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5434发布日期:2020-06-23 23:03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



背景技术:

对vocs废气的处理工艺,国内外常用的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法、化学反应法、催化燃烧法、生物氧化法、介质激发技术等。经过分析、比较及筛选后,微纳米气泡技术具有无二次公害、资源消耗小、设施运行稳定可靠、维护保养简便、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微纳米气泡技术中使用纳米级的气泡,气泡在水中渐渐变小,相伴随的气泡内部压力持续增加,气泡“爆裂”后会产生瞬时高压,释放出巨大能量,可有效分解有机废气、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分子链结构,实现有机废气/废水中vocs的高效处理。

处理设备,一般采用的vocs废气处理装置包括vocs废气微纳米气泡处理塔,且一般有一级或两级,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1330218.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vocs废气处理装置,提供一种具有两级处理系统的vocs废气处理塔。每一级均产生微纳米气泡,经过一级废气处理塔处理后的废气,进入到二级废气处理塔进行再次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废气中的vocs含量。根据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不同,综合处理成本等多种因素考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两级、甚至两级以上的废气微纳米气泡处理塔。

现有的多级vocs废气处理塔一般只有一个水箱,即一个水箱同时给多少个废气处理系统供水,优点是精简机构,减少设备成本,但也带来了弊端,经过一级废气处理系统的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和vocs废气中的可溶性物质,如果将这样的水用于二级甚至三级的废气处理系统,必然会导致后面的废气进一步处理效果明显降低,甚至带来反作用,例如当水中的vocs成分含量超过最后一级的气体中的含量时,因此,需针对目前的vocs废气处理塔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

其中,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设置在多级vocs废气处理塔中不同级别的废气处理机构之间,包括分离板、气流通道、遮挡板和二级水箱。

所述分离板设置在两废气处理机构之间,将两废气处理机构隔离,所述分离板的顶部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管道连接二级水箱;所述气流通道穿过或绕过所述分离板,将所述分离板上下两侧的废气处理机构连通,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上方。

使用时,经过分离板下方的废气处理系统处理过的废气由气流通道进入第二级的废气处理系统,即进入分离板上方的废气处理系统,此时第二级的废气处理系统从二级水箱中抽出循环水对废气再次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通过分离板上的集水槽流回二级水箱,即本级的循环水不会与第一级的循环水混合,不会受到第一级的循环水的污染,其杂质和vocs含量相对较低,不会削弱对vocs废气再次处理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绕过所述遮挡板,所述气流通道为所述废气处理塔外增设的旁流通道,所述旁流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连接分离板上下两侧的废气处理机构,所述遮挡板靠近所述旁流通道上端的开口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旁流通道为气流管道,所述气流管道连通所述分离板上下两侧的废气处理机构,所述气流管道的顶部边缘形成遮挡板,气流管道的下沿与分离隔板平齐,中空气流管道的上沿比分离隔板高出1-50cm。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管道至少一个,是环形通道,能够根据设计需要可以增加其直径和长度,以便废气能从此处顺利通过,对应的气流通道和遮挡板至少一对;当所述气流管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所述气流管道均匀分布在所述废气处理塔的周部。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穿过所述分离板,且所述气流通道的周部向上延伸,所述气流通道的上开口高于所述分离板;所述遮挡板为伞状、半球状、半椭球状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上开口顶部,或半扣在气流通道的上开口,但是又不封住上开口,让气流通道保持畅通,能够防止上方的水通过气流通道进入下方的废气处理塔。在实际使用中,为防止下方的气流经过气流通道后出现气流速度加快,气压上升的问题,可以将分离板位置的废气处理塔的周径加大,进而加大分离板直径,增加气流通道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和遮挡板至少一对,均匀分布在所述分离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水箱通过高压泵连接所述分离板上端的废气处理机构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至少两级废气处理系统,采用上述的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还包括一级水箱,所述一级水箱与二级水箱相互独立。

进一步的,第二级到第n级的废气处理系统均包括对应的第二级到第n级的水箱,即每一级都有一个独立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水箱连接第一级的废气处理系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二级水箱或第n级水箱分别连接第二级或第n级的废气处理系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即一级水箱的污染较大,只供给第一级的废气处理系统使用,各级废气处理系统分别使用各级独立水箱。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通过在vocs废气处理塔中增加水气分离机构,将第一级废气处理系统的水与后面的处理系统的水隔绝开,避免经过第一级废气处理系统的水污染后续处理系统的水,克服了传统多级vocs废气处理塔对废气进一步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的结构简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的结构简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的结构简图三;

图1和图3的标号分别表示:10-分离板,20-气流通道,21-气流管道,30-遮挡板,40-二级水箱,50-过滤机构,60-高压泵,70-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设置在多级vocs废气处理塔中不同级别的废气处理机构之间,包括分离板10、气流通道20、遮挡板30和二级水箱40。

所述分离板10设置在两废气处理机构之间,将两废气处理机构隔离,所述分离板10的顶部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管道和过滤机构50连接二级水箱40,所述二级水箱40通过高压泵60连接所述分离板10上端的废气处理机构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70。请参阅图1,所述气流通道20绕过所述遮挡板30,所述气流通道20为所述废气处理塔外增设的旁流通道,所述旁流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连接分离板10上下两侧的废气处理机构,所述遮挡板30靠近所述旁流通道上端的开口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旁流通道为气流管道21,所述气流管道21连通所述分离板10上下两侧的废气处理机构,所述气流管道21的顶部边缘形成遮挡板30。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气流管道2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所述气流管道均匀分布在所述废气处理塔的周部,如图2。

使用时,经过分离板10下方的废气处理系统处理过的废气由气流通道20进入下一级的废气处理系统,即进入分离板10上方的废气处理系统,此时下一级的废气处理系统从二级水箱40中抽出水对废气再次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通过分离板10上的集水槽流回二级水箱40,即本级的循环水不会与第一级的循环水混合,不会受到第一级的循环水的污染,其杂质和vocs含量相对较低,不会削弱对vocs废气再次处理的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0穿过所述分离板10,且所述气流通道20的周部向上延伸,所述气流通道20的上开口高于所述分离板10;所述遮挡板30为伞状或半球状,间隔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20的上开口顶部,即挡住上开口,但是又不封住上开口,让气流通道20保持畅通,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20和伞状的遮挡板30有多对,均匀分布在所述分离板10上。

在实际使用中,为防止下方的气流经过气流通道20后出现气流速度加快,气压上升的问题,可以将分离板10位置的废气处理塔的周径加大,进而加大分离板10直径,增加气流通道20的数量。

实施例三:

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至少两级废气处理系统,采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还包括一级水箱,所述一级水箱与二级水箱40相互独立。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为三级的vocs废气处理塔,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废气处理系统均包括一个二级水箱40。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为三级的vocs废气处理塔,所述一级水箱连接第一级的废气处理系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70,所述二级水箱40连接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废气处理系统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70,即一级水箱的污染较大,只供给第一级的废气处理系统使用,而剩下的废气处理系统共同使用一个二级水箱40,在提高废气再次处理效果的同时,尽量避免设备成本的增加。当然,为了提升处理效果,第三级也可以设置一独立水箱,即每一级均分别设有一独立水箱。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vocs废气处理塔的水气分离机构及其vocs废气处理塔,通过在vocs废气处理塔中增加水气分离机构,将第一级废气处理系统的水与后面的处理系统的水隔绝开,避免经过第一级废气处理系统的水污染后续处理系统的水,克服了传统多级vocs废气处理塔对废气进一步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