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4322发布日期:2020-10-28 12:4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混料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迅猛发展,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犊牛前期是指出生到30日龄的小牛。初生犊牛对外界不良环境缺乏免疫力、适应性差、易受各种不良环境影响而发病,甚至死亡。因此它们的专用复合预混料正确与否,对提高犊牛的成活率至关重要,对奶牛成年体型的形成、采食粗饲料的能力,以及成年后的产乳和繁殖能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的需求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上料加工,然而,由于原料量较大,而加工装置的进料口一般都较高,采用人力搬运不仅效率低,而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包括:壳体、阻隔网、风扇、第一气孔、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轴、输送管道、固定耳、固定螺栓、出料口、端盖、进料口、第二气孔、框架搅拌器、物料箱、第一凸起、限位套、凸轮、第二凸起、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轴;

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风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到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另一端连接到风扇,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所述阻隔网水平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风扇下方;

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设置有固定螺栓;

所述物料箱设置在壳体左下方,所述物料箱与壳体通过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框架搅拌器设置在物料箱内,所述框架搅拌器左端与框架搅拌器右端分别与物料箱的内部左壁和右壁相接触对齐,所述物料箱内部左壁与内部右壁分别设置有一限位套,通过限位套分别将框架搅拌器左端限位固定到物料箱内左壁,将框架搅拌器右端限位固定到物料箱内右壁,所述凸轮设置在物料箱内,所述凸轮位于框架搅拌器内,凸轮面与框架搅拌器面平行,凸轮转动带动框架搅拌器上下移动,所述框架搅拌器顶部左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框架搅拌器顶部右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多个第二凸起均设置在输送管道下端进口正下方,所述框架搅拌器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物料箱外部,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到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到凸轮;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物料箱顶部左侧,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端盖,所述物料箱左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

如上所述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输送管道倾斜设置。

如上所述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输送管道与水平线锐角夹角度数为45-60°。

如上所述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阻隔网目数小于原料平均粒径。

如上所述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凸起长度为第一凸起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本实用装置简单,制备容易,能够很好的解决将原料从低处自动运输到高处的进料口的问题,将壳体通过固定耳与螺栓固定安装到加工装置的进料口中,将原料从进料口中倒入,然后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时带动框架搅拌器上下移动,从而起到对原料的搅拌作用,同时,第二凸起的存在,能够有效的起到对输送管道的下端入口的防堵效果,保障了原料的持续顺利的被吸入到输送管道,通过第一电机带动风扇高速旋转,产生吸力,将原料从物料箱中吸入输送管道内,进入到壳体内,再经过出料口进入到加工装置的进料口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外部示意图图。

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阻隔网2、风扇3、第一气孔4、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轴6、输送管道7、固定耳8、固定螺栓9、出料口10、端盖11、进料口12、第二气孔13、框架搅拌器14、物料箱15、第一凸起16、限位套17、凸轮18、第二凸起19、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轴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犊牛专用复合预混料加工用上料装置,包括:壳体1、阻隔网2、风扇3、第一气孔4、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轴6、输送管道7、固定耳8、固定螺栓9、出料口10、端盖11、进料口12、第二气孔13、框架搅拌器14、物料箱15、第一凸起16、限位套17、凸轮18、第二凸起19、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轴21;

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5,所述风扇3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电机5连接到第一电机轴6,所述第一电机轴6另一端连接到风扇3,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4,所述阻隔网2水平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风扇3下方;

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0,所述出料口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固定耳8,所述固定耳8上设置有固定螺栓9;

所述物料箱15设置在壳体1左下方,所述物料箱15与壳体1通过输送管道7相连通,所述框架搅拌器14设置在物料箱15内,所述框架搅拌器14左端与框架搅拌器14右端分别与物料箱15的内部左壁和右壁相接触对齐,所述物料箱15内部左壁与内部右壁分别设置有一限位套17,通过限位套17分别将框架搅拌器14左端限位固定到物料箱15内左壁,将框架搅拌器14右端限位固定到物料箱15内右壁,所述凸轮18设置在物料箱15内,所述凸轮18位于框架搅拌器14内,凸轮18面与框架搅拌器14面平行,凸轮18转动带动框架搅拌器14上下移动,所述框架搅拌器14顶部左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6,框架搅拌器14顶部右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9,所述多个第二凸起19均设置在输送管道7下端进口正下方,所述框架搅拌器14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6,所述第二电机20设置在物料箱15外部,所述第二电机20连接到第二电机轴21,所述第二电机轴21连接到凸轮18;

所述进料口12设置在物料箱15顶部左侧,所述进料口12处设置有端盖11,所述物料箱15左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13。所述输送管道7倾斜设置。所述输送管道7与水平线锐角夹角度数为45-60°。所述阻隔网2目数小于原料平均粒径。所述第二凸起19长度为第一凸起16的两倍。

工作原理:将壳体1通过固定耳8与螺栓固定安装到加工装置的进料口中,将原料从进料口12中倒入,然后启动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带动凸轮18转动,凸轮18转动时带动框架搅拌器14上下移动,从而起到对原料的搅拌作用,同时,第二凸起19的存在,能够有效的起到对输送管道7的下端入口的防堵效果,保障了原料的持续顺利的被吸入到输送管道7,通过第一电机5带动风扇3高速旋转,产生吸力,将原料从物料箱15中吸入输送管道7内,进入到壳体1内,再经过出料口10进入到加工装置的进料口中。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