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8865发布日期:2019-12-13 18:5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研发制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废水,许多废水通过简单处理后便进行排放,废水排放不仅会产生环境污染,同时也浪费水源。尤其是在一些生物化工医药企业,会产生大量的实验废水,而实验废水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若采用添加药剂的方法处理实验废水容易结垢,清洁不方便,若直接过滤又无法消除有毒物质。而且传统的废水处理装置只能进行简单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并不能将处理的水源进行重复使用,浪费资源。

常见的实验室都是设置在实验楼中,但是将实验室变成移动式的已成为了可能,人们因为工作需要,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的做实验,但是在车上做实验,实验废水的回收利用更加重要,毕竟车上的水的储备有限,将实验废水变成可再次利用的水,且需要满足体积小,不占用车内空间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包括废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水收集池固定安装在箱体外壳的上端,废水收集池的内侧沿着池壁铺设有过滤网,废水收集池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水管,水管的下端连接在过滤系统中,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仓,第一过滤仓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仓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过滤仓,第二过滤仓中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仓的下侧和第二过滤仓的上下两侧均贯穿仓壁竖向设置有流水孔,所述第二过滤仓的下方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安装有滚轮,箱体外壳的前方与储水箱同一位置门体,所述门体的下方通过合页与箱体外壳转动连接。通过过滤网的设置,对废水中较大的颗粒进行第一步过滤,当过滤物积累较多时,直接将过滤网从废水收集池取下进行清理即可,过滤系统的设置能够对废水进行更进一步的过滤,通过储水箱的设置,对过滤得到的干净水进行回收储藏,收集满时,只需打开门体,储水箱便可沿着门板移动出来。

优选的,所述箱体外壳为不锈钢板围成的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仓和第二过滤仓的内部下侧壁上纵向平行设置有两条轨道,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下端与两条轨道配合设置有滑轮,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上端沿着一周设置有挡板,位于正前方的挡板外侧设置有拉环。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对废水进行多道过滤,滑轮和轨道的配合,使得过滤网可以任意取出,进行清理,有助于更好的过滤,环形挡板的设置,防止液体从过滤网上漫出。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高度为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到第一过滤仓和第二过滤仓内部上顶面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右侧底部连接有u型连接管,位于u型连接管右侧管中设置有漂浮垫,漂浮垫的上端竖向设置有水位标杆,水位标杆的上端设置有刻度尺,刻度尺的0刻度在水位标杆的顶端,所述u型连接管和水位标杆均在保护外壳中,保护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水位标杆的上下滑动的圆孔。通过u型连接管的设置,使得u型连接管中的液面高度与储水箱中的液面高度齐平,水位标杆和漂浮垫的配合,能够准确反映出水位的高低情况。

优选的,所述水位标杆的重力小于漂浮垫的浮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网的设置,对废水中较大的颗粒进行第一步过滤,当过滤物积累较多时,直接将过滤网从废水收集池取下进行清理即可,过滤系统的设置能够对废水进行更进一步的过滤,通过储水箱的设置,对过滤得到的干净水进行回收储藏;通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对废水进行多道过滤,滑轮和轨道的配合,使得过滤网可以任意取出,进行清理,有助于更好的过滤,环形挡板的设置,防止液体从过滤网上漫出,通过u型连接管的设置,使得u型连接管中的液面高度与储水箱中的液面高度齐平,水位标杆和漂浮垫的配合,能够准确反映出水位的高低情况,整个装置系统能够很好的对实验产生的废水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回收利用,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废水收集池;2-箱体外壳;3-过滤网;4-水管;5-过滤系统;501-第一过滤仓;502-第二过滤仓;503-第一过滤网;504-二过滤网;505-流水孔;6-储水箱;7-滚轮;8-门体;9-轨道;10-滑轮;11-挡板;12-拉环;13-u型连接管;14-漂浮垫;15-水位标杆;16-刻度尺;17-保护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包括废水收集池1,废水收集池1固定安装在箱体外壳2的上端,废水收集池1的内侧沿着池壁铺设有过滤网3,废水收集池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水管4,水管4的下端连接在过滤系统5中,过滤系统5包括第一过滤仓501,第一过滤仓501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03,第一过滤仓50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过滤仓502,第二过滤仓502中设置有第二过滤网504,第一过滤仓501的下侧和第二过滤仓502的上下两侧均贯穿仓壁竖向设置有流水孔505,第二过滤仓502的下方设置有储水箱6,储水箱6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安装有滚轮7,箱体外壳2的前方与储水箱6同一位置安装有门体8,门体8的下方通过合页与箱体外壳2转动连接。

将实验产生的废水倒入废水收集池1中,对废水中的大颗粒进行第一步过滤,大颗粒会留在过滤网3上,液体会随着水管4进入到过滤系统5中,当过滤网3上的过滤积攒的东西较多时,从废水收集池1中取下过滤网3进行清理即可,当液体进入到过滤系统5后,先经过第一过滤仓501中的第一过滤网503,然后液体通过流水孔505到达第二过滤仓502,经过第二过滤网504过滤后,最后处理后的液体储存在储水箱6中,当储水箱6中水收集满时,打开门体8,然后拉动储水箱6,储水箱6底部的滚轮7沿着门体8滚动,直至移出箱体外壳2。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包括废水收集池1,废水收集池1固定安装在箱体外壳2的上端,废水收集池1的内侧沿着池壁铺设有过滤网3,废水收集池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水管4,水管4的下端连接在过滤系统5中,过滤系统5包括第一过滤仓501,第一过滤仓501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03,第一过滤仓50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过滤仓502,第二过滤仓502中设置有第二过滤网504,第一过滤仓501的下侧和第二过滤仓502的上下两侧均贯穿仓壁竖向设置有流水孔505,第二过滤仓502的下方设置有储水箱6,储水箱6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安装有滚轮7,箱体外壳2的前方与储水箱6同一位置安装有门体8,门体8的下方通过合页与箱体外壳2转动连接。

第一过滤仓501和第二过滤仓502的内部下侧壁上纵向平行设置有两条轨道9,第一过滤网503和第二过滤网504的下端与两条轨道9配合设置有滑轮10,第一过滤网503和第二过滤网504的上端沿着一周设置有挡板11,位于正前方的挡板11外侧设置有拉环12。

当过滤工作结束后,拉动拉环12,滑轮10在轨道9上滑动,使得第一过滤网503和第二过滤网504从第一过滤仓501和第二过滤仓502中抽出,对表面进行清理,以保证下次过滤时不出现堵塞的情况,过滤过程中,挡板11将被过滤的废水围挡在第一过滤网503和第二过滤网504的过滤范围内,不会沿着周边的缝隙渗走。

实施例3

如图1、2和4所示,车载移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系统,包括废水收集池1,废水收集池1固定安装在箱体外壳2的上端,废水收集池1的内侧沿着池壁铺设有过滤网3,废水收集池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水管4,水管4的下端连接在过滤系统5中,过滤系统5包括第一过滤仓501,第一过滤仓501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03,第一过滤仓501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过滤仓502,第二过滤仓502中设置有第二过滤网504,第一过滤仓501的下侧和第二过滤仓502的上下两侧均贯穿仓壁竖向设置有流水孔505,第二过滤仓502的下方设置有储水箱6,储水箱6的下端四个拐角处安装有滚轮7,箱体外壳2的前方与储水箱6同一位置安装有门体8,门体8的下方通过合页与箱体外壳2转动连接。

储水箱6的右侧底部连接有u型连接管13,位于u型连接管13右侧管中设置有漂浮垫14,漂浮垫14的上端竖向设置有水位标杆15,水位标杆15的上端设置有刻度尺16,刻度尺16的0刻度在水位标杆15的顶端,u型连接管13和水位标杆15均在保护外壳17中,保护外壳17的上端设置有水位标杆15的上下滑动的圆孔。

在废水回收过程中,储水箱6中的水月越积越多,所以需要准确的知道水位情况,储水箱6的水进入u型连接管13中,使得u型连接管13中的液面和储水箱6中的液面齐平,漂浮垫14会随着液面上升,因此水位标杆15也会慢慢上升,通过观察水位标杆15上端的刻度尺16,便可得出储水箱6中的液面情况,以便及时取出储水箱6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