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5194发布日期:2020-10-17 02:1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气体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种工业锅炉、炉窑均通过以煤为主的燃料燃烧进行工作,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含有二氧化硫和烟尘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酸雨,雾霾天气等。随着国家以及民众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污染废气的排放标准及其执行的力度都越来越严格,在众多的湿法脱硫装置中,喷淋塔系统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面临新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gb13223-2011),将会有一大批的喷淋塔脱硫装置难以满足要求。

如申请号:cn201410143036.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雾喷淋脱硫塔,塔身的上部设有除雾器,烟气出口位于除雾器的上方;塔身中部设有喷淋级和喷雾级,所述喷淋级设有多个向下喷洒的喷头,喷雾级侧面的塔壁分布有多个侧向喷洒的雾化喷嘴,所述喷雾级中设有汇流除雾挡板,根据喷淋级和喷雾级上下顺序不同,挡板结构设置也不相同;塔身的底部为浆液区,位于喷淋级和喷雾级之下。本发明的设计方案灵活利用汇流除雾烟气挡板,有效地结合了喷淋工艺和喷雾工艺技术,对脱硫塔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塔体能够有效克服目前脱硫塔单一采用喷淋或喷雾技术时脱硫效率低下的问题,满足较高标准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且本发明方案简易,容易实施,适合推广使用或对现有喷淋塔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工业废气喷淋净化装置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现有装置在往往都是通过电机驱动喷淋架进行旋转以实现旋转喷淋的,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水压驱动喷淋架进行自动旋转;再者是,现有装置的喷淋架在旋转过程中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辅助实现喷雾的进一步扩散,且不能够联动实现其余喷淋结构的补差喷淋。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装置在往往都是通过电机驱动喷淋架进行旋转以实现旋转喷淋的,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水压驱动喷淋架进行自动旋转;再者是,现有装置的喷淋架在旋转过程中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辅助实现喷雾的进一步扩散,且不能够联动实现其余喷淋结构的补差喷淋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座结构,且固定座结构上安装有一个第一喷淋结构;所述桶体内壁上安装有传动结构,且传动结构上安装有第二喷淋结构;所述桶体包括凸起,所述桶体内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且驱动水管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接触;所述凸起为半圆柱状结构,且当驱动水管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接触时水柱呈扩散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结构包括转动座a、固定杆a和固定杆b,所述转动座a为圆环状结构,且转动座a外壁左侧位置焊接有一根固定杆a,并且固定杆a与桶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a外壁右侧位置焊接有一根固定杆b,且固定杆b与桶体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结构包括进水管、连接座a、喷管a、喷头a和驱动水管,所述进水管转动连接在转动座a上,且进水管上焊接有一个连接座a;所述连接座a外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六根喷管a,且进水管、连接座a以及喷管a相互连通;每根喷管a上均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六个喷头a,且其中一根所述喷管a上焊接有驱动水管;所述驱动水管呈倾斜状设置,且当驱动水管喷水时水柱与桶体内壁接触,且此时第一喷淋结构呈转动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a安装在喷管a外壁底端面,且喷头a喷出的射流在转动过程中与固定杆a以及固定杆b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a和固定杆b均为三角柱形结构,且固定杆a和固定杆b呈环形阵列状安装,所述喷头a喷出的水雾与固定杆a以及固定杆b上的斜面接触,且固定杆a和固定杆b共同组成了第一喷淋结构的辅助旋转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结构还包括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焊接在进水管的尾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转动座b和锥齿轮b,所述转动座b焊接在桶体内壁上,且转动座b上转动连接有一个锥齿轮b,所述锥齿轮b与锥齿轮a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淋结构包括水管、连接座b、喷管b和喷头b,所述水管转动连接在转动座b上,且水管上焊接有一个连接座b;所述连接座b外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六根喷管b,且每根喷管b外壁均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六个喷头b;所述喷头b安装在喷管b外壁上方位置,且喷头b与喷头a的位置相互交叉。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淋结构还包括锥齿轮c、连接管和叶片,所述锥齿轮c焊接在水管上,且水管和进水管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并且水管上还呈矩形阵列状焊接有叶片;所述锥齿轮c与锥齿轮b相互啮合,且锥齿轮a、转动座b、锥齿轮b和锥齿轮c共同组成了进水管与水管的同步反向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改进了喷淋结构,通过改进可实现喷淋结构的自动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能够与其他结构配合实现喷洒范围的扩大,具体如下:第一,因连接座a外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六根喷管a,且进水管、连接座a以及喷管a相互连通;每根喷管a上均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六个喷头a,且其中一根喷管a上焊接有驱动水管;驱动水管呈倾斜状设置,且当驱动水管喷水时水柱与桶体内壁接触,且此时第一喷淋结构呈转动状态,从而实现了第一喷淋结构的旋转喷洒;第二,因喷头a安装在喷管a外壁底端面,且喷头a喷出的射流在转动过程中与固定杆a以及固定杆b接触,从而增强了喷头a喷出的射流的扩散效果;第三,因固定杆a和固定杆b均为三角柱形结构,且固定杆a和固定杆b呈环形阵列状安装,喷头a喷出的水雾与固定杆a以及固定杆b上的斜面接触,且固定杆a和固定杆b共同组成了第一喷淋结构的辅助旋转驱动结构;第四,因桶体内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且驱动水管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接触,从而增强了驱动水管喷射出水柱与桶体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了第一喷淋结构的转动效率;第五,因凸起为半圆柱状结构,且当驱动水管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接触时水柱呈扩散状,从而可增强气体与水的接触效率,且半圆柱状结构的凸起可提高气体扩散范围。

通过第一喷淋结构、传动结构和第二喷淋结构之间的配合设置,第一,因喷头b安装在喷管b外壁上方位置,且喷头b与喷头a的位置相互交叉,从而一方面六个喷头b可补充六个喷头a的间隙位置,另一方面,喷头a和喷头b喷洒出的水雾可相互接触,从而提高了水雾浓度;第二,因锥齿轮c与锥齿轮b相互啮合,且锥齿轮a、转动座b、锥齿轮b和锥齿轮c共同组成了进水管与水管的同步反向转动结构,从而实现了第一喷淋结构和第二喷淋结构的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实现了喷头a和喷头b喷出水雾的反向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桶体剖开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固定座结构和第一喷淋结构的轴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喷淋结构和第喷淋结构的主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9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桶体;101、凸起;2、固定座结构;201、转动座a;202、固定杆a;203、固定杆b;3、第一喷淋结构;301、进水管;302、连接座a;303、喷管a;304、喷头a;305、驱动水管;306、锥齿轮a;4、传动结构;401、转动座b;402、锥齿轮b;5、第二喷淋结构;501、水管;502、连接座b;503、喷管b;504、喷头b;505、锥齿轮c;506、连接管;507、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压推动式工业废气环保深层过滤液体喷淋净化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座结构2,且固定座结构2上安装有一个第一喷淋结构3;桶体1内壁上安装有传动结构4,且传动结构4上安装有第二喷淋结构5;参考如图,桶体1包括凸起101,桶体1内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101,且驱动水管305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101接触,从而增强了驱动水管305喷射出水柱与桶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了第一喷淋结构3的转动效率;参考如图2和图3,凸起101为半圆柱状结构,且当驱动水管305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101接触时水柱呈扩散状,从而可增强气体与水的接触效率,且半圆柱状结构的凸起101可提高气体扩散范围。

参考如图2,固定座结构2包括转动座a201、固定杆a202和固定杆b203,转动座a201为圆环状结构,且转动座a201外壁左侧位置焊接有一根固定杆a202,并且固定杆a202与桶体1内壁固定连接;转动座a201外壁右侧位置焊接有一根固定杆b203,且固定杆b203与桶体1内壁固定连接。

参考如图2图6和图7,第一喷淋结构3包括进水管301、连接座a302、喷管a303、喷头a304和驱动水管305,进水管301转动连接在转动座a201上,且进水管301上焊接有一个连接座a302;连接座a302外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六根喷管a303,且进水管301、连接座a302以及喷管a303相互连通;每根喷管a303上均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六个喷头a304,且其中一根喷管a303上焊接有驱动水管305;驱动水管305呈倾斜状设置,且当驱动水管305喷水时水柱与桶体1内壁接触,且此时第一喷淋结构3呈转动状态,从而实现了第一喷淋结构3的旋转喷洒。

参考如图2,喷头a304安装在喷管a303外壁底端面,且喷头a304喷出的射流在转动过程中与固定杆a202以及固定杆b203接触,从而增强了喷头a304喷出的射流的扩散效果。

参考如图8,固定杆a202和固定杆b203均为三角柱形结构,且固定杆a202和固定杆b203呈环形阵列状安装,喷头a304喷出的水雾与固定杆a202以及固定杆b203上的斜面接触,且固定杆a202和固定杆b203共同组成了第一喷淋结构3的辅助旋转驱动结构。

参考如图2和图4,第一喷淋结构3还包括锥齿轮a306,锥齿轮a306焊接在进水管301的尾端;传动结构4包括转动座b401和锥齿轮b402,转动座b401焊接在桶体1内壁上,且转动座b401上转动连接有一个锥齿轮b402,锥齿轮b402与锥齿轮a306相互啮合。

参考如图9,第二喷淋结构5包括水管501、连接座b502、喷管b503和喷头b504,水管501转动连接在转动座b401上,且水管501上焊接有一个连接座b502;连接座b502外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六根喷管b503,且每根喷管b503外壁均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六个喷头b504;喷头b504安装在喷管b503外壁上方位置,且喷头b504与喷头a304的位置相互交叉,从而一方面六个喷头b504可补充六个喷头a304的间隙位置,另一方面,喷头a304和喷头b504喷洒出的水雾可相互接触,从而提高了水雾浓度。

参考如图2,第二喷淋结构5还包括锥齿轮c505、连接管506和叶片507,锥齿轮c505焊接在水管501上,且水管501和进水管301通过连接管506相互连通,并且水管501上还呈矩形阵列状焊接有叶片507;锥齿轮c505与锥齿轮b402相互啮合,且锥齿轮a306、转动座b401、锥齿轮b402和锥齿轮c505共同组成了进水管301与水管501的同步反向转动结构,从而实现了第一喷淋结构3和第二喷淋结构5的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实现了喷头a304和喷头b504喷出水雾的反向混合。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使用时,当进水管301与连接管506连接时,第一,因连接座a302外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六根喷管a303,且进水管301、连接座a302以及喷管a303相互连通;每根喷管a303上均呈矩形阵列状安装有六个喷头a304,且其中一根喷管a303上焊接有驱动水管305;驱动水管305呈倾斜状设置,且当驱动水管305喷水时水柱与桶体1内壁接触,且此时第一喷淋结构3呈转动状态,从而实现了第一喷淋结构3的旋转喷洒;第二,因喷头a304安装在喷管a303外壁底端面,且喷头a304喷出的射流在转动过程中与固定杆a202以及固定杆b203接触,从而增强了喷头a304喷出的射流的扩散效果;第三,因固定杆a202和固定杆b203均为三角柱形结构,且固定杆a202和固定杆b203呈环形阵列状安装,喷头a304喷出的水雾与固定杆a202以及固定杆b203上的斜面接触,且固定杆a202和固定杆b203共同组成了第一喷淋结构3的辅助旋转驱动结构;第四,因桶体1内壁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101,且驱动水管305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101接触,从而增强了驱动水管305喷射出水柱与桶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了第一喷淋结构3的转动效率;第五,因凸起101为半圆柱状结构,且当驱动水管305喷射出的水柱与凸起101接触时水柱呈扩散状,从而可增强气体与水的接触效率,且半圆柱状结构的凸起101可提高气体扩散范围;第六,因喷头b504安装在喷管b503外壁上方位置,且喷头b504与喷头a304的位置相互交叉,从而一方面六个喷头b504可补充六个喷头a304的间隙位置,另一方面,喷头a304和喷头b504喷洒出的水雾可相互接触,从而提高了水雾浓度;第七,因锥齿轮c505与锥齿轮b402相互啮合,且锥齿轮a306、转动座b401、锥齿轮b402和锥齿轮c505共同组成了进水管301与水管501的同步反向转动结构,从而实现了第一喷淋结构3和第二喷淋结构5的同步反向转动,进而实现了喷头a304和喷头b504喷出水雾的反向混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