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3561发布日期:2020-10-09 18:2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属于电动滚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滚筒中添加润滑油,能够减少运行的摩擦,这不仅能减少在机器运行时的阻力,改善运行的效率,还能减少运行的噪音等等。电动滚筒润滑系统保养关键是按时更换机油或清理机油内杂质。目前的电动滚筒没有机油过滤器或者机油过滤器为内置,没有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需要按时更换机油,费事费力,并且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机油过滤器为内置的电动滚筒,更换维护滤芯相对困难,增加了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以解决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包括筒体、左支座、右支座和接线盒,左支座和右支座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接线盒设置在左支座的一侧,筒体两侧分别设有左端盖和右端盖,筒体内设有电机,电机两端分别设有左法兰和右法兰,左法兰穿过左端盖与左支座连接,右法兰穿过右端盖与右支座连接,右支座上设有透明护罩,透明护罩内设有滤芯过滤器,滤芯过滤器通过进油管与筒体内腔连通,电机顶部设有集油箱,集油箱依次通过右导油管、出油管与滤芯过滤器连通,筒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刮油板,电机的输出轴依次通过笤轮、齿轮、齿轮轴与筒体上的内齿圈连接。

优选的,左法兰通过轴承与左端盖连接,在左端盖上设有通盖,通盖设置在轴承外侧,通盖可以保护轴承。

优选的,右法兰通过轴承与右端盖连接,在右端盖上设有通盖,通盖设置在轴承外侧,通盖可以保护轴承。

优选的,集油箱上设有左导油管,左导油管一端与集油箱连通,左导油管另一端设置在左法兰上方,集油箱内的机油沿左导油管流到左法兰上方,对左法兰附近的部件起到润滑降温作用。

优选的,右导油管一端与集油箱连通,右导油管另一端设置在右法兰上方,出油管与右导油管的中段连通,集油箱内的机油进入右导油管,一部分沿右导油管流到右法兰上方,对右法兰附近的部件起到润滑降温作用,另一部分机油进入出油管流向滤芯过滤器。

工作原理及过程:

电动滚筒运行时,刮油板随筒体转动,刮油板带动机油至集油箱上方时,机油流进集油箱,集油箱内机油一部分溢出对电机进行冷却,一部分沿左导油管流到左法兰上方,对左法兰附近部件进行润滑、冷却,另一部分机油进入右导油管,右导油管内机油分两路,一路进入出油管,流向滤芯过滤器,过滤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管流回筒体内腔,右导油管内另一路机油流向右法兰上方,对右法兰附近部件进行润滑、冷却,如此循环往复,机油内的残渣过滤至滤芯过滤器,可按时清洗、更换滤芯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严谨、合理,集油箱内机油即可对筒体内部件起到润滑、冷却的作用,同时可以沿出油管进入滤芯过滤器进行过滤,保持机油内杂质含量在较低状态,滤芯过滤器为外置,更换、维护方便快捷,滤芯过滤器外为透明护罩,可以方便观察滤芯过滤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线盒;2、左支座;3、轴承;4、左端盖;5、左导油管;6、集油箱;7、刮油板;8、筒体;9、右导油管;10、右端盖;11、通盖;12、出油管;13、透明护罩;14、滤芯过滤器;15、进油管;16、右支座;17、右法兰;18、齿轮轴;19、内齿圈;20、笤轮;21、齿轮;22、电机;23、左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包括筒体8、左支座2、右支座16和接线盒1,左支座2和右支座16分别设置在筒体8两端,接线盒1设置在左支座2的一侧,筒体8两侧分别设有左端盖4和右端盖10,筒体8内设有电机22,电机22两端分别设有左法兰23和右法兰17,左法兰23穿过左端盖4与左支座2连接,右法兰17穿过右端盖10与右支座16连接,右支座16上设有透明护罩13,透明护罩13内设有滤芯过滤器14,滤芯过滤器14通过进油管15与筒体8内腔连通,电机22顶部设有集油箱6,集油箱6依次通过右导油管9、出油管12与滤芯过滤器14连通,筒体8内壁上设有若干刮油板7,电机22的输出轴依次通过笤轮20、齿轮21、齿轮轴18与筒体8上的内齿圈19连接。

左法兰23通过轴承3与左端盖4连接,在左端盖4上设有通盖11,通盖11设置在轴承3外侧,通盖11可以保护轴承3。

右法兰17通过轴承3与右端盖10连接,在右端盖10上设有通盖11,通盖11设置在轴承3外侧,通盖11可以保护轴承3。

集油箱6上设有左导油管5,左导油管5一端与集油箱6连通,左导油管5另一端设置在左法兰23上方,集油箱6内的机油沿左导油管5流到左法兰23上方,对左法兰23附近的部件起到润滑降温作用。

右导油管9一端与集油箱6连通,右导油管9另一端设置在右法兰17上方,出油管12与右导油管9的中段连通,集油箱6内的机油进入右导油管9,一部分沿右导油管9流到右法兰17上方,对右法兰17附近的部件起到润滑降温作用,另一部分机油进入出油管12流向滤芯过滤器14。

电动滚筒运行时,刮油板7随筒体8转动,刮油板7带动机油至集油箱6上方时,机油流进集油箱6,集油箱6内机油一部分溢出对电机22进行冷却,一部分沿左导油管5流到左法兰23上方,对左法兰23附近部件进行润滑、冷却,另一部分机油进入右导油管9,右导油管9内机油分两路,一路进入出油管12,流向滤芯过滤器14,过滤后的机油通过进油管15流回筒体8内腔,右导油管9内另一路机油流向右法兰17上方,对右法兰17附近部件进行润滑、冷却,如此循环往复,机油内的残渣过滤至滤芯过滤器14,可按时清洗、更换滤芯过滤器14。

本实用新型设计严谨、合理,集油箱6内机油即可对筒体8内部件起到润滑、冷却的作用,同时可以沿出油管12进入滤芯过滤器14进行过滤,保持机油内杂质含量在较低状态,滤芯过滤器14为外置,更换、维护方便快捷,滤芯过滤器14外为透明护罩13,可以方便观察滤芯过滤器14状态。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包括筒体(8)、左支座(2)、右支座(16)和接线盒(1),左支座(2)和右支座(16)分别设置在筒体(8)两端,接线盒(1)设置在左支座(2)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8)两侧分别设有左端盖(4)和右端盖(10),筒体(8)内设有电机(22),电机(22)两端分别设有左法兰(23)和右法兰(17),左法兰(23)穿过左端盖(4)与左支座(2)连接,右法兰(17)穿过右端盖(10)与右支座(16)连接,右支座(16)上设有透明护罩(13),透明护罩(13)内设有滤芯过滤器(14),滤芯过滤器(14)通过进油管(15)与筒体(8)内腔连通,电机(22)顶部设有集油箱(6),集油箱(6)依次通过右导油管(9)、出油管(12)与滤芯过滤器(14)连通,筒体(8)内壁上设有若干刮油板(7),电机(22)的输出轴依次通过笤轮(20)、齿轮(21)、齿轮轴(18)与筒体(8)上的内齿圈(1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法兰(23)通过轴承(3)与左端盖(4)连接,在左端盖(4)上设有通盖(11),通盖(11)设置在轴承(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法兰(17)通过轴承(3)与右端盖(10)连接,在右端盖(10)上设有通盖(11),通盖(11)设置在轴承(3)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箱(6)上设有左导油管(5),左导油管(5)一端与集油箱(6)连通,左导油管(5)另一端设置在左法兰(23)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导油管(9)一端与集油箱(6)连通,右导油管(9)另一端设置在右法兰(17)上方,出油管(12)与右导油管(9)的中段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外置机油过滤器的电动滚筒,包括筒体、左支座、右支座和接线盒,左支座和右支座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接线盒设置在左支座的一侧,右支座上设有透明护罩,透明护罩内设有滤芯过滤器,滤芯过滤器通过进油管与筒体内腔连通,筒体内设有电机,电机顶部设有集油箱,集油箱依次通过右导油管、出油管与滤芯过滤器连通,筒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刮油板。本实用新型设计严谨、合理,集油箱内机油即可对筒体内部件起到润滑、冷却的作用,同时可以沿出油管进入滤芯过滤器进行过滤,保持机油内杂质含量在较低状态,滤芯过滤器为外置,更换、维护方便快捷,滤芯过滤器外为透明护罩,可以方便观察滤芯过滤器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刘庚勇;孙丰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欧汉特电动滚筒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