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2368发布日期:2020-02-21 20:00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收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



背景技术:

酸雾吸收塔,又叫酸性气体净化塔、酸雾净化塔、废气净化塔及玻璃钢酸雾净化塔,酸雾吸收塔有“立式”及“卧式”两种多功能酸雾废气净化塔产品,酸雾吸收塔采用最新的高科技填料,阻力损失少,比表面积大,化学反应完善,气液比选用合理,吸收净化效率高,耐腐蚀,耐老化性能好,便于安装维护等特点,产品广泛用于化工、电镀、五金、电器、医药、印染、电讯、钟表等机械加工行业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现有的酸雾吸收塔中采用的喷淋头喷淋效率低下,中和时间长,且喷淋头以及和喷淋头连接的输液管不便于进行清洗,使得喷淋头以及和喷淋头连接的输液管内部的残留碱液容易结晶,造成喷淋头以及和喷淋头连接的输液管堵塞,极大的影响喷淋的效果,而且酸雾吸收塔停止工作后,在塔体内残留的水和碱液易滞留在塔体内壁上,不易清理且随着时间变化可能形成水垢甚至腐蚀内壁,缩短了使用寿命,增加了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左侧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塔体顶端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塔体右下侧连接有废液出口,所述废液出口输入端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废液出口上设有阀门,所述废液出口上方设有水位检测计和ph值检测计,所述水位检测计连接有a检测端,所述ph值检测计连接有b检测端,所述a检测端和b检测端均置于塔体内部底端,所述塔体连接有湿度检测计,所述湿度检测计连接有c监测端,所述c监测端置于塔体内部中间位置,所述塔体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环形喷淋管,所述第一环形喷淋管上设置有a喷淋孔,所述第二管道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环形喷淋管,所述第二环形喷淋管上设置有b喷淋孔,所述第二环形喷淋管上方设有气液分离网,所述气液分离网与塔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喷淋管下方设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与塔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喷淋管下方设有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与塔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填料层下方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连接有两根支撑柱,两根所述支撑柱均与塔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输入端和第二管道输入端均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接有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四管道输入端连接有热风机,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第五管道输入端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上并排设有三个插槽,三个所述插槽分别配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连接有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连接有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所述第七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七管道输入端连接有水箱,所述第八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八管道输入端连接有碱液箱。

进一步限定,所述a喷淋孔的形状和b喷淋孔的形状均为由内向外逐渐缩小的锥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强喷淋的强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两端均设有提块,这样的设计,使过滤网的更换更简便轻松。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比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比第三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这样的设计,让过滤变得有层次性,过滤效果更好,且过滤网的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限定,所述水箱和碱液箱安装位置均高于过滤箱,这样的设计,让水或碱液向过滤箱的流动性更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喷淋管喷淋而不采用喷淋头喷淋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喷淋头内结晶的问题;

2、采用第一环形喷淋管和第二环形喷淋管的设计,增加了喷淋的接触面积,加大了喷淋的流量,提高了酸雾气体和碱液的中和效率;

3、热风机和水箱的设置,使得塔体的清洗变得简单快捷,解决了塔体因不易清洗而寿命缩短的问题,节约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实施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实施例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塔体1、出气口2、废液出口3、水位检测计4、ph值检测计5、湿度检测计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第一环形喷淋管9、第二环形喷淋管10、气液分离网11、第二填料层12、第一填料层13、导流筒14、支撑柱15、a检测端16、b检测端17、c监测端18、第三管道19、第四管道20、第五管道21、过滤网22、阀门23、第一阀门24、热风机25、第二阀门26、过滤箱27、插槽28、第一过滤网29、第二过滤网30、第三过滤网31、第六管道32、第七管道33、第八管道34、第三阀门35、水箱36、第四阀门37、碱液箱38、水泵39、a喷淋孔40、b喷淋孔41、进气口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包括塔体1,塔体1左侧连接有进气口42,塔体1顶端连接有出气口2,塔体1右下侧连接有废液出口3,废液出口3输入端安装有过滤网22,废液出口3上设有阀门23,废液出口3上方设有水位检测计4和ph值检测计5,水位检测计4连接有a检测端16,ph值检测计5连接有b检测端17,a检测端16和b检测端17均置于塔体1内部底端,塔体1右中侧连接有湿度检测计6,湿度检测计6连接有c监测端18,c监测端18置于塔体1内部中间位置,塔体1连接有第一管道7和第二管道8,第一管道7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环形喷淋管9,第一环形喷淋管9上设置有a喷淋孔40,第二管道8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环形喷淋管10,第二环形喷淋管10上设置有b喷淋孔41,第二环形喷淋管10上方设有气液分离网11,气液分离网11与塔体1内壁相连接,第二环形喷淋管10下方设有第二填料层12,第二填料层12与塔体1内壁相连接,第一环形喷淋管9下方设有第一填料层13,第一填料层13与塔体1内壁相连接,第一填料层13下方设有导流筒14,导流筒14连接有两根支撑柱15,两根支撑柱15均与塔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管道7输入端和第二管道8输入端均连接有第三管道19,第三管道19连接有第四管道20和第五管道21,第四管道20上设有第一阀门24,第四管道20输入端连接有热风机25,第五管道21上设有第二阀门26,第五管道21上设有水泵39,第五管道21输入端连接有过滤箱27,过滤箱27上并排设有三个插槽28,三个插槽28分别配置有第一过滤网29、第二过滤网30和第三过滤网31,过滤箱27连接有第六管道32,第六管道32连接有第七管道33和第八管道34,第七管道33上设有第三阀门35,第七管道33输入端连接有水箱36,第八管道34上设有第四阀门37,第八管道34输入端连接有碱液箱38

本实施案例中,在使用一种碱喷淋酸雾吸收塔的时候,酸雾气体通过进气口42进入塔体1,此时阀门23、第三阀门35和第一阀门24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阀门26和第四阀门37处于开启状态,碱液箱38中的碱液会因设置在第五管道21上的水泵39流入过滤箱27,在经过过滤箱27中设置的第三过滤网31、第二过滤网30和第一过滤网29过滤后经过第五管道21和第三管道19分别进入第一管道7和第二管道8,然后流入第一环形喷淋管9和第二环形喷淋管10喷出,此时进入塔体的酸雾气体通过导流筒14后途经第一填料层13与第一环形喷淋管9喷出的碱液相中和,后又通过第二填料层12与第二环形喷淋管10喷出的碱液二次中和,提高中和效率,加强中和效果,酸雾气体中和达到标准之后,经过气液分离网11分离后由出气口2排出,而塔体内部的碱液可以通过水位检测计4检测水位,在经ph值检测计5检测后,打开废液出口上的阀门23,废液由过滤网22过滤后排出,简单方便,快捷环保,当酸雾吸收塔使用完毕后,先闭合第一阀门24和第四阀门37,打开第三阀门35和第二阀门26,打开水泵39将水箱36中的水途经第七管道33、第六管道32、第五管道21进入第三管道19后进入第一管道7和第二管道8流入第一第一环形喷淋管9和第二环形喷淋管10对塔体1进行冲洗,冲洗一定程度后,关闭水泵39和第二阀门26,开启第一阀门24,打开热风机25,对塔体内的水雾进行蒸发吹干,直到塔体上的湿度检测计6达到标准后即可停止,此时塔体内部已达到清洗效果。

优选a喷淋孔40的形状和b喷淋孔41的形状均为由内向外逐渐缩小的锥形,有利于加强喷淋的强度,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增加喷淋孔密度。

优选第一过滤网29、第二过滤网30和第三过滤网31两端均设有提块,使过滤网的更换更简便轻松,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它易更换方式。

优选第一过滤网29的网孔直径比第二过滤网30的网孔直径小,第二过滤网30的网孔直径比第三过滤网31的网孔直径小,让过滤变得有层次性,过滤效果更好,且过滤网的使用寿命更长,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网孔直径之间的相互比例。

优选水箱36和碱液箱38安装位置均高于过滤箱27,让水或碱液向过滤箱的流动性更好,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它放置方式。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