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外加剂配料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5759发布日期:2020-05-22 21:5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末外加剂配料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生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粉末外加剂配料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粉末外加剂是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原料。粉末外加剂在生产过程中,是由各种不同的粉末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进而制作成成品外加剂。

在粉末外加剂的生产过程中,要先将各种原料粉末从存储的料仓中取出,进而通过称重设备对各种原料粉末进行定量称重,在完成对粉末原料的定量称重后,将各种粉末原料放入到粉末混料机中进行搅拌混合,进而得到成品的粉末物料。

在现有的外加剂的生产加工中,需要人工对粉末物料进行称重流转,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外加剂配料生产系统,能够方便、快捷、高效的完成对粉末物料生产中转传输,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粉末外加剂配料生产系统,包括若干个原料仓、粉末混合机以及成品仓,其所述原料仓的下方设置有称重螺旋称,所述原料仓和称重螺旋称之间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由靠近原料仓的出料口的一端向称重螺旋称进料口一端倾斜向下,所述粉末混合机和称重螺旋称之间设置斗式提升机,所述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位于称重螺旋称的出料口下方,所述斗式提升机出料口位于粉末混合机进料口的上方;所述成品仓位于粉末混合机的出料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重力的作用下,原料仓的粉末物料从出料管排到称重螺旋称中,进而通过称重螺旋称进行称重,并且将称重后的物料传输到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通过斗式提升机对粉末物料进行提升,进而由斗式提升机的出料口将粉末物料投放到粉末混合机中,进而通过粉末混合机各种加入的粉末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在搅拌完成后,将混合粉末排放到成品仓中;通过称重螺旋称、斗式提升机的设置以及对原料仓、粉末混料机以及成品仓的系统排布,从而方便快捷高效的完成对粉末物料生产中转传输,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仓的上方设置有预搅拌仓,所述预搅拌仓的仓体进料口位于斗式提升机的出料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原料仓的上方设置有预搅拌仓,进而能够在使用粉末混合机进行混料时,将下次进行搅拌混合的物料放置在预搅拌仓中,从而实现粉末混合机的来连续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搅拌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对进入预搅拌仓内的物料进行振动筛分的振动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振动筛的设置,对进入预搅拌仓的粉末物料进行振动筛分,进而将粉末物料中较大的块状固体进行筛离,从而保障混合物料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若干个分别设置在原料仓处的螺旋送料机,所述螺旋送料机由靠近原料仓进料口的一端向远离原料仓的一端倾斜向下;所述螺旋送料机的进料口位于其较低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原料仓处设置螺旋送料机,进而通过螺旋送料机对原料仓进行物料补充,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对原料仓的进料口进行封闭的料仓端盖,所述料仓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料仓端盖的加料口,所述螺旋送料机的出料口位于加料口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原料仓的进料口设置料仓端盖,进而通过料仓端盖对原料仓进行封闭,从而减小外界的杂质由原料仓的进料口进入到原料仓内,通过料仓端盖上的加料口,方便使用螺旋送料机将粉末物料加入到原料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仓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长度方向沿料仓端盖径向设置的加强筋,所述料仓端盖的中心处固定有吊装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料仓端盖上设置吊装环,从而方便使用吊装工具对料仓端盖进行起吊移动,通过在料仓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长度方向沿料仓端盖径向设置的加强筋,进而减小料仓端盖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搅拌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爬梯,所述爬梯的两侧固定有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预搅拌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爬梯,并且在爬梯的两侧固定有扶手,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振动筛上部的残留的块状固体杂质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仓内设置有对原料仓内的物料料位进行检测的料位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原料仓内设置料位计,进而通过料位计对原料仓中粉末物料的料位进行检测,从而及时对原料仓进行物料补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重力的作用下,原料仓的粉末物料从出料管排到称重螺旋称中,进而通过称重螺旋称进行称重,并且将称重后的物料传输到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通过斗式提升机对粉末物料进行提升,进而由斗式提升机的出料口将粉末物料投放到粉末混合机中,进而通过粉末混合机各种加入的粉末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在搅拌完成后,将混合粉末排放到成品仓中;通过称重螺旋称、斗式提升机的设置以及对原料仓、粉末混料机以及成品仓的系统排布,从而方便快捷高效的完成对粉末物料生产中转传输,生产效率高;

2.通过在原料仓的上方设置有预搅拌仓,进而能够在使用粉末混合机进行混料时,将下次进行搅拌混合的物料放置在预搅拌仓中,从而实现粉末混合机的来连续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3.通过在原料仓处设置螺旋送料机,进而通过螺旋送料机对原料仓进行物料补充,操作方便快捷,通过在原料仓的进料口设置料仓端盖,进而通过料仓端盖对原料仓进行封闭,从而减小外界的杂质由原料仓的进料口进入到原料仓内,通过料仓端盖上的加料口,方便使用螺旋送料机将粉末物料加入到原料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粉末外加剂配料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原料仓和螺旋称重称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成品仓与搅拌仓以及粉末混料机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料仓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料位计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原料仓;11、出料管;12、螺旋送料机;2、粉末混合机;3、成品仓;4、称重螺旋称;5、预搅拌仓;51、振动筛;6、斗式提升机;7、料仓端盖;71、加料口;72、加强筋;73、吊装环;8、爬梯;81、扶手;9、料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粉末外加剂配料生产系统,参照土1,包括若干个原料仓1、粉末混合机2、称重螺旋称4、斗式提升机6以及成品仓3。原料仓1用来存储粉末外加剂配料生成用的各种固体粉末,成品仓3用来存储混合好的成品粉末物料。称重螺旋称4用于对各种粉末物料进行称重,斗式提升机6对物料进行装中转提升。

参照图1和图2,原料仓1围绕称重螺旋称4进行分布,原料仓1和称重螺旋称4之间设置有出料管11,出料管11由靠近原料仓1的出料口的一端向称重螺旋称4进料口一端倾斜向下。各个原料仓1处分别设置有对原料仓1进行物料补充的螺旋送料机12。螺旋送料机12由靠近原料仓1进料口的一端向远离原料仓1的一端倾斜向下;螺旋送料机12的进料口位于其较低的一端。通过将各个原料仓1的出料口打开,进而在重力的作用力,物料沿出料管11滑落到称重螺旋称4中进行称重。通过螺旋送料机12方便工作人员对原料仓1进行粉末物料的补充。

参照图1和图3,斗式提升机6位于粉末混合机2和称重螺旋称4之间,斗式提升机6的进料口位于称重螺旋称4的出料口下方,斗式提升机6出料口位于粉末混合机2进料口的上方。成品仓3位于粉末混合机2的出料口下方。原料仓1的上方设置有预搅拌仓5,预搅拌仓5的仓体进料口位于斗式提升机6的出料口下方。预搅拌仓5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对进入预搅拌仓5内的物料进行振动筛51分的振动筛51。通过斗式提升机6将称重后的物料在竖直方向进行提升,进而将各种称重后的物料投放到预搅拌仓5内。通过振动筛51的设置,对进入预搅拌仓5的物料进行振动筛51分,从而将体积较大块状固体筛离,从而提高混合搅拌成品物料的质量。通过粉末混合机2对各种粉末进行混合搅拌,进而将搅拌混合后的物料排放到成品仓3内进行存储。通过预搅拌仓5对搅拌的物料进行暂存中转,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预搅拌仓5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爬梯8,爬梯8的两侧固定有扶手81。通过爬梯8和扶手81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上部的粉混合机以及预搅拌仓5进行查看,并且方便工作人员对残留在振动筛51上的块体固体进行清理。

参照图2和图4,原料仓1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对原料仓1的进料口进行封闭的料仓端盖7,料仓端盖7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料仓端盖7的加料口71,螺旋送料机12的出料口位于加料口71的正上方。料仓端盖7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长度方向沿料仓端盖7径向设置的加强筋72,料仓端盖7的中心处固定有吊装环73。通过料仓端盖7对原料仓1的进料口进行封闭,从而减小外界的杂质由原料仓1的进料口进入到原料仓1内。通过料仓端盖7的加料口71,从而方便通过螺旋送料机12对粉末物料进行添加。通过料仓端盖7上的吊装环73,方便使用吊装工具对料仓端盖7进行起吊,进而方便大量向原料仓1内部进行物料倾倒。

参照图5,原料仓1的内壁还固定有料位计9,通过料位计9对原料仓1内的粉末物料料位进行检测,进而能够通过指示灯等显示装置对原料仓1内的料位进行监测。当原料仓1内的粉末物料不足时,及时对原料仓1内的粉末原料进行添加,从而避免影响正常的生产进程。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各个原料仓1中粉末物料通过出料管11排到称重螺旋称4中,通过称重螺旋称4对各种粉末物料分别进行定量称重。称重螺旋称4将称重后的粉末物料传输至斗式提升机处,进而通过都是提升机将粉末物料提升投放到预搅拌仓5中。将预搅拌仓5中内混放的物料投放到下部的粉末混料机中,进而通过粉末混料机对各种粉末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混合后的成品粉末物料排入到下方的成品仓3中进行存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