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的配水系统和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052发布日期:2020-08-05 02:05阅读:2029来源:国知局
斜管沉淀池的配水系统和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管沉淀池的配水系统及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斜管沉淀池内的斜管可以有效的增加沉淀面积,缩短颗粒沉降的距离,提高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在斜管沉淀池中,经过混凝、絮凝处理的原水进入斜管下方,在斜管区进行固液分离后,通过斜管区上方的集水槽进行收集。为了确保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需要使待处理水在整个斜管沉淀区域均匀的分配。一种方式是在进入斜管区之前的进水渠道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配水孔洞来进行配水。然而这种配水方式需要设置额外的进水渠道,渠道内有污染物沉积的风险。配水孔洞较高的流速也会造成絮体的破坏,影响沉淀效果。而常见的直接在斜管区上方设置集水槽的方法容易因配水不均导致在待处理水进入斜管区时产生较大的横向流速,局部流速过大从而影响沉淀效果,严重时造成局部斜管区翻泥的情况。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斜管沉淀池的配水系统,使其能够克服以上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一种配水系统,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斜管区,所述配水系统包括:多个分隔带,设置在斜管区上,将斜管区分割为彼此隔离的多个子斜管区;多个集水槽,设置在多个分隔带的上方,并且每个集水槽具有多个堰口,流过每个子斜管区的澄清水经由多个凹口堰流入每个集水槽,并经由每个集水槽的出水口流到斜管沉淀池的出口渠。

优选地,所述多个分隔带将斜管区均匀分隔为多个子斜管区,所述多个集水槽沿斜管区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多个堰口均匀分布在多个集水槽中的每个集水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多个集水槽具有相同数量的入口。

优选地,所述多个堰口具有凹口堰的形式。

优选地,所述多个凹口堰是矩形堰。

优选地,所述多个凹口堰可以由三角堰代替。

优选地,所述多个分隔带由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斜管沉淀池,其包含上述配水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在附图中更好地显示各部件的关系,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水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术语“依次包括a、b、c等”仅指示所包括的部件a、b、c等的排列顺序,并不排除在a和b之间和/或b和c之间包括其它部件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斜管沉淀池的配水系统的示意图。应理解的是,图1仅示出斜管沉淀池的一部分,本领域斜管沉淀池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该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1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斜管区2。配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斜管区上的多个分隔带3,以将斜管区分割为彼此隔离的多个子斜管区。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三个分隔带以及三个子斜管区21、22、23,但是应明白的是,分隔带和子斜管区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该配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多个分隔带上的多个集水槽4,多个集水槽的数量与多个分隔带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集水槽具有多个堰口41。

待处理的原水进入斜管沉淀池后,经斜管区1中的斜管固液分离,较重的絮体在斜管中沉积,并经由斜管下落至下方的沉淀区(未示出)。澄清后的水经由多个堰口41进入集水槽4,并通过集水槽的出水口42进入斜管沉淀池的出水渠5。

优选地,多个分隔带(长度至少为100mm)将斜管区均匀地分隔为多个子斜管区,如此,多个集水槽也沿斜管区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一般两个相邻集水槽之间的间距为1.5m,斜管区的长度为l,那么集水槽的数量n等于l/1.5。分隔带一般由橡胶或其他类似的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

作为示例,集水槽的规格根据处理水量和集水槽数量来确定,根据单个集水槽处理水量的不同,集水槽的规格从200mm×230mm到450mm×500mm,单个集水槽处理的水量在40m3/h到400m3/h的范围内。

多个堰口均匀分布在多个集水槽中的每个集水槽的两侧。在图1中,多个堰口是矩形凹口堰的形式,在矩形堰的情况下,尺寸一般为70mm高,50mm宽。当然,可以想象的是,多个堰口还可以是其它形式,例如三角堰,只要能够将澄清水均匀地引入到集水槽中即可。优选地,多个集水槽具有相同数量的入口41。为了确保集水的均匀性,多个堰口的数量不宜太少,在集水槽的单侧,每米一般设置6个堰口。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配水系统,利用分隔带将斜管区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子斜管区,并且均匀分布的集水槽及其入口确保了每个集水槽的处理水量是一致的。由于分隔带的存在,每个子斜管区相当于一个小的沉淀池,也就是经过每个子斜管区的水量是一致的,实现了斜管区的均匀配水,使每个子斜管区的局部流速与整个斜管区的平均流速基本一致,避免出现局部流速过大导致的沉淀效果变差甚至翻泥的情况,保证了在较高上升流速的情况下的沉淀效果。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斜管沉淀池的配水系统,所述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斜管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系统包括:

多个分隔带,设置在斜管区上,将斜管区分割为彼此隔离的多个子斜管区;

多个集水槽,设置在多个分隔带上,并且每个集水槽具有多个堰口,流过每个子斜管区的澄清水经由多个凹口堰流入每个集水槽,并经由每个集水槽的出水口流到斜管沉淀池的出口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隔带将斜管区均匀分隔为多个子斜管区,所述多个集水槽沿斜管区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堰口均匀分布在多个集水槽中的每个集水槽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集水槽具有相同数量的堰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堰口具有凹口堰的形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口堰是矩形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口堰是三角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隔带由橡胶制成。

9.一种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配水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管沉淀池的配水系统及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和设置在池体内的斜管区,配水系统包括:多个分隔带,设置在斜管区上,将斜管区分割为彼此隔离的多个子斜管区;多个集水槽,设置在多个分隔带的上方,并且每个集水槽具有多个堰口,流过每个子斜管区的澄清水经由多个凹口堰流入每个集水槽,并经由每个集水槽的出水口流到斜管沉淀池的出口渠。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华;籍文法;张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8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