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1256发布日期:2020-09-04 11:4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液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搅拌,是消毒剂生产中的一个流程。其目的是通过搅拌发生某种循环,使得溶液中的气体、液体甚至悬浮的颗粒得以混合的过程。然而现有的搅拌装置因其罐体无法活动,即可能会在其罐体的内壁底部产生沉淀物,导致溶液可能无法搅拌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具备预防搅拌装置底部可能产生沉淀物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消毒液搅拌装置底部可能会有沉淀物产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架和l形支撑块,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套设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和齿轮,所述齿轮的齿间啮合有轮齿,所述轮齿远离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罐体,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表面贴合有转动带,所述第一转盘的表面与转动带的内侧相贴合,所述转动轴远离输出轴的一端穿过罐体的右侧表面并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与罐体内部左侧相贴合,且转动轴位于罐体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架,通过第一转盘、第二转盘、齿轮与轮齿,配合第一转盘大于第二转盘和轮齿在罐体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的齿间数,再配合转动带与转动管,达到了可以使罐体和搅拌架成不同转数旋转的效果,起到了可以预防罐体底部产生沉淀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中所述l形支撑块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右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与罐体靠近左侧的表面相贴合,凹槽的内壁与罐体靠近左侧的表面相贴合,起到了可以支撑罐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中所述罐体靠近左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凹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滑轮相适配的滑槽,凹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滑轮相适配的滑槽,起到了可以减小罐体与圆块摩擦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中所述罐体的上表面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罐体的下表面连通有出液管,所述进料管与出液管的表面均设有蝶阀,进料管与出液管的表面均设有蝶阀,达到了可以控制罐体内溶液流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托板,所述托板横截面为l形,所述托板的内侧与罐体的下表面和右侧面均贴合在一起,托板的内侧与罐体的下表面和右侧面均贴合在一起,起到了可以为罐体提供更多的支撑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盘大于第二转盘,所述轮齿在罐体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的齿间数,第一转盘大于第二转盘和轮齿在罐体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的齿间数,起到了可以使搅拌架与罐体成不同转数旋转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转盘、第二转盘、齿轮与轮齿,配合第一转盘大于第二转盘和轮齿在罐体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的齿间数,再配合转动带与转动管,达到了可以使罐体和搅拌架成不同转数旋转的效果,起到了可以预防罐体底部产生沉淀物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l形支撑块和圆块,配合凹槽的内壁与罐体表面相贴合,达到了可以初步支撑罐体的效果,再配合支撑架与托板,起到了为罐体提供支撑力的作用,再通过凹槽的内壁开设有与滑轮相适配的滑槽,起到了可以减小罐体与圆块摩擦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罐体右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柱;2、支撑杆;3、转动管;4、第一转盘;5、支撑架;6、齿轮;7、转动带;8、出液管;9、l形支撑块;10、圆块;11、凹槽;12、滑轮;13、进料管;14、罐体;15、轮齿;16、托板;17、第二转盘;18、转动轴;19、电机;2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柱1、支撑架5和l形支撑块9,支撑柱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和支撑板20,支撑杆2的表面套设有转动管3,转动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4和齿轮6,齿轮6的齿间啮合有轮齿15,轮齿15远离齿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罐体14,支撑板20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8,转动轴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17,第二转盘17的表面贴合有转动带7,第一转盘4的表面与转动带7的内侧相贴合,转动轴18远离输出轴的一端穿过罐体14的右侧表面并延伸至罐体14的内部与罐体14内部左侧相贴合,且转动轴18位于罐体14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架,通过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17、齿轮6与轮齿15,配合第一转盘4大于第二转盘17和轮齿15在罐体14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6的齿间数,再配合转动带7与转动管3,达到了可以使罐体14和搅拌架成不同转数旋转的效果,起到了可以预防罐体14底部产生沉淀物的作用。

l形支撑块9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圆块10,圆块10的右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壁与罐体14靠近左侧的表面相贴合,凹槽11的内壁与罐体14靠近左侧的表面相贴合,起到了可以支撑罐体14的作用。

罐体14靠近左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轮12,凹槽11的内壁开设有与滑轮12相适配的滑槽,凹槽11的内壁开设有与滑轮12相适配的滑槽,起到了可以减小罐体14与圆块10摩擦力的作用。

罐体14的上表面连通有进料管13,罐体14的下表面连通有出液管8,进料管13与出液管8的表面均设有蝶阀,进料管13与出液管8的表面均设有蝶阀,达到了可以控制罐体14内溶液流出的效果。

支撑架5的上端固定托板16,托板16横截面为l形,托板16的内侧与罐体14的下表面和右侧面均贴合在一起,托板16的内侧与罐体14的下表面和右侧面均贴合在一起,起到了可以为罐体14提供更多的支撑力的作用。

第一转盘4大于第二转盘17,轮齿15在罐体14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6的齿间数,第一转盘4大于第二转盘17和轮齿15在罐体14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6的齿间数,起到了可以使搅拌架与罐体14呈不同转数旋转的作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是通过电机19的旋转,带动连接在电机19输出轴的转动轴18旋转,转动轴18旋转会使搅拌架和第二转盘17旋转,第二转盘17旋转会通过转动带7使第一转盘4旋转,因第一转盘4与齿轮6均固定在转动管3的表面,从而第一转盘4会使齿轮6转动,因齿轮6与罐体14表面固定连接的轮齿15相啮合,即电机19转动会使搅拌架和罐体14同时转动,又因第一转盘4大于第二转盘17和轮齿15在罐体14表面形成的齿间数量大于齿轮6的齿间数,从而转动轴18旋转可以使搅拌架与罐体14呈不同转数旋转,而罐体14转动会使罐体14底部不停变换,从而预防溶液产生沉淀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