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搅拌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1227发布日期:2020-03-17 15:3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颗粒搅拌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领域,尤其是颗粒搅拌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颗粒状物料在搅拌加工前,需要从料箱内,将颗粒传送至搅拌机内。但是现有的颗粒状物料的上料装置的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搅拌上料装置,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来驱使挖斗进行上下垂直及水平移动。通过直线驱动机构来驱使挖斗在杆体上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挖斗舀起颗粒状物料后倒入搅拌机内。提高了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颗粒搅拌上料装置,包括机架、电机一、减速机一、齿轮一、齿条一、电机二、减速机二、齿轮二、齿条二、固定架、直线驱动机构、杆体、连杆、挖斗、料箱和搅拌机,所述机架的横梁上固定有电机一和减速机一,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在减速机一内,减速机一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一上,齿条一滑配连接在机架的横梁上,齿轮一与齿条一相啮合,齿条一上固定有电机二和固定架,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在减速机二内,减速机二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二上,减速机二固定在固定架上,齿条二滑配连接在固定架上,齿轮二与齿条二相啮合,直线驱动机构的缸体和杆体的一端固定在齿条二上,杆体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挖斗上,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连杆一端,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挖斗上,料箱和搅拌机均位于机架下方。

具体地,所述机架的横梁上开设有水平滑槽,齿条一上固定有滑块,滑块置于水平滑槽内实现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气缸或油缸。

具体地,所述齿条二上开设有滑槽,固定架上设有滑轨,滑轨配合在滑槽内实现滑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搅拌上料装置,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来驱使挖斗进行上下垂直及水平移动。通过直线驱动机构来驱使挖斗在杆体上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挖斗舀起颗粒状物料后倒入搅拌机内。提高了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电机一,3.减速机一,4.齿轮一,5.齿条一,6.电机二,7.减速机二,8.齿轮二,9.齿条二,10.固定架,11.直线驱动机构,12.杆体,13.连杆,14.挖斗,15.料箱,16.搅拌机,17.水平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颗粒搅拌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电机一2、减速机一3、齿轮一4、齿条一5、电机二6、减速机二7、齿轮二8、齿条二9、固定架10、直线驱动机构11、杆体12、连杆13、挖斗14、料箱15和搅拌机16,所述机架1的横梁上固定有电机一2和减速机一3,电机一2的输出轴固定在减速机一3内,减速机一3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一4上,齿条一5滑配连接在机架1的横梁上,齿轮一4与齿条一5相啮合,齿条一5上固定有电机二6和固定架10,电机二6的输出轴固定在减速机二7内,减速机二7的输出轴固定在齿轮二8上,减速机二7固定在固定架10上,齿条二9滑配连接在固定架10上,齿轮二8与齿条二9相啮合,直线驱动机构11的缸体和杆体12的一端固定在齿条二9上,杆体12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挖斗14上,直线驱动机构1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连杆13一端,连杆13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挖斗14上,料箱15和搅拌机16均位于机架1下方。所述机架1的横梁上开设有水平滑槽17,齿条一5上固定有滑块,滑块置于水平滑槽17内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11为气缸或油缸。所述齿条二9上开设有滑槽,固定架10上设有滑轨,滑轨配合在滑槽内实现滑配连接。

如附图1所示,电机一2启动之后,通过减速机一3驱使齿轮一4进行旋转,旋转的齿轮一4会驱使与之啮合的齿条一5沿着水平滑槽17进行移动,这样齿条一5就可以带动挖斗14进行水平移动。

电机二6启动之后,通过减速机二7驱使齿轮二8进行旋转,旋转的齿轮二8会驱使与之啮合的齿条二9沿着固定架10的滑轨进行上下移动,这样齿条二9就可以带动挖斗14进行上下移动。

当直线驱动机构11的活塞杆上下伸缩时,可以带动挖斗14沿着杆体12底端的轴,进行上下翻转。

首先驱使挖斗14水平移动至料箱15上方,然后驱使挖斗14往下移动至料箱15内,此时直线驱动机构11驱使挖斗14翻转,从而可以将颗粒状物料从料箱内舀起来。急着驱使舀满颗粒的挖斗14移动至搅拌机16的上方,此时再驱使挖斗14往下翻转,从而将挖斗14内的颗粒倾倒入搅拌机16内。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