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断筋机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1215发布日期:2020-06-26 22:2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断筋机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射断筋机的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注射断筋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肉类加工的设备,如生产牛排,向牛肉中注射药液的同时进行断筋,以提高食用口感。

现有的注射断筋机通常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注射断筋机构,注射断筋机构包括注射针和断筋刀,注射针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注射孔,注射针连接有供液系统,注射针及断筋刀连接有驱动件,由驱动件带动注射断筋机构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注射断筋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承接板,承接板的下方设置有物料输送装置,承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回流孔,机体的侧壁连通有出液管。

使用时,将牛肉放置于承接板上,再由输送装置将牛肉输送至注射断筋机构的下方,然后由驱动件带动注射针及断筋刀不断插入牛肉中再抽出,从而实现注射断筋操作;注射针由牛肉抽出时,部分药液将喷至承接板上,再依次经回流孔、出液管排出,从而便于清理多余的药液。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常将药液清理收集后直接排出,使得药液的回收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断筋机的回收系统,提高药液的回收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射断筋机的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机体出液管下方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方设置有回收箱,回收箱内竖直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将回收箱分隔为第一过滤区和第二过滤区,第一过滤区内设置有过滤网,第二过滤区的内底面开设有收集槽,收集槽与第二过滤区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收集槽连通有排出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药液由出液管排出后,可直接流入回收箱内,首先经过过滤网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第一过滤区,过滤网可滤去药液中含有的肉渣,经过初步过滤的药液再由第一过滤板进入第二过滤区内,第一过滤板可进一步滤去药液中的残渣,提高药液的纯度;进入第二过滤区的药液最后再经过第二过滤板的过滤进入收集槽,药液再由排出管排出;第二过滤板的设置可滤去药液中颗粒较小的残渣,降低残渣堵塞注射针的可能性;回收箱的设置可对药液进行多次过滤,从而提高药液的纯度,降低药液的浪费,提高药液的回收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远离导流板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为倾斜设置,当药液由导流板流至过滤网上时,将沿过滤板的倾斜放向流至整个过滤网的表面,从而提高药液与过滤网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果;其次,过滤网为倾斜设置还可加快药液由过滤网流至第一过滤区的流速,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的边缘竖直设置有侧板,侧板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网及侧板形成开口朝上的过滤槽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侧板可起到拦截作用,使得药液集中于过滤槽体内,侧板的表面也开设有过滤孔,可进一步加快药液由过滤槽体流至第一过滤区内的流速,节约过滤时间,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槽体顶端的边缘分别设置有卡接条,卡接条卡嵌于回收箱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条卡嵌于回收箱的顶端,当过滤槽体的内壁留存有较多残渣时,可将过滤槽体由第一过滤区内取出,便于更换或清理过滤槽体,提高使用过滤槽体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箱的侧壁竖直开设有滑槽,第一过滤板的外壁与滑槽的内壁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对药液的过滤及回收后,第一过滤板的表面可能较脏而需要更换,此时,可将第一过滤板由回收箱内取出,便于更换或清理第一过滤板,提高使用第一过滤板的便利性;其次,回收箱的底端内壁也可能含有大量的残渣,将第一过滤板取出后,便于清理回收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收箱的内底面开设有用于卡嵌第一过滤板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板的底端卡嵌于卡槽内,可降低第一过滤板与回收箱的内底面出现空隙的可能性,降低残渣还未经第一过滤板的过滤直接流入第二过滤区的可能性,提高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过滤区的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凸块,凸块与第二过滤网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卡嵌于凹槽内,可降低第二过滤板随意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第二过滤板的稳定性;其次,便于定位,工人将第二过滤板放置第二过滤区内时将凸块卡嵌于凹槽内即可,便于将第二过滤板放置于收集槽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的内底面靠近排出管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的内底面为倾斜设置,可降低部分药液留存于收集槽内的可能性,使得所有药液均可沿收集槽的倾斜方向流至排出管内,还可加快药液的流动速度,提高使用收集槽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回收箱的设置可对药液进行多次过滤,从而提高药液的纯度,降低药液的浪费,提高药液的回收利用率;

2.侧板的表面也开设有过滤孔,可进一步加快药液由过滤槽体流至第一过滤区内的流速,节约过滤时间,提高效率;

3.卡接条的设置便于更换或清理过滤槽体,提高使用过滤槽体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体现回收箱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体现过滤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体现回收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体现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出液管;12、导流板;2、回收箱;21、第一过滤板;22、第一过滤区;23、第二过滤区;231、收集槽;232、凹槽;233、排出管;24、滑槽;25、卡槽;3、过滤槽体;31、过滤网;32、侧板;321、过滤孔;322、卡接条;4、第二过滤板;4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注射断筋机的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机体1出液管11下方的导流板12,导流板12的下方设置有回收箱2,回收箱2内竖直设置有第一过滤板21,第一过滤板21将回收箱2分隔为第一过滤去和第二过滤区23,第一过滤区22内设置有过滤槽体3,第二过滤区23连通有排出管233。

参照图1,回收箱2为开口朝上的槽体,回收箱2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21,回收箱2的侧壁开设有滑槽24,第一过滤板21的外壁与滑槽24的内壁贴合并滑移连接,结合图2,回收箱2的内底面开设有用于卡嵌第一过滤板21的卡槽25。第一过滤板21将回收箱2分隔为第一过滤去及第二过滤区23,第一过滤区22位于导流板12远离机体1一端的下方。

结合图1与图3,第一过滤区22内设置有过滤网31,过滤网31远离导流板12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倾斜,边缘竖直设置有侧板32。侧板32的底端与过滤网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表面也开设有多个过滤孔321,侧板32与过滤网31形成开口朝上的过滤槽体3。

参照图3,过滤槽体3的顶端边缘设置有卡接条322。卡接条322靠近过滤槽体3的一侧与过滤槽体3的外壁固定连接,下表面与回收箱2的顶端抵接。

当药液由出液管11排出后,可直接流入过滤槽体3处,再经过滤槽体3流入第一过滤区22的下部空间内。过滤网31的设置可对药液进行初步过滤,以除去药液中的肉渣,提高药液的纯度;侧板32的设置可加快药液由过滤槽体3流至第一过滤区22内的流速,节约过滤时间,提高效率。

经过初步过滤的药液可经过第一过滤板21由第一过滤区22流至第二过滤区23内。第一过滤板21的设置可进一步滤去药液中的残渣,提高药液的纯度。

参照图4,第二过滤区23的内底面开设有收集槽231,收集槽231的内底面远离第一过滤区22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倾斜,且远离第一过滤区22的一侧连通有排出管233。回看图2,收集槽231与第二过滤区23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二过滤板4。

第二过滤板4的下表面与回收箱2的内底面贴合,第二过滤板4的表面积大于收集槽231的开口面积。

药液由第一过滤区22流至第二过滤区23后,经过第二过滤板4时,再一次进行过滤,以除去药液中颗粒较小的残渣,降低残渣堵塞注射针的可能性;经过多次过滤的药液再由收集槽231流至排出管233,最终由排出管233排出,实现对药液的过滤与回收。

结合图4与图5,第二过滤区23的内底面开设有凹槽232,凹槽232内设置有凸块41,凸块41与第二过滤板4固定连接。

凸块41卡嵌于凹槽232内,可降低第二过滤板4随意晃动的可能性,提高第二过滤板4的稳定性;其次,便于定位,工人将第二过滤板4放置第二过滤区23内时将凸块41卡嵌于凹槽232内即可,便于将第二过滤板4放置于收集槽231的上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药液由出液管11排出后,可直接流入回收箱2内,首先经过过滤槽体3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第一过滤区22,过滤槽体3可滤去药液中含有的肉渣,经过初步过滤的药液再由第一过滤板21进入第二过滤区23内,第一过滤板21可进一步滤去药液中的残渣,提高药液的纯度;进入第二过滤区23的药液最后再经过第二过滤板4进入收集槽231,药液再由排出管233排出;第二过滤板4的设置可滤去药液中颗粒较小的残渣,降低残渣堵塞注射针的可能性;回收箱2的设置可对药液进行多次过滤,从而提高药液的纯度,降低药液的浪费,提高药液的回收利用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