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5350发布日期:2020-06-09 21:39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加油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因为中速磨煤机磨辊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使轴发热,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若散发不出去,会使轴和各种配件的寿命降低,且耗油量高。因此在磨辊工作时需要有高粘度的润滑油在其轴承腔循环润滑并带走其产生的热量及污染物,为保证轴承腔内润滑油的含量,需要及时对磨辊进行补油。由于磨辊加油嘴附近位置有限,较为狭窄,而且现有的加油工具无法正常进行加油,操作起来非常不便,经常加油过程中将大部分油洒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油工具操作不便、且加油过程中油易洒落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漏斗与固定件,其中:

所述漏斗底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处连通设有加油管道;

所述固定件包括立柱、连接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和连接件固定焊接,所述漏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油管道和所述出油口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加油管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阀门和快速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加油管道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所述竖直段和所述倾斜段连通设置,且所述竖直段和所述倾斜段间的夹角为100-160°。

具体的,所述倾斜段为波纹管。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螺旋缠绕在所述内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加热丝与外接电源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1上方设置有漏斗盖,所述漏斗盖和漏斗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漏斗盖6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盖顶部设置有温度计和温度计接口,所述温度计通过所述温度计接口设置在所述漏斗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通过底座设置在地面上,且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件,便于固定漏斗,加油过程中,无需手持漏斗;通过设置万向轮,便于移动漏斗和固定件,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通过将漏斗设计为内层、保温层和外层结构,并在保温层内设置加热丝,能对漏斗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提高了低温环境下润滑油的加油效率;通过设置温度计,便于观察漏斗内的润滑油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操作简便,无需手持,加油效率高,且不会造成润滑油洒落,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件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漏斗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该加油装置包括漏斗1和固定件3,所述漏斗1底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处连通设有加油管道2,所述加油管道2用于连接漏斗1和注油嘴,避免加油过程中润滑油洒漏。所述固定件3包括立柱31、连接件32和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31和所述连接件32固定焊接,所述漏斗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32上。其中,所述连接杆33用于将所述立柱31与所述连接件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3用于承载所述漏斗1,注油过程中无需手持漏斗1。具体的,所述漏斗1包括连通设置的圆筒部11和倒锥形部12,所述圆筒部11的底端半径和所述倒锥形部12的顶端半径一致。如图2,图2是图1中连接件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接件32可具体为2个半环形抱箍,2个所述半环形抱箍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半环形抱箍围成的区域的半径介于所述倒锥形部12的顶端半径和所述倒锥形部12的底端半径之间,从而便于将漏斗1通过连接件32安装在立柱31上。更具体的,其中一组所述半环形抱箍与所述连接杆33固定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油管道2和所述出油口间设置有第一阀门91,所述加油管道2的末端设置有第二阀门92和快速接头8,所述第一阀门91和第二阀门92用于控制加油过程,所述第二阀门92还用于避免加油完毕后加油管道2内的润滑油洒漏,所述快速接头8用于使加油管道2与所述注油嘴快速连接,从而有利于快速更换和拆卸加油管道2。具体的,所述第一阀门9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加油管道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阀门92设于所述快速接头8和第一阀门91之间的加油管道2上,且所述第二阀门92临近所述快速接头8设置;所述快速接头8与所述加油管道2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油管道2包括竖直段21和倾斜段22,所述竖直段21和倾斜段22连通设置,且所述竖直段21和倾斜段22间的夹角为100-160°,从而便于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磨辊中。具体的,所述竖直段21的首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倾斜段22的末端与所述中速磨煤机磨辊的注油嘴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段22为波纹管,便于根据需要控制所述漏斗1和所述注油嘴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如图3,图3是图1中漏斗的截面图。所述漏斗1包括内层13和外层14,所述内层13和外层14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5,所述保温层15内设有加热丝16,所述加热丝16与外接电源通过导线连接,一般的,外接电源可以选择简易蓄电池,该简易蓄电池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立柱31或者漏斗1上,比如,在立柱31外侧表面设置凹槽来放置该简易蓄电池,又比如,在漏斗1外表面设置一个电池仓,该电池仓用来容纳该简易蓄电池,电池仓粘贴在漏斗1外表面。具体的,所述外层14上设有通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孔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内层13和外层14为防腐蚀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15为玻璃棉或泡沫层制成,所述加热丝16螺旋缠绕在所述内层13的外表面上。这种设计有利于加油过程中,对高粘度润滑油进行加热,有利于控制润滑油的加油速率,避免在温度较低时润滑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而导致加油速率慢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1上方设置有漏斗盖6,所述漏斗盖6和漏斗1可拆卸连接,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粉尘对漏斗1造成污染。具体的,所述漏斗盖6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漏斗1内润滑油的状态,如润滑油的剩余量等。更为优选的,所述漏斗1内设有刻度线,便于观测润滑油的剩余量。

为了便于漏斗1和漏斗盖6的拆卸和安装,所述漏斗1上设置有第一把手101;所述漏斗盖6上设有第二把手102。

更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盖6顶部设置有温度计7和温度计接口,所述温度计7通过所述温度计接口设置在所述漏斗盖6上,所述温度计7用于监测漏斗1内润滑油的温度,避免油温过高,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31通过底座4设置在地面上,且所述底座4下方设置有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的设置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范围。当一台磨煤机加油完毕后,可将加油管道2从注油嘴上拆除,并将立柱31移动到其它的磨煤机附近,对其它的磨煤机进行加油。加油完毕后,还可将立柱31移动到规定的放置区。

本加油装置使用过程中,工人将加油装置移动到待加油的磨煤机附近,通过快速接头将加油管道和注油嘴连接,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并通过加油壶向漏斗内加油,润滑油经加油管道进入磨辊中。加油完毕后关闭第二阀门,将加油管道从注油嘴上拆除,并将本加油装置移动下一个待加油的磨煤机附近,重复上述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中速磨煤机磨辊的加油装置通过设置固定件,便于固定漏斗,加油过程中,无需手持漏斗;通过设置万向轮,便于移动漏斗和固定件,增大了本加油装置的使用范围;通过将漏斗设计为内层、保温层和外层结构,并在保温层内设置加热丝,能对漏斗内的润滑油进行加热,提高了低温环境下润滑油的加油效率;通过设置温度计,便于监测漏斗内的润滑油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