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3549发布日期:2020-05-01 17:3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设备,尤其是一种恒温水浴锅。



背景技术:

水浴锅主要用于实验室中蒸馏、干燥、浓缩、及温渍化学药品或生物制品,也可用于恒温加热和其它温度试验,是生物、遗传、病毒、水产、环保、医药、卫生、化验室、分析室、教育科研的必备工具。

如中国公开专利文件cn203935852u公开的一种新型梯度恒温振荡水浴锅,包括锅体和多个设于锅体内的独立的恒温水浴单元,所述恒温水浴单元包括水浴箱、可调振荡器,隔热板、电加热盘、阀门、温度传感器、调控装置和定时报警装置,每个水浴箱单独进行水浴实验和单独进行控制,能够适应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可调振荡器包括旋转装置、旋转轴和旋转面板,将电热盘设置在旋转面板下发以利于旋转面板在进行旋转搅拌时将水浴箱内的水加热充分,使水浴箱内上下温度一致;该文件公开的方案通过设置可调振荡器增加水浴箱内水的流动性以实现水浴箱内上、下层温度一致的目的,该方案需增设电机,加热过程中水浴箱需转动或晃动,结构复杂且可靠性低,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水浴锅,用于保证恒温水浴锅内上、下层水温相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水浴锅,包括壳体和水浴锅,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数码显示窗和控制按钮,所述水浴锅的下方设有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的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包括第一电加热管、第二电加热管,所述第一电加热管、所述第二电加热管均呈圆环状且具有开口,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电加热管的直径,所述第一电加热管与所述第二电加热管的开口错开布置;所述水浴锅内还设有吸水管和喷水管,所述吸水管的一端布置在所述水浴锅的底部且靠近所述水浴锅的中心处,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水浴锅的锅壁与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循环水泵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喷水管固定在所述水浴锅的内壁上且所述喷水管的喷头呈弧形以紧贴所述水浴锅的内壁,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穿过所述水浴锅的锅壁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喷头的出水口向下倾斜使得自所述喷头的出水可沿所述水浴锅的内壁向下循环流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水浴锅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水浴锅内设有两个所述喷水管,两个所述喷水管位于所述水浴锅锅内的出水口沿所述水浴锅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喷水管位于壳体内的部分通过三通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的出水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的出水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30°。

进一步地,所述水浴锅的锅壁上靠近锅体上部开口的位置设有供所述吸水管、所述喷水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还设有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的直径等于二倍的所述第二电加热管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加热管、所述第二电加热管均焊接固定在所述水浴锅的锅底上且所述第一电加热管、所述第二电加热管的开口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水浴锅内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面板内还设有定时器和报警提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水浴锅的下方设置两个呈圆环状、直径不同且具有开口的电加热管,两个电加热管的开口相互错开,由此可均匀地对锅底进行加热;通过在水浴锅内设置吸水管、喷水管,通过循环水泵可使得水浴锅内的水循环流动,喷头的出水口向下倾斜使得喷头的出水可沿水浴锅的内壁向下循环流动,使得水浴锅内上、下层水温相同;本申请通过设置吸水管、喷水管、循环水泵实现水浴锅内的水循环流动,避免水浴锅内出现上、下层温差,加热过程中水浴锅不需要转动或晃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恒温水浴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浴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浴锅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水浴锅的一个实施例,该恒温水浴锅包括壳体10和水浴锅20,壳体10上设有控制面板30,控制面板30上设有数码显示窗31和控制按钮32,控制按钮32可以为开关按钮、温度调节按钮、定时调节按钮等;水浴锅20的下方设有与控制面板30电连接的电加热器40,电加热器40包括第一电加热管41、第二电加热管42,如图2所示,第一电加热管41、第二电加热管42均呈圆环状且具有开口,第一电加热管41的直径大于第二电加热管42的直径,第一电加热管41与第二电加热管42的开口错开布置;水浴锅20内还设有吸水管51和喷水管52,吸水管51的一端布置在水浴锅20的底部且靠近水浴锅20的中心处,吸水管51的另一端穿过水浴锅20的锅壁与位于壳体10内的循环水泵(图中未示出)的进水口相连,喷水管52固定在水浴锅20的内壁上且喷水管52的喷头呈弧形以紧贴水浴锅20的内壁,喷水管52的进水端穿过水浴锅20的锅壁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喷水管的喷头的出水口向下倾斜使得喷头的出水可沿水浴锅20的内壁向下循环流动。本申请通过在水浴锅的下方设置两个呈圆环状、直径不同且具有开口的电加热管,两个电加热管的开口相互错开,由此可均匀地对锅底进行加热;通过在水浴锅内设置吸水管、喷水管,通过循环水泵可使得水浴锅内的水循环流动,喷头的出水口向下倾斜使得喷头的出水可沿水浴锅的内壁向下循环流动,使得水浴锅内上、下层水温相同;本申请通过设置吸水管、喷水管、循环水泵实现水浴锅内的水循环流动,避免水浴锅内出现上、下层温差,加热过程中水浴锅不需要转动或晃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不易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水浴锅20呈圆筒状,水浴锅20内设有两个喷水管52,两个喷水管52位于水浴锅20内的部分沿水浴锅20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即两个喷水管52的出水口的中心的连线经过水浴锅20的中心轴线,由此使得水浴锅内的水可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充分流动。优选地,两个喷水管52位于壳体10内的部分通过三通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循环水泵的进水口与吸水管相连,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一个三通管同时与两个喷水管相连,当然,也可以设置3个喷水管,循环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一个四通管同时与3个喷水管相连。优选地,喷水管5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45°;优选地,喷水管5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等于30°,由此使得喷水管的出水能带动水浴锅内的水充分地循环流动同时使得上、下层水流充分交换以避免出现上、下层温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水浴锅10的锅壁上靠近锅体上部开口的位置设有供吸水管51、喷水管52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还设有防水密封圈;在锅壁上靠近锅体上部开口的位置设置供吸水管51、喷水管52穿过的通孔,正常工作时水浴锅内的水位高度低于通孔的高度,可避免出现漏水,设置防水密封圈可提高通孔处的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电加热管41的直径等于二倍的第二电加热管42的直径,两个电加热管可分别工作或同时工作以满足不同功率的加热需要。优选地,第一电加热管41、第二电加热管42均焊接固定在水浴锅20的锅底上且第一电加热管41、第二电加热管42的开口方向相反,第一电加热管41、第二电加热管42的开口方向相反可使得两个电加热管同时工作时水浴锅的锅底受热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水浴锅20内还设有与控制面板30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控制面板30内还设有定时器和报警提示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面板30内设有plc控制模块等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控制按钮、电加热管、定时器和报警提示装置等均与plc控制模块电连接,水浴锅的加热控制、温度控制、定时及报警等相关电气结构均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