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涂布机及胶带涂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28593发布日期:2021-04-09 20:37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胶带涂布机及胶带涂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涂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带涂布机及胶带涂布方法。



背景技术:

涂布机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此机是将成卷的基材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等,并烘干后收卷;它采用专用的多功能涂布头,能实现多种形式的表面涂布产生,涂布机的收放卷均配置全速自动接膜机构,plc程序张力闭环自动控制。

用于网印制版的自动涂布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但其性能根据不同的机型及不同的生产厂家而不同。丝网涂布机在垂直的机架上都设有能夹紧网框的装置。丝网区的前后是水平的涂布机构,这个涂布机构由涂布槽,以及控制涂布槽角度和压力的机械部件或气动部件组成。涂布机构两端装在涂布机的垂直支撑臂上,通过皮带、链条或电缆的传动,使涂布机构上下运动,沿丝网的表面涂布。传动机构连接在伺服或变频电机上,使其操作平稳,并能够精确控制涂布机构的位置。

简单的说就是把胶涂在薄膜上;具体的包括涂胶、烘干、收卷和张力的控制;薄膜可以是pvc,pe,pet,也可以是一些纸张,例如再离型纸上涂上热熔胶。

传统的涂布机在基材涂覆上胶后,需要设置刮刀将多余的胶料刮除以保证涂覆的胶料厚度一致,现有技术中的刮刀的刀刃端大多数只是单纯采用倾斜侧面的结构设置来形成刀刃,该结构在刮胶时,容易使胶层起皱,影响胶层成型,导致产品的涂布效果下降,不利于企业发展。

传统的涂布机中一般都包括烘干单元,用于将涂布完成的胶料和基材烘干,使其粘贴稳定性加强,现有技术中的烘干单元一般都是采用加热风机对设置在烘干箱内的产品进行热吹风实现烘干加热,但是,风机的输出方向一般都是固定的,强气流作用在胶层,容易导致胶层起皱,影响涂布效果,不利于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带涂布机及胶带涂布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机的输出方向一般都是固定的,强气流作用在胶层,容易导致胶层起皱,影响涂布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带涂布机,包括机座、第一基材输送装置、第二基材输送装置、涂胶装置、收卷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基材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用于输送第一种基材;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用于输送第二种基材;所述涂胶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涂胶装置用于涂覆胶材在经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输出的第二种基材上;所述收卷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用于叠合第一种基材和涂覆有胶材的第二种基材并将叠合体收卷成型;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加热风源和热风导流机构,所述烘干箱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收卷装置的收卷路径上,所述烘干箱设置有用于供经所述收卷装置叠合成型的叠合体经过的加热过道,所述加热风源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体上且用于输出热风至叠合体上,所述热风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上,所述热风导流机构位于所述加热风源和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之间,所述热风导流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风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热风导流机构的输出端朝向叠合体的移动路径设置;其中,所述热风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风源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管远离所述加热风源的端部设置有两个输出端,两个所述第一导流管的输出端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三导流管的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的输出口对称倾斜设置且均朝向叠合体的移动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流管和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折弯管和第二折弯管,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的输出端均朝向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使分别经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输出的两道热气流相交冲撞。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的输出口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安装架和缓冲体,所述安装架呈网格状结构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的管口,所述安装架上成型有多个出风口,所述缓冲体的数量为多组,所有所述缓冲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风口的边沿上,所述缓冲体的另一端呈自由状态设置,所述缓冲体呈丝带状结构设置,所述缓冲体由尼龙材料制作而成。

可选地,所述缓冲体的表面上涂覆有用于粘附灰尘的硅胶层,所述缓冲体靠近所述安装架的端部设置有挂钩,所述出风口的边沿上设置有用于勾接所述挂钩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材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载料辊、锁紧机构、第一推动机构、第一活动辊和传动辊组,所述第一载料辊和所述传动辊组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第一载料辊用于装载第一种基材,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载料辊的一侧,所述锁紧机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载料辊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第一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传动辊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活动辊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传动辊组用于转送第一种基材至所述第一活动辊上,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活动辊往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件、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推动件和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动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活动辊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安装座往预设基材叠合位置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组呈上下对称设置的导向座,两组所述导向座互为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一一对称设置有用于滑动适配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两个边沿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经过预设基材叠合位置。

可选地,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摆臂涨紧机构和收料辊,所述收料辊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摆臂涨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烘干装置和所述收料辊之间,所述摆臂涨紧机构用于张紧经所述烘干装置输出的产品,所述收料辊用于经所述摆臂张金机构输出的成型产品。

可选地,所述摆臂涨紧机构包括第二推动件、偏摆连接臂和第二活动辊,所述偏摆连接臂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第二推动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第二活动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偏摆连接臂的端部;其中,所述偏摆连接臂的上端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偏摆连接臂的下端,所述第二推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偏摆连接臂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涂胶装置包括调整机构和喷胶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喷胶机构设置在所述调整机构的输出端,所述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喷胶机构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使所述喷胶机构的输出端能够对准经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输出的第二种基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涂布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胶带涂布机的工作原理: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分别往预设的基材叠合位置输送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涂胶装置在第二基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喷涂胶材在经第二基材输送装置输出的第二种基材上,使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的叠合面通过胶材粘紧;在叠合体经过烘干箱的加热过道时,所述加热风源启动,往第一导流管输送热气流,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分送经第一导流管输出的热气流,并分别经其输出口输送至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上,经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输出的两股热气流交错冲撞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收卷装置将经烘干装置输出的成型产品收卷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胶带涂布机中的烘干设备,采用单向高速热气流输送至叠合体上,导致叠合体的胶材的外表面受强风影响起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涂布机采用相对倾斜设置的热风输出单元,高速气流相互作用降速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有效的防止叠合体的外表起皱,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带涂布方法,上述的胶带涂布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分别往预设的基材叠合位置输送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

s200:涂胶装置在第二基材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喷涂胶材在经第二基材输送装置输出的第二种基材上,使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的叠合面通过胶材粘紧;

s300:在叠合体经过烘干箱的加热过道时,所述加热风源启动,往第一导流管输送热气流,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分送经第一导流管输出的热气流,并分别经其输出口输送至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上,经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输出的两股热气流交错冲撞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

s400:收卷装置将经烘干装置输出的成型产品收卷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涂布方法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胶带涂布机中的烘干设备,采用单向高速热气流输送至叠合体上,导致叠合体的胶材的外表面受强风影响起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涂布机采用相对倾斜设置的热风输出单元,高速气流相互作用降速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有效的防止叠合体的外表起皱,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涂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涂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的胶带涂布机的工作流程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座20—第一基材输送装置30—第二基材输送装置

40—涂胶装置50—收卷装置60—烘干装置

61—烘干箱62—热风导流机构621—第一导流管

622—第二导流管623—第三导流管624—第一折弯管

625—第二折弯管21—第一载料辊22—锁紧机构

23—第一推动机构24—第一活动辊231—第一推动件

232—第一导向组件233—第一安装座51—收料辊

52—第二推动件53—偏摆连接臂54—第二活动辊

41—调整机构42—喷胶机构43—连接座

44—上模45—下模46—刮刀

461—连接部462—刀刃部463—第一弧面

464—第一倾斜侧面471—连接轴472—偏摆连接板

473—安装部件481—安装板482—导向杆

483—调节螺杆49—锥型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一种胶带涂布机,包括机座10、第一基材输送装置20、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涂胶装置40、收卷装置50和烘干装置60,所述第一基材输送装置20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用于输送第一种基材;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用于输送第二种基材;所述涂胶装置40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的输出端,所述涂胶装置40用于涂覆胶材在经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输出的第二种基材上;所述收卷装置50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用于叠合第一种基材和涂覆有胶材的第二种基材并将叠合体收卷成型;所述烘干装置60包括烘干箱61、加热风源和热风导流机构62,所述烘干箱61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位于所述收卷装置50的收卷路径上,所述烘干箱61设置有用于供经所述收卷装置50叠合成型的叠合体经过的加热过道,所述加热风源设置在所述烘干箱61体上且用于输出热风至叠合体上,所述热风导流机构62设置在所述烘干箱61上,所述热风导流机构62位于所述加热风源和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之间,所述热风导流机构62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风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热风导流机构62的输出端朝向叠合体的移动路径设置;其中,所述热风导流机构62包括第一导流管621、第二导流管622和第三导流管623,所述第一导流管621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风源的输出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管621远离所述加热风源的端部设置有两个输出端,两个所述第一导流管621的输出端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二导流管622和所述第三导流管623的输入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622和所述第二导流管622的输出口对称倾斜设置且均朝向叠合体的移动路径。

具体地,该胶带涂布机的工作原理: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分别往预设的基材叠合位置输送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涂胶装置40在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的输出端喷涂胶材在经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输出的第二种基材上,使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的叠合面通过胶材粘紧;在叠合体经过烘干箱61的加热过道时,所述加热风源启动,往第一导流管621输送热气流,第二导流管622和第三导流管623分送经第一导流管621输出的热气流,并分别经其输出口输送至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上,经第二导流管622和第三导流管623输出的两股热气流交错冲撞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收卷装置50将经烘干装置60输出的成型产品收卷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胶带涂布机中的烘干设备,采用单向高速热气流输送至叠合体上,导致叠合体的胶材的外表面受强风影响起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涂布机采用相对倾斜设置的热风输出单元,高速气流相互作用降速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有效的防止叠合体的外表起皱,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管622和所述第三导流管623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折弯管624和第二折弯管625,所述第一折弯管624和所述第二折弯管625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折弯管624和所述第二折弯管625的输出端均朝向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使分别经所述第一折弯管624和所述第二折弯管625输出的两道热气流相交冲撞,采用折弯结构实现两道对称倾斜冲撞的热气流输出,效果显著,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该第二导流管622和第三导流管623的制作效率。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管624和所述第二折弯管625的输出口均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安装架和缓冲体,所述安装架呈网格状结构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折弯管624和所述第二折弯管625的管口,所述安装架上成型有多个出风口,所述缓冲体的数量为多组,所有所述缓冲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风口的边沿上,所述缓冲体的另一端呈自由状态设置,所述缓冲体呈丝带状结构设置,所述缓冲体由尼龙材料制作而成,在热气流输出时,缓冲体随气体流动而摆动,有效的对气流进行降速,有利于进一步防止高速气流对叠合体的影响,保证产品质量。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体的表面上涂覆有用于粘附灰尘的硅胶层,所述缓冲体靠近所述安装架的端部设置有挂钩,所述出风口的边沿上设置有用于勾接所述挂钩的通孔,硅胶层有利于粘附随气流输送至产品上的灰尘颗粒,提高产品质量,采用通孔和挂钩结构有利于实现缓冲体和安装架的可拆卸安装结构,便于拆装缓冲体。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输送装置20包括第一载料辊21、锁紧机构22、第一推动机构23、第一活动辊24和传动辊组,所述第一载料辊21和所述传动辊组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第一载料辊21用于装载第一种基材,所述锁紧机构22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载料辊21的一侧,所述锁紧机构22用于限位所述第一载料辊21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3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位于所述传动辊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活动辊24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3的输出端,所述传动辊组用于转送第一种基材至所述第一活动辊24上,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3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活动辊24往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的输出端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22包括气缸和压轮,所述压轮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载料辊21的上方,两组所述压轮间隔的并列转动连接在所述气缸的输出端。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3包括第一推动件231、第一导向组件232和第一安装座233,所述第一推动件231和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32均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第一安装座233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233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动件23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活动辊24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233上,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32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安装座233往预设基材叠合位置移动,所述第一推动件231为气缸或电动推杆,采用直线推动结构有利于稳定推动第一活动辊24移动预设行程,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232包括两组呈上下对称设置的导向座,两组所述导向座互为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一一对称设置有用于滑动适配所述第一安装座233的两个边沿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经过预设基材叠合位置,采用导向结构有利于减少第一安装座233移动时的机械振动,提高其移动精准度。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卷装置50包括摆臂涨紧机构和收料辊51,所述收料辊51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摆臂涨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烘干装置60和所述收料辊51之间,所述摆臂涨紧机构用于张紧经所述烘干装置60输出的产品,所述收料辊51用于经所述摆臂张金机构输出的成型产品。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臂涨紧机构包括第二推动件52、偏摆连接臂53和第二活动辊54,所述偏摆连接臂53转动连接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第二推动件52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所述第二活动辊54转动连接在所述偏摆连接臂53的端部;其中,所述偏摆连接臂53的上端与所述机座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辊54转动连接在所述偏摆连接臂53的下端,所述第二推动件52的输出端与所述偏摆连接臂53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52为气缸或电推杆,采用偏摆结构实现基材的涨紧,有利于提高该设备的空间利用率,提高该胶带涂布机的实用性。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胶装置40包括调整机构41和喷胶机构42,所述调整机构41设置在所述机座1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的输出端,所述喷胶机构42设置在所述调整机构41的输出端,所述调整机构41用于驱动所述喷胶机构42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使所述喷胶机构42的输出端能够对准经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输出的第二种基材。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带涂布方法,上述的胶带涂布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分别往预设的基材叠合位置输送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

s200:涂胶装置40在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的输出端喷涂胶材在经第二基材输送装置30输出的第二种基材上,使第一种基材和第二种基材的叠合面通过胶材粘紧;

s300:在叠合体经过烘干箱61的加热过道时,所述加热风源启动,往第一导流管621输送热气流,第二导流管622和第三导流管623分送经第一导流管621输出的热气流,并分别经其输出口输送至叠合体的移动路径上,经第二导流管622和第三导流管623输出的两股热气流交错冲撞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

s400:收卷装置50将经烘干装置60输出的成型产品收卷成型。

具体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胶带涂布机中的烘干设备,采用单向高速热气流输送至叠合体上,导致叠合体的胶材的外表面受强风影响起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带涂布机采用相对倾斜设置的热风输出单元,高速气流相互作用降速后再作用在叠合体上,有效的防止叠合体的外表起皱,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胶装置40包括调整机构41和喷胶机构42,所述调整机构41包括驱动组件和偏摆安装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机座10上;所述偏摆安装组件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偏摆安装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座10转动连接,所述偏摆安装组件用于安装所述胶带涂布机的胶材喷涂单元;所述喷胶机构42包括连接座43、上模44和下模45,所述连接座43转动连接在所述偏摆安装组件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胶带涂布机的基材叠合位置的一侧,所述连接座43与供胶装置的输出兑换连接,所述上模44和所述下模45均设置在所述连接座43靠近叠合位置的一端,所述连接座43和所述下模45上均设置有出胶孔,所述上模44位于所述下模45的上方,所述上模44靠近叠合位置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刮除多余胶材的刮刀46;其中,所述刮刀46包括连接部461和刀刃部462,所述连接部461设置在所述上模44远离所述连接座43的端部,所述刀刃部46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61上,所述刀刃部462的一端沿所述胶带涂布机的基材运输辊的边沿旋转路径设置的第一弧面463,所述刀刃部46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侧面464,所述刀刃部462背向基材运输辊的边沿旋转方向逐渐收窄形成用于切割多余胶材的锥型切削结构。

具体地,驱动组件驱动偏摆安装组件将喷胶机构42往预设方向驱动,启动供胶装置,胶材经下模45输出并涂覆在基材上,由于第一弧面463与基材运输辊的旋转路径同心设置,基材依次经过下模45和刮刀46,涂敷在基材上多余的胶材经锥型切削结构有效的切离原胶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涂胶装置40中的刮刀46,刀刃端呈棱角型状结构设置,通过阻挡的方式刮走多余胶材,容易将预设厚度的胶层一并刮走,导致涂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锥型切削结构,刮胶端呈锥型尖刃结构设置,通过小面积接触形成的大压强效果切割胶层,有效防止多余胶材连带预设厚度的胶层,保证涂胶效果,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侧面464呈内凹槽形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倾斜侧面464往所述第一弧面463的方向凹陷,采用凹槽结构设置,有利于扩大多余胶材的容纳程度,降低多余胶材堆积对刮刀46的影响,同时,采用凹槽结构有利于顺利引导胶材回流。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侧面464呈平直端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倾斜侧面464往所述胶带涂布机的基材运输辊的方向倾斜,采用平直端面结构设置有利于提高刀刃的结构强度,延长刮刀46的使用寿命。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摆安装组件包括连接轴471、偏摆连接板472和安装部件473,所述连接轴471设置在所述胶带涂布机的机座10上,所述偏摆连接板47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471上,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偏摆连接板47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部件473转动连接在所述偏摆连接板472上且位于所述胶带涂布机的基材输送辊的一侧,所述下模45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473上,所述安装部件47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安装部件473与所述胶带涂布机的基材输送辊之间的距离的调节部件,采用偏摆结构实现安装部件473的位置调节,有效地提高了该安装部件473的调节效率,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便捷性。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473包括安装连接座43和支撑柱,所述安装连接座43设置在所述偏摆连接板472上,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支撑柱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连接座43上,所述下模45的底部与所有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连接座43靠近所述偏摆连接板472的端部。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安装板481、导向杆482和调节螺杆483,所述安装板481设置在所述安装连接座43上,所述安装板48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导向杆48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导向杆482的一端与所述偏摆连接板472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48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安装板48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螺杆483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上,所述调节螺杆483的一端与所述偏摆连接板472抵接,具体地,扭动螺杆使安装板481沿导向杆482的方向移动,导向杆482与偏摆连接板472呈转动连接有利于防止导向杆482对安装板481的移动过程造成干涉,该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利于提高调节部件的安装便捷性。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块和第三推动件,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胶带涂布机的机座10上,所述第三推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块上,所述第三推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偏摆安装组件驱动连接。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刃部462靠近所述胶带涂布机的基材输送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提高该所述刀刃部462的结构强度的锥型抵接部49,所述锥型抵接部49的锥度大于所述锥型切削结构,所述锥型抵接部49包括成型于所述第一弧面463的边沿的第一倒角结构,以及成型于所述第一倾斜侧面464的边沿的第二倒角结构,采用锥型抵接部49结构有利于延长该刀刃部462的使用寿命,增强该涂胶装置40就的使用寿命。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刃部462的尖端的截面呈锯齿状或波纹型状结构设置,采用锯齿状或波浪状结构有利于减小刀刃部462的尖端切割胶材时的接触面积,提高切割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