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12768发布日期:2021-03-09 21:1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浆料脱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泡装置。


背景技术:

2.一些浆料在生产过程中会溶入气泡,这些气泡会影响浆料的正常使用,例如,若胶水中的气泡不去除,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局部缺胶的问题,影响产品的密封性。因此,浆料在分装前需要进行脱泡处理(即排出浆料中溶入的气泡)。
3.脱泡方式主要包括化学脱泡、离心脱泡及真空脱泡等。真空脱泡方式为将浆料容置在封闭的容器内,再将容器抽成真空状态,浆料中的气泡在压差作用下从浆料中溢出破裂,从而实现脱泡。现有技术中,浆料在真空脱泡装置脱泡完成后再进行分装,一方面,浆料从封闭容器内倒入分装瓶的过程中,容易再次溶入气泡;另一方面,会有部分浆料残留在封闭容器的内壁,不仅浪费材料且不易清洗。
4.因此,亟需发明一种脱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脱泡装置,生产效率高、不会浪费浆料且浆料分装过程不会再次引入气泡。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脱泡装置,包括:
8.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活动部件可拆卸连接且能够围成封闭的容纳腔;
9.储料盒,用于容纳待脱泡的浆料,所述储料盒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外;
10.进料管组,其进料端与所述储料盒相连通,出料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
11.料杯,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用于分装所述浆料,所述料杯的入口与所述进料管组的出料端相对设置;
12.真空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容纳腔的真空度。
13.可选地,所述进料管组包括连接管和出料针头,所述连接管的进料端与所述储料盒相连通,所述出料针头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出料端,所述出料针头的内径为d1,其中0<d1≤3mm。
14.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为d,其中d1<d≤20mm。
15.可选地,所述料杯包括杯本体和入料管,所述入料管连接于所述杯本体并与所述出料针头相对设置,所述入料管的内径为d2,其中d
2-d1≥0.4mm。
16.可选地,所述出料针头能够穿入所述入料管,且穿入深度为h,其中h≥0.5mm。
17.可选地,所述杯本体内设置有限位塞,所述限位塞相对于所述杯本体的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料杯的容量。
18.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置有环形橡胶垫,所述活动部
件扣设于所述环形橡胶垫上;
19.所述环形橡胶垫与所述活动部件之间涂布有密封脂;和/或所述环形橡胶垫与所述环槽之间涂布有密封脂。
20.可选地,所述脱泡装置还包括:
21.密封盖板,其盖设于所述储料盒的开口,所述进料管组的进料端穿设于所述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上设置有连通孔;
22.过滤器,其连接于所述连通孔。
23.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内开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能够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真空组件。
24.可选地,所述真空组件包括:
25.真空泵,其用于抽取真空;
26.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真空泵相连通;
27.减压阀,其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上,所述减压阀用于调节所述容纳腔内的真空度;
28.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连接于所述减压阀。
2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30.本实用新型的脱泡装置,在脱泡时,先将用于分装的料杯放置在固定部件上,再将活动部件扣在固定部件上,使料杯位于封闭的容纳腔内,真空组件工作使容纳腔处于真空状态,而储料盒内为标准大气状态,故在压差作用下,储料盒内的待脱泡的浆料经进料管组进入容纳腔内,并最终落入位于真空环境中的料杯内部,浆料下落过程及落入料杯中后,其内溶解的气泡在压差的作用下溢出浆料,从而实现脱泡,当料杯中装入适量的浆料后,真空组件停止作业,浆料停止进入料杯,此时打开容纳腔并取出料杯即可直接使用料杯中的浆料。本实用新型的脱泡装置,浆料直接落入分装瓶中,此过程同时进行脱泡,因此不会有浆料残留在容纳腔内,能够避免浆料浪费且减少了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的清洗工作;此外,浆料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分装,故能够避免浆料分装过程再次溶入气泡。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泡装置的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泡装置的进料管组的局部结构及料杯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
35.11-活动部件;12-固定部件;121-环槽;122-连通通道;13-环形橡胶垫;
36.21-储料盒;22-密封盖板;23-过滤器;
37.3-进料管组;31-连接管;32-出料针头;
38.4-料杯;41-杯本体;42-入料管;43-导流部;44-限位塞;
39.5-真空组件;51-真空泵;52-连通管;53-减压阀;54-消音器;
40.6-安装塞。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5.现有技术中,真空脱泡装置的脱泡方式为:将浆料容置在封闭容器中,接着将容器抽呈真空以对浆料进行脱泡处理,最后将浆料从容器中倒出分装。一方面,浆料从容器倒出分装的过程,很容易再次溶入气泡;另一方面,部分浆料残留在容器的内壁,不仅浪费材料且不易清洗。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泡装置,其可用于浆料脱泡技术领域。
46.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固定部件是指可以放置在作业台面上,可以和作业台面相对固定的用于放置料杯的结构。活动部件是指可以相对固定部件移动或转动的结构。固定部件和活动部件通过活动式连接且能够围成封闭的容纳腔。例如,固定部件可以是底座,活动部件是与底座可拆卸式连接的罩体;固定部件可以是一个带开口的腔体结构,活动部件是与腔体结构铰链式连接的用于封闭开口的盖板等。
47.如图1所示,脱泡装置包括活动部件11、固定部件12、储料盒21、进料管组3、料杯4及真空组件5,其中,活动部件11为一端开口的罩体,固定部件12为底座,固定部件12的尺寸大于活动部件11的开口,活动部件11扣设于固定部件12上后能够围成封闭的容纳腔,储料盒21用于容纳待脱泡的浆料,储料盒21设置于容纳腔外,其中,浆料是指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动性的液体,进料管组3的进料端与储料盒21相连通,出料端伸入容纳腔内,料杯4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用于分装浆料,料杯4的入口与进料管组3的出料端相对设置,真空组件5用于调节容纳腔的真空度。
4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脱泡装置进行脱泡时,先将用于分装的料杯4放置在固定部件12上,再将活动部件11扣在固定部件12上,使料杯4位于封闭的容纳腔内,真空组件5工作,使容纳腔处于真空状态,而此时储料盒21内为标准大气状态,故在压差作用下,储料盒21内的待脱泡的浆料经进料管组3进入容纳腔内,并最终落入位于真空环境中的料杯4内
部,浆料下落过程及落入料杯4中后,其内溶解的气泡在压差的作用下溢出浆料,从而实现脱泡,当料杯4中装入适量的浆料后,真空组件5停止作业,浆料停止进入料杯4,此时打开容纳腔并取出料杯4即可直接使用料杯4中的浆料。本实用新型的脱泡装置,浆料直接落入分装瓶中,此过程同时进行脱泡,因此不会有浆料残留在容纳腔内,能够避免浆料浪费且减少了活动部件11和固定部件12的清洗工作,生产效率高;此外,浆料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分装,故能够避免浆料分装过程再次溶入气泡,保证浆料的脱泡效果。
49.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活动部件11和固定部件12均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质,从而便于观察料杯4中浆料的进入量。可选地,活动部件11的顶部设置有通孔,脱泡装置还包括安装塞6,进料管组3穿设于安装塞6,安装塞6封堵于通孔,通过安装塞6的设置能够保证进料管组3与活动部件11的连接部位不会发生漏气的问题。
50.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件12上设置有环槽121,环槽121内设置有环形橡胶垫13,活动部件11扣设于环形橡胶垫13上。当真空组件5作业使容纳腔内处于真空状态时,活动部件11外侧的大气压会按压活动部件11,活动部件11和环槽121的槽底共同挤压环形橡胶垫13,从而使得活动部件11与固定部件12的连接位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一步地,环形橡胶垫13与活动部件11之间涂布有密封脂,和/或环形橡胶垫13与环槽121之间涂布有密封脂。通过设置密封脂能够进一步地保证固定部件12与活动部件11连接位置的密封性,进而保证良好的脱泡效果。
51.优选地,为了实现真空组件5与容纳腔内部的连通,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件12内开设有连通通道122,连通通道122能够连通容纳腔与真空组件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连通通道122一端的开口开设在固定部件12的侧壁上,另一端的开口开设在固定部件12的上表面且位于环槽121内部区域内。优选地,如图2所示,开设在固定部件12上表面的开口为两个,从而便于更快速均匀地将容纳腔内抽成真空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开设在固定部件12上表面的开口数量不做限定。
52.具体地,真空组件5包括真空泵51、连通管52及减压阀53,真空泵51用于抽取真空,连通管52的两端分别与连通通道122和真空泵51相连通,减压阀53设置在连通管52上,减压阀53用于调节容纳腔内的真空度。真空泵51通过连通管52和连通通道122与容纳腔内部连通,并对其进行抽真空作业,真空泵51启动时,会使储料盒21与容纳腔内瞬间形成较大的压差,容易导致浆料迅速地从进料管组3的出料端喷出,不易于控制,设置在连通管52上的减压阀53能够调节容纳腔与外界的压差,控制浆料流入容纳腔的速度。优选地,减压阀53处设置压力计,压力计用于显示真空度,从而方便了解容纳腔内的真空状态。在容纳腔抽真空及泄压过程中,气流容易在小开口的减压阀处产生刺耳的噪音,故真空组件5还包括消音器54,消音器54连接于减压阀53。通过消音器54能消除抽真空和泄压过程中减压阀53处的噪音。
53.为了防止储料盒21进入灰尘污染浆料,如图1所示,述脱泡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板22和过滤器22,密封盖板22盖设于储料盒21的开口,进料管组3的进料端穿设于密封盖板22,密封盖板22上设置有连通孔,过滤器22连接于连通孔。当浆料从储料盒21流入容纳腔后,外界空气从连通孔进入储料盒21以保证储料盒21内气压恒定,过滤器22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保证储料盒21内浆料的清洁。
54.为了保证浆料较好的脱泡效果,如图3所示,进料管组3包括连接管31和出料针头
32,连接管31的进料端与储料盒21相连通,出料针头32连接于连接管31的出料端,出料针头32的内径为d1,其中0<d1≤3mm。出料针头32的大小能够控制浆料的流量,将出料针头32的内径设置在此较小的尺寸范围内,会使浆料以较小的液柱下落,浆料下落至料杯4内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与容纳腔内的真空环境接触脱泡,保证脱泡的效果。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进料管组3还包括导流段,导流段呈锥形结构并连接在出料针头32和连接管31之间,导流段能够保证浆料顺畅地从连接管31流至出料针头32处。
55.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连接管31的内径为d,其中d1<d≤20mm。若连接管31的管径较大,而出料针头32的管径很小,则连接管31内的浆料会对进料针头产生较大的压力,影响进料针头的使用寿命。将连接管31的内径限定在d
1-20mm内,使出料针头32既能有一定的压力保证浆料顺畅流出,且不会对出料针头32造成太大的压力。
56.浆料落入料杯4底部后仍在进行脱泡过程,为了保证料杯4底部浆料溢出的气泡顺利排出料杯4,如图3所示,料杯4包括杯本体41和入料管42,入料管42连接于杯本体41并与出料针头32相对设置,入料管42的内径为d2,d
2-d1≥0.4mm。入料管42的内径在一定的范围大于出料针头32的内径,当出料针头32流出的浆料穿过入料管42进入杯本体41内时,浆料的液柱与入料管42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保证杯本体41内浆料溢出的气泡有通道排出料杯4。优选地,d
2-d1≤2mm,即限定了入料管42的最大口径,便于后续直接使用料杯4中的浆料时浆料的出料速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入料管42的最大口径不做严格限定,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即可。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料杯4还设置有导流部43,导流部43呈锥形,导流部43的大口径一端与杯本体41相连接,小口径的一端与入料管42相连接。进一步地,杯本体41内还设置有限位塞44,限位塞44相对于杯本体41的位置可调,从而可以调节料杯4的容量。
57.浆料从出料针头32流出后,可能立刻有气泡溢出,气泡溢出会导致浆料有一些飞溅,为解决此问题,如图3所示,出料针头32能够穿入入料管42,且穿入深度为h,其中h≥0.5mm。将出料针头32穿入入料管42内一定的深度,则浆料即便从流出出料针头32后立马有气泡溢出飞溅,飞溅的浆料也会落入料杯4的内部,不会导致浆料浪费或粘连在活动部件11和固定部件12上。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入料管42的长度不小于1mm,即保证出料针头32穿入入料管42后,入料管42还有一部分未与出料针头32重叠的部分用于导流。
5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