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3500发布日期:2020-09-08 13:4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花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花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花洒。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需要,花洒一般具有多种出水效果。现有的多功能花洒为了实现多种出水效果,一般采用将水流通向设有不同出水模组的出水腔内,各出水腔相互隔开,并对应于花洒面盖上所设的不同组的出水孔。

在使用时,面盖上的同组出水孔只能喷出一种出水效果的水花,无法实现大面积的淋浴效果。并且,由于花洒面盖的面积有限,其未对面盖面积进行充分利用。

现有技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652623u所公开的花洒,其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了在同一出水孔切换不同出水水花的效果。然而,其本身结构也较为复杂,并具有切换力大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其驱动水流换向件的驱动和传动机构需要针对现有的切换模组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较多的零部件,无法采用现有的切换模组,增加了设计和生产制造的成本。

因此,欲实现同一出水孔切换不同出水水花的效果,现有技术仍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花洒。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花洒,其包括:

本体,其具有进水通道;

出水组件,其具有切换连通进水通道且共用出水孔的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

调节件,其活动连接出水组件,并设有扰流部;其受第二出水道内的水流驱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活动;在第一位置时,扰流部靠近出水孔,水流受其扰动后出水,在第二位置时,扰流部远离出水孔,水流不受其扰动出水;

弹性件,其设于调节件和出水组件间,以在第二出水道未连通进水通道时复位调节件。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组件转动连接本体,以使进水通道切换连通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组件设有第一切换腔、第二切换腔、第一出水腔和第一出水孔;

所述第一切换腔、第一出水腔和第一出水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出水道;所述第二切换腔、第一出水腔和第一出水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出水道;所述进水通道切换连通第一切换腔和第二切换腔;

所述第一出水腔通过第一出水孔出水;所述扰流部活动设置于第一出水腔内,并在第一位置时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孔,在第二位置时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孔。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设有位于第二切换腔内的承压部,其在第二切换腔通水时受水流驱动使调节件相对出水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

所述扰流部与第一出水孔滑动配合。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被定义为由第一位置指向第二位置;

当第二切换腔未通水,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当第二切换腔通水,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包括滑设于第一出水腔内的基板,其一侧固设有活塞,该活塞构成所述承压部;

调节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具有朝向基板且不与第二切换腔的底部接触的端面。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组件对应第二切换腔的位置还设有突出部,其内部形成供所述活塞滑动的滑槽,该滑槽构成第二切换腔的部分;

所述活塞的周壁与滑槽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滑槽的槽底设有排气孔。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一端顶抵第一出水腔的顶壁,另一端顶抵所述基板。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设有若干个贯穿的过水口。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组件还设有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其分别用于将第一切换腔和第二切换腔连通至第一出水腔;

所述调节件还设有截流部,其滑动配合第二过水口,并在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减小第二过水口的过流速度。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截流部具有压合面;

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压合面与所述第二过水口压紧配合;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压合面离开所述第二过水口。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被构造为凸柱,其周壁凹设有斜向过流槽;

所述第一出水孔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入水腔和涡流腔;所述入水腔的内壁与所述凸柱的周壁相应;所述涡流腔沿水流方向具有过水截面渐缩的构造;

所述凸柱与第一出水孔滑动配合,以使斜向过流槽选择性地插入第一出水孔的入水腔,并改变第一出水孔出水的涡流方向和涡流速度。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组件包括相互固接的压盖、分水件和面盖;

所述压盖和分水件包围形成所述第一切换腔和第二切换腔;所述分水件和面盖包围形成所述第一出水腔;

所述第一出水孔设于所述面盖,所述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均设于所述分水件。

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盖和分水件还包围形成第三切换腔;所述分水件和面盖还包围形成第二出水腔,其连通所述第三切换腔;

所述面盖还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腔通过第二出水孔出水;

所述进水通道切换连通第一切换腔、第二切换腔和第三切换腔。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花洒,其包括:

本体,其具有进水通道;

出水组件,其具有切换连通进水通道且共用出水孔的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

调节件,其滑动连接出水组件,并设有扰流部;其受第二出水道内的水流驱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在第一位置时,扰流部靠近出水孔,水流受其扰动后出水,在第二位置时,扰流部远离出水孔,水流不受其扰动出水;

其中,在第二出水道未连通进水通道时,所述调节件依靠自身重力复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通过切换第二出水道是否通水,使调节件的扰流部与出水孔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切换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的共同出水孔的出水效果;其只需将进水通道切换连通至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随后利用水压驱动和弹性复位的原理,使得扰流部的沿预设路径运动和复位,即可实现同一出水孔的出水效果的切换,稳定且可靠;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将整个驱动链路切分为两个独立构成的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将调节件装配至出水组件后所构成的整体模组,另一部分可直接采用现有的多种切换装置,其只需实现简单的水路切换即可,因此两部分得以无缝连接并构成上述驱动链路;这样,上述整体模组在用户操作端可以适配其他切换方式和装置,不仅可以满足市面上对多功能花洒提出的操作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制造时也能够使用现有的切换模组,实现模组化的设计和制造;此外,只需将调节件装配于出水组件内,并使其一部分位于第二出水道即可形成上述整体模组,其内部结构并不复杂,因而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采用了转动面盖的切换方式,用于驱动扰流部运动所需要的驱动和传动构件大大减少,结构简单,进一步具有成本和装配上的优势;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调节件在出水组件内由水流的水压驱动,用户在操作时只需克服切换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的相应阻力即可,无需克服调节件的所承受的水压和阻力,操作轻便;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活塞被配置为在调节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具有朝向基板且不与第二切换腔的底部接触的端面;在第二切换腔通水时,水流在该端面施加压力,使调节件向第二位置滑动,活塞能够被水流有效且稳定地推动;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出水组件在对应第二切换腔的位置还设有突出部,其内部形成供所述活塞滑动的滑槽;活塞的周壁与滑槽的内壁密封配合,滑槽的槽底设有排气孔;因此,活塞滑设于滑槽内,其将第二切换腔划分为过水部分和非过水部分,当第二切换腔通水时,由于非过水部分可通过所述排气孔与大气连通,不需要很大的水压即可推动活塞在滑槽内滑动,切换迅速;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基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过水口,其不仅可以减小调节件的重量从而使得其更加轻便、易被推动,还可以加速水流在第一出水腔内从第二过水口穿过该基板并流向第一出水孔的流速,加快切换后的出水速度,减少切换后的响应时间;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调节件还固设有截流部,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过水口,并在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减小第二切换腔的泄水速度,快速增加其内水压;而一旦水压上升至能够使得活塞被推动,截流部则离开第二过水口,第二切换腔内的水流能够较快地进入第一出水腔内出水,加速切换至此状态下的出水速度,减少切换后的响应时间;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扰流部插入入水腔时,水流只能沿所述斜向过流槽进入到入水腔,其对水流进行扰动,并形成多股具有旋转剪切效果的水流,随后进入到所述涡流腔中,并在涡流腔中相互碰撞,以及与涡流腔的内壁碰撞,使得水流的涡流方向和涡流速度发生改变,形成喷雾水花并从第一出水孔出水;扰流部离开所述入水腔时,水流只是流经所述斜向过流槽,其不能对水流进行有效的扰动,水流由入水腔直冲进入涡流腔中,因而不能形成特殊形态的水花,第一出水孔出普通花洒水;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出水组件内还设有第三切换腔、第二出水腔和第二出水孔,使得花洒拥有第三种出水效果,丰富其出水功能;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取消了用于复位调节件的弹性件,调节件的自身重力较大,可在第二出水道未连通进水通道时,依靠调节件的自身重力自行复位,尤其适用于高水压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一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另一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出水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出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分水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调节件的一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调节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调节件的仰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的调节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在图3所示的剖面下,第一切换腔通水时的水路状态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在图4所示的剖面下,第一切换腔通水时的水路状态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在图3所示的剖面下,第二切换腔通水时的水路状态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花洒在图4所示的剖面下,第二切换腔通水时的水路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花洒;

10-本体、11-进水通道;

20-出水组件、21-压盖、22-分水件、23-面盖、24a-第一切换腔、24b-第二切换腔、24c-第三切换腔、25a-第一出水腔、25b-第二出水腔、26a-第一出水孔、26b-第二出水孔、27a-第一过水口、27b-第二过水口、28-滑槽、29-排气孔;

30-调节件、31-基板、32-活塞(承压部)、33-扰流部(凸柱)、331-斜向过流槽、34-第三过水口、35-截流部;

40-弹性件(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一种多功能花洒1,其包括:本体10、压盖21、分水件22、面盖23、基板31、活塞32和弹性件40。

所述本体10内设有进水通道11。

所述压盖21、分水件22和面盖23相互固接,形成一出水组件20。所述出水组件20内形成有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该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切换连通进水通道11,且具有共同的出水孔,以从该共同的出水孔出水。

所述基板31的一侧固设有扰流部33,其另一侧固接所述活塞32,以形成一调节件30。装配后,所述活塞32滑设于所述第二出水道内,使得调节件30滑动连接所述出水组件20。

所述弹性件40采用弹簧,其设于调节件30和出水组件20间,用于在第二出水道未连通进水通道11时,使所述调节件30复位。

在使用时,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被选择性地连通,当第二出水道过水时,其内水流推动活塞32滑动,使得调节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沿第一方向滑动;当第二出水道不过水时,即切换至第一出水道过水或花洒处于关水状态时,上述水流作用力消失,所述弹簧40驱使调节件30沿第一方向的反向复位。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扰流部33靠近所述出水孔,水流受其扰动后出水;在第二位置时,扰流部33远离所述出水孔,水流不受其扰动出水。从而,在调节件30处于不同位置时,花洒具有不同的出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洒,通过切换第二出水道是否通水,使调节件30的扰流部33与出水孔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切换所述共同的出水孔的出水效果。因此,该花洒只需将进水通道11切换连通至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随后利用水压驱动和弹性复位的原理,使得扰流部33沿预设路径运动和复位,即可实现同一出水孔出水效果的切换,稳定且可靠。

再者,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出水组件20内利用水压来驱动调节件30,其实际上将由用户操作端至扰流部33形成的整个驱动链路切分为两个独立构成的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将调节件30装配至出水组件20后所构成的整体模组,另一部分可直接采用现有的多种切换装置,其只需实现简单的水路切换即可,因此两部分得以无缝连接并构成上述驱动链路。这样一来,上述整体模组在用户操作端可以适配其他切换方式和装置,不仅可以满足市面上对多功能花洒提出的操作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制造时也能够使用现有的切换模组,实现模组化的设计和制造。此外,要形成上述整体模组,只需将调节件装配于出水组件内,并使其一部分位于第二出水道即可,其内部结构并不复杂,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具体来说,为实现上述切换,本实施例采用了出水组件20整体相对于本体10转动的切换方式,即传统的转动面盖切换方式。可以看出,其用于驱动扰流部33运动所需要的驱动和传动构件大大减少,结构简单,进一步具有成本和装配上的优势。不言而喻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按钮切换、推钮切换等方式来替代上述转动面盖的切换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进水通道11切换连通至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即可。上述切换的实现方式,均为多功能花洒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加以限定。

此外,调节件30在出水组件20内由水流的水压驱动,因此,用户在操作时只需克服切换第一出水道和第二出水道的相应阻力即可,无需克服调节件的所承受的水压和阻力,操作轻便。而在现有的同类花洒中,由于其均依靠部件间的机械传动来实现对处于水中的调节件的驱动,因此,用户在操作时,不仅需要克服复杂的传动机构本身所具有的机械阻力,还需要克服水流对调节件30端面的水压作用,增大了所需要的操作力,操作困难。

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例1采用了活塞32与扰流部固接的方式,使活塞直接受水压驱动而带动扰流部33滑动。然而,欲实现扰流部33靠近或远离出水孔,以对进入出水孔的水流进行扰动,其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为使扰流部33相对出水孔滑动。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叶轮替代所述活塞,并使扰流部固接叶轮或通过减速机构传动连接叶轮。那么,当第二出水道入水时,水流推动叶轮转动,扰流部跟随并在同一水平面上转动于不同的周向位置之间。在其中一个周向位置,所述扰流部与出水孔配合,对水流进行扰流,从而改变出水效果。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可对应采用扭簧。

回到实施例1,并参照图1-7,具体的,在出水组件20中,所述压盖21和分水件22包围形成第一切换腔24a和第二切换腔24b述分水件和面盖包围形成第一出水腔25a,所述面盖上设有对应第一出水腔25a的第一出水孔26a。此外,所述分水件22上还设有第一过水口27a和第二过水口27b,其分别用于将第一切换腔24a和第二切换腔24b连通至第一出水腔25a。

所述第一切换腔24a、第一出水腔25a和第一出水孔26a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出水道;所述第二切换腔24b、第一出水腔25a和第一出水孔26a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出水道。具体切换时,所述进水通道11切换连通第一切换腔24a和第二切换腔24b。

所述基板31滑设于第一出水腔25a内;所述活塞32穿过第二过水口27b并装配于该第二切换腔24b内,并构成一承压部,其在第二切换腔通水时受水压驱动,使调节件30相对出水组件20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扰流部33滑设于第一出水腔25a内,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出水孔26a。

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方向被定义为由第一位置指向第二位置,也即水压推动扰流部33远离第一出水孔26a。在此基础上,出水组件20和调节件30进一步被配置为具有如下具体结构。

为使活塞32能够被水流有效且稳定地推动,所述活塞被配置为在调节件30位于第一位置时,具有朝向基板31且不与第二切换腔24b的底部(本实施例为分水件22的上端面)接触的端面。这样,在第二切换腔24b通水时,水流在该端面施加压力,使调节件30向第二位置滑动。

所述出水组件20(本实施例为压盖21)在对应第二切换腔24b的位置还设有突出部,其内部形成供所述活塞滑动的滑槽28,该滑槽构成第二切换腔的部分。所述活塞32的周壁与滑槽28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突出部的顶部,也即滑槽28的槽底设有排气孔29。因而,活塞32滑设于滑槽28内,其将第二切换腔24b划分为过水部分和非过水部分,当第二切换腔通水时,由于非过水部分可通过所述排气孔29与大气连通,因而不需要很大的水压即可推动活塞在滑槽28内滑动,切换迅速。此外,还可通过所述排气孔29对活塞32上的螺钉进行锁固,方便装配。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40的一端顶抵第一出水腔25a的顶壁(本实施例为分水件22的下端面),另一端顶抵所述基板31。在调节件3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弹簧40压缩并积累弹性势能,以在第二切换腔24b未通水时,驱使调节件30复位。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弹簧40设置于活塞32和压盖21之间。

优选的,从图8-11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基板3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的第三过水口34,其不仅可以减小调节件30的重量从而使得其更加轻便、易被推动,还可以加速水流在第一出水腔25a内从第二过水口27b穿过所述基板31并流向第一出水孔26a的流速,加快切换后的出水速度,减少切换后的响应时间。

参照图13-16,在具有如上配置后,本实施例的花洒在工作时,当第二切换腔24b通水时,调节件30受其水压作用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扰流部33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孔26a,如图15-16所示;当第二切换腔24b未通水时,调节件30受弹性件40的作用复位,并回到第一位置,扰流部33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孔26a,如图13-14所示。

其他实施例中,对于调节件30受水压驱动后的滑动方向,可采用相反的配置,即第一方向被定义为由第二位置指向第一位置,也即水压推动扰流部33靠近第一出水孔26a。在该实施例中,对活塞32、第二过水口27b和弹性件40的设置位置作适应性改动即可,其为对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简单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再次回到实施例1,为了增强第二切换腔24b内水流的作用效果,所述调节件30还固设有截流部35,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过水口27b,并用于在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减小第二过水口的过流速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截流部35具有压合面,其在调节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二过水口27b压紧配合,并在调节件30处于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第二过水口27b。从而,在第二切换腔24b刚刚通水,还未能形成对活塞32的有效推动力前,调节件30仍处于第一位置时,截流部35可以减小第二切换腔24b的泄水速度,快速增加其内水压;而一旦水压上升至能够使得活塞32被推动,截流部35则离开第二过水口27b,第二切换腔24b内的水流可以较快地进入第一出水腔25a内出水,加速切换至此状态下的出水速度,减少切换后的响应时间。

具体实施时,所述截流部35可为活塞32朝向第二过水口的一端部,其断面构成所述压合面。更好的,所述截流部也可为固设于上述端部的一端面密封件,以在第一位置时完全密封第二过水口27b,提供更好的截流效果。更简单的结构是,所述截流部为可在第一位置时插入第二过水口27b以减小其过流速度的任意形状的部件,只需在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第二过水口27b即可。

可以理解的,若调节件30受水压驱动后的滑动方向被配置为由第二位置滑向第一位置,则所述截流部35应当被配置为在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减小第二过水口27b的过流速度。

接下来结合图8-12,以及图13-16来介绍本实施例扰流部33的构造。应当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多种出水结构,其中均包含了能够与出水孔发生活动关系以改变出水效果的部件,其均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扰流部,以替代下述实施例1的凸柱,获得相应的出水效果。

在图8-12中示出的是,所述扰流部33被构造为由基板31一侧凸出的凸柱,其周壁凹设有斜向过流槽331。该斜向过流槽的数量可为多个,并沿凸柱的外周等距间隔排布。在凸柱上,所述斜向过流槽沿某一曲线延伸,相互不交错干涉。

所述第一出水孔26a为现有花洒面盖上的常规构造,即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入水腔26a1和涡流腔26a2。所述入水腔26a1的内壁与所述凸柱33的周壁相应,所述涡流腔26a2沿水流方向具有过水截面渐缩的构造,其在图4、14和16中被清晰地示出。

如图13-14所示,当扰流部33插入所述入水腔26a1时,水流只能沿所述斜向过流槽331进入到入水腔26a1,其对水流进行扰动,并形成多股具有旋转剪切效果的水流,随后进入到所述涡流腔26a2中。多股剪切水流在涡流腔26a2中相互碰撞,并与涡流腔26a2的内壁碰撞,使得水流的涡流方向和涡流速度发生改变,形成喷雾水花并从第一出水孔26a出水。

如图15-16所示,当扰流部33离开所述入水腔26a1时,水流只是流经所述斜向过流槽,其不能对水流进行有效的扰动,水流由入水腔26a1直冲进入涡流腔26a2中,因而不能形成特殊形态的水花,此时第一出水孔26a出普通花洒水。

因此,在调节件30的滑动过程中,凸柱33与第一出水孔26a滑动配合,以使斜向过流槽331选择性地插入第一出水孔26a的入水腔26a1,并改变第一出水孔出水的涡流方向和涡流速度,从而改变出水效果。值得说明的是,扰流部33插入入水腔26a1的深度不同,能够直观地影响上述喷雾水花的颗粒细度。因此,对调节件30的活动行程作相应调整后,可调节其在第一位置时的喷雾水花的具体出水效果。

再次参照图1-7,为丰富本实施例的花洒的出水效果,使其拥有第三种出水效果,所述出水组件20还具有如下构造。

所述压盖21和分水件22还包围形成第三切换腔24c,所述分水件22和面盖23还包围形成第二出水腔25b,其连通所述第三切换腔24c。所述面盖33还设有第二出水孔26b,所述第二出水腔25b通过第二出水孔26b出水。所述进水通道11切换连通第一切换腔24a、第二切换腔24b和第三切换腔24c。

当进水通道11切换至第三切换腔24c时,水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出水腔25b和第二出水孔26b出水,出水效果取决于第二出水腔25b内的出水模组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加以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还提供一种多功能花洒,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与取消了用于复位调节件的弹性件40,调节件30的运动方向仍为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在该实施例中,调节件30需被配置为具有较大的自重,可在第二出水道未连通进水通道时,依靠其自身重力自行复位,尤其适用于高水压的使用环境。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