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6309发布日期:2021-03-30 19:5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企业中,需要利用锅炉产生蒸汽输送至生产车间,对原料处理工序提供热量。

目前,企业安装的锅炉在产生蒸汽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含有大量的粉尘,这些含有大量粉尘的废气经过喷淋塔洗尘后对外排放,产生大量的含尘废水,导致的排放压力较大,此外,喷淋塔工作过程中用水量大,还导致企业的废气处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可有效降低锅炉废气的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包括处理塔,以及沉淀池,所述处理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空上部设有喷淋装置,塔体的侧壁设有废气进口,喷淋装置、废气进口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呈交错排列的回流板,各回流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弓形,这些呈弓形的回流板所在弧为优弧,与塔体的内空截面相适应,所述塔体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水口,该排水口的上沿位于废气进口的下方,所述沉淀池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滤液池,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排水口与塔体的内空连通,一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口,该第一溢流口的高度位于排水口和废气进口之间,所述二级沉淀池通过第一溢流口与一级沉淀池连通,二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口,该第二溢流口的高度小于第一溢流口的高度,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第二溢流口与二级沉淀池连通,三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溢流口,该第三溢流口的高度小于第二溢流口的高度,所述滤液池通过第三溢流口与三级沉淀池连通,一回流管的上游端位于滤液池,该回流管的下游端与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水泵。

所述回流板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呈环形的喷淋管,呈环形的喷淋管的外圈直径与塔体的内径相适应,呈环形的喷淋管的内圈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组喷液孔,所述喷淋管的进液口与回流管的下游端连接。

各组喷液孔均包括第一喷液孔、第二喷液孔、第三喷液孔,所述第二喷液孔朝向塔体的中心,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喷液孔位于第二喷液孔的上方,与第二喷液孔呈30°夹角,所述第三喷液孔位于第二喷液孔的下方,与第二喷液孔呈30°夹角。

所述排水口的下沿与塔体的塔底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包括处理塔,以及沉淀池,其中,处理塔用于洗脱锅炉废气中的粉尘,且将洗净后的废气排出,沉淀池用于处理含尘废水。所述处理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空上部设有喷淋装置,塔体的侧壁设有废气进口,喷淋装置向塔体内空喷水,形成水幕,含尘废气在穿过水幕过程中,其中的粉尘被水幕洗脱,随水回流至塔底,其中的气体排水塔体。喷淋装置、废气进口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呈交错排列的回流板,各回流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弓形,这些呈弓形的回流板所在弧为优弧,与塔体的内空截面相适应,这些回流板之间的空间形成蛇形通道,喷淋装置形成的水幕在回流板上汇集为水层薄膜,且上层回流板汇集的水流向下层回流板流动的过程中,再次形成水幕,含尘废气在经过回流板之间形成的蛇形通道过程中,减速,其中的部分粉尘被回流板上的水层薄膜吸收,完成初步分离,经过初步分离的含尘废气在穿过相邻回流板之间形成的水幕过程中,其中的部分粉尘被这些水幕吸收,再次完成部分分离,分离效率高,且分离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外排废气中粉尘的含量,满足环保要求。所述塔体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水口,该排水口的上沿位于废气进口的下方,所述沉淀池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滤液池,所述一级沉淀池通过排水口与塔体的内空连通,一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口,该第一溢流口的高度位于排水口和废气进口之间,洗尘汇集的含尘废水汇集至塔底,且流入一级沉淀池中,由于一级沉淀池的第一溢流口高度位于排水口和废气进口之间,使塔体内汇集的含尘废水的液位高度超过排水口,而低于废气进口,含尘废气可顺利进入塔体内部,而塔体底部的排水口形成液封,避免含尘废气从塔底的排水口排出,满足环保要求。所述二级沉淀池通过第一溢流口与一级沉淀池连通,二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口,该第二溢流口的高度小于第一溢流口的高度,所述三级沉淀池通过第二溢流口与二级沉淀池连通,三级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溢流口,该第三溢流口的高度小于第二溢流口的高度,所述滤液池通过第三溢流口与三级沉淀池连通,含尘废水依次在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内停留,停留过程中,其中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各沉淀池的底部,实现分离,可人工将沉积的粉尘掏出进行集中处理,满足环保要求,从溢流口溢流出的水体含尘量逐渐降低,最终溢流进滤液池中的水体含尘量较少。一回流管的上游端位于滤液池,该回流管的下游端与所述喷淋装置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水泵,汇集在滤液池中的水体含尘量较少,返回至塔体内,再次形成水幕对含尘废气进行吸尘处理,形成循环,在完成洗尘的前提下,极大降低了水的用量,有效降低企业的废气处理成本。

2、喷淋装置包括呈环形的喷淋管,呈环形的喷淋管的外圈直径与塔体的内径相适应,呈环形的喷淋管的内圈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组喷液孔,各组喷液孔均包括第一喷液孔、第二喷液孔、第三喷液孔,所述第二喷液孔朝向塔体的中心,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喷液孔位于第二喷液孔的方向,与第二喷液孔呈30°夹角,所述第三喷液孔位于第二喷液孔的下方,与第二喷液孔呈30°夹角,从各组喷液孔喷出的液体形成上层水幕、中层水幕、下层水幕,对穿过的含尘废气洗尘效率高、洗尘效果好。

3、排水口的下沿与塔体的塔底齐平,方便人工将沉积在塔体底部的粉尘掏出,方便集中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m处放大图。

附图中,1为处理塔,11为塔体,12为喷淋装置,121为喷淋管,122为喷液孔,1221为第一喷液孔,1222为第二喷液孔,1223为第三喷液孔,13为废气进口,14为回流板,15为排水口,2为沉淀池,21为一级沉淀池,22为二级沉淀池,23为三级沉淀池,24为滤液池,3为回流管,4为水泵,a为第一溢流口,b为第二溢流口,c为第三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为一种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的具体实施例。锅炉废气的除尘装置包括处理塔1,以及沉淀池2。所述处理塔1包括塔体11,通常的,塔体采用砖混结构,自行搭建构成。所述塔体11的内空上部设有喷淋装置12,本实施例中,喷淋装置12包括呈环形的喷淋管121,呈环形的喷淋管121的外圈直径与塔体11的内径相适应,呈环形的喷淋管121的内圈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组喷液孔122,具体的,通过在塔体的上部内壁上设置多个朝向塔体中心延伸的支耳,这些支耳沿周向均匀分布,呈环形的喷淋管搁置在这些支耳上,实现安装在塔体内空上部的目的,喷淋管采用不锈钢管制成,各组喷液孔122均包括第一喷液孔1221、第二喷液孔1222、第三喷液孔1223,所述第二喷液孔1222朝向塔体11的中心,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喷液孔1221位于第二喷液孔1222的上方,与第二喷液孔1222呈30°夹角,所述第三喷液孔1223位于第二喷液孔1222的下方,与第二喷液孔1222呈30°夹角,很显然的,各第一喷液孔也朝向塔体的中心,各第三喷液孔也朝向塔体的中心。塔体11的侧壁设有废气进口13,用于将锅炉排出的含尘废气导入塔体内空。喷淋装置12、废气进口13之间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呈交错排列的回流板14,本实施例中,回流板的数量为三个,各回流板14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呈弓形,这些呈弓形的回流板14所在弧为优弧,与塔体11的内空截面相适应,也即,各回流板所在的弦呈平行排列。所述塔体11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水口15,该排水口15的上沿位于废气进口13的下方,本实施例中,该排水口的下沿与塔体的塔体齐平。所述沉淀池2包括一级沉淀池21、二级沉淀池22、三级沉淀池23、滤液池24,所述一级沉淀池21通过排水口15与塔体11的内空连通,一级沉淀池2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口a,该第一溢流口a的高度位于排水口15和废气进口13之间,所述二级沉淀池22通过第一溢流口a与一级沉淀池21连通,二级沉淀池2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口b,该第二溢流口b的高度小于第一溢流口a的高度,所述三级沉淀池23通过第二溢流口b与二级沉淀池22连通,三级沉淀池23的侧壁上设有第三溢流口c,该第三溢流口c的高度小于第二溢流口b的高度,所述滤液池24通过第三溢流口c与三级沉淀池23连通。一回流管3的上游端位于滤液池24,该回流管3的下游端与所述喷淋装置12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回流管3上设有水泵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预先在塔体的底部加水,至液位高度高于排水口的高度,将塔底的排水口液封,滤液池中也需要提前加水。开启水泵,对喷淋装置供水,在塔体的上部形成三层水幕,这些水沿回流板逐层回流至塔底,且在各回流板上表面形成水层薄膜,相邻层回流板之间形成水幕。由锅炉排出的含尘废气由废气进口进入塔体内部,含尘废气在经过回流板之间形成的蛇形通道过程中,减速,其中的部分粉尘被回流板上的水层薄膜吸收,完成初步分离,经过初步分离的含尘废气在穿过相邻回流板之间形成的水幕过程中,其中的部分粉尘被这些水幕吸收,再次完成部分分离,经过再次分离的含尘废气最后经过喷淋装置,由三层水幕最后洗尘后,由塔体的塔顶排出,对外排放。含有粉尘的废水汇集至塔底,依次在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内停留,停留过程中,其中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各沉淀池的底部,实现分离,可人工将沉积的粉尘掏出进行集中处理,满足环保要求,从溢流口溢流出的水体含尘量逐渐降低,最终溢流进滤液池中的水体含尘量较少。通过回流管返回至塔体内,再次形成水幕对含尘废气进行吸尘处理,形成循环,在完成洗尘的前提下,极大降低了水的用量,有效降低企业的废气处理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