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1901发布日期:2020-05-08 14:0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沉沙池形式是砖砌或混凝土的矩形平底池,由于边角限制对泥沙等沉积物的清理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而且池底边角及纵向棱角处残留很难完全清除,日积月累逐渐减少沉沙空间,并且人工费时费力。现行一些措施进行了改进,如圆形沉沙池,但是圆形沉沙池占地面积较大,在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不适宜。

传统的排水沟水流会直接进入沉沙池,由于流速较大,水流紊动,不利于泥沙的沉降,甚至携带泥沙直接从排水沟流出,沉降效果差,针对这一问题,现行公开的很多专利在沉沙池的首部设置调流板来解决,通常是在池底部砌筑调流板,将池体分为两个可以联通的内腔,虽然有利于减缓流速,但是挡板分隔成狭小空间不利于对沉积物的清理。还有一些专利通过旋转柱,传动杆电机等复杂结构促使悬浮物沉降,提高沉淀效率,但是施工难度高,操作复杂,结构精密容易损坏,更是难于维修,理论层面可行,实践层面很难推广。此外,现行公开专利发明了自冲洗或者易冲洗式沉沙池,在沉沙池内部埋设泵机和线路,通过机器进行冲洗和泥浆输出,但是很多水土流失地区是偏远的荒山荒地,尤其在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野外没有可供连接的供电点和线路,而且设备造价高,大大增加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费用。

此外,很多沉沙池是布设在林地中,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果木林内的枯枝落叶等凋落物容易掉入池内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一方面可通过缓流板的阻流作用减小水的流速,增加沉沙时间,而且盖板可防止水保林及经果林内树枝树叶等枯落物堵塞池体,优化后的形状比传统矩形沉沙池更易于用机械进行沉积物的清理,结构合理、简单,操作性和推广性很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包括池体、进水沟和排水沟,所述池体呈u形结构;所述进水沟和排水沟分设在池体的两侧,所述池体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缓流板,所述池体与排水沟的连接处安装有滤沙网。

优选的,所述进水沟和排水沟为错位布设。

优选的,所述池体上表面为矩形,尺寸设置为1.2×0.6m或者是2m×1m,长宽比为2:1;深度设置为0.4-1.2m。

优选的,所述缓流板通过铆钉安装到盖板上,或直接与盖板浇筑一体;所述盖板上方设有金属拉环。

优选的,所述缓流板采用不锈钢或者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缓流板的下部与池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池体深度深的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u型结构的池体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同时,通过减少边角和棱角优化了矩形池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推行小型机械的开挖方式,方便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清积,可极大提高清理效率,极大节省人力和时间;盖板有效防止枯落物的掉入;“盖板-缓流板”结构不仅可有效减缓流速,也不会改变池体内部空间,不影响清淤;滤沙网会在池体末端对泥沙进行有效拦截;通过改变结构和增加简单措施的形式进行优化,不涉及复杂、精密的构件和机器设备,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盖板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注:1进水沟,2池体,3缓流板,4滤沙网,5排水沟,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包括池体2、进水沟1和排水沟5,所述池体2呈u形结构;所述进水沟1和排水沟5分设在池体2的两侧,所述池体2的上端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下端面上设有缓流板3,所述池体2与排水沟5的连接处安装有滤沙网4。

所述进水沟1和排水沟5为错位布设。

所述池体2上表面为矩形,尺寸设置为1.2×0.6m或者是2m×1m,长宽比为2:1;深度设置为0.4-1.2m。

所述缓流板3通过铆钉安装到盖板6上,或直接与盖板6浇筑一体;所述盖板6上方设有金属拉环。

所述缓流板3采用不锈钢或者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

所述缓流板3的下部与池体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池体2深度深的2/3。

实际操作中,先进行池体开挖,根据土质情况确定边坡开挖坡比,并及时检查开挖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池底地基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当挖基发现有淤泥层或软土层,无法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时,需进行换基处理,换基深度应以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为准。

然后进行池体现浇,在池体混凝土浇筑以前,应将模板先进行湿润,然后在模板底部先填一层50mm厚与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封堵。防止沟壁底部产生烂根现象。为防止烂根,应在沟壁模板安装就位后,派人用掺有早强剂的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封堵模板与顶板之间的缝隙,应尽量在浇筑混凝土的前一日塞缝,到混凝土浇筑前塞缝的浆已凝固。

最后,进行土方回填,池体及防渗处理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外周填土并夯实,在夯填时注意不要破坏池体。

盖板采用预制盖板,在内部安装有缓流板结构,清理沉积物时打开盖板,使用小型挖掘机进行清理。水流经入口处进水沟进入池体,在缓流板的作用下流速大大降低,泥沙开始沉降形成沉积物,水流携带少量细沙继续前行,在滤沙网阻隔下细沙被再次过滤掉,水流经排水沟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u型结构的池体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同时,通过减少边角和棱角优化了矩形池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推行小型机械的开挖方式,方便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清积,可极大提高清理效率,极大节省人力和时间;盖板有效防止枯落物的掉入;“盖板-缓流板”结构不仅可有效减缓流速,也不会改变池体内部空间,不影响清淤;滤沙网会在池体末端对泥沙进行有效拦截;通过改变结构和增加简单措施的形式进行优化,不涉及复杂、精密的构件和机器设备,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很强。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2)、进水沟(1)和排水沟(5),所述池体(2)呈u形结构;所述进水沟(1)和排水沟(5)分设在池体(2)的两侧,所述池体(2)的上端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下端面上设有缓流板(3),所述池体(2)与排水沟(5)的连接处安装有滤沙网(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沟(1)和排水沟(5)为错位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上表面为矩形,尺寸设置为1.2×0.6m或者是2m×1m,长宽比为2:1;深度设置为0.4-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板(3)通过铆钉安装到盖板(6)上,或直接与盖板(6)浇筑一体;所述盖板(6)上方设有金属拉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板(3)采用不锈钢或者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板(3)的下部与池体(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池体(2)深度深的2/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土保持沉沙池,包括池体、进水沟和排水沟,所述池体呈U形结构;所述进水沟和排水沟分设在池体的两侧,所述池体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上设有缓流板,所述池体与排水沟的连接处安装有滤沙网。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枯落物的掉入,可有效减缓流速,也不会改变池体内部空间,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很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超;刘艳;李洪任;喻荣岗;汤崇军;郑海金;赵佳鼎;万佳蕾;林圣玉;汪洪;郑太辉;刘洪光;聂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