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藻类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395发布日期:2020-08-05 02:0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藻类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藻类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约有2万多个湖泊,总面积大概为8万多平方千米,占世界湖泊的十分之一,约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约三分之一为浅水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的快速推进,大量营养元素(n、p等)及有机物排入湖泊中,导致浮游植物过量繁殖,透明度下降,湖泊水质迅速恶化,湖泊的富营养化趋势严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对滞后,许多湖泊已进入富营养化,甚至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如南湖、太湖、西湖、东湖、滇池、玄武湖等。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发展严峻,富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云贵湖区、平原湖区、长江中下游湖区及蒙新湖区。绝大多数湖泊除了位于人迹罕见地区和处在自然状态的部分湖泊外,其营养盐浓度整体上均达到了富营养化的浓度水平。2014年对我国62个重点湖泊水质监测发现,38.7%的湖泊被污染,其中主要淡水湖太湖、巢湖、滇池都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主要污染指标有tn、化学需氧量和tp,水质恶化逐年加重。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水安全和水资源的最重要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之一。湖泊水环境质量恶化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并将持续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因此,防治湖泊水体污染、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保护水资源是目前我国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现有的水体净化设备大部分采用过滤膜的结构对水体进行过滤,过滤膜的结构在过滤时容易出现堵塞现象,需要频繁地进行维护,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过滤效率较低,无法应用于面积大的湖泊或河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藻类过滤装置,能够对水体内的藻类或颗粒污染物进行收集并进行抽出,方便对藻类的集中处理,提高过滤效率,方便应用于面积大的湖泊或河道中。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藻类过滤装置,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设有轴流机构,所述轴流机构用于鼓动水流沿所述舱体的进口端流向所述舱体的出口端;所述舱体的靠近进口端的一端设有抽吸罩,所述抽吸罩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舱体的进口端,所述抽吸罩的收口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抽吸罩导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舱体的外侧并与负压抽吸机构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与所述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沿所述舱体的径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主过滤部和副过滤部,所述主过滤部与所述副过滤部配合沿径向布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舱体之间的空间;所述舱体的上端面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盖,所述主过滤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舱体内,所述主过滤部的俯视轮廓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内轮廓。

优选的,所述主过滤部包括主安装框和主过滤网,所述主安装框的下端面成型有u型连接口,所述u型连接口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外轮廓的上部相适应,所述主过滤网设置在所述主安装框的内部;所述副过滤部包括副安装框和副过滤网,所述副安装框的上端面成型有弧形连接口,所述弧形连接口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外轮廓的下部相适应,所述副安装框的宽度与所述u型连接口的宽度相适应,所述副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副安装框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上端沿周向成型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密封盖成型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适应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通过螺丝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密封胶圈。

优选的,所述舱体的沿高度方向的两内壁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主安装框的宽度相适应,所述主安装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主安装框的与所述舱体相对的外壁设有密封胶垫。

优选的,所述抽吸罩的侧壁设有若干辅助吸孔,所述辅助吸孔与所述过滤机构相对。

优选的,所述轴流机构包括安装支架、水下电机和轴流叶轮,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舱体内,所述水下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所述轴流叶轮设置在所述水下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轴流叶轮鼓动水流由所述舱体的进口端流向所述舱体的出口端。

优选的,所述舱体内设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管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轴流机构带动水流定向流动,水流带动藻类或颗粒污染物在舱体内聚集,再通过抽吸罩对污染水体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污染水体的处理效率,同时,可拆卸的密封盖合可拆卸的主过滤部能够方便装置的定期清理,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和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除藻效果显著,效率高,简单实用,能够应用于面积大的湖泊或河道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舱体1、轴流机构2、安装支架2a、水下电机2b、轴流叶轮2c、抽吸罩3、辅助吸孔3a、连接管4、负压抽吸机构5、过滤机构6、主过滤部6a、副过滤部6b、主安装框6c、主过滤网6d、副安装框6e、副过滤网6f、密封盖7、安装凸台7a、连接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藻类过滤装置,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内设有轴流机构2,所述轴流机构2用于鼓动水流沿所述舱体1的进口端流向所述舱体1的出口端。

所述舱体1的靠近进口端的一端设有抽吸罩3,所述抽吸罩3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舱体1的进口端,所述抽吸罩3的收口端连接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的一端与所述抽吸罩3导通连接,所述连接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舱体1的外侧并与负压抽吸机构5连接。

所述连接管4的外壁与所述舱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过滤机构6,所述过滤机构6沿所述舱体1的径向设置。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轴流机构2鼓动水流,水流沿舱体1的进口端流向舱体1的出口端时,带动藻类或颗粒污染物移动进入舱体1内,藻类或颗粒污染物在径向设置的过滤机构6处过滤,此时,位于舱体1的进口端与过滤机构6之间的藻类或颗粒污染物浓度提高,通过与负压抽吸机构5连接的抽吸罩3将藻类或颗粒污染物抽出,抽出的藻类或颗粒污染物集中进行生物降解处理,达到去除藻类或颗粒污染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藻类或颗粒污染物聚集在舱体1内,然后将高浓度的污染水体抽出,能够应用在面积大的湖泊或者河道中,具有除藻效果显著,效率高,简单实用等优点。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6包括主过滤部6a和副过滤部6b,所述主过滤部6a与所述副过滤部6b配合沿径向布满所述连接管4与所述舱体1之间的空间;所述舱体1的上端面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盖7,所述主过滤部6a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舱体1内,所述主过滤部6a的俯视轮廓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内轮廓。

采用这种结构,为了方便对过滤机构6进行定期清洁处理,设置可拆卸的密封盖7和可拆卸的主过滤部6a。使用一段时间后,主过滤部6a堆积的藻类会影响水流通过速度,影响藻类的收集效果,通过打开密封盖7后将主过滤部6a取出进行清理,清理后的主过滤部6a可重复投入使用,拆卸方便和简单。

优选的,所述主过滤部6a包括主安装框6c和主过滤网6d,所述主安装框6c的下端面成型有u型连接口,所述u型连接口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管4的外轮廓的上部相适应,所述主过滤网6d设置在所述主安装框6c的内部。

所述副过滤部6b包括副安装框6e和副过滤网6f,所述副安装框6e的上端面成型有弧形连接口,所述弧形连接口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管4的外轮廓的下部相适应,所述副安装框6e的宽度与所述u型连接口的宽度相适应,所述副过滤网6f设置在所述副安装框6e的内部。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主安装框6c与副安装框6e配合,将副安装框6e安装在连接管4的下方,副安装框6e的上端的弧形连接口与连接管4的外轮廓的下部相抵,主安装框6c安装在舱体1内时,u型连接口卡设在连接管4的外围,u型连接口的上端与连接管4的外轮廓的上部相抵,同时,副安装框6e位于u型连接口内。这种结构,不影响主过滤部6a的安装或拆卸的同时,将过滤机构6布满连接管4与舱体1之间的空间,保证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上端沿周向成型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密封盖7成型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适应的安装凸台7a,所述安装凸台7a通过螺丝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安装凸台7a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密封胶圈。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螺丝连接的锁紧方式,方便密封盖7的安装或拆卸,同时,密封盖7的下端面能够压住主安装框6c,使主安装框6c与舱体1的内壁之间保持紧密贴合,提高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舱体1的沿高度方向的两内壁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主安装框6c的宽度相适应,所述主安装框6c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凹槽内。

采用这种结构,在舱体1的两内壁设置凹槽能够为主安装框6c提供导向作用,使主安装框6c的对位准确,保证u型连接口能够卡设在连接管4和副安装框6e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主安装框6c的与所述舱体1相对的外壁设有密封胶垫。

采用这种结构,为了保证密封效果,提高主过滤部6a的过滤效果,在主安装框6c的与舱体1相对的外壁设置密封胶垫。

优选的,所述抽吸罩3的侧壁设有若干辅助吸孔3a,所述辅助吸孔3a与所述过滤机构6相对。

采用这种结构,在抽吸罩3的外壁与过滤机构6之间容易堆积藻类,在抽吸罩3的侧壁设置若干辅助吸孔3a,能够提高抽吸罩3的抽吸效果。

优选的,所述轴流机构2包括安装支架2a、水下电机2b和轴流叶轮2c,所述安装支架2a设置在所述舱体1内,所述水下电机2b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2a,所述轴流叶轮2c设置在所述水下电机2b的输出端,所述轴流叶轮2c鼓动水流由所述舱体1的进口端流向所述舱体1的出口端。

采用这种结构,水下电机2b和轴流叶轮2c配合能够鼓动水流沿轴向流动,水流带动藻类或颗粒污染物进入舱体1内,方便进行收集处理。

优选的,所述舱体1内设有连接支架8,所述连接管4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架8。

采用这种结构,为了方便安装和固定,通过连接支架8固定连接管4。

工作时,打开装置电源,水下电机2b工作带动轴流叶轮2c转动,轴流叶轮2c鼓动水流沿舱体1的进口端流向舱体1的出口端,水流带动藻类或颗粒污染物移动进入舱体1内,藻类或颗粒污染物被过滤机构6拦截,工作一段时间后,位于舱体1的进口端与过滤机构6之间的藻类或颗粒污染物浓度提高,接通负压抽吸机构5的电源,负压抽吸机构5工作,抽吸罩3将藻类或颗粒污染物抽出,抽出的藻类或颗粒污染物集中进行生物降解处理。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