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

文档序号:29067459发布日期:2022-03-01 19:5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

1.本发明涉及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吸附剂的灌流器。


背景技术:

2.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是一种交联度很高,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吸附剂。与传统的吸附剂活性炭相比,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刚性的骨架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外,还具有可调控的孔径结构和容易再生循环的优势,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吸附剂,目前在血液灌流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化学分析、药物分离提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尤其在血液灌流领域,超高交联树脂展示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可通过吸附方式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因子,如尿毒症毒素、镇静催眠药物、除草农药等,在治疗肝、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药物中毒等疾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然而,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在生产和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血液灌流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主要采用大孔型低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氯甲基化及friedel-crafts后交联制得;其中,氯甲基化工艺中会使用有毒致癌的氯甲醚等化学物质,由于其强致癌性及低沸点易挥发性,对生产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且制备成本高昂,从而影响到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技术优化和改进;另外,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结构中还含有一定残余量的氯甲基,在血液灌流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残余的氯甲基会发生水解等副反应,导致ph值降低,存在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现有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主要针对中大分子型毒素,但对胆红素、is、pcs等蛋白结合类毒素、以及内毒素等带电性毒素等未具有很好的吸附清除效果。开发具有更高广谱性毒素吸附清除功能的新型树脂,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4.因而,研发一种避免使用氯甲醚为原料,制备工艺方法绿色环保、且性能可控、具有更高广谱性毒素吸附清除功能的新型超高交联吸附剂,对超高交联吸附剂行业的发展,及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血液灌流吸附剂树脂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吸附剂的灌流器,该吸附剂材料不使用氯甲醚为原料,制备工艺方法绿色环保、且结构与性能可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所述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主要利用聚苯乙烯基微球与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交联剂b、溶胀剂混合,在催化剂条件下交联反应得到;
8.所述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为:
[0009][0010]
其中,r1为*—ch3、*—ch2ch3、*—ch2ch2ch3、*—ch2ch2ch2ch3、*—ch(ch3)2的其中一种;
[0011]
r2为h,*—ch3、*—ch2ch3、*—och3、*—och2ch3、*—och(ch3)2、*—och2ch2ch2ch3的其中一种;
[0012]
r3为*—(ch2)n—*和的其中一种;其中n为0~18的整数,m为0~18的整数;
[0013]
r4为叔胺基团结构、仲胺基团结构、伯胺基团结构、吡啶基团结构、芳香胺基团结构、吡咯基团结构、咪唑基团结构、吗啉基团结构、嘧啶基团结构、萘啶基团结构、季铵盐基团结构的其中一种;
[0014]
其中,*代表共价连接的点;
[0015]
其中r4为叔胺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二甲氨基)乙醛缩二甲醛、二乙氨基乙醛缩二甲醇、1,1-二甲氧基-n,n-二甲基乙胺、4-二甲胺基丁醛缩二甲醇、二甲氨基乙醛缩二乙醇、4-二甲胺基丁醛缩二乙醇、4-二甲胺基丁醛缩二乙醇、二乙氨基乙醛缩二乙醇;
[0016]
其中r4为伯胺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4-氨基丁醛二甲缩醛、氨基乙醛缩二乙醇、2-氨基丙醛缩二甲醇、4-氨基丁醛缩二乙醇;
[0017]
其中r4为仲胺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n-甲氨基乙醛缩二甲醇、丁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甲氨基乙醛缩二甲醇、苯乙氨基乙醛缩二甲醇、n-苄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环十二烷基-2-氨基乙醛缩二乙醇;
[0018]
其中r4为咪唑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2-(二甲氧基甲基)-1h-咪唑、1-[4-(2,2-二甲氧基-乙氧基)-苯基]-1h-咪唑、5,6-二甲氧基苯并咪唑;
[0019]
其中r4为芳香胺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3-(二甲氧基甲基)苯胺;
[0020]
其中r4为吗啉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4-(2,2-二甲氧基乙基)吗啉;
[0021]
其中r4为嘧啶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4-(二甲氧甲基)嘧啶;
[0022]
其中r4为萘啶基团结构时,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优选为[1,8]萘啶-2-甲醛缩二甲醇;
[0023]
所述交联剂b为:
[0024][0024]
的至少一种;
[0025]
其中,r5为*—ch3、*—ch2ch3、*—ch2ch2ch3、*—ch2ch2ch2ch3、*—ch(ch3)2的其中一种;
[0026]
k为0~18的整数;
[0027]
r6为氢,*—ch3、*—ch2ch3、的其中一种;
[0028]
其中,*代表共价连接的点;
[0029]
所述的催化剂为lewis酸、质子酸的至少一种;
[0030]
所述的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为球形颗粒,粒径在0.01mm~3mm;所述的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10~3500m2/g;
[0031]
所述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的离子交换容量可控制为0.0001~5.0mmol/ml。
[0032]
本发明所述的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1)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基微球
[0034]
由苯乙烯类单体、致孔剂、油性引发剂组成油相,所述油相在由分散剂、分散助剂和水组成的水相中进行悬浮聚合,将聚合得到的树脂中的致孔剂去除,净化、干燥,得到聚苯乙烯基微球。
[0035]
本发明将单体通过悬浮聚合得到聚苯乙烯基微球,在悬浮聚合反应的单体中,所述苯乙烯类单体为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单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的至少一种;所述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包括由二乙烯基苯、间-二乙烯基苯和对-二乙烯基苯的混合物、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乙烯基萘,及其衍生物例如卤代物,比如氯代二乙烯基苯等组成的一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或者以两种或以上的混合物使用。所述的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优选为间-二乙烯基苯和对-二乙烯基苯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的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混合物由间-二乙烯基苯和对-二乙烯基苯组成。在本发明的步骤(1)悬浮聚合
制备聚苯乙烯基微球中,所述的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的量为以共聚物干重计;所述单体包含至少1wt%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所述的多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的量为以共聚物干重计,优选1-80wt%。
[0036]
在悬浮聚合反应的单体中,所述的单乙烯基芳香族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例如,苯乙烯和c
1-c4烷基取代的苯乙烯,比如乙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及其混合物、衍生物例如卤代物,比如氯代苯乙烯和氯代乙基苯乙烯。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或者以两种或以上的混合物使用;所述的单乙烯基芳香族单体优选为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的混合物,如间-乙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混合物和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和对-乙基苯乙烯的混合物。在本发明的步骤(1)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基微球中,所述的单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的量为以共聚物干重计;所述单体包含不超过99wt%单乙烯基芳香族单体;所述的单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的量为以共聚物干重计,优选20~99wt%。
[0037]
一种极端情况的实施例,所述的单体包含下列单体,以共聚物干重计:(a)接近100wt%的间-二乙烯基苯和对-二乙烯基苯的的至少一种;和(b)几乎0wt%的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的的至少一种。
[0038]
一种极端情况的实施例,所述的单体包含下列单体,以共聚物干重计:(a)接近100wt%的苯乙烯、间-乙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的至少一种;和(b)几乎0wt%的间-二乙烯基苯和对-二乙烯基苯的至少一种。
[0039]
在有些情况下,聚合单体还可以含有以共聚物干重计不超过20wt%,优选1-10wt%的共聚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
[0040]
在悬浮聚合中使用的有机致孔剂选自有机氯、碳氢化合物、醇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氯为亚甲基二氯、二氯化乙烯、二氯化丙烯、氯苯、氯甲苯的至少一种;所述碳氢化合物为环己胺、甲基环己胺、乙基环己胺、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的至少一种;所述醇为甲基异丁基甲醇、二异丁基甲醇、异辛醇的的至少一种;
[0041]
在悬浮聚合中使用的引发剂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所述过氧化物优选过氧化二苯甲酰、2-乙基过氧己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月桂酰;所述偶氮化合物优选偶氮二异丁腈、2,2
’-
偶氮二-2-甲基丁腈。
[0042]
悬浮聚合反应按传统的方法实现,优选在一个包含悬浮助剂(例如分散剂、保护胶体和缓冲液)的连续的水相溶液中,然后将其与含单体、致孔剂和引发剂的有机相溶液混合,在梯度上升的温度下单体共聚合,共聚物为小球状。
[0043]
所述苯乙烯类单体、致孔剂、油性引发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0.1~10):(0.001~0.1);
[0044]
所述水、分散剂、分散助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0.0001~0.1):(0~0.01);
[0045]
所述油相和水相的质量比优选为1:(0.5~10);
[0046]
所述悬浮聚合反应温度优选为20~90℃,反应时间优选为1~24h。
[0047]
(2)交联反应
[0048]
在溶胀剂、催化剂和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交联剂b存在下,对聚苯乙烯基微球进
行交联反应,净化,得到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
[0049]
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铁,三氯化铝、氯化锌、硫酸、磷酸的至少一种;
[0050]
所述的溶胀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化丙烯、氯苯、氯甲苯、硝基苯的至少一种;
[0051]
所述聚苯乙烯基微球、溶胀剂、催化剂、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交联剂b的质量比为1:(1~100):(0.1~10):(0.1~10):(0~10);
[0052]
所述交联反应条件为在40~130℃温度下回流反应2~80h。
[0053]
步骤(2)中,可采用将聚苯乙烯基微球与溶胀剂混合,在10~60℃条件下溶胀1~12h;再分别加入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交联剂b和催化剂,进行交联反应;
[0054]
步骤(2)中,可采用将聚苯乙烯基微球与溶胀剂、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交联剂b混合,在10~60℃条件下溶胀1~12h;再加入催化剂,进行交联反应;
[0055]
步骤(2)中,可采用将聚苯乙烯基微球与溶胀剂、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混合,在10~60℃条件下溶胀1~12h;再分别加入交联剂b和催化剂,进行交联反应;
[0056]
步骤步骤(2)中,可通过改变含氮功能基团交联剂a、交联剂b的加入顺序,加入量等反应条件,来控制目标产物的结构与性能。
[0057]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含季铵盐基团结构的超高交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即在溶胀剂、催化剂和含叔胺功能基团交联剂a、交联剂b存在下,对聚苯乙烯基微球进行交联反应,进而进一步与季胺化试剂进行季胺化反应,净化,得到含季铵盐基团结构的超高交联吸附剂。所述季胺化试剂为卤代烷、有机酸、苄基氯、氯代醇、硫酸酯等的至少一种;所述季胺化试剂优选为氯甲烷、苄基氯、氯乙醇、环氧乙烷、硫酸二甲酯、溴甲烷的至少一种。
[0058]
采用步骤(2)中的交联方法,亦可对现有商品化聚苯乙烯树脂(白球,等),如不同交联度的聚苯乙烯树脂,进行后交联反应,得到所对应的超高交联吸附剂。
[0059]
另外,悬浮聚合反应、交联反应条件对产物的离子交换容量、表面积和孔容等性能有影响,所述的悬浮聚合反应条件包括,例如,加入单体的种类和含量、交联的程度、致孔剂的存在与否和种类;后交联反应条件包括,例如,催化剂的量、交联剂的种类和含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通过适当改变反应条件,可有效调控吸附剂的结构和性能,获得理想性能目标产物。
[0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致病物质的灌流器,灌流器包含上述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或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本发明的血液灌流用吸附树脂或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可用于在血液灌流吸附人体或动物体内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致病物质,具体地,可以用在灌流器中,作为吸附剂。
[0061]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62]
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由于制备过程中避免了致癌性氯甲基甲醚的使用,因此解决了传统工艺中使用致癌性氯甲基甲醚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
[0063]
2、本发明采用新型交联剂体系,在聚苯乙烯微球的基础上,一步法实现吸附剂树脂的后交联和含氮基团功能化,反应过程简单;
[0064]
3、本发明的新型含氮功能基团超高交联吸附剂的制备开发,有助于提高吸附剂的广谱性毒素吸附清除功能,降低血液灌流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0065]
图1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制备原理示意图;
[0066]
图2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红外谱图;
[0067]
图3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xps的n1s谱图;
[0068]
图4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外观sem图;
[0069]
图5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内部sem图;
[0070]
图6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制备原理示意图;
[0071]
图7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红外谱图;
[0072]
图8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xps的n1s谱图;
[0073]
图9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
[0074]
图10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孔径分布;
[0075]
图11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外观sem图;
[0076]
图12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内部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子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78]
实施例1
[0079]
将20g 55%二乙烯基苯/45%乙基苯乙烯、80g苯乙烯、140g甲苯、60g异辛醇、1.6g过氧化苯甲酰搅拌均匀组成油相;将油相加入预溶解均匀的由900g去离子水、5g聚乙烯醇组成的水相,开启搅拌,梯度加热混合物至60-80℃,恒温15小时。将聚合得到的树脂中的致孔剂去除,净化得到聚苯乙烯基微球。
[0080]
实施例2
[0081]
将50g 63%二乙烯基苯/37%乙基苯乙烯、50g苯乙烯、5g甲苯、195g甲基环己烷、1g过氧化苯甲酰搅拌均匀组成油相;将油相加入预溶解均匀的由600g去离子水、25g明胶组成的水相,开启搅拌,梯度加热混合物至60-90℃,恒温9小时。将聚合得到的树脂中的致孔剂去除,净化得到聚苯乙烯基微球。
[0082]
实施例3
[0083]
将90g 80%二乙烯基苯/20%乙基苯乙烯、10g苯乙烯、100g甲苯、100g甲基异丁基甲醇、1.8g偶氮二异丁腈搅拌均匀组成油相;将油相加入预溶解均匀的由1000g去离子水、5g明胶组成的水相,开启搅拌,梯度加热混合物至50-75℃,恒温12小时。将聚合得到的树脂中的致孔剂去除,净化得到聚苯乙烯基微球。
[0084]
实施例4
[0085]
取100g实施例1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微球,与400g二氯乙烷混合,在室温溶胀12h后,加入200g原甲酸三甲酯、100g 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和50g三氯化铁,在50-80℃梯度升温条件下回流反应120h,净化,得到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
[0086]
实施例5
[0087]
取100g实施例1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微球,与500g二氯乙烷、300g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和300g三氯化铁混合,在50-80℃梯度升温条件下回流反应24h,净化,得到超高交联聚多
孔树脂。
[0088]
图1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制备原理示意图;
[0089]
图2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红外谱图;
[0090]
图3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xps的n1s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表面具有隶属于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的氨基的xps峰。
[0091]
图4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外观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具有光滑的表面。
[0092]
图5为实施例5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内部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内部具有明显的多孔结构。
[0093]
实施例6
[0094]
取100g实施例1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微球,与300g二氯乙烷、100g 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混合,在室温溶胀12h后,加入50g三氯化铁混合,在50-80℃梯度升温条件下回流反应120h,净化,得到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
[0095]
图6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制备原理示意图;
[0096]
图7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红外谱图;
[0097]
图8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xps的n1s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表面具有隶属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的叔胺的xps峰;
[0098]
图9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
[0099]
图10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孔径分布;结合附图9和附图10可以看出,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具有明显纳米孔结构,包含中孔和微孔;
[0100]
图11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外观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具有光滑的表面;
[0101]
图12为实施例6中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内部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的内部具有明显的多孔结构。
[0102]
实施例7
[0103]
取100g实施例2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微球,与2000g氯苯、300g 4-氨基丁醛二甲缩醛、50g 1,1-二甲氧基丙酮和500g三氯化铁混合,在50~80℃梯度升温条件下回流反应120h,净化,得到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
[0104]
实施例8
[0105]
取100g实施例2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微球,与1000g亚甲基二氯、50g(二甲氨基)乙醛缩二甲醛、50g 1,1,3,3-四甲氧基丙烷和1000g氯化锌混合,在50-80℃梯度升温条件下回流反应18h,净化,得到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
[0106]
实施例9
[0107]
取100g实施例3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基微球,与1000g二氯乙烷、100g 4-氨基丁醛二甲缩醛、100g二甲氧基甲烷混合,室温溶胀12h后,加入200g三氯化铁,在40-120℃梯度升温条件下回流反应48h,净化,得到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
[0108]
实施例10
[0109]
取100g市售聚苯乙烯基微球(xad16),与600g二氯乙烷、10g原甲酸三甲酯、50g(二甲氨基)乙醛缩二甲醛和700g三氯化铁混合,在80℃条件下回流反应1h,净化,得到超高交
联聚多孔树脂。
[0110]
实施例11
[0111]
取100g实施例6所制备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与200g二甲基亚砜混合,再加入80g氯化苄,与120℃条件下回流反应12h,净化,得到含有季胺基团的超高交联聚多孔树脂。
[0112]
对于上面的多个实施例分别得到的吸附剂,同时以商品化树脂amberlite xad16,商品化灌流器树脂ha130和bs330作为参照样,依次进行了吸附剂物化参数评价、吸附性能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等。
[0113]
(1)物化参数评价
[0114]
采用比表面积与孔隙分析仪,n2吸附-脱附法测定树脂的孔径与比表面积数据。
[0115]
将5ml吸附剂树脂与15ml纯水溶液混合,置于60℃条件下100h,检测溶液的ph值,即为保存液ph值。
[0116]
表1实施例及对照例的物化评价数据
[0117][0118][0119]
通过实施例与对照例的比较,可知通过改变制备工艺条件,可获得具有不同孔结构和化学性能的吸附剂。
[0120]
(2)吸附性能评价的操作方法如下:
[0121]
分别取含乐果、戊巴比妥钠、白介素6(il-6)、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甲状旁腺激素pth、胆红素、胆汁酸、硫酸对甲酚pcs、硫酸吲哚酚is的血浆溶液10ml,加入上述实施例和对照例所得的吸附树脂1ml,在37℃下震荡2小时后,分别测定被吸附物质的变化,结果参见
下面的表2和表3。
[0122]
表2实施例及对照例的吸附性能数据
[0123][0124]
从表2中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4至11制备的吸附剂均有较高对甲状旁腺激素(pth)、乐果、戊巴比妥钠、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吸附率,优于对照样。
[0125]
表3实施例及对照例的蛋白结合毒素吸附性能数据
[0126][0127]
从表3中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4至11制备的吸附剂对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硫酸吲哚酚(is)以及硫酸对甲酚(pcs)等蛋白结合类毒素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优于对照样。
[0128]
(3)血液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如下:
[0129]
主要采用溶血和血小板粘附,即试验根据gb/t16886.4-2003和gb/t16175-1996进行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安全性测试。结果参见下面的表4。
[0130]
表4实施例及对照例的溶血及血小板粘附评价数据
[0131]
[0132][0133]
从表4中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4至11具有较低的溶血率和血小板粘附率,表现出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同时,对本发明实施例4至11的吸附剂进行细胞毒性、血栓形成、凝血、补体激活、免疫性等生物相容性进行检测,均显示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0134]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