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断冲压式生物法废气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4977发布日期:2020-08-14 16:5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断冲压式生物法废气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间断冲压式生物法废气处理器。



背景技术:

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其中生物法废气处理技术属近年来发展中的新技术,依靠其生物量大,且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可控制,因此是废气处理照中效率很高的反应处理方式。

生物法处理设备要求其采用的生物填料有足够的比表面积和足够的空隙和通道,既能有利于活性微生物附着生长,又能便于脱落的老化生物膜通过填料间隙流走。

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将待处理气体通入生物填料进行过滤,但用于废气处理的生物填料为了通入的气体与其充分接触,其孔隙率较低,这样导致单位时间内的进气量降低,从而影响化工废气的处理效率;此外,在废气处理过程中若没有及时对生物填料进行营养液的补给,往往会造成微生物老化死亡,同样会影响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不利于化工废气处理的稳定进行。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间断冲压式生物法废气处理器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断冲压式生物法废气处理器,通过在处理箱内设置间断性下压的冲压板,一方面有效实现对导入至处理箱内的废气进行下压推动,易于对流经滤床填料的废气一个推力,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废气流经滤床填料处地进气量,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下压过程中的冲压板持续对挤压板推动时,可压迫滴加箱内的营养液从多个雾化喷头喷出,以便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对滤床填料进行营养液的及时供给,有效避免滤床填料内的微生物因营养不良而老化死亡。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间断冲压式生物法废气处理器,包括处理箱和固定安装于处理箱两侧处的进气管,一对所述进气管的底端均通过进气口与处理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气口位置对应的滤床框架,所述滤床框架内填充有滤床填料,所述滤床填料的下方设有生物滤膜,所述处理箱的底端部设有位于生物滤膜下方的排气管,所述处理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靠近顶端部转动插设有转动轴,所述驱动箱的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贯穿驱动箱并通过联动机构与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贯穿驱动箱并固定连接有分别与一对进气管内部相连通的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位于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风风叶,一对所述靠近进气口的一端内部安装有气体单向阀,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驱动箱靠近底端内部贯穿设有与凸轮位置对应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底端贯穿处理箱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有与处理箱内壁密封衔接的冲压板,所述冲压板的顶端通过多个第一压缩弹簧与处理箱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滴药装置,所述冲压板的底端两侧分别与一对滴药装置的顶端相抵设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滤床框架包括固定搭设于处理箱内部的下框架,所述下框架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嵌设框,所述下框架的顶端固定插设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嵌设框插设的嵌设板,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均为倒v型结构,上框架与下框架均为金属泡沫所构成的多孔隙网状框架,易于两者之间的滤床填料附着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箱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一对所述竖板靠近底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套设进气管的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电机驱动端以及转动轴侧壁上的传动齿,一对所述传动齿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通过电机与联动机构的配合,实现转动轴两端的一对联动轴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联动轴另一端的引风风叶转动,引风风叶转动后利于将导入至进气管内的废气通过进气管抽入至处理箱内。

进一步的,一对所述联动轴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分别贯穿一对竖板并延伸至一对进气管内部,一对所述联动轴分别与一对竖板内壁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与冲压板顶端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端依次贯穿处理箱、驱动箱并固定连接有与凸轮底端相抵设置的凸盘,所述驱动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推动杆进行导向的导向板,凸轮的一端设置凸出结构,凸轮在转动过程中其凸出部分与凸盘相抵后以实现将凸盘向下带动挤压,以实现凸盘下端的冲压板下压,当凸轮的凸出部分与凸盘相脱离时,凸盘在多个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与冲压板缓慢向上复位,便可实现冲压板的间断性下推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滴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处理箱内部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设有加药腔,所述处理箱的外端贯穿插设有与加药腔相连通的滴加管,所述滴加管内安装有液体单向阀,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安装有多个与加药腔相连通的雾化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腔内活动密封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一对所述限位条的底端通过多个第二压缩弹簧与滴加箱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滴加箱位于进气口的上方,通过滴加管向固定板的加药腔内的引入营养液,营养液通过挤压板随冲压板的下压会通过多个雾化喷头均匀喷出,从而实现对滤床填料内的微生物进行营养供给。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在处理箱内设置间断性下压的冲压板,一方面有效实现对导入至处理箱内的废气进行下压推动,易于对流经滤床填料的废气一个推力,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废气流经滤床填料处地进气量,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下压过程中的冲压板持续对挤压板推动时,可压迫滴加箱内的营养液从多个雾化喷头喷出,以便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对滤床填料进行营养液的及时供给,有效避免滤床填料内的微生物因营养不良而老化死亡。

(2)滤床框架包括固定搭设于处理箱内部的下框架,下框架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嵌设框,下框架的顶端固定插设有上框架,上框架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嵌设框插设的嵌设板,上框架与下框架均为倒v型结构,上框架与下框架均为金属泡沫所构成的多孔隙网状框架,易于两者之间的滤床填料附着生长。

(3)通过电机与联动机构的配合,实现转动轴两端的一对联动轴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联动轴另一端的引风风叶转动,引风风叶转动后利于将导入至进气管内的废气通过进气管抽入至处理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滤床框架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滤床框架被拆分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驱动箱与处理箱结合处的部分内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驱动箱处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滴药装置处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处理箱、2进气管、201进气口、202气体单向阀、3滤床框架、301上框架、302下框架、303嵌设板、304嵌设框、4滤床填料、5生物滤膜、6排气管、7驱动箱、8凸轮、9转动轴、10电机、11联动轴、12引风风叶、13推动杆、14导向板、15凸盘、16冲压板、17第一压缩弹簧、18联动机构、19竖板、20固定板、21滴加箱、22挤压板、23滴加管、231液体单向阀、24雾化喷头、25第二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间断冲压式生物法废气处理器,包括处理箱1和固定安装于处理箱1两侧处的进气管2,处理箱1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9,一对竖板19靠近底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套设进气管2的固定板20,一对进气管2的底端均通过进气口201与处理箱1的内部相连通,处理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进气口201位置对应的滤床框架3,滤床框架3内填充有滤床填料4,滤床框架3包括固定搭设于处理箱1内部的下框架302,下框架302的顶端部固定连接有嵌设框304,下框架302的顶端固定插设有上框架301,上框架301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嵌设框304插设的嵌设板303,上框架301与下框架302均为倒v型结构,倒v型结构易于扩大框架整体填充面积,上框架301与下框架302均为金属泡沫所构成的多孔隙网状框架,易于两者之间的滤床填料4附着生长。

滤床填料4的下方设有生物滤膜5,处理箱1的底端部设有位于生物滤膜5下方的排气管6,通过进气管2抽入至1内的废气依次通过滤床填料4以及生物滤膜,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6排出,而生物滤膜5不仅起到二次的废气过滤作用,还易于对向下脱落的老化生物滤床填料起到承载作用,易于技术人员的定期收集清洁。

请参阅图2和图5-6,处理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箱7,驱动箱7靠近顶端部转动插设有转动轴9,驱动箱7的外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驱动端贯穿驱动箱7并通过联动机构18与转动轴9传动连接,转动轴9的两端贯穿驱动箱7并固定连接有分别与一对进气管2内部相连通的联动轴11,联动轴11位于进气管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风风叶12,联动机构18包括转动连接于电机10驱动端以及转动轴9侧壁上的传动齿,一对传动齿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通过电机10与联动机构18的配合,实现转动轴9两端的一对联动轴11同步转动,从而实现联动轴11另一端的引风风叶12转动,转动的联动轴11与引风风叶12的配合结构充当现有技术中的引风机,引风风叶12转动后利于将导入至进气管2内的废气通过进气管2抽入至处理箱1内。

而一对联动轴11远离转动轴9的一端分别贯穿一对竖板19并延伸至一对进气管2内部,一对联动轴11分别与一对竖板19内壁活动连接,一对竖板19的设置还分别对一对联动轴11起到支撑、限位作用,易于提高引风风叶12的工作稳固性。

请参阅图2和图5-6,一对进气管2靠近进气口201的一端内部安装有气体单向阀202,转动轴9的中部贯穿固定连接有凸轮8,驱动箱7靠近底端内部贯穿设有与凸轮8位置对应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底端贯穿处理箱1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有与处理箱1内壁密封衔接的冲压板16,冲压板16的顶端通过多个第一压缩弹簧17与处理箱1内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压缩弹簧17在非受力情况下能够通过其形变能力进行复位。

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与冲压板16顶端的推动杆13,推动杆13的顶端依次贯穿处理箱1、驱动箱7并固定连接有与凸轮8底端相抵设置的凸盘15,驱动箱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推动杆13进行导向的导向板14,凸轮8的一端设置凸出结构,凸轮8在转动过程中其凸出部分与凸盘15相抵后以实现将凸盘15向下带动挤压,以实现凸盘15下端的冲压板16下压,当凸轮8的凸出部分与凸盘15相脱离时,凸盘15在多个第一压缩弹簧17的作用下与冲压板16缓慢向上复位,便可实现冲压板16的间断性下推运动。

请参阅图2和图6,处理箱1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滴药装置,冲压板16的底端两侧分别与一对滴药装置的顶端相抵设设置。

具体的,滴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处理箱1内部上的固定板20,固定板20内设有加药腔,处理箱1的外端贯穿插设有与加药腔相连通的滴加管23,滴加管23内安装有液体单向阀231,固定板20的底端安装有多个与加药腔相连通的雾化喷头24,加药腔内活动密封连接有挤压板22,挤压板22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一对限位条的底端通过多个第二压缩弹簧25与滴加箱21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滴加箱21位于进气口201的上方,技术人员通过滴加管23向固定板20的加药腔内的引入营养液,营养液通过挤压板22随冲压板16的下压会通过多个雾化喷头24均匀喷出,从而实现对滤床填料4内的微生物进行营养供给,在冲压板16向上复位后,挤压板22在第二压缩弹簧25的形变能力下进行向上复位,同理,由于设置了液体单向阀231,在挤压板22下压后不会造成营养液从滴加管23溢出。

本发明中的废气处理器在进行使用时,首先技术人员通过向一对进气管2内导入待处理的废气,废气通过进气管2底端的进气口201导入至处理箱1内,废气通过滤床框架3内的滤床填料4进行过滤吸附处理,最后流经生物滤膜5并随排气管6排出;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废气引入的过程中,启动电机10,电机10通过18带动转动轴9转动,转动轴9通过一对联动轴11带动一对引风风叶12进行转动,引风风叶12的旋转将导入的废气通过进气管2抽入处理箱1内,此外,转动轴9转动带动凸轮8进行转动,由于凸轮8的特殊结构,在凸轮8转动的过程中其凸出部位运动相抵于推动杆13上端的凸盘15上,从而将推动杆13带动冲压板16向下运动,当凸轮8凸出面脱离凸盘15后,凸盘15在多个第一压缩弹簧17的作用下与冲压板16缓慢向上复位,便可实现冲压板16的间断性下推运动,冲压板16向下运动后对其底部的气体起到一定的冲压推动作用,易于对流经滤床填料4的废气一个推力,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废气流经滤床填料4处地进气量,有效提高处理效率,而进气管2底端部安装有气体单向阀202,故冲压板16向下推动时,废气不会向进气管2内回流,流通进气管2的废气源源不断且单向导入至处理箱1内;

同时,技术人员可通过滴加管23向滴加箱21内间断性的导入滤床填料4所需要的营养液,当滴加箱21内的加药腔内存留有一定量的营养液时,冲压板16下压后会将挤压板22向下挤压,挤压板22下压后会压迫加药腔内的营养液通过多个雾化喷头24喷出,以便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对滤床填料4进行营养液的及时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挤压板22顶端设置一定厚度的海绵垫,以利于冲压板16对挤压板22向下挤压时提供一个缓冲空间,一方面当加药腔内的营养液量过多时,有效避免下压力过大而造成对加药腔过大的压迫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多次的下压来实现加药腔内的营养液完全喷出。

本发明中出现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