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737发布日期:2020-05-26 18:34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



背景技术:

稻谷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而现有的稻谷都是加工成米以后出售,或者将谷物批量送至加工点加工后再送到用户手中,稻谷从农田收割回来还不能直接食用,要经过去皮处理,好比我们生活中吃的大米,在稻秧上收割回来后,大米颗粒表面还有一层外皮,要把外皮去除后才到我们平常吃的大米,稻谷收取回来后要经过晒干才能进行脱皮处理,现在机械发达,已有专门的脱皮机器,把晒干的谷物经机器的进料筒倒入机器,稻谷经机器的碾压,使种皮脱落,完成稻谷的脱皮,就可以得到能够食用的稻谷,目前的稻谷脱壳机多为将稻谷碾压从而将稻谷的表皮与稻谷内的大米进行分离,因为这种机器没有二次对稻谷进行脱壳的程序,所以在进行单次脱壳后,稻谷中会有没有脱壳的稻谷存在,进而影响了用户在进行脱壳时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解决目前的稻谷脱壳机多为将稻谷碾压从而将稻谷的表皮与稻谷内的大米进行分离,因为这种机器没有二次对稻谷进行脱壳的程序,所以在进行单次脱壳后,稻谷中会有没有脱壳的稻谷存在,进而影响了用户在进行脱壳时的精确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包括机体,机体的形状为箱体,机体外部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闭合门,闭合门用来封闭机体内部的空间,机体的上端设置有单次脱壳机构,单次脱壳机构由圆台、进料槽、放料槽、磨盘、凸块与把手组成,圆台固定安装在机体外部的上端,圆台的形状为圆柱形,放料槽开设在圆台外部的上表面,放料槽的形状为圆形凹槽,放料槽用来放置需要脱壳的稻谷,所述进料槽开设在放料槽内部的底壁上,磨盘活动连接在放料槽的内部,把手固定安装在磨盘的外部,把手的形状为圆柱形,机体内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盘,旋转电机位于机体内部的左下方,转盘的前侧上活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形状为长方形柱体,传动杆远离转盘的一端设置有二次脱壳机构,二次脱壳机构由底座、滑槽、滑动柱、转轴座、长杆、放置板、筛网、短杆、活动槽、伸缩杆与活动柱组成,底座固定安装在机体内部的底壁上,滑槽开设在底座外部的上表面,滑动柱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转轴座固定安装在滑动柱的左端,滑动柱通过转轴座与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转轴座内的转轴与传动杆远离转盘的一端转动连接,活动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活动柱分别活动连接在长杆与短杆外部的两端上,短杆的下端通过活动柱与滑动柱进行转动连接,短杆远离滑动柱的一端通过活动柱与放置板的外部转动连接,活动槽开设在短杆的内部,且活动槽与短杆外部的两侧相连通,长杆的右端通过活动柱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且活动柱贴合在活动槽的内部,长杆远离活动槽的一端通过活动柱与放置板的外部转动连接,放置板活动连接在短杆与长杆的上端,放置板的形状为u形板,筛网固定安装在放置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进料槽由梯形口与竖槽组成,梯形口开设在放料槽的底壁上,竖槽开设在圆台的内部,竖槽固定连接在梯形口的下端,且竖槽与梯形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磨盘的外壁与放料槽的内部相贴合,磨盘的形状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数量为十三排,十三排凸块均固定安装在磨盘外部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转轴座由固定柱与转轴组成,固定柱固定安装在滑动柱的左端,转轴固定安装在固定柱的左端上。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外部上端的两侧,两个伸缩杆均位于滑槽的后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通过设置转盘配合传动杆,当旋转电机运作时,转盘转动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使传动杆跟随转盘进行移动,随后配合短杆与长杆使放置板可以在底座的上方进行上下的来回运动,从而使稻谷的外壳与稻谷内的大米进行分离,通过设置滑块配合滑槽与活动槽,使放置板的上下运动呈阶段性,进而有效的使稻谷内的外壳与大米精确的分离,有效的提升了用户对稻谷进行脱壳的工作精度。

(2)、该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通过设置把手,使用户在转动磨盘时,用力更加的轻松,进而使用户的使用更加的方便,通过设置凸块增加对稻谷的摩擦力,使稻谷的单次脱壳更加的轻松,并且将稻谷碾压打磨,为二次脱壳时预先做了准备,通过设置进料槽配合梯形口与竖槽,使用户在将稻谷移动至进料槽内时更加的方便,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机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单次脱壳机构、21圆台、22进料槽、23放料槽、24磨盘、25凸块、26把手、3转盘、4传动杆、5二次脱壳机构、51底座、52滑槽、53滑动柱、54转轴座、55长杆、56放置板、57筛网、58短杆、59活动槽、510伸缩杆、511活动柱、6闭合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稻谷单次二次脱壳系统,包括机体1,机体1的形状为箱体,机体1外部的前侧活动连接有闭合门6,闭合门6用来封闭机体1内部的空间,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单次脱壳机构2,单次脱壳机构2由圆台21、进料槽22、放料槽23、磨盘24、凸块25与把手26组成,圆台21固定安装在机体1外部的上端,圆台21的形状为圆柱形,放料槽23开设在圆台21外部的上表面,放料槽23的形状为圆形凹槽,放料槽23用来放置需要脱壳的稻谷,进料槽22开设在放料槽23内部的底壁上,进料槽22由梯形口与竖槽组成,梯形口开设在放料槽23的底壁上,竖槽开设在圆台21的内部,竖槽固定连接在梯形口的下端,且竖槽与梯形口相连通,圆台21通过进料槽22与机体1的内部相连通,且通过进料槽22向机体1的内部输送原料,磨盘24活动连接在放料槽23的内部,且磨盘24的外壁与放料槽23的内部相贴合,磨盘24的形状为圆柱形,凸块25的数量为十三排,十三排凸块25均固定安装在磨盘24外部的下端,通过设置凸块25增加对稻谷的摩擦力,使稻谷的单次脱壳更加的轻松,把手26固定安装在磨盘24的外部,把手26的形状为圆柱形,通过设置该把手26,使用户在转动磨盘24时,用力更加的轻松,进而使用户的使用更加的方便,机体1内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盘3,旋转电机位于机体1内部的左下方,转盘3的前侧上活动连接有传动杆4,传动杆4的形状为长方形柱体,传动杆4远离转盘3的一端设置有二次脱壳机构5,二次脱壳机构5由底座51、滑槽52、滑动柱53、转轴座54、长杆55、放置板56、筛网57、短杆58、活动槽59、伸缩杆510与活动柱511组成,底座51固定安装在机体1内部的底壁上,底座51的形状为长方形,滑槽52开设在底座51外部的上表面,滑槽52的形状为长方形横槽,滑动柱53滑动连接在滑槽52的内部,滑动柱53的大小与滑槽52的大小一致,转轴座54固定安装在滑动柱53的左端,转轴座54由固定柱与转轴组成,固定柱固定安装在滑动柱53的左端,转轴固定安装在固定柱的左端上,滑动柱53通过转轴座54与传动杆4进行转动连接,转轴座54内的转轴与传动杆4远离转盘3的一端转动连接,活动柱5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活动柱511分别活动连接在长杆55与短杆58外部的两端上,短杆58的下端通过活动柱511与滑动柱53进行转动连接,短杆58远离滑动柱53的一端通过活动柱511与放置板56的外部转动连接,活动槽59开设在短杆58的内部,且活动槽59与短杆58外部的两侧相连通,长杆55的右端通过活动柱511活动连接在活动槽59的内部,且活动柱511贴合在活动槽59的内部,长杆55远离活动槽59的一端通过活动柱511与放置板56的外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5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杆510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51外部上端的两侧,两个伸缩杆510均位于滑槽52的后方,放置板56活动连接在短杆58与长杆55的上端,放置板56的形状为u形板,筛网57固定安装在放置板56的内部,且筛网57的外壁与放置板56的内部相贴合。

在使用时:

第一步,用户握住把手26将磨盘24从圆台21的上方拿开,随后用户将稻谷放置在放料槽23内部的四周,并使其远离进料槽22,之后用户将磨盘24重新放置在放料槽23的内部,此时用户推动把手26将磨盘24进行转动,从而对稻谷的表壳进行碾压,进而使稻谷的表壳与稻谷进行脱离。

第二步,此时用户将磨盘24从圆台21的上方拿开,随后将位于放料槽23内的稻谷推进进料槽22的内部中,稻谷由进料槽22进入机体1的内部,并掉落至放置板56内的筛网57的上方,随后旋转电机启动带动转盘3转动,转盘3转动带动传动杆4在转盘3上同步进行转动,此时传动杆4开始左右移动,带动滑动柱53在滑槽52的内部进行左右滑动,滑动柱53滑动带动短杆58进行移动,使短杆58进行上下的转动,短杆58转动进而带动长杆55通过活动柱511在活动槽59的内部活动,从而使放置板56在伸缩杆510上做上下的伸缩运动,使位于筛网57内的稻谷开始随放置板56进行上下的抖动,进而将稻谷的外壳与大米进行分离,从而完成对大米的二次脱壳。

第三步,此时用户打开闭合门6,随后用户将位于筛网57内且脱壳成功的稻谷取出,从而完成整个脱壳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