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6880发布日期:2020-06-20 15:5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利用指定的装置对污泥进行排除,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排泥阀来实现污泥的排除。

目前已有的排泥均是采用法兰的连接方式进行安装,而法兰连接的方式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六角螺栓与六角螺母,不仅会造成拆装过程操作繁琐,且该连接方式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实现,从而导致在紧急状况下无法快速的完成排泥阀的拆装,实际使用效果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排泥阀本体与固定在排泥阀本体上的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底部焊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输泥管,所述输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四个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母座,且螺母座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轮,所述密封座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夹紧槽,且夹紧槽的内底面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顶部与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底部均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夹紧槽的内顶壁固定有限位插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四个限位插槽,且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挤压槽,且第二连接板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四个定位槽,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弧面头,所述密封圈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挤压件。

优选的,所述夹紧槽的槽宽等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密封圈的厚度之和,所述螺纹杆贯穿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与挤压件均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挤压槽、第二挤压槽与挤压件均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插槽等距分布在第一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插块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斜面。

优选的,所述弧面头的外表面与定位槽的内表面均为粗糙面,且弧面头插接在定位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手轮上套接有防滑套,所述密封座的外表面涂有抗氧化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输泥管、第二连接板、密封圈、密封座、螺母座、螺纹杆、手轮、夹紧槽、连通孔、倾斜面、限位插块、限位插槽、定位槽和弧面头,直接利用手轮转动螺纹杆,使其将第二连接板紧紧的抵到第一连接板上,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完成出泥管与输泥管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且该连接方式拆装操作简单,速度快,满足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挤压槽、第二挤压槽和挤压件,利用三者之间的配合,延长了液体渗透路程的长度,从而进一步的增强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实现出泥管与输泥管之间的连接,且拆装操作简单,速度快,同时增强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密封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密封座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密封座的剖视图。

图中:1排泥阀本体、2出泥管、3第一连接板、4输泥管、5第二连接板、6密封圈、7密封座、8螺母座、9螺纹杆、10手轮、11夹紧槽、12连通孔、13倾斜面、14限位插块、15限位插槽、16第一挤压槽、17第二挤压槽、18定位槽、19弧面头、20挤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排泥阀本体1与固定在排泥阀本体1上的出泥管2,出泥管2的底部焊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且第一连接板3的底部设置有输泥管4,输泥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且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有四个密封座7,密封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母座8,且螺母座8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轮10,密封座7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夹紧槽11,且夹紧槽11的内底面开设有连通孔12,第一连接板3的外侧面顶部与第二连接板5的外侧面底部均设置有倾斜面13,夹紧槽11的内顶壁固定有限位插块14,第一连接板3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四个限位插槽15,且第一连接板3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挤压槽16,第二连接板5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挤压槽17,且第二连接板5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四个定位槽18,螺纹杆9的顶部设置有弧面头19,密封圈6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挤压件20。

夹紧槽11的槽宽等于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5与密封圈6的厚度之和,螺纹杆9贯穿连通孔12,密封圈6与挤压件20均为橡胶材质制成,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5、第一挤压槽16、第二挤压槽17与挤压件20均为环形结构,四个限位插槽15等距分布在第一连接板3的上端外表面,限位插块14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斜面,弧面头19的外表面与定位槽18的内表面均为粗糙面,且弧面头19插接在定位槽18的内部,手轮10上套接有防滑套,密封座7的外表面涂有抗氧化涂层。

工作原理:在安装输泥管4时,首先在第二连接板5上放置密封圈6,并调整密封圈6的位置,使得位于密封圈6底部的挤压件20卡接到第二挤压槽17的内部,再将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贴靠到一起,并转动第二连接板5,使得位于密封圈6顶部的挤压件20卡接到第一挤压槽16内,此时,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正好互相对齐,然后将限位插块14对准限位插槽15,并推动密封座7,使得限位插块14插接到限位插槽15的内部,此时,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就会插接到夹紧槽11的内部,然后轻拧手轮10,由于手轮10固定在螺纹杆9上,因此螺纹杆9就会在螺母座8上发生转动,弧面头19缓缓穿过连通孔12并插接到定位槽18的内部,直至弧面头19的外表面与定位槽18的内表面相接触,使得密封座7不会从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上脱落,然后再依次将剩余三个密封座7固定到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上,然后再依次拧动四个手轮10,使得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紧紧压住密封圈6,实现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的密封连接,即完成输泥管4的安装,四个限位插槽15的等距分布,使得安装完成后的四个密封座7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得四个螺纹杆9提供的挤压力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第二连接板5上,倾斜面13能够减小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贴合后的侧面厚度,有利于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顺利的插接到夹紧槽11中,第一挤压槽16、第二挤压槽17和挤压件20之间的配合,大大延长了液体渗透路程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借助工具即可实现出泥管2与输泥管4之间的连接,且拆装操作简单,速度快,同时增强了第一连接板3与第二连接板5之间的密封性,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