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6680发布日期:2020-11-25 15:0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管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试管的固定多数采用卡环的形式,利用一个或两个卡环,来固定住试管的位置。但是卡环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变的松弛,且如果是塑料操作的卡环,还存在老化变脆的问题。

但是对于混合仪、震荡仪等设备而言,需要对试管进行摇晃,对于试管固定的牢固度要求高,也便于通过高频运动来加快对试管内液体的混合或震荡操作。

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卡环对试管的固定效果不能满足高频率摇晃。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卡环对试管的固定效果不能满足高频率摇晃的技术问题;达到对试管强效固定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固定在一固定板上,所述容置组件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壳腔,且所述壳腔具有一个向上的壳腔开口;填充体,所述填充体通过壳腔开口设置在壳腔内,且所述填充体的内部设置有一内腔,所述内腔具有一个向上的内腔开口,通过内腔开口使得内腔可容置一试管;以及上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主壳体的上端连接,并通过上盖使得填充体固定在壳腔内;其中,所述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阶梯面,所述填充体和所述阶梯面贴合接触,并通过阶梯面使得填充体固定在壳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阶梯面设置在所述壳腔的上端,并通过所述阶梯面使得壳腔的横截面积缩小。

作为优选,所述内腔的底部为一弧形,且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试管的底部对应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体为软质材料,可形变;其中,所述内腔的口径小于所述试管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体具体为海绵。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体上设置有空心部,所述空心部设置有多个,空心部在填充体内上下设置;其中,所述空心部内设置有条状的空槽,所述内腔相对于填充体竖向方向设置,空槽也相对于填充体竖向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空槽以圆周等间距逐层向外扩散的方式构建空心部。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体还包括:实心部,所述实心部为上下两个空心部之间的部分,且实心部为内窄外宽的结构,其中,所述实心部的形变能力弱于空心部的形变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部设置有两个,实心部设置有一个;其中,两个空心部上的空槽分别贯穿填充体的上端或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螺纹连接在主壳体上,且所述上盖的内侧面和所述填充体接触;其中,所述上盖的外沿的正向投影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外;所述主壳体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在固定板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的外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内腔的形式,整体大范围的贴合接触试管,并通过对主壳体的优化使得填充体和主壳体之间连接紧密,避免填充体相对于主壳体晃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卡环对试管的固定效果不能满足高频率摇晃的技术问题;达到对试管强效固定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内腔的尺寸,并利用空心部和实心部的交替设置,空心部形设置有空槽,使得本填充体的变量大大于一般的海绵体,便于试管置入内腔,起到导向和逐渐提高夹持力的作用,实心部处的形变量小,实心部类似于卡环,可以将试管强力的固定;且空心部的可形变量,有利于为实心部的强行形变提供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在整机上的主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固定板;2、容置组件;21、主壳体;211、螺纹部;22、上盖;23、填充体;231、内腔;232、空心部;233、实心部;234、凸起;3、试管;4、限位件;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通过在内腔231的形式,整体大范围的贴合接触试管3,并通过对主壳体21的优化使得填充体23和主壳体21之间连接紧密,避免填充体23相对于主壳体21晃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卡环对试管3的固定效果不能满足高频率摇晃的技术问题;达到对试管3强效固定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试管的容置组件,固定在一固定板1上,容置组件2包括:主壳体21、上盖22以及填充体23;其中,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阶梯面,填充体23和阶梯面贴合接触,并通过阶梯面使得填充体23固定在壳腔内。

主壳体21,为硬质材质,主壳体21内设置有壳腔,且壳腔具有一个向上的壳腔开口;阶梯面设置在壳腔的上端,并通过阶梯面使得壳腔的横截面积缩小。

填充体23,填充体23通过壳腔开口卡接或粘接设置在壳腔内,且填充体23的内部设置有一内腔231,内腔231表面设置有凸起234,避免试管3置入后的滑移,内腔231具有一个向上的内腔开口,通过内腔开口使得内腔231可容置一试管3;内腔231的底部为一弧形,且内腔231的底部和试管3的底部对应贴合。

具体来说,填充体23为软质材料,可形变,如采用海绵、发泡体;其中,内腔231的口径小于试管3的外径。填充体23上设置有空心部232和实心部233。

空心部232,空心部232设置有多个,空心部232在填充体23内上下设置;其中,空心部232内设置有条状的空槽,内腔231相对于填充体23竖向方向设置,空槽也相对于填充体23竖向方向设置,多个空槽以圆周等间距逐层向外扩散的方式构建空心部232。

实心部233,实心部233为上下两个空心部232之间的部分,且实心部233为内窄外宽的结构,其中,实心部233的形变能力弱于空心部232的形变能力。

具体来说,空心部232设置有两个,实心部233设置有一个;两个空心部232上的空槽分别贯穿填充体23的上端或下端,在试管3置入内腔231的过程中,利用空心部232和实心部233的交替设置,空心部232形设置有空槽,使得本填充体23的变量大大于一般的海绵体,便于试管3置入内腔231,起到导向和逐渐提高夹持力的作用,实心部233处的形变量小,实心部233类似于卡环,可以将试管3强力的固定;且空心部232的可形变量,有利于为实心部233的强行形变提供空间。

上盖22,上盖22螺纹连接在主壳体21上,便于上盖22的拆卸和更换,且上盖22的内侧面和填充体23接触;其中,上盖22的外沿的正向投影位于主壳体21的外;主壳体21上套设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作用在固定板1上,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22的外沿。上盖22遮蔽壳腔开口外沿的部分,使得位于壳腔内的填充体23被上盖22限制位置,保证填充体23在壳腔内位置固定的稳定。

工作原理:

通过优化容置组件2的结构,利用主壳体21和上盖22之间的配合,使得填充体23在壳腔内的位置固定;通过优化填充体23的结构,利用空心部232增大填充体23的形变能力,使得空心部232可以大面积贴合试管3,保护试管3;实心部233在空心部232的对比下,形变能力减弱,使得实心部233成为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卡箍,对试管3起到硬性限位的作用。

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内腔的形式,整体大范围的贴合接触试管,并通过对主壳体的优化使得填充体和主壳体之间连接紧密,避免填充体相对于主壳体晃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卡环对试管的固定效果不能满足高频率摇晃的技术问题;达到对试管强效固定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内腔的尺寸,并利用空心部和实心部的交替设置,空心部形设置有空槽,使得本填充体的变量大大于一般的海绵体,便于试管置入内腔,起到导向和逐渐提高夹持力的作用,实心部处的形变量小,实心部类似于卡环,可以将试管强力的固定;且空心部的可形变量,有利于为实心部的强行形变提供空间。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