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096发布日期:2020-06-02 20: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脱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sox、nox是大气污染中影响较大的其他污染物,对人体、环境和生态系统有极大危害。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sox、nox排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sox、nox主要源自于煤、石油等石化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矿石的焙烧、冶炼过程的烟气排放。

传统技术中,我国燃煤电厂脱硫脱硝主要采用的是先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再用scr法脱硝两步走的方式,即将脱硫和脱硝分开进行,建设两套装置。这造成了排放烟气净化系统的复杂庞大、占地面积大、初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陷,严重制约了排放烟气脱硫脱硝的实际实施。尽管也出现了脱硫脱硝联合处理塔,能够对脱硫脱硝进行同时处理,但是,其稳定性差,一旦处理塔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烟气处理停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包括:

一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的下端与燃烧锅炉的排气管连接,所述进气总管的上端与下侧u型歧管的中间部连通,所述下侧u型歧管的左分支和右分支均向上延伸,且所述左分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右分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一第一脱硫脱硝塔,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的下端与所述下侧u型歧管的所述左分支连接,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内固定有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脱硝区和第一脱硫区;

一第二脱硫脱硝塔,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的下端与所述下侧u型歧管的所述右分支连接;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内固定有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二脱硝区和第二脱硫区;以及

一出气总管,所述出气总管的上端与排气烟囱连接,所述出气总管的下端与上侧u型歧管的中间部连通,所述上侧u型歧管的左支路和右支路均向下延伸,所述左支路与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的上端连通,所述右支路与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的上端连通;且所述左支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右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位于上侧的第一烟气缓存室;

其中,所述第一脱硝区和所述第一脱硫区构成第一烟气处理区,所述第一烟气缓存室位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位于上侧的第二烟气缓存室;

其中,所述第二脱硝区和所述第二脱硫区构成第二烟气处理区,所述第二烟气缓存室位于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区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排料管,所述第一排料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出料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排料管,所述第二排料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出料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硝区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内部形成有第一烟气-氨水混合室,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布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脱硝区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内部形成有第二烟气-氨水混合室,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布气孔。

优选的,还包括氨水喷淋机构,所述氨水喷淋机构包括氨水源,所述氨水源与u型氨水通路的中部连通,所述u型氨水通路具有左喷淋支路和右喷淋支路,所述左喷淋支路延伸入所述第一支撑架内,所述右喷淋支路延伸入所述第二支撑架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区包括两个第一隔板,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存储有第一脱硫剂,所述第一隔板上形成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其中,位于上侧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位于下侧的第一隔板的下部形成有第一布气机构;所述第二脱硫区包括两个第二隔板,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存储有第二脱硫剂,所述第二隔板上形成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气孔;其中,位于上侧的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位于下侧的第二隔板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布气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气机构和所述第二布气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布气板,布气板下部与第一脱硫脱硝塔或第二脱硫脱硝塔的底部之间形成有进气室,所述布气板上形成有布气通路,所述布气通路位于所述进气室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其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双塔工作模式和单塔工作模式,在双塔工作模式,能够提高烟气处理量,便于使烟气脱硫脱硝彻底,而在某一脱硫脱硝塔故障时,可以关闭相应阀门,实现脱硫脱硝作业不停止,利用可以工作的脱硫脱硝塔继续进行脱硫脱硝作业,不仅节约占地空间,还能实现连续脱硫脱硝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第一脱硫脱硝塔,20、第二脱硫脱硝塔,28、第一脱硝区,13、第一脱硫区,30、第二脱硝区,24、第二脱硫区,46、进气总管,461、下侧u型歧管,36、左分支,38、右分支,48、第一阀门,54、第二阀门,181、出气总管,18、上侧u型歧管,50、第三阀门,58、第四阀门,101、第一壳体,14、第一烟气缓存室,102、第一烟气处理区,201、第二壳体,56、第二烟气缓存室,202、第二烟气处理区,34、第一排料管,52、第一出料阀,60、第二排料管,62、第二出料阀,311、第一支撑架,421、第一布气孔,312、第二支撑架,441、第二布气孔,32、氨水源,22、u型氨水通路,221、左喷淋支路,222、右喷淋支路,451、第一隔板,16、第一脱硫剂,422、第一布气机构,452、第二隔板,26、第二脱硫剂,442、第二布气机构,55、进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包括:

一进气总管46,所述进气总管46的下端与燃烧锅炉(图中未示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进气总管46的上端与下侧u型歧管461的中间部连通,所述下侧u型歧管461的左分支36和右分支38均向上延伸,且所述左分支36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8,所述右分支38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4;

一第一脱硫脱硝塔10,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10的下端与所述下侧u型歧管461的所述左分支36连接,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10内固定有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一脱硝区28和第一脱硫区13;

一第二脱硫脱硝塔20,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20的下端与所述下侧u型歧管461的所述右分支38连接;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20内固定有由上至下设置的第二脱硝区30和第二脱硫区24;以及

一出气总管181,所述出气总管181的上端与排气烟囱(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出气总管181的下端与上侧u型歧管18的中间部连通,所述上侧u型歧管18的左支路和右支路均向下延伸,所述左支路与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10的上端连通,所述右支路与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20的上端连通;且所述左支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50,所述右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58。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10包括第一壳体101,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内部形成有位于上侧的第一烟气缓存室14。

其中,所述第一脱硝区28和所述第一脱硫区13构成第一烟气处理区102,所述第一烟气缓存室14位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102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20包括第二壳体201,所述第二壳体201的内部形成有位于上侧的第二烟气缓存室56。

其中,所述第二脱硝区30和所述第二脱硫区24构成第二烟气处理区202,所述第二烟气缓存室56位于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区202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脱硫脱硝塔10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排料管34,所述第一排料管34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出料阀5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脱硫脱硝塔20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排料管60,所述第二排料管60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出料阀6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脱硝区28包括第一支撑架311,所述第一支撑架311内部形成有第一烟气-氨水混合室(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支撑架311的下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布气孔42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脱硝区30包括第二支撑架312,所述第二支撑架312内部形成有第二烟气-氨水混合室(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支撑架312的下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布气孔44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包括氨水喷淋机构,所述氨水喷淋机构包括氨水源32,所述氨水源32与u型氨水通路22的中部连通,所述u型氨水通路22具有左喷淋支路221和右喷淋支路222,所述左喷淋支路221延伸入所述第一支撑架311内,所述右喷淋支路222延伸入所述第二支撑架31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脱硫区13包括两个第一隔板451,两个所述第一隔板451之间存储有第一脱硫剂16,所述第一隔板451上形成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气孔(图中未示出);其中,位于上侧的第一隔板451与所述第一支撑架311连接,位于下侧的第一隔板的下部形成有第一布气机构42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脱硫区24包括两个第二隔板452,两个所述第二隔板452之间存储有第二脱硫剂26,所述第二隔板452上形成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气孔(图中未示出);其中,位于上侧的第二隔板452与所述第二支撑架312连接,位于下侧的第二隔板452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布气机构44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布气机构422和所述第二布气机构442结构相同,均包括布气板,布气板下部与第一脱硫脱硝塔10或第二脱硫脱硝塔20的底部之间形成有进气室55,所述布气板上形成有布气通路,所述布气通路位于所述进气室55的上方。

该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双塔式脱硫脱硝装置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双塔工作模式和单塔工作模式,在双塔工作模式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处于开启状态,燃烧锅炉的烟气从进气总管进入,并通过左分支和右分支分别进入第一布气机构和第二布气机构,在被布气后,烟气进入第一脱硫区和第二脱硫区,烟气在其内部被第一脱硫剂和第二脱硫剂吸收,脱硫后的烟气进而进入第一脱硝区和第二脱硝区被喷淋的氨水吸收,继而被从出气总管排出。而在单塔工作模式中,其中一个脱硫脱硝塔处于停机状态,而另一个脱硫脱硝塔处于工作状态,停机状态的脱硫脱硝塔上的阀门关闭,而工作状态的脱硫脱硝塔上的阀门开启,进行单塔脱硫脱硝操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