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7055发布日期:2020-07-29 01:1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设计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



背景技术:

由于大气环境污染、家庭装修、汽车装饰等,人们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气体、微小颗粒的侵蚀,例如家庭装修后,室内会残留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或者被直接吸入人体,或者这些物质吸附在pm2.5颗粒上,通过肺部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比单纯的pm2.5或单纯的甲醛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目前市场上多采用颗粒式的除甲醛物,颗粒式的除甲醛物一般通过多种颗粒混合而成,多种颗粒包括吸附活性炭颗粒、香精颗粒、电气石颗粒等等各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材料。一些产品中,将这些颗粒式的除甲醛物集合在多孔球内,使用时将该多孔球投放即可进行除醛工作,简单结构的多孔球的除醛效率并不高,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中需要大量抛洒时,若待除醛的区域有水,会有很多多孔球掉入水中造成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以提高除醛效率,并且能够浮于水面,不会因落水而造成损失。

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包括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层壳、中层壳以及内层壳,所述外层壳和中层壳的壳层均为多孔隙结构,所述内层壳的壳层为实心结构,所述外层壳的孔隙密度小于中层壳的孔隙密度;所述外层壳和中层壳之间填充有第一除醛颗粒物,所述中层壳和内层壳之间填充有第二除醛颗粒物,外层壳和中层壳之间填充的第一除醛颗粒物的填充密度小于中层壳和内层壳之间填充有第二除醛颗粒物的填充密度,所述内层壳内充有氢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选自活性炭、硅藻土、纳米矿晶和石墨烯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中还包括高分子吸水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壳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中还包括清香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壳和中层壳由多孔石英石烧结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壳和中层壳的壳体内还混杂有清香释放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除醛颗粒物的颗粒尺寸小于第一除醛颗粒物的颗粒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层壳、中层壳以及内层壳,外层壳和中层壳的壳层均为多孔隙结构,内层壳的壳层为实心结构且填充有氢气;外层壳和中层壳内均填充有除醛颗粒物,双层均填充有除醛颗粒物,双层结构内的除醛颗粒物均能进行空气净化,首先空气进入外层壳内进行净化,然后经过外层壳过滤后的空气进入中层壳内能与第二除醛颗粒物更好地互相净化作用,氢气能够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大的浮力,在向有水的区域抛撒本实用新型时,能够防止沉入水中导致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1-外层壳,2-中层壳,3-内层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本技术:
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层壳1、中层壳2以及内层壳3,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整体结构投入待净化的空气中,外层壳1和中层壳2的壳层均为多孔隙结构,使得需要净化的空气能够透过外层壳1和中层壳2进入至外层壳1和中层壳2内,内层壳3的壳层为实心结构,所述外层壳1的孔隙密度小于中层壳2的孔隙密度使得空气更容易通过两层结构,很难出现两层结构内的空间无法同时利用的情况,空气能够既进入外层壳1内也能够进入中层壳2内;所述外层壳1和中层壳2之间填充有第一除醛颗粒物,所述中层壳2和内层壳3之间填充有第二除醛颗粒物,除醛颗粒物能够对进入外层壳1和中层壳2的空气进行除醛净化,双层结构的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能够同时利用,从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效果,并且外层壳1的孔隙密度小于中层壳2的孔隙密度,因此空气能够更容易透过双层结构进行充分的吸附作用;此外,空气通过外层壳1后能滤除一些大颗粒杂质,没有大颗粒杂质的空气进入中层壳2内后能够进一步净化空气,经过过滤后的空气进入中层壳2内与第二除醛颗粒物更好地互相净化作用;并且,中层壳2内可以选用颗粒更细小的第二除醛颗粒物,即第二除醛颗粒物的颗粒尺寸小于第一除醛颗粒物的颗粒尺寸,颗粒物越细,其净化能力越强,经过外层壳1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颗粒更细小的中层壳2内后,颗粒更细小的第二除醛颗粒物便能够进一步对空气进行净化;并且,外层壳1和中层壳2之间填充的第一除醛颗粒物的填充密度小于中层壳2和内层壳3之间填充有第二除醛颗粒物的填充密度,能够进一步使空气更易透过外层壳1和中层壳2之间的空间后进入中层壳2内,使双层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内层壳3内充有氢气,氢气的密度小,通过填充的氢气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水中的浮力大于其重力,在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一些多水场所时,即便本实用新型落入水中也不会沉没,防止了在大量抛撒时掉入水中导致的损耗。

具体的,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选自活性炭、硅藻土、纳米矿晶和石墨烯颗粒,或者其他一些吸附能力强的颗粒,将这些颗粒作为除醛颗粒。

优选的,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中还包括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吸附壳内的水汽,使得水汽不会影响除醛颗粒物的甲醛吸附能力。

优选的,内层壳3由塑料制成,从而提升整个结构的浮力,当本实用新型掉入水中时更不易下沉。外层壳1和中层壳2由多孔石英石烧结而成,此材料制成的多孔结构较为轻盈,使本实用新型更不易沉入水底,并且透气性极佳,使得空气更易透过外层壳1和中层壳2后与除醛颗粒相互作用。

此外,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中还包括清香颗粒,能够释放清香气体,使得空气的气味更加宜人。

更优选的,外层壳1和中层壳2的壳体内还混杂有清香颗粒,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对空气的增香效果,可以在烧结外层壳1和中层壳2的时候将清香颗粒混入,使得清香颗粒与外层壳1和中层壳2混合为一体。清香颗粒可以选用例如薄荷粒、薄荷粉等这种能够释放清香气味的颗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层壳(1)、中层壳(2)以及内层壳(3),所述外层壳(1)和中层壳(2)的壳层均为多孔隙结构,所述内层壳(3)的壳层为实心结构,所述外层壳(1)的孔隙密度小于中层壳(2)的孔隙密度;所述外层壳(1)和中层壳(2)之间填充有第一除醛颗粒物,所述中层壳(2)和内层壳(3)之间填充有第二除醛颗粒物,外层壳(1)和中层壳(2)之间填充的第一除醛颗粒物的填充密度小于中层壳(2)和内层壳(3)之间填充有第二除醛颗粒物的填充密度,所述内层壳(3)内充有氢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选自活性炭、硅藻土、纳米矿晶和石墨烯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中还包括高分子吸水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3)由塑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醛颗粒物和第二除醛颗粒物中还包括清香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1)和中层壳(2)由多孔石英石烧结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1)和中层壳(2)的壳体内还混杂有清香释放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醛颗粒物的颗粒尺寸小于第一除醛颗粒物的颗粒尺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甲醛除异味颗粒物,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层壳、中层壳以及内层壳,外层壳和中层壳的壳层均为多孔隙结构,内层壳的壳层为实心结构且填充有氢气;外层壳和中层壳内均填充有除醛颗粒物,双层均填充有除醛颗粒物,双层结构内的除醛颗粒物均能进行空气净化,首先空气进入外层壳内进行净化,然后经过外层壳过滤后的空气进入中层壳内能与第二除醛颗粒物更好地互相净化作用,氢气能够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大的浮力,在向有水的区域抛撒本实用新型时,能够防止沉入水中导致的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醛净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