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8567发布日期:2020-05-20 03:2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架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化学实验室通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不同的玻璃器皿有不同的形状。对于同一种玻璃器皿,尽管其形状相同,但是通常会分大、中、小不同的型号,使得其大小相差很大。现有的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架子,通常为由隔板将架子框体内的空间分为两层或三层,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直接放置在隔板上。

现有的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架子的缺点为:(1)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直接放置在隔板上,玻璃器皿在隔板上容易滚动或滑落,导致玻璃器皿容易摔碎或破裂;(2)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直接放置在隔板上,不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浪费放置空间;(3)由于玻璃器皿直接放置在隔板上,清洗后的玻璃器皿不容易自然晾干。

非常需要一种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该多功能置物架能够克服现有的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架子的上述缺点,不再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直接放置在隔板上,而是针对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设置不同的放置空间,进行分类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包括架框体、第一置物层、第二置物层、第三置物层、第四置物层、以及第五置物层;

架框体的整体外形呈长方体形,其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立柱和四条水平设置的横梁,且任意相邻的两根立柱的顶端分别与一条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四条横梁围成架框体的矩形的上端开口;

第一置物层、第二置物层、第三置物层、第四置物层、以及第五置物层都水平固定设置于架框体内;

第一置物层包括矩形的第一边框和矩形的第一支撑板,且第一边框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周围边缘;

第二置物层包括矩形的第二边框和矩形的第二支撑板,第二边框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板的周围边缘,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低于第二边框的上端面,且第二边框的内侧面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楔形的过渡沿;

第三置物层包括矩形的第三边框,且第三边框的部分区域嵌入式固定设置有第一网格部,其余部分区域形成上下贯通的开口;

第四置物层包括矩形的第四边框,且第四边框内嵌入式固定设置有第二网格部;

第五置物层包括矩形的第五边框,第五边框内嵌入式固定设置有横纵交错的连接杆,且任意两根连接杆的交汇处设置有圆形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框的上端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格部包括由横纵交错的连接筋形成的多个矩形网格。

优选地,所述第二网格部包括由横纵交错的连接筋形成的多个矩形网格。

优选地,所述第一置物层、所述第二置物层、所述第三置物层、所述第四置物层、以及所述第五置物层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设置于所述架框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边框的二分之一区域嵌入式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网格部,其余二分之一区域形成上下贯通的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置物架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于架框体的四根立柱的底端的四个万能脚轮。所述多功能置物架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于架框体的四根立柱的底端或者所述第一边框的四个拐角处的四个万能脚轮。

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置物架,通过在第二置物层设置高于支撑面的边框,在第三置物层设置第一网格部和上下贯通的开口,在第四置物层设置第二网格部,以及在第五置物层设置连接杆和通孔,能够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分类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述边框、网格部(相当于镂空的隔板)、开口和通孔均能够防止玻璃器皿滚动或滑落,从而避免玻璃器皿摔碎或破裂;

(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置物架,通过设置不同的、多样化的分层,能够实现玻璃器皿的分类放置,充分利用放置空间,避免放置空间的浪费;例如,第一置物层适用于放置较重的物品或整理箱,第二置物层适用于放置容易滚落或滑落的物品,第三置物层的第一网格部适用于放置重量较轻且体积较小的物品,第三置物层的开口用于供放置于第二置物层上的、长度较长(长度大于第三置物层与第二置物层之间的间距)的物品从中穿过,第四置物层适用于放置重量较轻的物品,第五置物层的通孔适用于放置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例如锥形瓶或圆底烧瓶的开口朝下放置于通孔内,有利于保持其稳定,不易滑落,并充分利用放置空间,避免放置空间的浪费;

(3)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置物架,通过在第三置物层设置第一网格部和上下贯通的开口,在第四置物层设置第二网格部,以及在第五置物层设置连接杆和通孔,上述网格部、开口和通孔均便于自然通风,有利于清洗后的玻璃器皿自然晾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放置玻璃器皿的多功能置物架包括架框体10、第一置物层20、第二置物层30、第三置物层40、第四置物层50、以及第五置物层60。

架框体10的整体外形呈长方体形,其包括四根立柱11和四条横梁12,四根立柱11均竖直设置,四条横梁12均水平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根立柱11的顶端分别与一条横梁12的两端固定连接。四条横梁12围成架框体10的矩形的上端开口。

第一置物层20、第二置物层30、第三置物层40、第四置物层50、以及第五置物层60都水平固定设置于架框体10内,即第一置物层20、第二置物层30、第三置物层40、第四置物层50、以及第五置物层60各自所在的平面都与立柱11相垂直,且第一置物层20、第二置物层30、第三置物层40、第四置物层50、以及第五置物层60都与立柱11固定连接。

第一置物层20包括矩形的第一边框21和矩形的第一支撑板22,且第一边框21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2的周围边缘(即第一支撑板22嵌入式固定设置于第一边框21内)。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2的上表面与第一边框21的上端面齐平(即二者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第二置物层30包括矩形的第二边框31和矩形的第二支撑板32,第二边框31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的周围边缘(即第二支撑板32嵌入式固定设置于第二边框31内),第二支撑板32的上表面低于第二边框31的上端面,且第二边框31的内侧面与第二支撑板32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楔形的过渡沿33。

第三置物层40包括矩形的第三边框41,且第三边框41的部分区域嵌入式固定设置有第一网格部42,第三边框41的其余部分区域形成上下贯通的开口43。第一网格部42包括由横纵交错的连接筋形成的多个矩形网格。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三边框41的二分之一区域嵌入式固定设置有第一网格部42,第三边框41的其余二分之一区域形成上下贯通的开口43。

第四置物层50包括矩形的第四边框51,且第四边框51内嵌入式固定设置有第二网格部52。第二网格部52包括由横纵交错的连接筋形成的多个矩形网格。

第五置物层60包括矩形的第五边框61,第五边框61内嵌入式固定设置有横纵交错的连接杆63,且任意两根连接杆63的交汇处设置有圆形的通孔62。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灵活调整第一置物层20、第二置物层30、第三置物层40、第四置物层50、以及第五置物层60在架框体10内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置物层20、第二置物层30、第三置物层40、第四置物层50、以及第五置物层60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设置于架框体10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灵活调整第一置物层20、第二置物层30、第三置物层40、第四置物层50、以及第五置物层60中任意相邻两层之间的间距。

第一置物层20适用于放置较重的物品或整理箱;第二置物层30适用于放置容易滚落或滑落的物品;第三置物层40的第一网格部42适用于放置重量较轻且体积较小的物品,第三置物层40的开口43用于供放置于第二置物层30上的、长度较长(长度大于第三置物层40与第二置物层30之间的间距)的物品从中穿过;第四置物层50适用于放置重量较轻的物品;第五置物层60的通孔62适用于放置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例如锥形瓶或圆底烧瓶的开口朝下放置于通孔62内。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多功能置物架还包括四个万能脚轮70,且四个万能脚轮70分别固定设置于架框体10的四根立柱11的底端或者第一边框21的四个拐角处,使得上述多功能置物架能够借助四个万能脚轮70移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