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2818发布日期:2020-08-11 22:10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氯化石蜡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具有低挥发性、阻燃、电绝缘性良好、价廉等优点,可用作阻燃剂和聚氯乙烯辅助增塑剂。目前在生产氯化石蜡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氯化氢气体,而在生产氯化石蜡后会产生大量含有液体石蜡的氯化氢,液体石蜡不但影响净化后氯化氢的品质,影响净化后氯化氢的再次使用,同时由于氯化氢中含有液体石蜡,致使氯化氢不能完全净化;氯化氢气体对上呼吸道有强刺激,对眼、皮肤、黏膜有腐蚀,如果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净化氯化氢的方法大多采用净化提纯塔洗涤法、高热纯化、化学纯化等,其中申请号为201821164849.2的“一种水处理剂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采用多级冷凝器、气液分离器相结合进行纯化氯化氢,以上纯化设备或方法所纯化后的氯化氢纯度低,含有较多杂质,其中纯化设备复杂,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制备氯化石蜡过程中产生的副产氯化氢是现在化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急需一个能够有效净化氯化氢气体的设备出现,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又能使氯化氢气体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纯化氯化氢气体的设备复杂、纯化纯度低、纯化后的氯化氢中含有大量杂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所述的净化装置包括氯化氢气体储存罐、冷却器、一级沉淀池、反应装置、和回收池,所述氯化氢气体储存罐通过输气管道依次与冷却器、反应装置连通,反应装置通过输液管道依次与一级沉淀池和回收池连通;

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冷风机、蓄水池、喷淋管和二级沉淀池,在反应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外端与输气管道连通,在进气口的上端设有喷淋管,喷淋管的一端与蓄水池连接,喷淋管的另一端穿过反应池的侧壁设置在反应池内,位于反应池内的喷淋管下端设有喷水头,在反应池的底部设有二级沉淀池,在二级沉淀池的上部设有过滤层,在过滤层的上端面上设有吸附层,在二级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出口端,出口端与输液管道连通,在反应池的侧壁上部还设有冷风机。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为管状结构,冷却器的一端通过输气管道与氯化氢气体储存罐连通,冷却器的另一端通过输气管道与反应装置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的外围设有冷却管,冷却管内含有循环水,冷却管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循环水通过输入端进入冷却管内后由输出端流出,利用循环水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氯化氢气体的温度,提到纯度效果,通过循环水可以重复再利用,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劳动消耗,氯化氢气体先经过冷却器可以快速降温,提高降温效果,提高纯化速度,节约纯化时间。

进一步,所述蓄水池与反应池连接间的喷淋管上设有水泵,通过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压到喷淋管内。

进一步,所述过滤层为筛板,在筛板上设有筛孔,过滤掉盐酸中的液体石蜡,提高盐酸的纯度。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为石墨,通过石墨层吸附液体石蜡,提高盐酸的纯度。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3-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用于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其设计合理,构思新颖。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设有过滤层和吸附层,可以充分去除盐酸中的液体石蜡,提高盐酸纯度,减少杂质介入,经过检测净化后的氯化氢纯度为99%;

2、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中的冷却器,冷却器的外围设有冷却管,冷却管内含有循环水,冷却管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循环水通过输入端进入冷却管内后由输出端流出,利用循环水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氯化氢气体的温度,提到纯度效果,通过循环水可以重复再利用,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劳动消耗,氯化氢气体先经过冷却器可以快速降温,提高降温效果,提高纯化速度,节约纯化时间,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的净化装置,含有过滤层,吸附层可以过虑掉盐酸中的液体石蜡,提高盐酸的纯度,减少资源消耗;

4、本实用新型中的净化装置设有冷风机,冷风机可以二次降低氯化氢气体的温度,提高纯化效果和纯化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应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沉淀池与一级沉淀池的剖面图;

图中,1、氯化氢气体储存罐,2、冷却器,3、反应池,4、一级沉淀池,5、回收池,6、进气口,7、冷风机,8、喷水头,9、喷淋管,10、吸附层,11、二级沉淀池,12、蓄水池,13、水泵,14、出口端,15、输液管道,16、过滤层,17、输气管道,18、筛孔,19、维修门,20、冷却管,2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氯化石蜡副产氯化氢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装置包括氯化氢气体储存罐1、冷却器2、一级沉淀池4、反应装置和回收池5,所述氯化氢气体储存罐1通过输气管道17依次与冷却器2、反应装置连通,反应装置通过输液管道15依次与一级沉淀池4和回收池5连通;

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冷风机7、蓄水池12、喷淋管9和二级沉淀池11,在反应池3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6,所述进气口6外端与输气管道17连通,在进气口6的上端设有喷淋管9,喷淋管9的一端与蓄水池12连接,喷淋管9的另一端穿过反应池3的侧壁设置在反应池3内,位于反应池3内的喷淋管9下端设有喷水头8,在反应池3的底部设有二级沉淀池11,在二级沉淀池11的上部设有过滤层16,在过滤层16的上端面上设有吸附层10,在二级沉淀池11的底部设有出口端14,出口端14与输液管道15连通,在反应池3的侧壁上部还设有冷风机7。

进一步,二级沉淀池11底部的出口端14上设有过滤网21,二级沉淀池11通过设有过滤网21的出口端14与输液管道15连通,在二级沉淀池11的出口端14设有过滤网21便于过滤液体石蜡。

进一步,一级沉淀池4出口端与输液管道15连接处设有过滤网21,一级沉淀池4通过设有过滤网21的出口端与输液管道15连通,一级沉淀池4通过设有过滤网21的出口端便于过滤液体石蜡。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2为管状结构,冷却器2的一端通过输气管道17与氯化氢气体储存罐1连通,冷却器2的另一端通过输气管道17与反应装置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2的外围设有冷却管20,冷却管20内含有循环水,冷却管20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循环水通过输入端进入冷却管20内后由输出端流出,利用循环水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氯化氢气体的温度,提到纯度效果,通过循环水可以重复再利用,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劳动消耗,氯化氢气体先经过冷却器可以快速降温,提高降温效果,提高纯化速度,节约纯化时间。

进一步,所述蓄水池12与反应池3连接间的喷淋管9上设有水泵13,通过水泵13将蓄水池12内的水压到喷淋管9内。

进一步,所述过滤层16为筛板,在筛板上设有筛孔18,过滤掉盐酸中的液体石蜡,提高盐酸的纯度。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10为石墨,通过石墨层吸附液体石蜡,提高盐酸的纯度。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10的厚度为3-5cm,提高吸附效果。

进一步,在反应池3的顶部设有维修门19,便于清理反应池3、二级沉淀池11内的液体石蜡和更换过滤层16和吸附层10。

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生产氯化石蜡的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排放至氯化氢气体储存罐1内,氯化氢气体通过输气管道17进入冷却器2内,在氯化氢气体经过冷却器2时,由于设置在冷却器2外层的冷却管20内含有循环水,冷却管20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循环水通过输入端进入冷却管20内后由输出端流出,利用循环水降低氯化氢气体的温度,便于液体石蜡的分离,温度降低后的氯化氢气体从冷却器2的出口端流出,通过输气管道17进入反应装置内,当氯化氢气体在反应装置内后,由于在反应装置内设有冷风机可以再次降低氯化氢气体的温度,便于分离氯化氢气体和液体石蜡,同时打开水泵,水由蓄水池12进入到喷淋管9再由喷水头8喷出,喷出的水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产盐酸,盐酸通过过滤层16、吸附层10的过滤和吸附落入到二级沉淀池11内,然后盐酸由二级沉淀池11进入一级沉淀池内,经过沉淀后的盐酸再由一级沉淀池进入到回收池内,完成氯化氢气体的净化,经过检测,净化后的氯化氢(盐酸)纯度为99%。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过滤层16、吸附层10的过滤和吸附使液体石蜡被吸附在吸附层上,若有小量的液体石蜡落入到二级沉淀池11内时,在盐酸进入一级沉淀池时,液体石蜡会被二级沉淀池11出口端上的过滤网过滤,从而提到氯化氢气体的净化纯度。

当二级沉淀池11上的过滤层16、吸附层10含有过量液体石蜡时,工作人员通过反应池3上的维修门19进入,便于清理反应池3内、二级沉淀池11的液体石蜡和更换过滤层16和吸附层10。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减少大量劳动力的使用、节省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进口”、“出口”、“输入”、“输出”、“入口”、“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