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体、组装体的使用方法、涂敷装置、涂敷装置的使用方法、补给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41045发布日期:2021-06-18 20: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组装体、组装体的使用方法、涂敷装置、涂敷装置的使用方法、补给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组装体、组装体的使用方法、包含组装体的涂敷装置、涂敷装置的使用方法及补给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工业机械等各种机械的制造工序中,在涂敷润滑脂、粘接剂、密封剂等粘性材料时,利用了从分配器的喷嘴喷出一定量的粘性材料来向规定部位涂敷的装置。上述粘性材料由于相对于装置内的管路的流通阻力大,因此通过活塞或柱塞等对粘性材料进行加压而将其在管路中压出。

在上述那样通过活塞、柱塞等将粘性材料压出的情况下,在箱变空时需要使活塞等从箱退后,没有效率。针对这样的问题,公开了准备主箱和缓冲箱且在对主箱内的粘性材料进行加压的活塞上设置与缓冲箱连通的连通路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3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对粘性材料的流通及隔断进行切换的开闭阀,但对于开闭阀的详细结构并未进行记载。本发明人针对能够在主箱等第一容器与缓冲箱等第二容器之间根据情况对粘性材料的流通及隔断进行切换的相当于开闭阀的组装体进行了研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主箱(第一容器)与缓冲箱(第二容器)之间进行粘性材料的流通及隔断的切换的组装体、组装体的使用方法、包含上述组装体的涂敷装置及涂敷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组装体被在具有第一加压构件和第二容器的涂敷装置中使用。第一加压构件构成为能够对贮存在第一容器中的粘性材料进行加压。第二容器构成为贮存上述材料且能够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相对地接近或分离。第一加压构件具备能够与第二容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和能够供贮存在第一容器中的材料向第二容器流通的第一流路。第二容器具备第二抵接部和第二流路。第二抵接部构成为能够与第一抵接部抵接。第二流路设置于第二抵接部,在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抵接时与第一流路隔断,且在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分离时与第一流路连通。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包含上述组装体的使用方法、具备上述组装体的涂敷装置以及涂敷装置的使用方法。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包含补给材料的方法,其中,在使用能够对贮存在第二容器中的材料进行加压的第二加压构件将贮存在第二容器中的材料向能够将贮存在第一容器及第二容器中的材料喷出的喷出部供给的期间,向第一容器补给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图1的涂敷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从下方观察构成组装体的第二容器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容器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组装体及涂敷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使第二容器与第一加压构件分离而使材料从第一容器通过第二容器向分配器(喷出部)流通时的图。

图7是表示使第二容器与第一加压构件抵接而隔断了材料从第一容器向第二容器的流通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在第二容器与第一加压构件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加压构件使第二容器的材料向分配器流通时的图。

图9是表示向第一容器填充材料后使第一加压构件与第二容器分离而使第一容器的材料通过第二容器向分配器流通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00和构成组装体的第一加压构件20及第二容器30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在说明涂敷装置100时,图示出正交坐标系和圆柱坐标系。将与载置涂敷装置100的载置面m平行的方向设为平面方向xy。另外,将涂敷装置100的高度方向设为高度方向z。另外,在说明构成涂敷装置100的构件时,将径向设为径向r,将周向、角度方向或旋转方向设为周向θ。

本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00在机动车、工业机械等机械的制造工序及保养等中将润滑脂、粘接剂、fipg(就地成型垫圈)等液状垫圈、密封剂、其他的粘性材料向对象物涂敷时使用。

本实施方式中的粘性材料的粘度优选为20~1000pa·s的范围。另外,粘性材料的触变比优选为1.0~5的范围。另外,上述粘性材料也可以是采用湿气固化、热固化、光固化等树脂的固化形态的材料。另外,上述粘性材料可以为硅酮、环氧、(甲基)丙烯酸等的树脂。

如图1、2所示,涂敷装置100具有第一容器10、第一加压构件20、第二容器30、第二加压构件40、泵50、第一驱动部60、第二驱动部70、第三驱动部80和分配器90(相当于喷出部)。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加压构件20与第二容器30组合而成的构件称为组装体a。第一容器10有时被称作主箱,第一加压构件20有时被称作主活塞。第二容器30有时被称作副箱或缓冲箱,第二加压构件40有时被称作缓冲活塞。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第一容器)

如图2所示,第一容器10具备贮存粘性材料s的贮存空间11,构成为半封闭空间。第一容器10构成为能够供后述的加压部21在高度方向z上向贮存空间11内插入,且贮存空间11构成为在加压部21位于向第一容器10的上方分离的位置时不成为密闭状态。第一容器10可以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载置在基板b等板状构件上或者与基板b一体地构成。第一容器10的容量是任意的,能够根据使用条件等适当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构成为能够对收容粘性材料s的18~20升左右的合成树脂制等的袋进行收容的桶这种程度的大小。但是,贮存空间11的容量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容量。粘性材料s可以直接向在加压部21位于从第一容器10向上方分离的位置时未密闭的第一容器10注入,也可以按收纳有粘性材料s的袋来收纳于第一容器10并将袋的上部等敞开。第一容器10在本实施方式中俯视观察时形成为成为大致正圆形状的筒形状。但是,只要能够收容规定量的粘性材料s,则具体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第一容器除了上述以外的形状,也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时不为正圆的圆形状,还可以由多边形的多面体构成。

(第一加压构件)

第一加压构件20构成为能够对贮存在第一容器10中的粘性材料s进行加压。如图2、6等所示,第一加压构件20具备加压部21、垂直部22、第一抵接部23、第一流路24、外壁25、第三抵接部26和排出部2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图示,在图2中省略了排出部27。

加压部21在将第一加压构件20配置于(安装于)第一容器10时形成在第一容器10侧。加压部21由与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相同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圆形状)构成,以便能够向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进入。加压部21构成为能够在贮存空间11中相对于第一容器10滑动。加压部21可以在与第一容器10的交界处设置o型环等密封构件,以便对贮存空间11液密性地进行加压。加压部21在内部空间设置有供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流通至第二容器30的第一流路24的一部分。

第一加压构件20以能够使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向第二容器30流通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容器10与第二容器30之间。第一容器10、第一加压构件20、第二容器30、第二加压构件40及泵50在设置状态下沿着高度方向z排列配置。

垂直部22与加压部21相连地形成。垂直部22以沿着粘性材料s的流动方向延伸的方式构成。垂直部22与加压部21同样,在内部空间设置有供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流通至第二容器30的第一流路24的一部分。

第一抵接部23构成为能够与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抵接。第一抵接部23与垂直部22相连地形成。第一抵接部23与加压部21等同样,在内部空间设置有供粘性材料s在第一加压构件20中从第一容器10流通至第二容器30的第一流路24。第一抵接部23以像与垂直部22相比截面积逐渐增加的倾斜部那样倾斜构成。第一抵接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像圆锥台的侧面那样截面形状随着从垂直部22沿高度方向z离开而变大。

第一流路24构成为能够使贮存在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中的粘性材料s向第二容器30流通。第一流路24如上所述那样以设置于加压部21、垂直部22及第一抵接部23的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

外壁25在内部设置有供用于使第二容器30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20移动的加压介质流通的空间。如图2等所示,外壁25形成为与第一抵接部23相连。另外,如图5~9所示,外壁25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第一驱动部60的供给端口61、62连接。

第三抵接部26作为限制第二容器30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来构成。如图2所示,第三抵接部26构成为在外壁25上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根据第三抵接部26的间隔来规定第二容器30的移动范围。第三抵接部26只要能够限制第二容器30的移动范围,则具体的个数等并不限定于图2、6等所示的个数。

排出部27构成为在向第一容器10填充粘性材料s时能够将空气等从配置在第一容器10内的粘性材料s中排出。排出部27具备排出上述空气等的阀结构。对于排出部27而言,在将第一加压构件20的加压部21载置到填充于第一容器10的粘性材料s上且开始第一容器10的加压之前将阀打开,由此排出配置在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中的粘性材料s所含的空气等。

(第二容器)

第二容器30构成为贮存粘性材料s,且能够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地接近或分离。如图2所示,第二容器30具备贮存空间31、第二抵接部32、第二流路33和第四抵接部34。第一加压构件20和第二容器30构成为在将涂敷装置100载置到相当于水平面的载置面m的状态下能够沿着相当于垂直方向的高度方向z接近或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贮存空间11也被称作第一空间,贮存空间31也被称作第二空间。

第二容器30以至少一部分能够收容于由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外壁25及第三抵接部26形成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形成为外侧面与第一抵接部23、外壁25及第三抵接部26的内表面抵接。第二容器30以能够收容第二加压构件4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为半封闭空间。贮存空间31作为由构成第二容器30的壁面包围的内部空间来构成。

第二抵接部32构成为能够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抵接。第二抵接部32在将涂敷装置100载置于载置面m的状态下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同样,如在贮存空间31的高度方向z上随着从第一加压构件20远离而截面变大的倾斜部那样相对于载置面m倾斜地构成。第二容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筒那样的旋转体形状,第二流路33在第二抵接部32上如图4所示那样沿着周向θ设置有多个。但是,只要能够供来自第一容器10的粘性材料s通过第二流路33向泵50侧流通,则第二流路33的形状、个数、配置形态、配置间隔等并不限定于图4。

第二流路33设置于第二抵接部32。第二流路33在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抵接时与第一流路24隔断,且在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分离时与第一流路24连通。如图3、4所示,第二流路33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沿着第二抵接部32的周向θ设有多个分别呈圆形状的截面的流路。但是,只要能够在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分离时使规定量的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向第二容器30流通,则第二流路33的截面形状、个数、配置形态等并不限定于图3、4。

如图7、8所示,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通过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抵接来隔断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的第一流路24向第二容器30的第二流路33的流通。

与此相反,如图6、9所示,通过使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分离,由此粘性材料s在分离的第二抵接部32与第一抵接部23之间的第一流路24中流通。由此,粘性材料s能够从第一流路24向第二流路33流通,进而流入贮存空间31。这样,能够通过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的抵接及分离来切换来自第一容器10的粘性材料s向第二容器30侧的流通及隔断。即,构成组装体a的第一加压构件20和第二容器30通过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的抵接及分离而在从第一容器10向第二容器30的流路中承担着阀那样的作用。

如图6所示,第四抵接部34构成为能够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三抵接部26抵接。第四抵接部34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三抵接部26对应而在高度方向z上设置有多个。通过相邻的第四抵接部34的间隔来规定第二容器30的移动范围。

(第二加压构件)

第二加压构件40构成为能够对贮存在第二容器30中的粘性材料s进行加压。第二加压构件40上设置有能够使后述的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中的粘性材料向泵50及分配器90等的下游流通的流通口(省略图示)。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加压部21同样,第二加压构件40构成为在与第二容器30的交界处设置密封构件而能够在贮存空间31中液密性地滑动。如图7、8所示,第二加压构件40构成为,通过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来将贮存在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中的粘性材料s朝向位于下游的泵50及分配器90压出而使其流通。

(泵)

泵50使来自第二容器30的粘性材料s朝向分配器90流通。泵50具备将来自第二容器30的粘性材料s吸入的吸入口(省略图示)、泵室(省略图示)和喷出口(省略图示)。泵50只要能够将从吸入口吸引来的粘性材料s从喷出口朝向分配器90喷出,则具体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泵50可以适用齿轮泵、柱塞泵、螺杆泵、活塞泵等。

(第一驱动部)

第一驱动部60对第二容器30施加使该第二容器30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地接近或分离的驱动力。如图6~9所示,第一驱动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空气压的供给端口61、62。供给端口61在第一加压构件20的外壁25上连接于下侧。供给端口62在第一加压构件20的外壁25上连接于上侧。第一驱动部60构成为通过将空气的供给目的地选择为供给端口61、62中的任一个来使第一加压构件20与第二容器30的相对位置变化。

即,若从第一驱动部60向供给端口61供给空气,则第二容器30受到向高度方向z上的上方移动的推力而上升。由此,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成为分离的状态。其结果是,贮存在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中的粘性材料s能够通过第一流路24及第二流路33向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流通。

相反,若从第一驱动部60向供给端口62供给空气,则第二容器30被施加与上述相反地向下方移动的推力而使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抵接。由此,贮存在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中的粘性材料s成为无法向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流通的状态。

第一驱动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为,通过切换空气压的供给目的地来使第二容器30移动。但是,只要能够使第一加压构件20与第二容器30的相对位置变化,则第一驱动部6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液压使两者的位置关系变化或者电磁式地(通过电磁阀)切换两者的位置关系。

(第二驱动部)

第二驱动部70使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于第一容器10相对地移动。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部70具备固定杆71和能够伸缩的工作杆72。第二驱动部70的固定杆71设置于载置面m。第二驱动部70的工作杆72相对于固定杆71安装成能够移动。另外,工作杆72与安装泵50以及和第一加压构件20连接的第三驱动部80的上部安装部f连接。由此,第二驱动部70经由上部安装部f及第三驱动部80对第一加压构件20施加使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于第一容器10相对地移动的驱动力。

(第三驱动部)

第三驱动部80使第二加压构件40相对于第二容器30相对地移动。如图2所示,第三驱动部80具备固定杆81和工作杆82。固定杆81与上部安装部f连接。工作杆82相对于固定杆81安装成能够移动。另外,工作杆82与第一加压构件20连接。由此,第三驱动部80通过第一加压构件20向第二容器30施加使第二容器30相对于第二加压构件40相对地移动的驱动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部70及第三驱动部80与第一驱动部60同样,构成为通过空气压来驱动工作杆,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液压进行工作杆的驱动或电磁性地进行工作杆的驱动。

(分配器)

分配器90与泵50的喷出口连接。分配器90将贮存在第一容器10及第二容器30中且从泵50喷出的粘性材料s向规定的位置喷出。分配器90上设置有调整从泵50送来的粘性材料s的进出的阀。

(使用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0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00的使用例的流程图。对涂敷装置100的使用例进行概述,通过第一驱动部60使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分离(s4)。然后,使贮存在第一容器10中的粘性材料s向第二容器30移动而从分配器90喷出(s5)。在第一容器10的粘性材料s变没时使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抵接(s10)来将填充在第二容器30中的粘性材料s从分配器90喷出(s11)。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使第二驱动部70工作来使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于第一容器10向上方移动而进行分离(上升)(s1)。当第一加压构件20成为没有覆盖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的状态时,向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注入粘性材料s,通过第二驱动部70使第一加压构件20从上侧下降来接近第一容器10而使贮存空间11成为封闭空间(s2)。

接着,使第三驱动部80工作来使第二加压构件40向上方移动,从而成为能够向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贮存粘性材料s的状态(s3)。然后,使第一驱动部60工作来将空气向供给端口61供给,如图6所示,成为将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分离的状态(s4)。

在该状态下使第二驱动部70工作来使第一加压构件20下降,使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减小来进行加压(s5)。在此,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如图6所示那样分离。因此,粘性材料s能够通过第一流路24进入到第二容器30的第二流路33。由此,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通过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流路24及第二容器30的第二流路33而向贮存空间31流入。流入到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中的粘性材料s成为能够被泵50吸引而从分配器90喷出的状态。

当使用第一加压构件20喷出的粘性材料s达到了规定的要求量时(在s6中为是),通过第二驱动部70使第一加压构件20的移动停止来结束粘性材料s的喷出(s7)。

若粘性材料s的喷出量未达到要求量(在s6中为否)且贮存空间11的粘性材料s不为空或者不是无法从贮存空间11喷出的程度地接近为空(在s8中为否),则继续通过第一加压构件20进行粘性材料s的喷出(s5)。

在粘性材料s的喷出量未达到要求量(在s6中为否)且贮存空间11的粘性材料s为空或者是无法从贮存空间11喷出的程度地接近为空时(在s8中为是),停止第二驱动部70的工作。由此,第一加压构件20的移动停止(s9)。然后,使第一驱动部60工作来将空气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供给端口62,使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抵接(s10)。由此,停止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向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的供给。

在使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抵接之后立刻通过第三驱动部80使第二加压构件40以下降的方式移动(s11)。由此,能够在从第一容器10中断粘性材料s的供给之后无时间空隙地成为能够从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向分配器90喷出粘性材料s的状态。

当使用第二加压构件40喷出的来自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的粘性材料s达到了要求量时(在s12中为是),通过第三驱动部80使第二加压构件40的移动停止来结束喷出(s7)。

在没有通过使用了第二加压构件40的来自第二容器30的粘性材料s的喷出而使喷出量达到要求量的情况下(在s12中为否),一边使用第二加压构件40使粘性材料s喷出,一边使第一加压构件20以从第一容器10分离的方式移动(s13)。然后,向成为空或者难以喷出的程度地接近为空的状态的第一容器10的未密闭的状态的贮存空间11注入(补给)粘性材料s(s14)。

之后,如上所述那样通过第三驱动部80使第二加压构件40以相对于第二容器30分离的方式移动(s3),通过第一驱动部60使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分离(s4)。然后,通过第二驱动部70使第一加压构件20动作来将粘性材料s从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通过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向分配器90供给(s5)。当粘性材料s的喷出量达到了要求量时(在s6中为是),通过第二驱动部70使第一加压构件20的移动停止来停止粘性材料s的喷出(s7)。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00的组装体a具有第一加压构件20和第二容器30。第一加压构件20构成为能够对贮存在第一容器10中的粘性材料s进行加压。第二容器30构成为贮存粘性材料s且能够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地接近或分离。第一加压构件20具备能够与第二容器30抵接的第一抵接部23和能够供贮存在第一容器10中的粘性材料s向第二容器30流通的第一流路24。第二容器30具备第二抵接部32和第二流路33。第二抵接部32设置成能够与第一抵接部23抵接。第二流路33在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抵接时与第一流路24隔断,且在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分离时与第一流路24连通。

这样,通过在第二容器30设置第二流路33且使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容器30的第二抵接部32接近或分离,由此能够使组装体a具有作为阀的功能。由此,能够使用组装体a在第一容器10与第二容器30之间进行粘性材料s的流通及隔断的切换。另外,通过将组装体a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由此与另行搭载阀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涂敷装置100的紧凑化。

另外,第一加压构件20和第二容器30构成为在将涂敷装置100载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能够沿着作为垂直方向的高度方向z接近或分离。因此,即便使第二容器30动作,也无需在水平方向上确保第二容器30的移动空间,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省空间化。

另外,第一抵接部23和第二抵接部32构成为在将涂敷装置100载置后的状态下相对于涂敷装置100的载置面m倾斜。由此,能够将所需的空间向相当于垂直方向的高度方向z及平面方向xy分散,从而有效地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第二流路33在第二抵接部32上设置有多个。由此,能够使从第一加压构件20流通的粘性材料s有效地向分配器90等下游侧流通。

另外,在组装体的使用方法中,通过使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抵接来隔断粘性材料s从第一流路24向第二流路33的流通。并且,通过使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分离来使粘性材料s从第一流路24向第二流路33流通。能够通过这样的第一抵接部23与第二抵接部32的抵接及分离的操作来简便地实施粘性材料s的流通及隔断。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100具有使第二容器30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地接近或分离的第一驱动部60和能够喷出贮存在第一容器10及第二容器30中的粘性材料s的分配器90。由此,能够在涂敷装置100中实现第一加压构件20与第二容器30的接近或分离,作为涂敷装置100而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涂敷装置100还具有能够对贮存在第二容器30中的粘性材料s进行加压的第二加压构件40。因此,即便在难以从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供给粘性材料s的情况下,也能够从第二容器30的贮存空间31供给粘性材料s。

另外,涂敷装置100具备使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于第一容器10相对地移动的第二驱动部70和使第二加压构件40相对于第二容器30相对地移动的第三驱动部80。由此,能够从第一容器10和第二容器30这多个供给源供给粘性材料s,即便向第一容器10注入粘性材料s中也能够从第二容器30供给粘性材料s。

另外,在涂敷装置100的使用中,构成为通过第一驱动部60使第二容器30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20相对地分离,来使贮存在第一容器10中的粘性材料s向第二容器30移动而从分配器90喷出。这样,能够通过第二容器30相对于第一加压构件20的移动来使组装体a具有作为阀的功能,能够实现涂敷装置100的省空间化。

另外,在上述涂敷装置100的使用方法中,构成为在使用第二加压构件40将贮存在第二容器30中的粘性材料s向分配器90供给的期间,向第一容器10注入粘性材料s。由此,即便在第一容器10的贮存空间11中暂时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了粘性材料s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无法向分配器90供给粘性材料s的时滞或者使该时滞几乎接近于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技术方案中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中,说明了第一加压构件20的第一流路24具备随着从第一容器10侧朝向第二容器30而截面积变化的部位和截面固定的部位。然而,第一加压构件20的流路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可以仅由截面变化的部位构成。另外,在上述中,对涂敷装置100具有泵50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若从第一容器10至分配器90的流路长度比较短,则不具备泵50的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11月1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214040号,并将其公开内容通过参考而作为整体引入。

符号说明:

10第一容器,

20第一加压构件,

23第一抵接部,

24第一流路,

30第二容器,

32第二抵接部,

33第二流路,

40第二加压构件,

60第一驱动部,

70第二驱动部,

80第三驱动部,

90分配器(喷出部),

100涂敷装置,

a组装体,

m载置面,

s粘性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