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眼液无菌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6145发布日期:2020-05-29 13:33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眼液无菌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滴眼液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滴眼液无菌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滴眼液(眼药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对于许多眼病,眼药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疗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用眼的时间越来越多,比如长时间看电脑、玩手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等,很容易患视觉疲劳症和干眼症。这两种病症都以眼睛干涩不适为主要表现,于是很多人将眼药水变成了日常“必备药品”。

现有的混悬滴眼液一般是由原料、辅料和激素等不溶药物混合而成的,用于治疗眼睛局部的疾病。目前,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均会在各自的罐体内进行搅拌并进行杀菌处理,然后三者将通入到同一混液罐内混合均匀,最后由灌装机进行装瓶。

但是,混液罐内配液的搅拌通常是由电机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转动而完成的,若要将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混合均匀,则需要搅拌杆和搅拌叶旋转搅拌较长的时间,降低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滴眼液无菌生产设备,提高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滴眼液无菌生产设备,包括原料罐、辅料罐、药罐和混液罐,原料罐、辅料罐和药罐上均设有连通于混液罐的支管,混液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混液罐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主搅拌杆、设于主搅拌杆侧壁上的搅拌件和用于驱动主搅拌杆旋转的驱动组件;主搅拌杆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旋腔,主搅拌杆的侧部设有连通于第一螺旋腔的喷射口,主搅拌杆的顶部开设有连通于第一螺旋腔的第一开口;三组支管上连通有同一主管,主管转动连通于第一开口;第一螺旋腔内设有混液组件,混液组件包括若干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转动轴、若干周向固定在对应转动轴上的转动叶片和若干促使配液冲刷转动叶片并带动转动轴旋转的导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罐、辅料罐和药罐内的配液将通过对应的支管进入到主管内,再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到第一螺旋腔内,此时配液将在第一螺旋腔内螺旋下降,且驱动组件将带动主搅拌杆旋转,使得配液在第一螺旋腔内实现了第一次晃动混匀;在配液螺旋下降的过程中,导流板将提供导向作用使得配液冲刷至转动叶片上,此时转动轴将被带动转动,并促使转动叶片不断地搅拌配液,从而实现了配液的第二次搅拌混匀。

然后第一螺旋腔内的配液将从喷射口喷射到混液罐的内壁上,配液与混液罐内壁的碰撞将进一步加快配液的混匀;随后配液将沿混液罐的内壁流动至混液罐底部,驱动组件将驱动主搅拌杆旋转,使得搅拌件能够对配液进行第三次搅拌混匀。配液在输送至混液罐内部的过程中就进行了晃动混匀、搅拌混匀和碰撞混匀,故本设备大大缩短了配液的混匀时间,从而提高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件为固定在主搅拌杆上的副搅拌杆,副搅拌杆的内部设有第二螺旋腔,第二螺旋腔贯穿于副搅拌杆远离于主搅拌杆的一端;副搅拌杆朝向主搅拌杆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连通于第二螺旋腔和喷射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旋腔内的配液将通过喷射口和第二开口进入到第二螺旋腔内,因副搅拌杆被主搅拌杆和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故配液既在第二螺旋腔内做螺旋运动,又绕主搅拌杆做周向运动,实现了配液的再次晃动混匀,从而进一步缩短了配液的混匀时间,提高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螺旋腔内也设有混液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液在第二螺旋腔内做螺旋运动时,混液组件内的转动叶片将对配液进行不断地搅拌,从而实现了对配液的再次搅拌混匀,进一步缩短了配液的混匀时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搅拌杆在主搅拌杆上共设有两组并均呈倾斜设置,两组副搅拌杆远离于主搅拌杆的一端均朝向混液罐内壁的同一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两组第二螺旋腔内喷出的配液将喷射到混液罐内壁的同一位置,故这两股配液将冲撞到一起并混成一团,从而提高了配液的混匀效果,缩短了配液的混匀时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液罐内设有连接于两组副搅拌杆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将两组副搅拌杆相连,使得两组副搅拌杆成为一个整体,故副搅拌杆将不易弯折,从而保证了从两组第二螺旋腔腔内喷射出的配液能够喷射到混液罐内壁的同一位置。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组件带动主搅拌杆和副搅拌杆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和搅拌叶片均将对配液进行搅匀,从而提高了对配液的搅拌效果,进一步缩短了配液的搅匀时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液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螺旋腔内的螺旋杆、用于支撑螺旋杆并促使螺旋杆的侧壁与第一螺旋腔的腔壁呈间隔设置的支撑件,螺旋杆的螺距与第一螺旋腔的螺距相同,第一螺旋腔贯穿于主搅拌杆的底部;所有转动轴均转动连接于螺旋杆,所有导流板均固定在螺旋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转动轴和导流板均安装在螺旋杆上,而螺旋杆能够从第一螺旋腔的底部旋出,故便于工人对损坏的转动轴、转动叶片和导流板进行更换,且便于转动轴、转动叶片和导流板的安装;因支撑件促使螺旋杆的侧壁与第一螺旋腔的腔壁呈间隔设置,故转动叶片将能够在第一螺旋腔内转动,且配液将能够在第一螺旋腔内螺旋下降并混合均匀。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件呈筒状设置并嵌紧在第一螺旋腔内,支撑件的内壁与螺旋杆的侧壁呈间隔设置,且支撑件上设有固定在螺旋杆上的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支撑件嵌紧在第一螺旋腔内并通过支撑杆连接于螺旋杆,故使得螺旋杆不易在第一螺旋腔内晃动,从而保证了转动叶片始终能够在螺旋杆侧壁与第一螺旋腔腔壁之间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滴眼液的生产工艺,提高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滴眼液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适量的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并分别放入到对应的罐体内进行搅拌;

s2、对原料和辅料进行杂质过滤并做杀菌处理,同时,对不溶药物进行杀菌处理;

s3、将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通入到混液罐(4)内进行均匀搅拌;

s4、对搅拌完成的混液进行灌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搅拌装置和混液组件的设置,使得配液在输送至混液罐内部的过程中就进行了晃动混匀、搅拌混匀和碰撞混匀,故本设备大大缩短了配液的混匀时间,从而提高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

2.副搅拌杆的设置,实现了配液的再次晃动混匀,从而进一步缩短了配液的混匀时间,提高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

3.螺旋杆和支撑件的设置,使得螺旋杆能够从第一螺旋腔的底部旋出,故便于工人对损坏的转动轴、转动叶片和导流板进行更换,且便于转动轴、转动叶片和导流板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表示混液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表示混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表示副搅拌杆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表示驱动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原料罐;2、辅料罐;3、药罐;31、支管;4、混液罐;41、主管;5、搅拌装置;51、主搅拌杆;511、第一开口;512、第一螺旋腔;513、喷射口;52、混液组件;521、螺旋杆;522、转动轴;523、转动叶片;524、导流板;525、支撑件;526、支撑杆;53、副搅拌杆;531、第二开口;532、第二螺旋腔;54、驱动组件;541、从动齿轮;542、主动齿轮;543、电机;544、轴承;55、连接杆;56、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滴眼液无菌生产设备,包括原料罐1、辅料罐2、药罐3和混液罐4,在本实施例中,药管内存放的是不溶药物,即粒径在10μm左右的粉末;原料罐1、辅料罐2和药罐3上均固定连通有支管31,三组支管31上连通有同一主管41。

如图2所示,混液罐4内设有搅拌装置5,搅拌装置5包括转动连接于混液罐4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主搅拌杆51;主搅拌杆5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511,主管41转动连通于第一开口511,使得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能够通过主管41流入到第一开口511内。

如图2所示,主搅拌杆51的内部设有第一螺旋腔512,第一螺旋腔512连通于第一开口511。当第一开口511的配液流入到第一螺旋腔512内后,配液将螺旋下降,实现了第一次晃动混匀。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螺旋腔512内设有混液组件52,混液组件52包括位于第一螺旋腔512内的螺旋杆521,螺旋杆521的侧壁与第一螺旋腔512的腔壁呈间隔设置;螺旋杆521上固定有若干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转动轴522,所有转动轴522上均周向固定有若干转动叶片523;且螺旋杆521上固定有若干导流板524,每组导流板524均呈倾斜设置并位于对应转动轴522的斜上方。当配液在第一螺旋腔512内螺旋下降的过程中,导流板524将提供导向作用使得配液冲刷至转动叶片523上,此时转动轴522将被带动转动,并促使转动叶片523不断地搅拌配液,从而实现了配液的第二次搅拌混匀。

如图2所示,螺旋杆521的螺距与第一螺旋腔512的螺距相同,第一螺旋腔512贯穿于主搅拌杆51的底部,故螺旋杆521能够从第一螺旋腔512的底部旋出,从而便于工人对损坏的转动轴522、转动叶片523和导流板524进行更换,且便于转动轴522、转动叶片523和导流板524的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螺旋杆521上固定有若干支撑件525,所有支撑件525均呈筒状设置并嵌紧在第一螺旋腔512内;支撑件525的内壁与螺旋杆521的侧壁呈间隔设置,且支撑件525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固定在螺旋杆521侧壁上的支撑杆526。支撑件525和支撑杆526使得螺旋杆521不易在第一螺旋腔512内晃动,从而保证了转动叶片523始终能够在螺旋杆521侧壁与第一螺旋腔512腔壁之间正常旋转。

如图2所示,主搅拌杆51的下部侧壁上设有两组连通于第一螺旋腔512的喷射口513,故第一螺旋腔512内的配液将从喷射口513喷出;两组喷射口513处均设有搅拌件,两组搅拌件均为固定在主搅拌杆51上的副搅拌杆53,副搅拌杆53朝向主搅拌杆51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开口531,第二开口531连通于喷射口513,故喷射口513的配液将流入到第二开口531内。

如图2所示,副搅拌杆53的内部设有第二螺旋腔532,第二螺旋腔532连通于第二开口531,故第二开口531内的配液将进入到第二螺旋腔532内做螺旋运动,实现了配液的第三次晃动混匀。

如图2所示,第二螺旋腔532内也设有混液组件52,第二螺旋腔532内的混液组件52与第二螺旋腔532的连接关系和第一螺旋腔512内的混液组件52与第一螺旋腔512的连接关系相同,故当配液在第二螺旋腔532内做螺旋运动时,混液组件52内的转动叶片523将对配液进行不断地搅拌,从而实现了对配液的第四次搅拌混匀。

如图2所示,第二螺旋腔532贯穿于副搅拌杆53远离于主搅拌杆51的一端,使得第二螺旋腔532内的配液能够喷出到混液罐4内;两组副搅拌杆53均呈倾斜设置,且两组副搅拌杆53远离于主搅拌杆51的一端均朝向混液罐4内壁的同一位置,故从两组第二螺旋腔532内喷出的配液将冲撞到一起并混成一团,从而实现了对配液的第五次碰撞混匀。

如图2和图5所示,混液罐4上设有驱动组件54,驱动组件54包括从动齿轮541、固定齿轮和电机543,从动齿轮541固定套设在主搅拌杆51外,固定齿轮啮合于从动齿轮541并固定套设在电机543的输出轴外,电机543固定在混液罐4的顶部。故当电机543带动主动齿轮542旋转时,从动齿轮541将带动主搅拌杆51转动,使得第一螺旋腔512和第二螺旋腔532内的配液晃动,从而提高了对配液的混匀效果;当配液流动至混液罐4底部后,主搅拌杆51和副搅拌杆53将对配液进行第六次搅拌混匀。

如图5所示,主搅拌杆51的顶端固定有轴承544,主管41固定嵌设在轴承544内,使得主管41不易从第一开口511内脱离。

如图4所示,混液罐4内设有两组均固定连接于两组副搅拌杆53的连接杆55,使得副搅拌杆53不易弯折;两组连接杆55上均固定有若干搅拌叶片56,故当驱动组件54带动主搅拌杆51和副搅拌杆53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杆55和搅拌叶片56均将对配液进行搅匀,从而提高了对配液的搅拌效果,进一步缩短了配液的搅匀时间。

如图2所示,混液罐4的下部呈倒圆台状设置,位于下侧的副搅拌杆53与混液罐4的下部内壁平行,故使得副搅拌杆53能够对混液罐4底部的配液进行充分搅拌。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将先通过支管31、主管41和第一开口511流入到第一螺旋腔512内,并在第一螺旋腔512内螺旋下降;且在主动齿轮542和从动齿轮541的配合下,电机543将带动主搅拌杆51旋转,使得第一螺旋腔512内的配液在螺旋下降的同时还不断地晃动,实现了配液的第一次晃动混匀。

当配液在第一螺旋腔512内螺旋下降的过程中,导流板524将提供导向作用使得配液冲刷至转动叶片523上,此时转动轴522将被带动转动,并促使转动叶片523不断地搅拌配液,从而实现了配液的第二次搅拌混匀。

然后第一螺旋腔512内的配液将通过喷射孔和第二开口531进入到第二螺旋腔532内,随后配液将进入到第二螺旋腔532内做螺旋运动,副搅拌杆53将被主搅拌杆51带动转动,使得第二螺旋腔532内的配液发生晃动,实现了配液的第三次晃动混匀;当配液在第二螺旋腔532内做螺旋运动时,配液将冲刷到第二螺旋腔532内的转动叶片523,故第二螺旋腔532内的转动轴522将发生转动并促使转动叶片523对配液进行不断地搅拌,从而实现了对配液的第四次搅拌混匀。

之后两组第二螺旋腔532内喷出的配液将喷射到混液罐4内壁的同一位置,故这两股配液将冲撞到一起并混成一团,从而实现了对配液的第五次碰撞混匀;接着,配液将流动至混液罐4的底部,主搅拌杆51将带动副搅拌杆53、连接杆55和搅拌叶片56对配液进行搅匀,从而实现了对配液的第六次搅拌混匀。

因第一次混匀至第五次混匀均是在配液的输送过程中进行的,且第一次混匀至第五次混匀的混匀效果高于旋转搅拌的效果,故本设备大大缩短了配液的混匀时间,从而提高了滴眼液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一种滴眼液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适量的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并分别放入到对应的罐体内进行搅拌;

s2、通过0.8μm的滤芯对原料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原料通入到灭菌罐内进行加热杀菌并冷却,同时,对辅料进行湿热杀菌,并对不溶药物进行干热杀菌;

s3、将杀菌完成的原料、辅料和不溶药物通入到混液罐4内进行搅匀处理;

s4、对搅拌完成的混液进行灌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