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科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7984发布日期:2020-09-23 01:2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科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医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呼吸科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越来越多,呼吸道疾病大多为传染性疾病,这就使得呼吸科传染病病房内的空气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病房内大多采用紫外线消毒灯、活性炭吸附装置和负氧离子发生器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但是,但是呼吸科传染病病房内的空气比较复杂,除了正常的细菌需要杀灭和净化外,还会带有传染病携带者的细菌,常规的空气净化装置是无法消灭的。

呼吸道疾病的有效的恢复手段是需要吸收新鲜的空气,但是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在医院的环境里,很难一致保持新鲜空气的吸入,而现在的很多净化装置让人无法感觉到空气净化的效率,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空气净化装置对于空气的吸收接触不够彻底,不能很好的吸收过滤空气,进而达不到有效的净化效果。

因此设计一种可以有效的提高空气的吸收效率,同时可以很好的对吸收的废气进行最大化的处理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科用净化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气体的多重过滤,同时可以有效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效果,提高净化效率。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下为溶液槽,溶液槽内灌装有吸收液,溶液槽的上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淋液板,所述的淋液板的最低位移处可浸没在吸收液中,淋液板的最高位移处置于吸收液的上方,淋液板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均布的淋液孔,淋液板的周边与箱体的内侧壁贴合布置,形成淋液板可在箱体内部稳定上下移动的结构,淋液板的四周边缘处设有竖向的护板,护板和淋液板共同形成上端开口的盒型结构,箱体内设有置于淋液板上方的筒体,筒体为前后水平放置且前后端面封闭中间为空腔的结构,筒体的一端固定在箱体的内侧壁上,筒体内安装有与筒体同轴布置的喷液管,喷液管的外缘上设有多个沿喷液管轴向布置的喷射单元,筒体的侧壁下部上开设有开口,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周均布的雾化孔,所述的箱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的最低点置于溶液槽内吸收液的液面上方,淋液板的位移最上方高于进气口的最高点,所述的箱体的内部顶壁上连接有吸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淋液板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凸块,箱体的内部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竖向凹槽,凸块嵌在凹槽内实现淋液板与箱体的连接,凸块与竖向凹槽的顶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淋液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位于吸收液面的上方,淋液板向下移动至浸没在吸收液中后,弹簧被拉伸。

优选的,所述的淋液板的前后两端面上开设有凹形空槽,淋液板向下浸没在吸收液内时,此时吸收液会通过凹形空槽部位快速的进入到淋液板与护板形成的盒型结构内部,避免由于淋液孔过小造成的淋液板向下移动时会受到液压力的作用,同时不便于吸收液进入淋液板的上部,无法达到很好的淋液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的后侧壁上设有驱动箱,所述的驱动箱内设有驱动电机,喷液管的后侧一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置于箱体的外部,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结构经转轴带动喷液管的转动,齿轮传动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齿轮组合形成不同的传动比,进而控制不同的喷液管的转速。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的内部设有置于淋液板与筒体之间的驱动轴,驱动轴上设有凸轮,凸轮的凸面外缘与淋液板的上端面接触,在弹簧的作用下,凸轮与淋液板始终保持接触状态,驱动轴的后侧一端置于箱体的外部并同样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实现一个驱动电机同时驱动喷液管以及驱动轴的效果,所述的驱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可通过凸轮推动淋液板在箱体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的凸轮置于淋液板的中心部位,通过在中心部位对淋液板施加推力,可以更好的实现淋液板的稳定上下移动,避免由于受力不均造成的卡阻现象。

优选的,所述的喷液管的前端贯穿筒体的前侧壁,喷液管的前端连接有吸液管,吸液管的下端连接有置于吸液槽内的泵体,吸液管通过淋液板上的凹形空槽部位穿过淋液板与泵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每个喷射单元包括多个圆周均布的喷头,雾化孔的直径小于喷头的喷出口直径,这样在喷头喷出吸收液后悔首先与筒体的内侧壁产生撞击,撞击后吸收液会产生雾化效果,并通过筒体上的雾化孔射出。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的顶壁为弧形结构,且弧形面上设有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的每个进气口内均设有一个过滤板,过滤板可以有效的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箱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下部设有与溶液槽连通的排液管,排液管可以对溶液槽内的液体进行更换排出。

优选的,所述的凸轮的近休止角大于远休止角,这样可以使液体在最高位移处停留较长时间,使吸收液的淋液状态更加彻底。

优选的,所述的进气口成外侧直径小于内侧直径的锥形结构,这样在吸收液流落在进气口位置时,也会在坡度的作用下流回箱体内部的溶液槽内。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气体的多重过滤,同时可以有效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效果,提高净化效率,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淋液板位于高处以及气体在装置内流向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淋液板浸没在吸收液中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俯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由附图1-6可知,本发明包括箱体1,所述的箱体1内下为溶液槽,溶液槽内灌装有吸收液2,溶液槽的上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淋液板3,所述的淋液板3的最低位移处可浸没在吸收液2中,淋液板3的最高位移处置于吸收液2的上方,淋液板3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均布的淋液孔4,淋液板3的周边与箱体1的内侧壁贴合布置,形成淋液板3可在箱体1内部稳定上下移动的结构,淋液板3的四周边缘处设有竖向的护板5,护板5和淋液板3共同形成上端开口的盒型结构,箱体1内设有置于淋液板3上方的筒体6,筒体6为前后水平放置且前后端面封闭中间为空腔的结构,筒体6的一端固定在箱体1的内侧壁上,筒体6内安装有与筒体6同轴布置的喷液管7,喷液管7的外缘上设有多个沿喷液管7轴向布置的喷射单元,筒体6的侧壁下部上开设有开口8,筒体6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周均布的雾化孔10,所述的箱体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口9,进气口9的最低点置于溶液槽内吸收液2的液面上方,淋液板3的位移最上方高于进气口9的最高点,所述的箱体1的内部顶壁上连接有吸气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淋液板3的上下移动以及淋液板3与箱体1之间的连接安装,所述的淋液板3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凸块,箱体1的内部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竖向凹槽,凸块嵌在凹槽内实现淋液板3与箱体1的连接,凸块与竖向凹槽的顶壁之间连接有弹簧11,淋液板3在弹簧11的作用下位于吸收液2面的上方,淋液板3向下移动至浸没在吸收液2中后,弹簧11被拉伸。

为了保证淋液板3与护板5形成的盒型结构内更容易使浸没在吸收液2中后储存吸收液2,所述的淋液板3的前后两端面上开设有凹形空槽12,淋液板3向下浸没在吸收液2内时,此时吸收液2会通过凹形空槽12部位快速的进入到淋液板3与护板5形成的盒型结构内部,避免由于淋液孔4过小造成的淋液板3向下移动时会受到液压力的作用,同时不便于吸收液2进入淋液板3的上部,无法达到很好的淋液效果。

为了实现喷液管7的转动,所述的箱体1的后侧壁上设有驱动箱,所述的驱动箱内设有驱动电机13,喷液管7的后侧一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置于箱体1的外部,驱动电机13通过齿轮传动结构经转轴带动喷液管7的转动,齿轮传动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齿轮组合形成不同的传动比,进而控制不同的喷液管7的转速。

为了实现淋液板3的上下移动,所述的箱体1的内部设有置于淋液板3与筒体6之间的驱动轴15,驱动轴15上设有凸轮14,凸轮14的凸面外缘与淋液板3的上端面接触,在弹簧11的作用下,凸轮14与淋液板3始终保持接触状态,驱动轴15的后侧一端置于箱体1的外部并同样通过驱动电机13驱动,实现一个驱动电机13同时驱动喷液管7以及驱动轴15的效果,所述的驱动轴15在转动过程中可通过凸轮14推动淋液板3在箱体1内部上下移动,所述的凸轮14置于淋液板3的中心部位,通过在中心部位对淋液板3施加推力,可以更好的实现淋液板3的稳定上下移动,避免由于受力不均造成的卡阻现象。

为了实现喷液管7内吸收液2的进入,所述的喷液管7的前端贯穿筒体6的前侧壁,喷液管7的前端连接有吸液管,吸液管的下端连接有置于吸液槽内的泵体16,吸液管通过淋液板3上的凹形空槽12部位穿过淋液板3与泵体16连接,这样通过泵体16可以源源不断的满足喷液管7的喷液需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喷液管7喷液后的雾化效果,所述的每个喷射单元包括多个圆周均布的喷头17,雾化孔10的直径小于喷头17的喷出口直径,这样在喷头17喷出吸收液2后悔首先与筒体6的内侧壁产生撞击,撞击后吸收液2会产生雾化效果,并通过筒体6上的雾化孔10射出,起到液体分散效果,可以有效的增大吸收液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及吸收效果,如图1所示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所述的箱体1的顶壁为弧形结构,且弧形面上设有过滤层,方便气体的流出,每个进气口9内均设有一个过滤板18,过滤板18可以有效的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箱体1内部。

所述的箱体1的侧壁下部设有与溶液槽连通的排液管,排液管可以对溶液槽内的液体进行更换排出。

为了使淋液板3在吸收液2的上方停留足够的时间,使淋液板3上进入的液体排出的更加彻底,所述的凸轮14的近休止角大于远休止角,这样可以使液体在最高位移处停留较长时间,使吸收液2的淋液状态更加彻底。

为了避免吸收液2经过进气口9的流出,所述的进气口9成外侧直径小于内侧直径的锥形结构,这样在吸收液2流落在进气口9位置时,也会在坡度的作用下流回箱体1内部的溶液槽内。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呼吸科内部需要进行空气净化的位置,在溶液槽内加入吸收液2,初始状态时,淋液板3位于吸收液2液面的上方,此时打开驱动电机13、吸气装置、泵体16开始工作,吸气装置会通过进气口9将气体吸入箱体1内部,由于进气口9部位设有过滤板18,会对空气进行杂质过滤,避免固体杂质进入内部,造成吸收液2失效过快,气体进入箱体1内部后,在自身的性质以及吸气装置的作用下向箱体1的上部流动,途径淋液板3,筒体6,过滤层后排出箱体1;在经过淋液板3时,由于淋液板3的端面上开设有淋液孔4,淋液板3在使用过程中可在驱动电机13带动的驱动轴15以及凸轮1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浸没在吸收液2中,吸收液2会通过淋液板3前后两端的凹形空槽12进入淋液板3的上方,并暂时存储在淋液板3与护板5形成盒型结构内,随着凸轮14的转动,淋液板3在弹簧1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当淋液板3脱离吸收液2后,此时淋液板3上方暂存的吸收液2会通过淋液板3端面上的淋液孔4流出,形成雨淋状的液体结构,同时由于凸轮14的近、远休止角不同设计,可以是淋液板3在高处停留较长时间,此时可以保证一次运动循环过程中吸收液2的彻底淋下,当气体进过淋液板3时,会在淋液的作用下与气体充分接触,达到很好的吸收效果;当气体穿过淋液板3后,此时到达淋液板3与筒体6之间,此时由于喷液管7会在驱动电机13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由于喷液管7的一端连接至泵体16,泵体16置于下方的吸收液2内,会将吸收液2吸入喷液管7内,并经过喷射单元喷出,喷射出的吸收液2在高速射出的过程中会与筒体6的内侧壁产生撞击,会激起水花,雾化等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加对空气的接触吸收净化效果,同时大部分的吸收液2会经过筒体6下方的开口8流出,并最终与淋液板3产生撞击,此时同样会激起水花,提高净化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计了可以上下移动的淋液板3,实现了可以储液以及淋液的效果,同时在筒体6和喷液管7的配合下可以很好的激起水花,雾化等,经过气体的多层次的净化吸收,可以很好的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此外本发明还通过设计了一个驱动装置可以同时控制喷液管7和凸轮14的转动,进而实现喷液管7和淋液板3的同时工作,整体结构很紧凑。

本发明通过高速水流产生的水花、雾化以及水流撞击产生的水花效果,可以很好的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净化效果良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