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7361发布日期:2021-03-16 22: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高位槽(3)、表面过滤器(8)、原液池(1)、渣浆池(9)以及清液池(10);

旋流高位槽(3)包括进液管(12)、筒体(17)、溢流管(29)以及与筒体(17)顶端连接的高位塔(18);

筒体(17)内部设置支撑板(14),支撑板(14)与筒体(17)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14)上设置折流板(16)和两端开口的锥形腔(13),折流板(16)套设在锥形腔(13)一端且与锥形腔(13)之间预留预设距离,锥形腔(13)另一端穿过支撑板(14)位于筒体(17)底端内部;进液管(12)一端通过进液泵(2)连接原液池(1),另一端依次穿过筒体(17)侧壁和锥形腔(13)侧壁位于锥形腔(13)内部,且该端开口沿锥形腔(13)的径向设置;支撑板(14)上方的筒体(17)上开设高位槽出液口(20),支撑板(14)下方的筒体(17)上开设高位槽排渣口(25);高位槽出液口(20)与表面过滤器(8)的进液口(5)连接,高位槽排渣口(25)和表面过滤器(8)的排渣口均与渣浆池(9)连接,表面过滤器(8)的清液口(6)连接清液池(10);高位塔(18)顶端开设溢流口(22),溢流口(22)通过溢流管(29)连接原液池(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7)上还开设人孔(23)和检修孔(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冲洗管(24),高压冲洗管(24)一端用于输入高压水,另一端依次穿过筒体(17)侧壁和锥形腔(13)侧壁位于锥形腔(13)内部,且该端开口朝向锥形腔(13)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立柱(27),若干立柱(27)均与筒体(17)底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加强拉筋(19),每个加强拉筋(19)的一端均连接筒体(17)外壁,另一端均连接高位塔(18)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塔(18)顶端端部开设排气口(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槽排渣口(25)和表面过滤器(8)的排渣口均通过排渣阀(4)与渣浆池(9)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过滤器(8)上设置压力表(7),用于显示表面过滤器(8)内部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系统(11)与排渣阀(4)、进液泵(2)和压力表(7)均连接,自动控制系统(11)用于控制排渣阀(4)和进液泵(2)的开启/关闭,以及显示压力表(7)的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11)为可编辑逻辑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液分离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旋流高位槽的固液分离系统,包括旋流高位槽、表面过滤器、原液池、渣浆池以及清液池;旋流高位槽包括进液管、筒体以及与筒体顶端连接的高位塔;筒体内部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折流板和两端开口的锥形腔,折流板套设在锥形腔一端且与锥形腔之间预留预设距离,锥形腔另一端穿过支撑板与筒体底端连通;进液管一端通过进液泵连接原液池,另一端位于锥形腔内部;筒体上的高位槽出液口与表面过滤器的进液口连接,表面过滤器的清液口连接清液池。装置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同时利用重力沉降、离心分离及膜过滤技术,有效的对废水中固体颗粒物质进行固液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薛肖冲;李翰林;董轩;雷涛;贾霖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金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9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