聚苯保温颗粒21,该胶粉聚苯保温颗粒21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抗结露性能好,抗压强度高,粘接力强,附着力强,耐冻融、干燥收缩率及侵水线性变行率小,不易空鼓、开裂,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第二保温组件10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温效果,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两者相互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保温板本体1的保温隔热性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安装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复合保温板,还包括有拼接组件3,所述拼接组件3置于保温板本体1一端,所述拼接组件3包括有活动卡块11,所述活动卡块11内部贯穿安装有销轴12,且活动卡块11上表面开设有螺栓固定孔13,所述活动卡块11与保温板本体1通过销轴12转动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由于活动卡块11是通过销轴12与保温板本体1转动连接的,工作人员向外扳动该保温板本体1上的活动卡块11,使其与保温板本体1处于垂直状态,将活动卡块11对准另一组保温板本体1上的卡槽2,将其插接进去,使用锁定螺栓穿过保温板本体1和卡槽2,即可将快速将两组保温板本体1组装起来,该拼接组件3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收纳,具有较高的便捷性,方便了工作人员快速将保温板本体1进行组装拼接,且保证了组装之后两组保温板本体1之间的稳固性。

如附图1和附图5所示的一种复合保温板,还包括有加固组件8,所述加固组件8置于安装槽7内部,所述加固组件8包括有第一加强筋22,所述第一加强筋22侧表面开设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二加强筋24;

所述第一加强筋22与第二加强筋24垂直分布,且第一加强筋22与第二加强筋24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22的直径大于第二加强筋24的直径。

实施方式具体为:首先工作人员将第一加强筋22穿过安装槽7,在从保温板本体1的侧表面穿过第二加强筋24,稍微旋转第一加强筋22,使得第二加强筋24穿过第一加强筋22上的通孔23,从而使得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方式,增强了保温板本体1本身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强度,避免了受力过大损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3和附图4,通过设置了第一保温组件6,内部的真空环境以及保温袋17内部气体的隔热措施,大大的降低了热传导系数,提供了良好的隔绝作用,其次设置的第二保温组件10,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温效果,有效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两者相互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保温板本体1的保温隔热性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安装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通过设置了卡槽2和拼接组件3,该拼接组件3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收纳,具有较高的便捷性,方便了工作人员快速将保温板本体1进行组装拼接,且保证了组装之后两组保温板本体1之间的稳固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5,通过设置了加固组件8,增强了保温板本体1本身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强度,避免了受力过大损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