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1129发布日期:2020-06-30 20:1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由于铬具有质硬而脆,耐腐蚀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铸铁、耐火及高精端科技等领域。但是六价铬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极毒物,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敏感;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所以需要对废铬进行回收。而含有六价铬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和废渣,在对废渣进行回收时需要经过干燥、粉碎以及回转窖等多级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灰尘,为了工人的健康,需要对灰尘进行清除。

目前一般采用布袋除尘器清除灰尘,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如申请号为201711476631.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箱体、隔板、布袋、袋笼等结构布袋,箱体底部设有灰尘出口并安装有回转阀,布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箱体底部,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但是布袋寿命有限,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而且为了避免使用寿命不同导致损坏时间不同,所以需要同时对所有的布袋进行更换,而布袋一般单独安装在布袋除尘器内,更换时每个布袋需要单独拆卸和安装,更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拆卸下所有布袋的布袋除尘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箱体、盖体、隔板和多个过滤机构,隔板横向固定在箱体内,隔板上设有多个与过滤机构一一对应的安装孔,箱体上设有分别出气口和进气口,出气口和进气口分别位于隔板上下两侧;盖体可拆卸固定在箱体顶部;过滤机构包括袋笼和位于袋笼内的布袋,袋笼上端与隔板可拆卸连接,布袋上端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远离布袋的一端与隔板相贴;盖体上固定有多个下端与限位块相抵的下压杆。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盖合盖体后,下压杆将限位块按压在隔板上,从而实现布袋的固定,当盖体拆卸下后,由于下压杆与盖体固定,下压杆不再按压限位块,可直接将限位块和布袋从隔板上取下,而不再需要一一拆卸;而安装布袋时将布袋放入袋笼、将限位块与隔板相贴即可,不需要一一将布袋与隔板固定,盖体安装后,下压杆即可再次将限位块按压在隔板上,故布袋的拆卸和安装均更为便捷、快速。

进一步,限位块与隔板之间设有缓冲层,缓冲层固定在限位块或隔板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下压杆将限位块按压在隔板上时,限位块与隔板之间的压力较大,缓冲层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在压力作用下限位块或隔板发生变形。

进一步,限位块为环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限位块的横截面积更大,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限位块和隔板的压强更小,进一步避免限位块和隔板在压力作用下变形。

进一步,限位块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纳下压杆下端的下压槽,隔板上表面设有定位槽,限位块底部固定有下端伸入定位槽内的定位块,限位块底部与隔板上表面相贴时定位块位于定位槽内、下压杆下端位于下压槽内。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定位块进入定位槽内后,当盖体安装时,下压槽位于下压杆的正下方,从而保证下压杆下端能够伸入下压槽内,本方案中的定位块和定位槽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下压杆无法与下压槽对齐。其次,定位块和定位槽还起到在安装盖体时防止限位槽转动的作用,避免因限位块转动导致下压杆无法与下压槽对齐。

进一步,每个限位块上方的下压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下压杆沿布袋周向均匀分布。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限位块沿周向受到下压杆向下的压力,避免限位块远离下压杆一端与隔板之间出现缝隙。

进一步,盖体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孔,箱体顶部设有与固定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螺栓穿过固定孔后再旋入螺纹孔内即可快速固定盖体。

进一步,螺纹孔下方设有横截面积大于螺纹孔的防松通道,防松通道内设有下端固定在防松通道侧壁的压簧。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螺栓旋入螺纹孔内后,压簧与螺栓端部相抵,螺栓受到压簧沿轴向的弹力作用,从而使螺栓与螺纹孔之间的压力增大,避免螺栓松动,从而避免盖体与箱体之间出现缝隙。

进一步,防松通道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压簧上端固定;盖体上设有与固定孔滑动连接、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t形杆,t形杆上端直径大于固定孔的孔径,t形杆的竖直段大于固定孔与螺纹孔的长度之和。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t形杆与螺纹孔配合后,t形杆下端伸入防松通道中,滑块在压簧作用下与t形杆相抵,从而使t形杆受到滑块沿轴向的压力,避免t形杆松动。

进一步,防松通道和滑块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t形杆旋入螺纹孔中时,t形杆端部与滑块接触,由于t形杆转动,滑块受到t形杆横向的摩擦力,本方案中的滑块无法相对防松通道转动,避免压簧发生扭转,从而避免压簧变形失效。

进一步,盖体与箱体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固定在盖体或箱体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密封圈起到密封的作用,进一步避免箱体与盖体之间出现缝隙,导致进行除尘的气体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视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向布袋内通入高压气体时进气管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出气口11、进气口12、防松通道13、滑块14、压簧15、密封圈16、盖体2、l形杆21、下压杆22、隔板3、袋笼4、凸缘41、布袋5、限位块51、定位槽52、定位块53、缓冲层54、进气管6、通气槽61、活塞62、弹簧63、固定环64、高压气管7、高压气孔71、弧形板72。

实施例1

一种布袋除尘器,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箱体1、盖体2、隔板3和多个过滤机构,隔板3横向焊接在箱体1内,箱体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出气口11和进气口12,出气口11和进气口12分别位于隔板3的上下两侧。箱体1上端与盖体2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盖体2的四个顶角位置以及盖体2的前后两侧壁的顶部均设有固定孔,箱体1顶部设有六个螺纹孔,固定孔与螺纹孔一一对齐,螺纹孔下方设有四棱柱状的防松通道13,防松通道13与螺纹孔同轴,且防松通道13的边长大于螺纹孔的直径,即防松通道13的横截面积大于螺纹孔的横截面积。防松通道13内设有压簧15和四棱柱状的滑块14,压簧15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滑块14底部和防松通道13底部,滑块14在压簧15的作用下与防松通道13顶部相抵。盖体2上设有l形杆21,l形杆21的纵截面呈t形,l形杆21的竖直段直径小于固定孔的孔径,l形杆21的竖直段与螺纹孔螺纹配合。且l形杆21的竖直段长度大于固定孔与螺纹孔的长度之和,即l形杆21的竖直段向下可伸入防松通道13内。盖体2与箱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16,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16为橡胶材质,且箱体1顶部设有环形的凹槽,密封圈16下端胶接在凹槽内,上端高于箱体1顶部。

隔板3上间隙设有多个安装孔,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孔和过滤机构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安装孔与过滤机构一一对应。过滤机构包括袋笼4和位于袋笼4内的布袋5,袋笼4上端一体成型有凸缘41,凸缘41直径大于安装孔的孔径,袋笼4外壁与安装孔相贴,凸缘41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3上。布袋5上端胶接有限位块51,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块51为环状且纵截面呈倒l形,限位块51远离布袋5一端与隔板3相贴。隔板3与限位块51之间设有环状的缓冲层54,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层54为橡胶材质,且缓冲层54胶接在隔板3上。

每个安装孔上方均设有一组下压杆组,每组下压杆组包括两根下压杆22,两根下压杆22沿布袋5的周向均匀的分布在限位块51上方,且下压杆22顶部焊接在盖体2上。隔板3上表面设有两个分别位于袋笼4两侧的定位槽52,定位槽52位于限位块51下方;限位块51远离布袋5一侧的底壁焊接有两个定位块53,两个定位块53分别位于两个定位槽52上方,且缓冲层54上设有与定位槽52对齐的通孔,定位块53下端穿过通孔且位于定位槽52内。限位块51远离布袋5一侧的上表面设有下压槽,且当定位块53位于定位槽52内时,下压杆22下端位于下压槽内。

本实施例中的布袋安装和拆卸具体过程如下:

需要拆卸布袋5时,先人工旋转l形杆21,将l形杆21从盖体2上拆下,再向上提起盖体2,将下压杆22从箱体1中取出。拆下盖体2后,下压杆22放松限位块51,再人工将限位块51向上提起即可将布袋5从袋笼4中取出。

更换新的布袋5时,人工将布袋5放入袋笼4中,并使限位块51与隔板3相贴,同时将定位块53插入定位槽52内,完成对限位块51的定位。再将下压杆22从箱体1上方竖直的放入箱体1中,下压杆22下端伸入下压槽内,防止在固定盖体2时布袋5发生偏移。盖体2底部与箱体1顶部相贴后,人工将l形杆21旋入螺纹孔中,l形杆21的横向段与盖体2相贴,使盖体2与箱体1之间不会出现缝隙,而密封圈16位于盖体2与箱体1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由于l形杆21的竖直段的长度大于固定孔和螺纹孔的长度之和,故当l形杆21完全旋入后,l形杆21下端与滑块14相贴并将滑块14向下推动,压簧15被压缩,l形杆21受到向上的作用力,l形杆21与螺纹孔上的螺纹之间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防止l形杆21松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隔板3上方横向设有进气管6,进气管6左端贯穿箱体1左壁,进气管6左端焊接有环状的固定环64,固定环64与箱体1左壁通过螺栓固定,实现进气管6的固定。进气管6左端设有弹簧63并滑动密封有活塞62,弹簧63两端分别焊接在活塞62和进气管6内壁上;进气管6顶壁设有通气槽61,通气槽61位于活塞62的右侧,如图7所示,当活塞62向右滑动后,活塞62左侧的空间通过通气槽61与活塞62右侧的空间连通。

再如图5和图6所示,进气管6下端竖向设有与安装孔数量相同的高压气管7,高压气管7与安装孔一一对应,所有的高压气管7均位于活塞62的右侧,且高压气管7下端位于布袋5内;高压气管7上端向上贯穿进气管6底部,并位于进气管6内,高压气管7上端焊接有齿轮,活塞62右壁横向焊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条,通气槽61的左端与最左侧的齿轮的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62的厚度,故当活塞62右壁与最左侧的齿轮相抵时,通气槽61左端位于活塞62左侧。

所有进气管6的左侧均竖向设有弧形板72,弧形板72右壁与进气管6外壁相贴,弧形板72上端焊接在进气管6上,下端与进气管6下端等高。进气管6下端设有高压气孔71,且当活塞62位于最左侧的高压气管7左侧时,所有高压气孔71位于高压气管7与弧形板72相贴的一侧。

布袋5在除尘过程中,气体中的灰尘会附着在布袋5的外壁,并堵塞布袋5上的滤孔,导致气体无法穿过布袋5,从而使净化效率降低。本实施例中的布袋5除尘器经过较长时间使用后,通过进气管6人工向进气管6内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进入进气管6后将活塞62向右推动,齿条随之向右运动,由于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发生转动,带动高压气管7转动,高压气孔71转动至高压气管7的右侧,不再受到弧形板72的遮挡。

当活塞62滑动至通气槽61左端的右侧时,由于压强较大,进气管6内的高压气体从通气槽61快速进入活塞62右侧的空间,并进入高压气管7内,从高压气孔71快速进入布袋5内,使布袋5内的压强快速增大,附着在布袋5的滤孔上的粉尘在压力作用下从布袋5上脱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