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18730发布日期:2020-06-30 20: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稳定剂及中和剂;所述吸附稳定剂为活化蛭石和助剂,所述的助剂为木质素磺酸钙、硅藻土、膨胀珍珠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中和剂为酸中和剂或碱中和剂,酸中和剂为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中的至少一种,碱中和剂为柠檬酸、硼酸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蛭石,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蛭石原矿石破碎至直径10~25mm厚度0.5~2mm的片状,自然风干;

2)将风干后的蛭石铺平送入隧道窑,层厚不大于10mm,隧道窑分成三带,分别为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温度分别为80~100℃、850~900℃、50~80℃,三带占窑总长度的15~20%、60~70%、15~20%,蛭石在三带的停留时间分别为10~20s、45~90s、10~20s;

3)冷却后的活化蛭石破碎至粒径0.5~3mm,即得活化蛭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稳定剂为80~90%活化蛭石及10~20%助剂;预处理添加剂含80~99%吸附稳定剂以及1%~20%中和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剂均为0.5~2.5mm的无定形颗粒。

5.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挖装袋时向固废、污染土及底泥中添加1~12%的预处理添加剂,混合均匀后装袋装车运输至水泥窑进行协同处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ph值加入不同的中和剂,如ph值小于5,加入含1%~20%酸中和剂的预处理添加剂;如ph值大于10,加入含1%~20%碱中和剂的预处理添加剂,使处理后的ph值在5~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含水率加入固废、污染土及底泥重量1~12%的预处理添加剂;如含水率在40%以上,加入8~12%预处理添加剂,含水率在25~40%加入3~8%预处理添加剂;加入预处理添加剂拌匀后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自身含水率应不大于25%,且尽可能降低异味挥发,不影响装袋运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如现场预处理无法达到水泥窑入窑标准,应在水泥厂的密闭预处理设施中破碎、研磨、添加钙质和其他校正原料并搅拌均匀。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预处理添加剂,采用核心原料为天然层状硅酸盐矿物蛭石,在活化后体积会迅速膨胀数倍至数十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并视固废、污染土及底泥性质添加适量石灰石、大理石或白云石中和酸性物质,或添加适量柠檬酸或硼酸作为碱性物质的中和剂。添加剂施工时不产生扬尘,改善了施工环境,控制固废及污染土的水分,吸附重金属和有机物,抑制有机物挥发,中和酸碱性,起到稳定固废、污染土及底泥的作用,防治开挖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满足装袋运输及入窑标准,掺入后不影响水泥熟料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琰;朱科成;王书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长三角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